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北京作文

时间:2021-10-01 00:00:00 小学作文范文

篇一:《我眼中的北京》

我眼中的北京

今年的7月16号,我和家人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地方-----祖国的首都北京,看着飞机慢慢地降落在首都机场,别提心里多高兴了,一下飞机,我就看到了好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有白皮肤的,有黑皮肤的,还有黄皮肤的,他们的长像也是五花八门,有蓝眼睛高鼻梁的,有黑呼呼只看见白牙齿的……但看来看去还是觉得我们黄皮肤的人最好看。

走出机场,我们向着市中心出发,六环、五环、四环、三环……,看着路边奇形怪状的高楼大厦,有的像太空飞船,有的像半球体,有的像帆船,还有古代的城楼,还有新建的水立方、鸟巢,时而新颖,时而复古,北京就是一座现代化的古城。

先说颐和园吧,颐和园是古代帝王避暑的地方,那里环境优美,所有的宫殿都是围绕着昆明湖而建成,湖的两岸由著名的十七孔桥连接,湖的四周都是花草树木,一阵阵微风吹过,到处都是花香扑鼻而来,划着小船,漂荡在这昆明湖上,别提是多舒服了!

再来说说天坛吧,一般古代长时间不下雨,遇到干旱的时候,帝王们都会带着王后和大臣们来到天坛祈福,求雨神、雷公、电母降雨,以减轻干旱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还有故宫、天安门城楼、长城等等古代建筑各各都雄伟壮观,各各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到了北京,可不能不吃一样东西,那就是北京烤鸭,说到北京烤鸭,要数全聚德的最有名,那儿的烤鸭皮薄肉嫩,再配上点大葱、黄瓜、哈密瓜、酸甜酱,非常的可口。还有天津的狗不理、江浙的哥哥隆、陕西的肉夹馍、台湾小吃章鱼丸子、北京的老边饺子……都是非常棒的美食。

北京是一座文化古都,这里的人们都很讲文明礼貌,坐公交车的时候会有人主动给老人和小孩让座,参观景点的时候大家都会主动排队,不会拥挤,也不会随地乱扔垃圾,还会自觉将垃圾分类,购票的时候小朋友都会自觉测量身高,所有商品都是明码标价,……

这样的一座古城,吸引着好多好多的年轻人,同样也吸引着我向它奔去。

篇二:《我眼中的北京》

我眼中的北京

一个人,一条路

一片灯光,一座城

北京

清晰而又陌生

路过的是心情

留下的是感动

脚步的节奏

受生活左右

节奏背后的故事

人间万种

习惯一个人走在满洒夕阳的路上

方向追随着倒影

眼角余光处

喧嚣的人群

行色匆匆

北京不吝啬他的包容 土地上的脚步

伴着汽笛的轰鸣

找一个阳光恰好的午后 选一种方向恰好的交通 游走在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地方

偶尔拿出相机

留下放空的心情

北京从不遮掩他的美色

微风尽染

换一种方式

选择一种人生

承载着太多的梦想 北京的肩膀

坚实而厚重

见证了太多的重逢 北京的双眸

免不了泪眼蒙蒙

爱上一个人

留下一段回忆

书写一段故事

不忘一座城{我眼中的北京作文}.

北京

为某个人珍惜 因爱感动

一路前行 生命因努力而精彩

放声欢笑

留意穿破雾霾的彩虹

每一个负担 在傍晚卸下 每一份希望 从清晨诞生 生活的枷锁 囚不住广阔的苍穹 熟悉的城市 抹不掉回忆的见证

选择一种态度 把生命当作旅程 爱上一座城市 匆匆勿忘风景

篇三:《书香燕京征文-我眼中的北京》

“书香燕京”征文

我眼中的北京{我眼中的北京作文}.

