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0 14:11:31 五年级作文

【篇一】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南通市实验小学褚嘉耘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26、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初步认识词的形式特点。

3.通过诵读、想象、体会,感受词中景美人和的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

4.通过想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中所描述的美好情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感受景美人和的美好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PP T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初步了解辛弃疾。

【教学过程】

一、词诗比读,了解词特点。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yuè)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在写的时候中间要空一格,读的时候稍作停顿。

学生齐读课题。

2.提到村居,同学们还记得高鼎的诗吗?

学生齐读《村居》。

3.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和高鼎的同题诗《村居》比一比,看看词和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说词和诗题目不一样,则相机教学“词牌名”。

在古代,词是和着音乐唱的。用“清平乐”这一词牌名填的词,曲调是双调,一共有四十六个字,押两个不同的韵。

★生说句子有长短,字数不同,则相机介绍词的别名“长短句”。

★生说分成两部分,则相机介绍词的“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二、正音识词,初读知韵律。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读课文。

2.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

翁wēng媪ǎo 锄(chú)豆莲蓬(peng)(péng)

学生齐读生字。

3.为了合仄押韵,词中的“蓬”要读第二声。

学生齐读“莲蓬”。

4.学生齐读多音字“剥”。

这是一个动作,同学们做做看。

5.看着“翁媪”这个词语的部首,你能猜出分别指谁和谁?

6.这首词是九百多年前写下的,其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不完全一样。同学们能理解吗?自己再读读看。

A引导学生结合词句的语境,为“无赖”选择正确的义项。

无赖:①蛮不讲理;②游手好闲的人;③无可奈何;④顽皮可爱,含亲昵意。

B吴音:就是吴地的方言。现在的浙江一带、上海、苏州,在古时候都属于吴国,当地的方言就被称为吴音。想听听吗?(播放上海话版朗诵《清平乐村居》)

7.生字词读正确了,也理解了。现在,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词读得更好。谁将这首词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8.引导学生注意适当的停顿。

9.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律。

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如果我们再注意节奏和韵律,就能读得更好了。

10.教师范读。

11.第三次指名读。

三、品味想象,再读入意境。

1.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们发现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2.只一座茅檐,只一条小溪,只一片青草,词人就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村居画卷了。面对此景,词人轻轻地吟出了——(引读:茅檐„„)

3.画卷中,人物鲜明而生动。谁在做什么呢?

4.仅仅46个字,勾画出一个多么丰富灵动的村居生活画卷,词人满心欢喜地吟诵着——(引读:茅檐„„)

5.请你再读读词,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进画面里,你看到了怎样的茅檐、怎样的小溪、怎样的草?你还看到了哪个人物?他们或他在做什么?如果能看见人物的动作、表情,听到人物的语言,想到人物的心情,就更好了。

6.谁看到了乡村的景色?谁看到了翁媪?谁看到了大儿?谁看到了中儿?谁看到了小儿?

就请你们按照词句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把你想象中的景物或人物描述出来。其他同学注意听,你最喜欢谁的描述,为什么?

指5名学生描述。

学生评议。

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在描述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表现“词情画意”。

7.加上你们的想象和感受,这幅村居画面就有了色彩,有了声音,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谁

能完整地把整首词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听?

指1 名学生描述。

8.谁来带着这样的想象和感受,把这首词再读给大家听。

四、对话体验,细读悟情感。

1.回味“小儿”。

刚才,你们都争着描述小儿子,看来你们最喜欢他。喜欢他什么呢?(板书:喜)

自由自在、天真、可爱、有趣„„

让我们像词人一样带着这份喜爱读好句子。引读:最喜小儿无赖,——

2.品味“翁媪”。

深深打动词人心的还是这对老夫妻。你再反复读读词句,看看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

恩爱、白头偕老、亲热、悠闲自在、幸福„„

用词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相媚好”。你看看图上两位老人的动作和表情,能说说“相媚好”的意思吗?

