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0 14:03:17 五年级作文

【篇一】五年级下册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数的世界》共案

《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自然数和整数,因数和倍数 八里中心小学 殷艳丽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2、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1-100以内找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能按要求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出示“水果店”情境图

(1)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同桌合作,写在你的卡片上。 6,4,5.8,3.6,-3,2,2.5,1/2,0

(设计意图:情境图把学生带到生活中一个熟悉的场景,在这幅图中可以找到个很多数,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给这些数分类,再揭示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

淘气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数的世界,我们来回忆一下,以前已经认识了哪些数?

生:小数,整数,负数,分数。

按学过的数动手把这些卡片分一分,哪一小组愿意到黑板前来演示。 (设计意图:因为数种类多,使学生产生了分类需要,回忆以前学的数给了学生分类标准的指向,学生此时所说的整数其实是自然数,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并没有系统的认识整数)

(2)阅读课本,理解自然数和整数。

师:分数和小数以后再研究。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样一些数。那我们看这样的一些数到底是什么数?打开课本第2页,读一读书上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4,5,6,...这样的数是整数.

师:阅读课本的时候,要细心体会课本每一处的意思。包括标点符号。书上的„是什么意思?

生:还有好多,可举例说明。

师:对比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有的不是自然数。

师:看看刚才这些数,哪些是自然数,哪些是整数。

(随学生的回答用集合圈圈出板书的呈现的数)

(设计意图:此处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弄明白什么是自然数和整数。通过对比,对整数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知道了整数和自然数的关系)

(3)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1.买5千克梨多少元?

4×5=20(元)

2.买3千克西瓜多少元?

2×3=6(元)

3.买1千克葡萄多少元?

3.6×1=3.6(元)„„

二、结合乘法自学倍数和因数。

(1)可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倍数和因数就在这里。刚才已经有了阅读课本的经验,继续读下去,你能看懂哪些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讨论。你的桌子上有一个助学卡,小组可以按照上面的提示自学。记录员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自己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倍数和因数,一改由“扶”到“放”的方法,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老师参与其中的一组,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师:通过自学,你学会了什么?我们找一小组作为代表汇报一下。 找一小组汇报自学卡。

1.读一读笑笑的话。

2.读一读智慧老人的话。

3.关于倍数和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3.自己写一个算式,在小组内说一说(记录员记录下算式)

(展示时注意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比如:4×5=20,2×2=4,提出疑问:为什么4一会是一个数的倍数,一会又成了一个数的因数了呢?)

小结:倍数和因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三、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判断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 2,7,14,17,25,77

你是怎样判断的?

(让学生体会通过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可以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2)你还能找到7的其他倍数吗?说说看。能说完吗?

生:不能,太多了,有无限个.

那7的倍数最小的是谁?最大的呢?

(引导学生可以用省略号表示无限,体会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3)师:在100以内找到所有7的倍数可以吗?写下来和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学生逐步领会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它的1倍开始找起,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你写我说

45×2=90

小结:

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它的1倍开始找起,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5)小游戏:看谁找得快卡片找家。(练一练第2题)

把数字卡片,分给部分学生,在黑板上画两个圈做为卡片的家。让卡片找自己的

家,(4的倍数,6的倍数)。拿到12,48的同学不知道去哪个圈好,于是把两个圈重合一部分,作为他们共同的家。)

(6)练一练:

你能找到100以内所有的6的倍数吗?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倍数和因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五、作业设计

1、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6×7=42 8×9=90 15×3=45

2、请写出100以内所有的6的倍数。

六、板书设计

数的世界

自然数和整数,因数与倍数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4 × 5= 20,

因数 因数 倍数

4和5是20的因数,

20是4和5的倍数,

【篇二】五年级下册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本班数学成绩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学内容涉及数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丰富素材。例如,“图形的运动(三)”中“你知道吗”呈现了艺术家们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综合与实践活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含了优化思想方法,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中闪烁着数学方法的奇妙。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五、课时安排

(一)观察物体(三) ( 3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 (10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7课时)

探索图形 (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6课时)

(五)图形的运动(三) ( 5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 6课时)

打电话 ( 1课时)

(七)折线统计图 ( 2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 ( 2课时)

(九)总复习 ( 4课时)

一、观察物体(三)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时安排

共分3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第3课时小结及练习 1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五年级下册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篇三】五年级下册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一: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张秀荣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5~56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同学们要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对解决问题的帮助,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几个学期已经学习过一些找规律的内容,例如上学期讲的周期性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你们有信心找到吗?老师相信,只要你们肯动脑,一定会很快找出其中的规律的。

二、动手操作,感知规律

1.师:先请大家看屏幕。瞧,这是一个礼物。那它的价钱是多少呢?这一排有10个方格,分别写有1-10这10个自然数,我们把这样的表叫数表。它的价钱就在里面。

师:如果我们在这张数表中移动这个方框,现在框的两个数是多少了?和呢?再移呢?又得到了一个新的和。想一想,移动方框后,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会不会相同?为什么?师揭示:像这样移动方框,每次框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会得到一些不同的和。

设问:这样移动方框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拿出手中的数表,可直接想一想,或者动动笔,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框框一框。

2.汇报:(1)(先让求和的同学回答)我们可以排一排,因为不要求知道具体的和是多少?所以我们可以不必把每个和求出来。

设问:排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刚才他是从哪里开始框起?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

老师也来演示一次,请看屏幕:先框住1和2这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向右平移一次???得到了几个和?为什么?