张舒然

说起北京,总是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的。平日看惯了烦躁的汽车在喧嚣的大街上冲来撞去,我也天天麻木地在人群与车流里穿梭。日子平淡地飞过,我却从来不曾把我生活过的北京从心到脑子彻彻底底过一下。现在想来,它确实没有完整地在我脑子里显过影儿:能拾起来的,也就是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忆罢了。

北京的怀抱

我生在天津,因为爸爸在北京工作,全家都搬过来了。那时,我才四岁。对一双天真幼稚的双眼来说,一切望不到边的东西,都是大的。我也就睁大了眼睛,仔仔细细看那个北京“特有”的天空:那是我第一次观察,认认真真的观察天——她眨着蓝蓝的双眼,伸开那宽又大的手臂,好像在说:“来吧,让我拥抱你!”正当我陶醉在属于我自己的,对北京的幻想中时,妈妈拉着我的手,向茫茫人海中走去。我沮丧地撇撇嘴,嘟哝着:“妈妈坏,抱不了京了!”

然而,从此,我才真正地投入了北京的怀抱。。。

阿姨

一次和妈妈进地铁,手拉手走进去。抬眼便看见过道边上的海报,那是个漂亮的娃娃抱着个小熊,旁边写着一堆不认识的字。那个娃娃穿着一个白裙子,棕色的卷发被一根粉红的皮筋儿松松的扎着,下面是一张又圆又小又白净的脸,还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对着我不停地眨呀眨呀…我看着那娃娃好漂亮啊!要是我也变得这样漂亮,像公主一样,该多好!我想告诉

妈妈,再回头一看,才发现,妈妈不在我旁边。抬头往前看,只见妈妈穿着一个黄颜色的短袖往前走着。我便跑向前去,抓住妈妈的手。抬头再看时,脸都白了——那是一个陌生的胖脸蛋的阿姨,正在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呆呆的愣了几秒,便撒手向原来的地方跑。结果那阿姨在后头喊:“你妈在那边呢!”回头一看,才看见妈妈正笑着向我走来。我又气又羞,便喊:“怎么不等我?”妈妈笑了笑,谢了阿姨,拉着我的手往外面走去。

我自己总结,北京容易丢人,但如果是有那么多像阿姨那样的人,也挺好的。

糖 葫 芦

和朋友一起去游乐园玩,在游乐园门口,发现有个卖糖葫芦的车,摊主是个爷爷。我们的视线互相对碰了一下,就像是蚂蚁互相碰了一下触角一样,马上不约而同地一起跑过去,又一起说:“要一个糖葫芦,” “要什么味儿的?”抬头一看,好漂亮,有红色的山楂,棕色的山药,绿色的猕猴桃……朋友说要那个猕猴桃的,我想了想说:“玩儿完了出来再买吧,省得弄脏了东西还得赔。”她一听有道理,便说:“您能帮我留一个猕猴桃的行吗?我们等会儿出来再买。”我一听,也跟着说了一句:“我要留一个橘子的。”怕爷爷不答应,我们硬塞给爷爷一块钱“定金”,便飞奔游乐园。但谁也没想到,回来时,竟然把这事儿忘得一干二净。

第二天我们聊天时才想起这事儿。于是放学后,我们又跑去游乐园。可是,为时已晚,门口早已空荡荡不见一个人影。“他会不会也忘了?”“是咱们说话不算数,不怪人家。”“算了,不就一块钱嘛。”

于是几天过去了,我们谁也没再提这件事,也就渐渐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远方的表妹来看我们,想尝尝北京地道的糖葫芦,妈妈就叫我去买。我下了楼,要找最近一个卖糖葫芦的摊点。忽然看见,离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自行车,上面插着几支糖葫芦,便走过去。“小朋友要

什么?”感觉说话的声音很是熟悉,定晴一看,竟是那个爷爷!我说:“我要一个猕猴桃的。” 爷爷说:“自己拿吧。”我看到最顶上孤零零地插曲着两串糖葫芦,正好一个猕猴桃一个橘子的,便伸手去够,却被他挡住了:“这个不行,除了这个其它的都可以。”“为什么?”“有两个小女孩提前要了,我得替她们留着!”说到这里,他若有所思的样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们现在也没来拿...”我再也听不下去了,大声说:“爷爷我就是!我就是留糖葫芦的那个孩子。对不起,我们一直忘了拿,让您等了那么久...”爷爷长舒了一口气说:“呀,怪不得看着有点儿像呢!那就拿着吧,慢慢儿吃,小心竹签……”