像这样亲热而高兴的样子,就叫——相媚好。

3.对话体验。

你仿佛听到他们亲亲热热地在聊什么呢?请同座选择一个话题,想象一下老两口的神情、动作,聊一聊。

指名聊一聊,演一演。

4.有感情地朗读两行词句。

他们就这样一边喝着小酒一边亲亲热热地聊着,多有意思啊!

指名读,评点。

再指名读,评点。

第三次指名读,评点。

5.你怎么理解这里的“醉”字?(板书:醉)

6.老人为什么这样满足,这样陶醉呢?

7.原来一家人亲亲热热地生活在一起,小有所依,老有所养,自在安定,老人就很满足,很陶醉了。还有谁也陶醉了?(词人、我们)

8.让我们带着这份微醉的满足读好整首词!

学生齐读。

五、拓展资料,深读探心境。

1.背景介绍。

其实词人辛弃疾当时是南宋朝廷的一位官员。900多年前,金国灭掉北宋,对南宋朝廷紧追不舍,企图彻底灭宋。金兵攻占都城,大肆抢劫和屠杀。

(播放战乱的配音,学生静听。)

辛弃疾看到的是汉人生命、财产都得不到保护,生活无比痛苦。他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然而,他屡遭奸人陷害,被贬官十八年,壮志难酬。

2.探究心境。

当他在还没有被金兵占领的上饶地区,看到这样的村居景象,(出示词和图)他在想什么呢?(板书:安)

3.是的,辛弃疾一生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抗击金兵,让失地的老百姓也能够过上像《清平乐村居》所描绘的这样安宁的生活。

配音乐,指名朗读。

4.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词句,同样深深地触动着同学们的心。请拿出笔来,在画面上写上你最喜欢的词句。(词句配画)

5.欣赏学生的书写作品,评点。

六、创意作业,感受词文化。

1.完成整首词配画的创作。

2.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篇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26 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 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和劳动场景,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图景。好似一幅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感觉,抒发了词人对村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了解“吴音”,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清平乐 村居》。

2、老师:课件、田字格教具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古诗《村居》学生诵读。

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2.齐读课题

(释题)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齐读课题。

3学生比较诗与词的不同点。

二、检查预习,复习古诗词学习方法。

1.通过预习,会读这首诗了吗?

2.教师相机小结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预习,是语文科的重点培养项目,此环节,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会预习。

三、自主初读,感知词韵。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2.指名2-3名学生读。指名评价,相机正音。

3.指导朗读:

4.采用个人读、师范读、自由读等方式,指导读词的韵律、平仄。

【设计意图】

诗词具有韵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来。

四、教给线索,品悟词意。

1.小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图画,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2.生交流:

【预设】看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预设】听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2)理解“相媚好“

(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

说说这老两口在交流什么呢?

【预设】看到: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师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练习朗读。

【预设】看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

(1)无赖

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2)卧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 趴)

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可爱 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村居?

4.感情读。

【设计意图】

采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线索,让学生理解词的大意,并能过抓关键字、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词的意境。

五、提炼词眼,感悟词境。

1.作者的所思所感,隐藏在词中的特殊字眼中,请你用笔圈出来。

2.预计“喜”:作者喜欢什么?

3.简介作者,深悟作者情怀,写出所想

(1)、浏览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以“望着眼前温馨、恬静的村居,辛弃疾心想: ”开头,写出作者的所思所感。

(2)、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对作者生平资料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怀打下基础,为突破重难点打下基石。

六、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齐读全文。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篇三】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诗词比较。

1. 出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师:这首诗大家一定不陌生。齐读。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走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辛弃疾,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坎坷与不幸,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论文才,他可与大文豪苏轼一争高下,论武功,也完全可与一代名将岳飞岳元帅一较高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首脍炙人口的村居吧!

