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态度_《奢侈态度》读后感-看完后的感觉奢侈的态度

时间:2021-10-02 00:00:00 读后感

  《奢侈态度》读后感

  初识《奢侈态度》,我以为这只是一本对奢侈品的解读,待我细读之后,卓然被王迩淞先生的态度,对奢侈认知的态度所折服!

  本书从开头的“技艺的心”到结尾的“惜别”,可谓是回味无穷!文章中留下很多值得我们当代中国人去深思的问题,接下来,我将以这些“问题”展开我的读后感。

  何所谓技艺?技艺,是人在宇宙中为自己找到的位置。我们之所以喜欢手工的东西,是因为我们的美感来源,就是在这历史悠久的技艺中逐渐形成的。而“工匠精神”是如何在技艺中体现呢?六个字:耐心、专注、坚持!但是可悲的是“怎么中国就没有奢侈品牌?”当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否问过自己,咱们还有多少那样的社会基石和精神实质?作者以“买椟还珠”诠释了中国千百年来,在对“买椟者”的嘲讽中,不知不觉地丧失了追求精致的执著,丧失了尊崇工匠的传统,也丧失了曾经高超的工艺。

  在《放弃与否》中,作者用星巴克与爱马仕,很巧妙的诠释了奢侈品的一个界限,“不放弃”造就了星巴克的品牌宿命,“肯放弃”形成了爱马仕的品牌内涵。这足以让你对奢侈有重新的定义!08年的金融海啸,为什么唯独爱马仕不但没有受其影响,反而更进一步呢?正是爱马仕那种从不随市场摇摆的定力,这也是它能保持一线奢侈品地位的法宝!所以我们所需要的是控制速度,不能因发展过快而伤及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工艺精湛、材质优良和创意无限。

  高手过招是我对《谁给LV制造了对手》的最深印象。而中东的阿拉伯人是其中高手中的高手,他们眼光精准、手法娴熟。视野开阔、百无禁忌!其中之妙唯有看过才知其感慨之处。《保时捷的阴谋》可以用孙子兵法的一句话概括:兵者,诡道也。能而是示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巧克力”让我喜欢上了作者,也许正是因为作者就是这样“可爱的人”,他运用了对巧克力的喜爱引导出了自己对奢侈态度的归属感——“远见”!

  “有意思”的《扎针儿》,此章节可以用“扎针”→“好心态”→“高品质”→“反思现状”来细读,你会发现有意思的地方特别多!大家都知道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是个极端注重细节的人,所以用达芬奇的那句名言来赞誉乔布斯是再好不过了,“所有的知识都来自直觉,所有的成功都来自细节”。胡润百富榜中有个榜单是“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上榜的100家企业中,日本就有10家,而中国没有,为什么?也许问题的根源不在企业个体,而在整个民族,在于这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她如何对待传统,她是否重视传承。奢侈品的核心无非是两大因素——高质和高价,但是能持续做到的还需要加上一项——反省精神!奢侈品之所以贵,是全社会共同在为企业的“高品位”买单,而有品位的企业又通过它的产品设计和经营行为,回馈给社会更多的品味。有的人使用奢侈品不是用来给别人看的,更不是用来证明什么,而是从享受这些精致美好的过程中,获得个人的愉悦,这是一则纯粹享受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就是奢侈行业生存与发展的终极密码!

  《沿途的衰落》从发展的视角,运用真实的案例,反映了一个经济现象,这貌似更是一种规律。《老钱与新钱》中“坏小子”高蒂埃超脱于“老钱”的品味,而回敬玩世不恭的态度展示了他看似随意而为的作品,却有着宽广的视野和平和的心态。爱马仕选他做设计总监确有眼光!《黄金甲与南高梅》让我感慨颇深,“数量”与“质量”。当代的中国,不正处于以数量论英雄的时代吗?无论何种行业、哪种产品,只要量大、好做、价低,你就是NO.1。同样的订单,我们因为数量略少而没做成,人家因为数量太多而差点没戏,不同的境遇背后有着不同的态度,这难道不应该反思吗?很奇怪的是咱们这些廉价经济的受益者,廉价品只是我们挣钱的手段,而奢侈品才是大家享受的目标!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缺失了“价值观”的输出!中国正处于“大泡泡”由美国向我们转移,很多经济现象规律视乎都可以从美国发展的脚步中看到中国发展的影子,而不同的是我们该以什么态度面对自己的未来!

  “富有力量的侃侃而谈”来诠释《主教的断背山》再好不过了,有人诉诸物质生活,有人追求精神世界,奢侈消费乃是前者的最高级别,宗教信仰则是后者的至高境界。从主教身上,可以看出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就在于它有着丰厚的承载力,而绝非“奢华”二字所能尽言。对于一掷千金的追求者,它不单是物质的享受,也常常是心灵的抚慰。《穷小子的精神》告诉了我贫穷和奢侈这本是相反的极端却有相同之处,我特别喜欢这个阐述,就如作者列举的:1.简单、直接、真实;2.不做高雅状、不做小姿态;3.敢于蔑视规则、不惧众口铄金;4.执著地追求金钱、勇敢地展现欲望;5.把小东西做到极致就是精彩。作者一次简单的和女儿的对话引申出了对国人时常反问自己的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世界级的设计师?还有《“贝太”买包记》这种现象很普遍,这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感动经营》让我明白了只有尊重,才会感动。而牛仔和绣片两篇引发我们的是孰高孰低,依然可判!

  “惜别”《最后一班地铁》,与作者神交一个多月以来,最后用“惜别”来结束算是有些不舍的感慨吧!未来谁将会搭上开往巴黎郊外的最后一班地铁呢?那神奇的血晒和绉纱,抑或还寄托着涅槃与重生?大人过多对孩子的决定,可能就影响了他们长大后的个性、品味与鉴赏力,而孩子就是未来,这可能就决定了整个民族的高度!《无分男女》从穿着设计越来越中性化,或许当今世界的多元和心态的开放,它让不同的性取向之间越来越能相互包容,而作为异性恋者的我,感受到的是社会的进步与品味的提升!性暗示就是服装设计的核心述求,不管设计师是否承认,或是否意识到,这门襟背后,不只是肉体,还有很多别的东西……《心中狂野》中举例了很多人物,这处于不同时空的一干人等,却在性感这回事上,有了如此相似的交汇,可见性感之美同样具有普世的内涵。奢侈之事,起于贵族。一样东西不能因为价格高就算奢侈品,同样的,也不能因为价格低就不算奢侈品。而唯有对这样东西注入了奢侈的态度,它才算是奢侈品!

  本感文至此,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