回了家,吃着花了好几天才买来的糖葫芦,我吃出了地道纯正的“北京味儿”。

生活就像一条绚丽多彩的项链,那珍珠,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美好的记忆。而我的北京,便是那金链子了。

篇四:《我眼中的北京》

我眼中的北京精神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我们爱国。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不管是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还是新中国成立掀起的建设热潮、奥运会北京市民的参与精神,都显现出这座城市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品质。将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反映出首都的担当和责任,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必须强化的价值坐标,保证我们认清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时,将会把人们的爱国情感导入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从历史渊源谈起,北京历史可追溯到秦朝时期,从秦开始,北京已成为重要的城市。在元朝时期,已成为建都之地,从元以后多个朝代将北京定为都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被定为首都。正是这种种历史积淀,和长久的都城历史,让北京市孕育出了相比较其他城市而言更强烈的爱国情怀。尤其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北京更是多种运动的发起地。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北京的各个阶层都掀起了高涨的爱国运动。其中,五四运动最为著名,既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体现,更是北京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爱国劲升的集中体现。而在现代,北京和他的市民也用行动诠释着爱国这一主题精神。北京市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最有激情的部

分,最有爱国感和荣誉感的城市。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我们具有爱国如家的崇高情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吟诵着土地,而我们的总理在“遥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在我们北京人身上,有屈原的性格、文天祥的勇敢、林则徐的担当。我们受到过外族的入侵,但我们从没有屈服过,我们用我们的热血捍卫过祖国的荣誉,用我们的生命谱写过华丽的诗章。2008年,奥运的圣火在这片土地上点燃,我们提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三大理念,我们用辛勤的付出让全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和日新月异的家乡。

我们创新。今天的北京,是全国最有创新优势、最具创新实力、最富创新潜质的活力之城。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北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作为一个古城,不仅有古典之美,也同时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融得进国际的氛围,让古典与现代化齐头并进。很多外国友人在参观北京的时候,除了对北京古朴建筑展现了极大的兴趣外,更多的是惊讶于北京的发展的迅速,现代化的健全,越来越多的人对北京的评价是“国际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党永葆生机源泉,是一个国家活的灵魂。而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创新更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才能保证这个城市欣欣向荣,使整个城市有活力、有激情。北京市在改革开放后,大踏步的前进,从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创新。以文化创新为例,北京市紧抓自己本身拥有的古典文化的优势,与时代相结合,

将古典文化现代化、平民化、生活化、国际化,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更轻松地理解并认同北京独有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与经济相结合,开拓新的经济领域,带动市民的创新精神。

我们包容。作为城市意识的最高形式,包容是北京最具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一。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参照联合国人居署提出的“包容性城市”概念,北京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地域开放性最高的都市之一,体现为积极评价外来人口的贡献和影响、对困难群体给予保障性社会关怀、多元人才选择相对理性与包容,“包容力与成长性使北京在国际都市序列中地位稳步上升”。北京的包容性体现在方方面面,随着中国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北京首当其冲,敞开大门,从全国到全世界、从科技到生活、从经济到文化,等等,都广泛吸收,海纳百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希望从我国到全世界都能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也希望在各个方面大家都能实现和平发展。我们厚德。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练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品格。注重日常道德修养,拥有高远博大胸怀,是厚德的主要内涵,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特别需要提倡的精神品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校训,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意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

君子处事应像自然一样,自立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荣载万物。北京精神取其“厚德”二字,是为了表现北京及其市民待人厚道和顺的美德。很多人对北京人的评价即是热情、实在,尤其以问道最能凸显,在北京问道,很多人都会耐心、热情的给你指明怎么走,哪个路口往哪走,甚至我还碰到过人领道德情况,着实让我体会到了北京人的热情、和顺。无论是老北京“吆喝”声,还是现在北京的轰鸣地铁声,仿佛都能让人感受到北京人得一种朴实、厚道,所以,以“厚德”为北京精神十分合适。