出示《清平乐村居》。这是一首词。

3.师:请你来比较一下,词的格式有什么特殊之处。

4.师结合生的回答讲解:词也叫“长短句”、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意境)、上下阕(也叫上下片,朗读时,上下片之间要停顿一下)。(板书:清平乐,指名读。正音。注意“乐”的读音)

二.解题

1. 板书:村居。师:村居是词的题目,它与词的内容有关。看到“村居”二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两至三位回答。)

2. 师:男耕田,女织布,安居而后乐业。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生命力。

3. 师:就让我们把刚才头脑中出现的画面送进课题目中来,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之间要有停顿。齐读。

三.正文赏析。

(一)朗读正音

1.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5课。

2.师: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你们的自读能力。同学们在家时肯定已经读了好几遍了,现在谁想做小词人,在大伙面前展示一下。读的时候要求字正腔圆,读音准确,腔调圆润。指名读。

3.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

(1)翁媪:板书。“翁”上面有个公,是什么意思?“媪”,读音,是什么意思?

师:是的,老年夫妻就是——“翁媪”。生齐读。

媚:第二声。

剥莲蓬:(bao)莲蓬。

(2)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g?

师:这是为了诗词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因为这些韵脚,让词读起来更流畅。

4. 师:不信,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词,注意这些押韵的字。生齐读。

5. 师:真好听,瞧你们,小嘴一翘,小脑袋一摇,还真

有点像小词人呢。老师忍不住,也想来展示一下呢,欢迎吗?

6. 师配乐范读。

7. 师:各位小评委,我朗诵得如何,能给我打打分吗?如果满分是10分,我能得几分?(生评价)

8. 师:因此,希望你们在朗读时,也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好吗?(生齐读)

(二)词中有画

1. 师:一首词,一幅画,这首词,读着读着,读到哪一句时,你的眼前仿佛就仿佛看到了什么?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读好“低小”。指名读,师范读。

(2)“青青草”,不是初春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盛夏的草,浓郁,茂盛。

(3)师:似乎少了点什么!(放水声)对,是小溪!“一水护田将绿绕”,溪水在怎么地流着?

(4)师:溪上还长满了——开满了——,

(5)师: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风吹来,还送来阵阵——清香。蓝蓝的天,白白的去,淙淙的水,青青的草。

(6)师:美吗?此时,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

(7)师:“醉”字好哇。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醉?(喝醉酒;看到美景)

(8)师:无论是酒后的微熏,还是陶醉其中,总之是一种很享受的模样。让我们一起把这种赏美景的享受送进去,读出来。齐读。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师:听着你们的朗读,真是令人陶醉啊!这不,词中人跟你们也同感呢。出示词句。指名读

(2)师:这里有个词,大家似乎不太好理解。吴音是什么意思?

(3)师:指图。想一想,翁媪说话时的神情、动作。这就是——相媚好。

(4)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翁媪坐在茅檐下,用着绵柔的吴音,会聊些什么呢?(生想象说)

(5)师:请你们同桌一个演翁一个演媪,来表演一下,他们聊天的情景。注意,加上动作和神情。

(6)师:看着他们头靠头,手拉着手,说着悄悄话的情景,真是——相媚好

(7)师:刚才看你们的表演,翁媪聊的最多的就是在夸他的三个儿子,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师:他有几个孩子,你最想先夸夸谁?

预设一“大儿锄豆溪东”

(1)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大儿正忙着锄草。可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是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假如你是大儿,你不热吗?你此时,心里会在想些什么?

(2)师:真是个勤劳孝顺的好孩子。就把你们对大儿的夸赞送进词中。男生齐读。

预设二“中儿正强鸡笼”

(1)师:再来看看中儿,引读中儿——。

(2)师:看他强鸡笼时的神情,送他一个词。

(3)师:指名读。长读“织”。你觉得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假如你是中儿,又会想些什么呢?全班女生齐读。

预设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师:古语有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齐读。

(2)师(故做疑惑状):咦?无赖不是贬义词吗?为何父母还会喜欢他?指名说。

(3)师:你们在家调皮时,父母会怎么说你?