师:依次继续向右平移。刚才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3.填表。刚才我们用10个数,每次框两个,平移了8次,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第二种与第一种方法相比,都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你们感觉哪种更简便?

三、动手动脑,发现规律

1.如果每次框出3个数,方框平移几次?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你能用平移的方法找到答案吗?

师指名:你是怎样框的?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上台演示。还有没有不 同意见的?

2.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呢,动手框一框,看看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看屏幕演示。如果每次框出5个数呢,又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我们一起来框一框,数一数。

3.设问:刚才我们用方框在数表里每次框出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得出每次平移的次数和得到不同和的个数,下面请大家动脑筋:观察表格想想:(1)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几个数有什么关系?(2)得到的不同的和的个数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得到: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相加正好是10;得到不同和的个数比平移的次数多1;每次框出的数越多,平移的次数与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越少;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增加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减少1??

4.揭示课题。刚才你们发现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找的关于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想一想:要知道有几个不同的和,它跟什么有关系?

5.追问练习。请大家根据发现的规律想想:如果每次框6个数,平移的次数是几?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五年级下册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1.教学“试一试”。

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说,每次框2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吗?如果框3个呢?4个呢?

2.做“练一练”花边。

生独立完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找出问题的答案的?

总结:看来,花边中的规律与数表中的规律是一样的。

五、回归生活,再现规律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探索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应

(出示练习十第1题)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吗?要拿3张连号的券,从哪个号拿起?

2.做练习十第2题。

两姐妹从哪里开始坐,以后怎么坐法?为什么要说明小芳在小英的右边?如果不指名小芳坐小英的右边,那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呢?

六、回顾反思,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找了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找规律的?找到了什么规律? 同学们,生活处处皆有规律,大科学家开普勒就曾说过“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规律。”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慧眼与慧心,去探索大千世界中无穷的数学奥秘。 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找规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和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后进行的。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教材先后集中安排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规律,学生已经掌握了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已经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基本经验和方法。本册的《找规律》主要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因此,在设计时,我的着力点是:

一、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知识前,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礼物的价钱就在里面?”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的解题兴趣非常高,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新知识的导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我对教材理解有误差,“它的价格是由下面相邻的两个数字所组成的两位数”,有课本上理解有误。 直接说它的价钱是相连两个数的和,比较妥当一些。

二、引导探索

“在教学例1时,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找一找。在众多方法中比较后,得出平移是最快找出答案的一种方法。再用平移的方法每次框3个数、4个数、5个数,看看需要平移几次?可以得到几个不同的和?并完成表格。通过观察表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探究困难,他们不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需要大量时间指导。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时,一部分学生找不到知识的内在因素,他们仅仅停留在数据的表面现象上,即“用一共几个数 - 每次框几个数=平移的次数,平移的次数+1=一共几个和 。”此时,我花了不少时间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清其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菜单,以小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进行着,学生能发现的教师绝不插手,特别是通过填表得出: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平移的次数,平移的次数+1=得到几个不同的和,这个规律的发现,由于教师的开放教学,使学生得到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这比找到规律的本身更有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当然,本节课在诸多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仅仅教学后执教者个人粗浅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学习更多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自己的教学水平。时间匆忙,语言组织无序,不到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篇二:五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1》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1》教学设计

铺庄小学 巩光明

教学内容:

教材第55~56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平移的次数推算被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 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经历探索过程,感知规律。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用列举和列表的方法找规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揭题:找规律(课件显示)

二、教学新课,认识规律。

1. 教学例1。

(1) 出示例1(出示课件):下表的红框中两个数字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红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字的和各不相同。

提问: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请大家拿出自己手上的数表想一想,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框试着框一框。

(2) 学生活动。

(3) 交流结果,说说自己是做想做的,怎样想的。

(4) 小结:第一种方法要算出每一个具体的和,第二种方法只要考虑把红框平移了多少次就行了。

(5) 提问:如果每次框出3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你能用平移的方法找到答案吗?拿出能框出3个数的长方形框自己试一试。

(6)学生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框出的?(强调按顺序平移)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多少

个不同的和?课件展示。

(7)再问: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5个数呢?再试着框一框,看看分别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8)组交流后填表。出示课件。

2. 概括规律。

引导:观察上表,自己想一想,平称的次数与每次框几个数有什么关系?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

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数字总个数”、“每次框出的数字个数”和“不同的和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尝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1. 教学“试一试“。(课件展示)

追问:如果把表中的数增加到15,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说出每次框2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吗?每次框出3个数或4个数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每次框出2个数:15-2+1=14(个)

每次框出3个数:15-3+113(个)

?? ??