北京精神是北京独特的一面旗帜,“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了这个有着千年古城在经历了几十个世纪的文化积淀,也让人感受到,古城虽老去在现代化的建设中仍保持着青春活力,与时代接轨,与国际融合。北京精神不仅仅是指北京土生土长的人,而是包括每一个身在北京的分子,从学生到技工,从青年人到老年人,从中国人到外国人,都是北京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北京精神不是一串词语的组合,而是需要每一个身处北京的人去真正继承这些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北京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天的言行。2006年,北京把《北京的符号》落在了高考作文上:“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声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字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

愿。”北京的孩子们在作文中抒写了他们心中北京的符号,老舍、糖葫芦、颐和园,还有苏东坡„„在孩子们眼里,苏东坡大气、豪迈的浪漫主义精神就是北京人热情洋溢、大气豪爽的性格写照。

“北京精神”就在我们心中,不管您来自哪里。我们在北京生活、劳动、创造,在这个城市我们提升了文明素养,享受了艺术熏陶,开阔了国际视野。我们为生活在这里而自豪,这里是我们每个人的家。

所以,让我们爱北京,爱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我们要把“北京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的北京未来更美好。

篇五:《我眼中的北京精神》

2011级硕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蔡霞

我眼中的北京精神

一提起北京,很多人都会充满着向往与热爱之情,不仅因为她是祖国的心脏,还因为她悠久而浑厚的历史文化。概而括之的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恰如其分的体现了北京既作为历史久远的文化名城又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精神。在将近一年的北京生活当中,我也切身感受着北京精神。

卢沟桥斑驳的石狮傲然屹立,仿佛向世人诉说那饱受屈辱的七七事变;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还在提醒着人们英法列强的不可泯灭的罪行;人民英雄纪念碑,记载着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站在卢沟桥上,身在圆明园中,伫立纪念碑前,我深刻理解北京这座古老的皇城承担的血雨腥风,我深刻感受先烈的爱国情怀,我也更加意识到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这就是北京的“爱国”精神。

当我来到798艺术区,我切实感受到了北京的“创新”精神。这本是废弃的国营电子工业老厂区,却被艺术家们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特色,创造了一批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成为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现在的北京可以说是个移民的城市,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在这里,包容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文化。这就是我在北京切身感受到的北京的“包容”的精神。在北京,我可以看到东北大剧院的二人转,也可以听到德云社的相声,还可以欣赏优雅的交响乐„„南方的、北方的、国内的、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各种各样的品味,全部纳入北京这样博大的胸怀之中。

当我从午门至神武门穿越整个故宫的时候,不仅慨叹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与庄严肃穆,更是联想到那沧桑的历史兴替。漫步在南锣鼓巷,现代的街道店铺仍然在继续着历史中的后市繁华。逛一逛地道的北京胡同,坐一坐典型的北京黄包车,品一品北京的特产老酸奶、冰糖葫芦,听一听特色的北京吆喝叫卖声,“厚德”的北京人文精神体现其中,彰显着北京的朴实、厚道。

北京精神是北京的一面独特的旗帜,“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相辅相成,不仅体现着这个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积淀,也孕育着古城的现代化的活力与张扬。北京精神不光是要品,更要我们后人用实际行动来发扬,我们要牢牢记住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

篇六:《我眼中的北京精神》

于微细处见精神

开始关注“北京精神”这个词,还是在站内组织的青年后备干部竞争上岗笔试考试之后,考题里让我们谈对北京精神的理解,从此对践行北京精神的思考就不曾断过。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振奋人心的词,每次看到都不禁想起那一个个闪光的事迹:鸟巢赛场上飞跨而过的刘翔,神六飞船里翱翔星空的杨利伟,忍不住幻想哪一天我也能如此的举世瞩目,为国争光。望着路边醒目的标语,热血沸腾的幻想却总换来一声黯然轻叹,现实里,我终归只是个平凡的北京人,要继续日复一日的工作。

真正思考“北京精神”的含义,还是在收到这次关于“北京精神”征文和演讲的通知。站领导一贯重视年青人的培养,要求我们80后都参加,看着通知,那份迷茫和困惑又浮上心头,北京精神在哪里?于自己它就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么?而践行北京精神,我又该从何做起?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咬着笔头苦思作文的小学生……