(4)师:是的,看似责备,实则喜爱。这是古人对顽皮小儿的一种喜爱的说法。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顽皮可爱。

(5)“卧”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趴,躺)带进去读读。好不好?为什么?

(6)师:我想,这淘气小儿也许是一会儿趴,一会儿躺,怎么舒服怎么卧呗!从中你们觉得他此时的心情如何?(开心,悠闲)

(7)师:悠闲时还会做出什么动作?(小脚来回晃着,小嘴里会哼着儿歌)。

(8)师:再来瞧他的眼神,又让你想起什么词语来?

(9)师:哟,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呢!是的,这样一位无赖小儿,任谁看了不喜欢,难怪,他的父母,引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师:(指黑板)这四幅图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乡村生活图,你能把整首词描绘的画面,连起来说说吗?(课件出示全图)

(三)拓展研究

1.师:这户人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师:翁媪醉在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中。可是,我们再来看这幅画面,你们觉得这家人的生活条件出何?

3.那为什么还如此开心,如此陶醉呢?

因景而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鸟鸣花香,是处世外桃源。

因人而醉:孩子们勤劳,懂事,夫复何求!老俩口身体健康。千金不换啊!

因情而醉:一家人没有争吵,详和,安宁。

4.师:此时,还有谁醉了?(作者)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5.师:他又为何而醉呢?你们了解辛弃疾吗?生介绍作者生平。

【篇四】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教学

吕璐璐

教材简介: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 ,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表达感情方面,全词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对自身现实的不满和对沦陷区百姓的深深同情。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

设计理念:

1、在诵读中理解内容,想象意境,感悟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诵读优秀诗文,展开想象,注意在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并能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切忌教师详尽地讲解,破坏古诗文的优美意境,而应该引导学生

乐此不疲地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想象意境、感悟情感,品味古诗文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在语文能力训练中,再现情境,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使文本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过程。而实现这一过程的途径应该是扎实有效的语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语文训练,使词的内容、情境、意境等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语言,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紧扣词眼,引导品析,激发想象,感受词人的伟大情怀。

文眼是文章的精华,作品的灵魂,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写作主旨。所以扣住文眼,就能使教学纲举目张,通贯全篇。这首词中的“醉”字就是全词之眼。“醉”在本词中有三层意思:一是酒醉;二是陶醉、沉醉,即心醉;三是心碎的意思。特别是第三层意思,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他屡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国家统一更是遥遥无期。看到眼前的安详农家,更勾起了他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而自己虽有抱负才能,却无从施展。这种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梦里才会有些许的慰藉。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品悟“醉”字,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词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设计思路:

一、比较引入,简介体裁;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三、诵读全词,品味语言; 四、赏读全词,想象意境;

五、品读词眼,感受情怀;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比较引入,简介体裁。

1、板书课题:清平乐 村居,正音:乐(yuè)音,朗读课题。

2、比较:这个课题和以前学过的古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3、理解题意。

4、简介体裁——词。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出生字,练读生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卧剥

三、诵读全词,品味语言。

(一)、读出节奏。

1、每个词牌的词都有其固定的节奏,在朗读时,我们要很好地遵循它们的节奏,这样可以把这些词读得更美。《清平乐 村居》的节奏是这样的: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练读情况,教师点评,重点评析朗读的节奏。

(二)、读出韵脚。

词和诗一样,都按一定的规律押韵,但词的押韵比诗灵活,它可以换韵。所以在朗读时,就朗朗上口。

1、出示新的朗读提示: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

2、思考讨论画线字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读好韵脚。

(三)、读好平仄。

古人在朗读文章时,除了遵循四声的规律外,还讲究平仄。简单来说,在朗读时,平声音超微拉长一些,仄声音稍微短促一些。

1、出示朗读提示:

清平乐(yuè)·村居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

四、赏读全词,想象意境。

过渡:古人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词,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情景?

