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文化创造力

时间:2021-09-15 00:00:00 高三作文

当流行歌嘻哈的“潮流元素”所困扰;当影视圈掀起一股又一股的翻拍热潮;当小说纷纷“下海”变身为电视剧连续剧的“文学”版本,文学奖堂而皇之地成为市井左邻右舍式的生日蛋糕瓜分,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的文化创造力正日益萎缩?缺乏创新和山寨思维正对我们的文化产生威胁?

历史上的一些文化产品,之所以伟大和不朽,成为人类文化财富的积淀,变成历史的客观精神,取决于它所体现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创造力,一直以来为古今中外的作家、诗人、哲人和批评家所关注、思考和追求的。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或者对于一个时代来说,文化创造力如能被极大地激发起来,那是一场真正的文化盛宴。我认为缺乏创新是我们文化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恐怕更多的是浮躁心态,没有刻苦的创新精神和创作风气,或是被经济利益所束缚。山寨文化的流行和备受青睐,让我们看到社会上许多人似乎总是习惯于从众、模仿,从而泯灭了对创造的渴望和激情,丧失了自我和个性。的确,如今各个领域抄袭之风日盛,新品乏见,创作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拯救文化,拯救我们的衰退的心智、情感、精神和信仰,更重要的是,要为人类文化的创造力留下空间。首先,要具有文化创造力不能跟风,必须有创造精神。在去年的书展上,我发现关于青春和悬疑类小说对青少年十分卖座,貌似在眼下,这种故事情节曲折、让人暂时感动的小说十分受欢迎,而那些真正能够受益终生、给我们启发的,像刘墉、毕淑敏的书却让有些人嗤之以鼻。可我们是否想过,这种书的类型化、模式化、套路化创作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当这种跟风精神成为人们思维中见怪不怪的一环时,它对文化和原创精神已构成十分严重的威胁。

我认为,完成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应力求创新。像国庆前夕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公演,颇受好评。导演追求的“不重复过去,不重复别人”的精神 ,使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次,要有创新的文化必须要有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今日中国应具有文化创作最丰厚的土壤,应产生震撼人心的鸿篇巨制。令人遗憾的是,创造之苦,创新之累,似乎很少有人甘愿去受;更多的人热衷于模仿、跟风或者干脆复制;有人有创新之能,却寂寞难耐,将才智消耗在制造浮躁的文化泡沫;还有人虽兼具创造之才、创新之志,却苦于“冷坐十年功,抄袭一分钟”,成果难得易失,费尽心血的作品难以得到有效保护。2008北京奥运会是十分成功的,开幕式十分有特色的中国风表演也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创造力,让许多人为之震撼。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成功背后的艰辛?张艺谋导演为了将文化创造力发挥到极致,日以夜继地策划整个奥运会开幕式,不停地开会、商讨和排练,才将最精彩的一面呈献给大家。所以,成功的作品离不开刻苦努力。

再者,文化创造力不能一味地追求名和利。许多电视剧不知演了多少遍?现在不是照样大拍特拍,开始了新的一轮翻拍热潮?像《流星花园》无论在台湾、日本、韩国或者是内地的翻拍,不都掀起一股热潮,创造了许多收视奇迹,这些剧情几乎都一样的电视剧,为何如此受欢迎?是我们的好奇心还是媒体的炒作?《建国大业》票房大获成功,但这种成功恐怕更多的是商业运作、大片娱乐因素、明星效应的结果,与体现的艺术创造力关系不大。令人遗憾的是,当下这种文化创造力的缺失正在成为大量文化产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实仔细想想,有多少作品是我们真正喜欢的?一些人更多地依赖大投资、大题材、大制作、大宣传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影响力,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更多的观众是被“忽悠”到剧院里看演出,看的不是艺术,而是一场“文化事件”。我们真的失去文化创造力了吗?没有人相信,更没有人甘心如此。

一个文化传统深厚悠久的民族,岂会轻易失去创造的智慧?岂甘长久置身于“来料加工”、“贴牌出口”的尴尬境地?岂会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失去文化自信而埋藏文化自觉?但也不能不正视,我们必须克服身边正束缚、抑制着文化创新,消损其活力,磨蚀其锋锐的一些消极的因素, 创造出伟大和不朽的作品,在人类文化创造力的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