周日,送女朋友去国贸加班,立在拥挤不堪的地铁,周围或疲惫或沉思或毫无表情的面孔让人昏然欲睡。突然,一个清脆的童声打破了宁静,“地图,一块钱一份,地图,一块钱一份……”原来是个叫卖北京地图的小男孩,车上的人像是遇到感冒发烧患者般的纷纷避开。这时,一个穿着体貌面目慈祥的老奶奶把小男孩拉住了,和蔼的说:“小朋友,给我来一份。不对,你应该用双手把地图递给别人,这样才礼貌,像这样双手递,还要说‘您好,地图,一块钱一份’ 知道么?”“你读几年级啦,喔,都三年级啦,三年级是大孩子了,该学会讲礼貌了,你在试试给我看看,诶,对,就这样,真聪明……”忽然发现,周围的人也都像是活了过来,脸上露出了微笑,眼眸里也不在冬天般冷漠。有好几个人都微笑着买了地图,还轻轻的拍着小男孩的头说:“恩,能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啦,真棒”。随着小男孩“您好,地图,一块钱一份” 的叫卖声慢慢远去,老人像是对自己亲孙子般手把手教小男孩讲礼貌的一幕也深深地印在脑海,心里像是有了一丝{我眼中的北京作文}.

感悟。包容和厚德,老人一次不经意间的举动,不仅在小男孩的心里播下了一粒善良的种子,还给周围的行人都带去一丝或大或小的感动和温暖。

原以为北京精神如此庄重、高高在上,非大智大善大德者不敢居其位,却原来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这个城市的位置也许平凡,也许卑微,但我们也可以用真诚和友善去释义北京精神的品质。

思路慢慢打开,北京精神的八个大字像是从路边的标语里跳跃出来,不在是生硬的横平竖直。{我眼中的北京作文}.

“爱国”是核心。我想,爱国不该仅是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不该只是体现在国难当头时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也不只是大灾大难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还应该是一种和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国”的概念大的说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小的说,就是我们现在所站立的这块土地,就是我们所见的每一草一木,就是我们每一天爱岗敬业的平凡工作。又不禁想起独自坚守在海南南繁基地两年有余的张东大哥,每当说起远在老家刚满半岁的孩子,他都低沉地说:“一个人在这边,工作忙点累点都没什么,孤独倒也可以忍受,可就是太想念我那可爱的儿子了,上次抱他,他才刚满月呢,但这边的工作总得有个人盯着……”这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天涯海角的赤诚之心。当我们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我们的心中已装有国。而爱国,也就是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里。又忽然想起国庆前去后海的胡同转悠,偶然路过一个偏僻的小胡同,正值傍晚,小胡同里一个人也没有,每一个古老的院门墙上,都斜插着一面鲜红的国旗,落日的余晖里,一溜国旗随着微风荡漾,自有一股无声的震撼。

“创新”是精髓。它不仅是指学者专家们在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是指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推陈出新、超越自我。那天和站里李彰明老师去小麦地调查,咋暖还寒,风卷黄沙,李老师行走在阡陌小道上一边观察一边说:“我和小麦处的年头比我孩子还长了,现在每天能来看看它们,并不觉得是在工作,更像是来看自己的

孩子……”望着年逾七旬的李老师,大风吹散他稀疏的白发,不禁想:他能被喻为“京411之父”,成为全国劳模,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和他近五十年如一日毫不懈怠地奔走在小麦育种第一线,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是分不开的。作为年轻的我们,工作也许平凡,但坚持不懈、勇于超越、开拓进取可以让人生不平凡。当我们改变工作方式提高效率,当我们爱护环境不再乱扔垃圾,当我们注意节约用水,当我们不再冷漠而是微笑,当我们也学会去感恩和回报时,相对于原来的自己,我们就是在创新。创新可以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我们用心去改变自己、创新工作,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我们就是创新的践行者。

“包容”是特征,是一种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生活心态。当我们不再斤斤计较,当我们学会坦然,当我们都真诚对反对者说“你的想法很好”、对做的更好的人说“你真棒”、对开电梯的人说“谢谢”、对保洁人员说“您辛苦了”时,我们的胸怀就有了从容不迫的坦荡、包容万象的气度。