(一)、景——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

1、词中景:茅屋、小溪、青草。

2、脑中景:除了词中的这些景物外,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哪些景物?

3、谈谈学生对这些景物的印象。

(二)、词中人——农村温馨幸福的一家人

1、这首词描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读了这首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重点1:醉里吴音相媚好,关键词:醉里、相媚好

重点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重点3:溪头卧剥莲蓬,关键词:卧

3、通过这个“卧”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你想起了哪些学过的

诗句?

4、指导感情朗读。

5、展开想象,口语交际。

读着 (诗句),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

(三)、词外人——作者

1、其实,这首词中还有一个人,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和“最喜最喜小儿无赖”。

3、作者的心情怎样?

(四)、感情诵读,读出环境的恬静安宁,读出农家的幸福温馨,读出作者的沉醉喜悦。

五、品读词眼,感受情怀。

1、默读全词,寻找词眼。

2、品读词眼,鉴赏“醉”字。

在这首词中,“醉”有哪些意思?

A、酒醉。白发翁媪生活美满自得。

B、心醉或陶醉、沉醉。

被农村优美恬静的环境而陶醉。

被农家幸福温馨的生活而陶醉。

3、介绍辛弃疾生平及志向,再赏“醉”字。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家乡就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他二十一岁就参加了抗金义军,投身到国家统一的大业之中。他还写文章上书朝廷,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同时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可是他的主张不仅没有被当权者采纳和施行,还常常遭到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只有将自己的一腔忠愤倾吐在文学创作之中,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这首小令,就是作者晚年遭受投降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

4、读了辛弃疾的介绍,你对“醉”字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C、心碎。

为沦陷区百姓的痛苦遭遇而心碎。看到眼前的安详农家,他更想起了沦陷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更加激起了对他们的同情。

为自己的志向得不到伸展而心碎。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他屡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而现在国家统一更是遥遥无期。自己虽有抱负才能,却无从施展。这种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梦里才会有些许的慰藉。

5、扩展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烽角连营。”

6、感情朗读,体会词人的伟大情怀。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附一: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记叙文。

附二: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酒醉

醉 心醉

心碎

【篇五】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诗人心中向往平静生活的一种心态。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出示:走近辛弃疾)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补充课题,生读题。)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四个字:读通读顺。

二、学习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预设:(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媪呢?翁媪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2)剥莲蓬(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āo,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剥莲蓬,把花生的皮去掉叫剥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叫 剥香蕉,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削苹果,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剥削。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应念pnɡ,这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指名读)

2、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来。(生自由读)

4、人常说诗中有画,你在这首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茅舍清溪图、翁媪相媚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剥莲图)

5、(出示插图)大家看,这是文中的插图。看着这幅图,你读懂了词中的哪几句?你感受到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美丽的村居图)你刚才一定看到许多美景,就请你一边想象美景一边读这首词。(幽静的村居图)你在用心感受,请你读出村居的幽静。(幸福的村居图)你就带着幸福之情读一读吧。就这样,按照词的韵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词中去,就能读得有滋有味。

6、有的同学说这是美丽的村居,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第一句)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来,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气息)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送到句中读出来。

7、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丽之美,也是田园风光的朴素之美。你想给这幅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命名什么有意思的题目?(农家乐,世外桃源,温馨;最美的风景)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词中的一个字醉。那可真是沉醉不知归路了,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居啊,多么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啊,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听听这相媚好的翁媪在用吴地方言说些什么呢?