2. 做“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课件显示)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课件演示)

提问:如果给紧连的3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每次盖5个呢?

鼓励学生简捷地推算出答案,或写出算式。

四、课堂总结感悟,应用规律。

1. 提问:这节课我们探索了什么规律?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

覆盖次数=总个数-每次覆盖的个数+1

2. 布置作业:做练习十的第1、2题。

篇三:五年级数学下册 找规律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找规律 5

第一课时 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

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谈话:(出示下表)下表的红框中两个数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红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提问: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请大家拿出自己手上的数表想一想,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框试着框一框。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 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相机引导:这样列表排一排,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

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一共平移多少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第一种要算出每个具体的和,第2种方法只要考虑把长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

二、再次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规律

如果每次框出三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你能用平移的的方法找到答案吗?拿出能框3个数的长方形框自己试一试。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你是怎样框的?(强调按顺序平移)一共平移了几次?(7次)得到 多少个不同的和?(8个)

提问: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5个数呢?再试着框一框,看看分别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组织学生交流结果。

要求:刚才我们用方框在数表里每次框出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你能联系每次平移的过程和得到的结果,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每次框几个数 平移的次数 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引导:观察表格,自己想一想,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几个数有什么关系?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可能得到: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相加正好是10;得到不同和的个数比平移的次数多1;每次

框出的数越多,平移的次数与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越少;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增加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减少1??

追问:利用大家发现的规律想一想,如果每次框6个数,平移的次数是几?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三、尝试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1.教学“试一试”。

提问:(出示题目)如果把表中的数增加到15,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说说每次框出2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吗?每次框出3个数或4个数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部分学生感到有困难,也可以让他们边操作边思考)

2.做“练一练”。

提问:(出示花边)这是小红设计的一条花边。每次给相邻的两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

提问:如果给紧连的3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每次盖5个方格呢?

鼓励学生简捷地推算出答案。

四、课堂小结,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提问:这节课我们探索了什么规律?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规律的?

【篇四】五年级下册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 数的世界5教案 北师大版

数的世界

教学内容: p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1)揭示概念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2.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

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

关系?

发现:5和4是乘数,20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

指出: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

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提问:

(1)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

(2)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3.找倍数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

(1)判断。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2)找7的倍数。

二、 看书质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五年级下册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三、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 游戏

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你就可以出教室,但要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

五、作业

课本第4页第3题。

板书:

数的世界(倍数与因数)

分一分

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5

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 20

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教学后记

×4=20 是4和5的倍数。 和5是20的因数。 4

【篇五】五年级下册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学设计

《通 分》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4的例3和例4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把两个分数进行通分。

2、能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4、经历探索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通分的一般方法,寻找共分母(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新课铺垫

(1)怎样求成倍数关系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互质关系的呢?一般关系的呢?

(2)什么是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谈话导入:在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中,有着无数的星体,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什么星球?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既然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球体,我们就应该怎么做?可是有人说地球不应叫地球,应叫水球,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屏幕出示第93页例3“世界地图”。

出示相关信息,“陆地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3/10,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0。 引导学生比较3/10和7/10的大小,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闯卡吗?

3、课件出示

(1)3/15 ○ 7/15 7/12 ○ 5/12 3/7 ○ 5/7

(2)3/8○ 3/4 5/6 ○ 5/8 12/17 ○ 12/19

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观察这两组分数,你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总结同分母、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

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②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4、练习并引入:

2/5○1/4

二、自主建构,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你们吃过黄豆和蚕豆吗?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常食用有益于人体健康,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多吃多豆类食品。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有一天黄豆和蚕豆发生了争执,黄豆说:我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 2/5,我所含的蛋白质比蚕斗的多。而蚕豆说:我我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1/4,我所含的蛋白质比黄斗的多。我们来帮它们解决这一问题,到底是谁含的蛋白质要多一些。

2、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1)师引导:要比较谁的蛋白质含量高,就应该比较2/5和1/4,看这两个分数谁大谁小? 比较2/5○1/4时为什么没有前面的几个好比较(因为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 分母不同的分数叫做异分母分数

比较2/5和1/4这两个分数谁大谁小?你准备怎么比较?

(2)学生自己比较,独立在练习本完成。

(3)展示学生自己想法。

3、揭示通分概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出2/5和1/4的大小,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在交流辨析中明白:人们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这样比较方便。

联系1/4=1×5/4×5=5/20, 2/5=2×4/5×4=8/20, 像这样,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板书“通分”。我们通分的依据是什么呢?通分要注意什么?①和原来分数相等 ②同分母

5、怎样通分?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通分呢?在交流中明确

①确定公分母(两个分母的公倍数)

②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化为同分母分数。

三、巩固内化。

1、完成第94页的“做一做”(校黑板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名板书“5/6和7/8”的通分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用什么做公分母最简便?

2、课件出示练习

3、第95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扩展应用。

课件出示三个数的通分。

板书设计:

依 据

(分数的基本性质)

化 成

和原来分数相等的

公分母(最小公倍数)

通 分 同分母分数----叫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