“厚德”是品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洁身自爱、弘扬友爱、团结互助、谦让礼貌,我们已有古人的君子风范。厚德者无需多言,自会有一种气场,能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人。就像前面那位地铁老人,她没有刻意做什么,却无声的融化车厢的冷漠,播洒下善良的种子。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八个字四个词,它们不是孤立的四种品质,而是相辅相成、融合为一的北京精神。它们也不是高高在上,专为标榜名人、伟人的精神,而是北京2000多万人所共有的凝聚力。它就在我们身边,在你,也在我。

原来,“北京精神”离我们如此之近,你我都在践行。{我眼中的北京作文}.

北京市种子管理站

甘朝亮

篇七:《我眼中的“北京精神”》{我眼中的北京作文}.

我眼中的“北京精神”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分别谈一下这四个词所蕴含的深意。 一是“爱国”。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不管是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还是新中国成立掀起的建设热潮、奥运会北京市民的参与精神,都显现出这座城市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品质。将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必将给我们提供一个全球化时代必须强化的价值坐标。今天,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以及世界政治生态的变化,我们每一个人惟有高扬起爱国的旗帜,以此奠基我们的价值坐标,指引我们的价值追求,才能保证真正认清自己,由此获得灵魂的归宿。

当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表现出来,注定把我们的爱国情感导入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因为,当我们真正确立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坐标后,必定据此去思考,自己该怎样去践行爱国之责任,矫正爱国之行为,有了主动的思考,一种由内而外的稳定而又持久的动力便产生出来。爱国主义原本就驻存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行为之中。既然爱国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对祖国的感情,那么我们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建设有益的行为,都是爱国的表现。同样,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份子投入到北京奥运会百万志愿者行动之中时,已经是爱国主义情怀在当代的具体体现,同时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化、生活化、大众化。可以说,真正检验我们的是生活,大事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境界,而更多的小事同样可以显现一个人的品德和价值追求。我们在表达爱国之情、践行爱国之责过程中,应当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远处着眼,近处入手。当我们把内心的美好洋溢于脸上,反映于举手投足之间,让每一个来到北京的国内外人士都真切感受到,那么,一种感动由此产生,爱国情怀得以表达。北京市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最有激情的部分,最有爱国感和荣誉感的城市。我也想把自己与北京精神进行定位。作为一名把自己的情感融于北京的普通市民,我为确立起清晰而极富号

召力的北京精神而高兴,更为高扬的爱国旗帜而感动,我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北京精神。

二是“创新”。爱国是前提,如何来爱国?这就得靠发展,用发展来增强实力,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而发展不能靠天,不能靠地,只能靠创新,经济发展要靠创新,城市改变面貌要靠创新,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北京精神的精髓。

创新就是弃旧图新,以新的技术取代旧技术,以新的城市风貌替代旧面貌,解决思想,更新观念,从长远规范,从眼前着手;用过人的智慧,敏锐的眼光,顽强的毅力去闯去搏,创新要有良好的团队素质,有好的政策作支撑,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才作保证,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优势。 作为首都北京人才济济,高校林立,可谓是人才的集散地,但是因为城市的定位不同,发展的标准不同,因而要克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的短浅意识,不能满足于人才现状,更不能闭门造车,在挖掘和吸引人才上,除了充分的发挥当地的人才优势外,仍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走出本地,走出国门,学习外面的新知识、新管理、新技术,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借助外力加速发展。“请进来”就是把优秀的人才请进来,把先进的技术吸纳进来,由此内外结合,形成人才合力,加速创新深化,实行“北京制造”、“中国制造”向“北京创造”、“中国创造”的转变。北京精神突出创新,其意就在于更加珍惜人才,更加注重新技术的推广,用制度和机制激励人才,依照法制保障人才,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不断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国内一流、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以创新带动改变城市,以创新振兴中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党永葆生机源泉,是一个国家活的灵魂。而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创新更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才能保证这个城市欣欣向荣,使整个城市有活力、有激情。北京市在改革开放后,大踏步的前进,从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创新。以文化创新为例,北京市紧抓自己本身拥有的古典文化的优势,与时代相结合,将古典文化现代化、平民化、生活化、国际化,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更轻松地理解并认同北京独有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与经济相结合,开拓新的经济领域,带动