(1)相媚好:什么意思?(想象说话)

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听了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唱《最浪漫的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温馨的情景啊!我们来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多好啊!侬侬软语传递着绵绵情意。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谁知

道?(相媚好)

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幸福的老夫妻)请读出幸福之情。(恩爱的老夫妻)请用朗读表现老俩口的恩爱。(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我们再来夸夸他们的三个儿子。

研读无赖:谁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看出小儿无忧无虑?(无赖)

文中哪个词儿具体表现小儿很无赖?(卧)

卧是什么意思?除了俯卧,还可以怎样卧?(仰卧、侧卧)

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

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自由自在)读出小儿的自由自在。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他?(天真活泼)读出小儿那个天真的劲儿。

无赖读得轻快、上扬,小儿好顽皮呀。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幸福,多让人羡慕。我们都来分享他的幸福。

(3)聊着这些,看着这些,让老两口醉了,这里的醉仅指醉酒吗?

(4)听到这些,作者禁不住走上前去问:白发谁家翁媪? (师生对话)

老伯贵姓?你们住在这低小的茅屋里想必生活并不富裕,你们怎么会这么快乐和满足呢?

8、小结:这里的风景优美,这样的家庭很幸福,老两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读村居。同学们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那么,请你加进自己想象和感受再来描绘这幅村居图。

运用想象,同学们把村居图读活了,如果请你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幅村居图,你会选哪个字?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翁媪怎能不醉?享受这温馨、惬意的天伦之乐,他们又如何不醉?

三、总结升华,背诵课文。

1、你们觉得这些画面美吗?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些画面对我来说很平常啊,作者怎么就觉得那么富有诗意呢?

简介作者生平:800多年前,辛弃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而且受到了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

想到在沦陷区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真的觉得眼前的画面太美了,太富有诗意了。

2、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此刻,看着这个远离战火、温馨舒适的村居生活,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怎么想?(指名说)

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这是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目的呀!看到这样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只有46个字的词《清平乐 村居》(齐读词)

3、这使许多人醉了的村居,走过800多年的风雨,清清新新地走来了,能试着背一背吗?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

四、拓展材料,走近词人。

1、辛弃疾一生很多时候都在醉,真可谓但愿长醉不复醒,我们再来看这两首词,他又是怎样的醉呢?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醉?

(2)补充材料:

辛弃疾受不到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使他无法有大的作为,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长达二十余年。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

(3)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辛弃疾看剑时的心情。(无奈、痛苦、落寞、悲愤等。)

(4)我觉得他的这首词最能表达他因何而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因何而醉?一个字愁。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6)由于历史的错位,他那本应紧握宝剑、杀敌立功的手,转而握起了纤纤羊毫,本该用以安邦定国的将相之才,转而在词坛上叱咤风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国文学史上从此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为中国词坛贡献了620多首经典词作。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7)一个满怀豪情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宁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启用64岁的辛弃疾,但不久他又遭诬陷重回江西铅山,北伐很快以失败告终。1207年农历九月初十,67岁的辛弃疾在病床上大喊好几声杀贼,在铅山含恨辞世。

五、回环结课,激荡情感。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这位旷世奇才。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诗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这样的陶醉实在很难得,那就让我们再随着诗人难得的醉上一回吧!齐背《清平乐村居》。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篇六】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 村居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老师知道你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谁愿意给大家来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

2.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词)。

3、齐读课题,正音“乐”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曾经学过卜算子 咏梅)(可能有同学还知道“醉花阴”“浣溪沙”“虞美人”也是词牌)

师: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空一格 读时也要有停顿。(再读课题)

师:题目村居你是怎么理解的 (乡村生活,居住在农村院落,农村的家庭,农村的居民,农村的住处,乡村人家)

师:那这首词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乡村生活呢,我们来听听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播放录音朗读欣赏.

2师:你们发现了吗?这首词和我们以前学的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诗只有一段,而词有上下两段呢!教师导:上下片,上下阕

我发现诗中每句话的字数都是相同的,要么五字,要么七字;而这首词的每句话字数不同,有多有少。 教师导:所以词也称作“长短句”。

师:词虽然不像古诗那样整齐划一;但读来却另有一番丰富多变、节奏明快之感呢。想自己试一试吗?