市民的创新精神。

三是“包容”。 包容内含宽容、容纳之意,包容是中华文化自身特质和魅力之所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包容性使其拥有博大胸怀,可以容纳世界一切文化,并具有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使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正是这种包容性,使中国的文化不仅拥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也拥有发展的动力和新鲜血液。北京精神中的包容正是中华文化特质的集中体现。包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文化品格,它体现在经过中西碰撞今古融合后所形成的文化生态。这种文化生态的优长即是尊重差异、和谐共生。古老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各种渊源的文化都在北京城里水乳交融地存在着。在北京城里,无论来自何方,文化背景有多独特,都能找到知音。包容作为北京城的气质,源于北京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曾是六朝古都,拥有辉煌且沧桑的历史,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东方的或是非东方的,都具有独特韵味,这笔历史财富属于北京人,也属于全体中国人;属于今天的世人,也属于后世子孙,而且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世界友人所分享和品味。“北京欢迎你”是北京包容胸怀的凝练表达——热情好客的北京人以包容的态度赢得了八方朋友,以宽容欣赏的目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收获了发展的先机。因此,北京所具有的包容性,既是其辉煌至今的内在原因之一,也将是其走向新的辉煌的重要保证。

作为城市意识的最高形式,包容是北京最具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一。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质。北京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地域开放性最高的都市之一,体现为积极评价外来人口的贡献和影响、对困难群体给予保障性社会关怀、多元人才选择相对理性与包容,“包容力与成长性使北京在国际都市序列中地位稳步上升”。

北京的包容性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随着中国开放的的伟大实践丰富了北京包容的内涵,北京首当其冲,敞开大门,从全国到全世界、从科技到生活、从经济到文化,等等,都广泛吸收,海纳百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希望从我国到全世界都能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也希望在各个方面大家都能实现和平发展。而北京市一直贯彻和谐社会的主题,从08年的奥运会更能体现出来,无论是从基础设施上,还是提供的服务上,再加

上盛大的开幕式都能看出北京市以及每一个北京人都热情的欢迎每一个踏上北京土地的人,用他们最诚挚的微笑和最周到的服务向全世界展示大国风范,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和谐、包容的首都形象!

最后是“厚德”。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练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北京的城市文化、城市精神是在历史中熏染而成的。她的沉厚、甘醇、绚丽、洒脱归于无数春秋旌猎的汲注积淀,更归于英华荟萃的代衍咀年。纵横在华夏之地、驰骋在九州经纬间的古都也好,都会也罢,北京总能以其特有的魅力与之昂然试比,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纤毫之端,必发于浩荡、大气之感叹,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呢?其无法不令人折服的精神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个城市的厚德之气与大化之风。而厚德更是对北京文化精神的高度浓缩。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品格。注重日常道德修养,拥有高远博大胸怀,是厚德的主要内涵,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特别需要提倡的精神品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校训,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意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事应像自然一样,自立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荣载万物。北京精神取其“厚德”二字,是为了表现北京及其市民待人厚道和顺的美德。很多人对北京人的评价即是热情、实在,尤其以问道最能凸显,在北京问道,很多人都会耐心、热情的给你指明怎么走,哪个路口往哪走,甚至我还碰到过人领道德情况,着实让我体会到了北京人的热情、和顺。无论是老北京“吆喝”声,还是现在北京的轰鸣地铁声,仿佛都能让人感受到北京人得一种朴实、厚道,所以,以“厚德”为北京精神十分合适。

北京精神是北京独特的一面旗帜,“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了这个有着千年古城在经历了几十个世纪的文化积淀,也让人感受到,古城虽老去在现代化的建设中仍保持着青春活力,与时代接轨,与国际融合。北京精神不仅仅是指北京土生土长的人,而是包括每一个身在北京的分子,从学生到技工,从青年人到老年人,从中国人到外国人,都是北京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北京精神不是一串词语的组合,而是需要每一个身处北京的人去真正继承

这些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