那就打开书本,大声自由地朗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读流利,可以多读几遍。

3师:现在谁愿意自告奋勇,大声地读一读上阕。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能否把字都读正确。

正音:相媚好 翁媪(齐读)

师:谁还愿意来读读?

4、师:上阙我们读正确了,那谁来读读下阕呢

正音:剥 多音字 莲蓬(后鼻音)

师:短短的几分钟,同学们就读得字正腔圆,真了不起。就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词正确地读一遍。(齐读)

三、再读词句,理解感悟。

1师:.一首优秀的词,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而且词的内容也引人入胜。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词中,边读边想,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理解,感受词人所描绘的景色。不懂的地方作好记号。

2、师:同学们自学得很认真,你可以把你读懂的和同桌交流交流。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倾听。

3师:大家交流得很热烈,那就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谁先来说?

(一)、交流下阙

①大儿锄豆溪东 理解:锄豆。联系“锄禾”

②中儿正织鸡笼 理解:织

③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无赖:这个词最有意思。平时说的“无赖”是什么意思?它和我们平时说的意思相同吗?究竟是什么?调皮可爱。

师:除了“无赖”这个词,还可以从那个词刊出小儿的调皮、可爱。“喜”字上体会到。

4、师:谁来读读这两行,读出小儿的调皮、可爱。

师:你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小儿在溪边剥吃莲蓬的样子,你看到他是怎么吃的吗? 我仿佛看到小溪边,一个顽皮的小孩正趴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剥莲蓬呢。 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池塘边,剥开莲蓬吃莲子,不时啧啧地咂着小嘴。 他翘起两条小腿,摇头晃脑的,边剥边随手把壳往上一扔。

师:这几个同学通过他们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充满情趣的画面,这是学习词的好方法。(板书:想象 悟境)

5、师:让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好好地把下阙读一读(齐读)

(二)交流下阙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草屋。 低小:低矮,狭小(结合插图) 师:这些熟悉的景象充满生机盎然,谁来读读?

(指读)师:让我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呢。 我仿佛看到清清的小溪流向远方,河塘里面荷花竞相开放。(你很会想象,学词就应该这样来学)

我仿佛看到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还闻到了泥土的芬芳。(青青的草地,淡淡的芳香真是一幅秀丽的图画)

一条小溪在青翠的小草间蜿蜒而过,溪水淙淙流着,好象唱歌给出溪边的小草听。 ②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吴地的方言。吴侬软语。

翁媪:从图中看出, “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媪:指的是年老的妇女,从“白发”这个词说明是老人。翁媪就是一对老年夫妇。

师:那从图上看出这老两口在干什么呢

老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

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

师:走近了,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老公公说:“老太婆啊,今天我喝多了!高兴啊,你看豆子眼见一天天大起来,到秋天我们就要准备大袋子喽!”

老婆婆说:“老头子,我也开心,我们就喝个痛快„„你看我们的孩子多懂事啊,他们在辛勤地忙着农活,我俩可以安享晚年了。我们的小儿子真是让人喜爱。”

师:说得真好,把老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这就是‘相媚好’的意思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醉:喝了点米酒,老两口有一点微醉。

追问:只是喝了点酒而醉吗?还为什么而醉?(板书:醉)

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闲适的生活,让老人自得其乐,陶醉满足,虽然他们喝了点儿米酒,但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为什么而醉?

两位老人醉的是他们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非常幸福,非常安宁。

我说老两口是被周围清新优美的环境陶醉了。

2、师:是啊,一家人其乐融融,醉在这乡村清新优美的景色(板书:清新优美) 让我们也陶醉其中吧。(齐读)

3、师:陶醉的仅仅是老两口吗?还有谁?(词人也陶醉了)为什么? 师导:当时词人是一种怎样的处境?(可以让学生说):

生: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诗人,一直主张抗击金兵,可是遭到朝廷的排挤而贬职,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心中有些伤感,也有些担忧。

师:是啊!诗人他忧国忧民,满腔报国热忱,却怀才不遇,被贬江西。看到眼前这对与世无争的老夫妇,听到他们的聊天,更加渴望这样的生活。词人向往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宁静、祥和,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自在的生活。

4、师:是啊,词人辛弃疾向往的就是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板书:悠闲自在)

师:让我们醉在向往中,最再词中。(齐读)

六、写:(机动)

1师:这样的景、这样的人,让人陶醉。再读读词,联系插图,加上想象,把最打动你的景或最喜欢的人用几句话写下来。我相信大家不比辛弃疾逊色。(写后交流)

七、配乐吟诵

师:词和诗不一样,可以配乐吟诵。让我们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词。(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悠远而绵长,真好,乡村的美景仿佛历历在目,让我们再来吟诵这首词,能背就更好了。

七、拓展:

师:辛弃疾一生写过不少词,老师再介绍一首他写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范读)

师:同样的青山绿水,不同的情怀抱负。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还可以找找他的词来品读品读。

八、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 村居”。

2、抄写课后词语。

3、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或者请你想象一个局部场景,把它写下来。

板书: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词 清新优美 想象 醉

悠闲自在 悟境

太阳快落山了,晚风习习,大儿子阿虎还干劲十足呢!你看。田间的杂草在他锋利的锄刀下乖乖投降了。豆苗呢,在淡红的晚霞下跳起舞,好象在感谢阿虎。阿虎笑了,汗珠一滴一滴落进泥土„„

在一个幽静的小村落里,有着一户人家,他们居住在一个矮小的茅屋里。一对白发夫妻坐在门口闲聊,老爷爷微微醉了,东倒西晃,不时要老伴儿扶着。“老婆子,如„„如今我们生活美满„„哪!”“是啊,我们白头偕老,又有三子为伴,真是赛过活神仙哪!”

篱笆后边,有一片翠绿的竹林。芭蕉叶影投在了篱笆上。一亩见方的豆田上,大儿子正辛劳地锄苗,汗滴禾下土。二儿子心灵手巧,正用薄竹片专心致志地编织精致的鸡笼。庭院上种植了一棵老枣树,苍劲有力,垂挂在枝杈上的绿叶丛中,

长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红枣。树阴下,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池塘边,剥开莲蓬吃莲子,不时咂着小嘴。池塘上泛着绿意,溪中流水淙淙。硕大的荷叶衬映着水上芙蓉——荷花,泛着淡淡的红晕。

多么令人向往的乡村世界啊!

在幽静、清新的小村子里,居住着一户人家,是那么温馨、和睦。他们的房屋十分小,茅屋门口,一对老夫妇,带着醉意,操着吴音在闲聊呢!他们是那么融洽,那么亲热,感情可好哩!门前,有一棵枣树,树干苍劲有力。枝繁叶茂;隐隐约约,还可以从油亮的绿叶中发现几颗红枣正在随风摇晃呢。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叶片青翠欲滴。一旁的几棵芭蕉,充满活力。再放眼望去,一大片豆地映入眼帘,老夫妇的大儿子正在锄草。二儿子呢?正坐在空地上用竹条编织鸡笼。最顽皮的小儿子伏在地上,天真地玩弄着莲蓬。小儿子的前面,是一个荷花塘,巨大的莲叶生机勃勃,一阵风吹过,绿叶摇摆着。唱着歌曲,连亭亭玉立的白里透红的莲花也随之翩翩起舞。

多么朴素的一家呀!

夏天的乡村,草木丰茂。一条小溪在青翠的小草间蜿蜒而过,溪水淙淙流着,好象唱歌给出溪边的小草听。溪边有一座茅屋,屋檐低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