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时间:2021-09-15 00:00:00 高三作文

我的童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那个时代出生的同龄人一样,我们都拥有一个不平凡的,充满着欢乐的童年。

那是一个愉快的年代,虽然生活不宽裕,田野里却处处洋溢着快乐,充满着希望。包括家乡在内的农村还很穷,物质相当匮乏,但好日子已经抬起了头,粮食虽然不超广,但还够吃;大家手头虽然紧巴巴的,但还能买回必需品,农民都觉得日子有了盼头,正像那句俗话:“芝麻开花节节高”;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伟大号召,拨乱反正的巨大勇气,唤醒了神州大地,烛照了饱受苦难的心灵,农村天地因为人的理智,清朗得如雷雨过后的艳阳天,正如那首老歌里所唱的:“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童年就像一朵红艳艳的山丹丹,绽放在这片充满希望的贫瘠土地上。

童年的欢乐在奶奶少牙缺齿的嘴里流淌。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动画片,顶奢侈的家庭就一个收音机,是专来听戏的。咿呀学语时躺在奶奶大襟袄的怀抱里,晒着太阳,听着她讲着不知流传了几代人的老古经,像王祥卧冰,麻雀与金丝雀吵架,鹚鹪与猫头鹰;她最爱讲的是老戏里的故事,像《铡美案》里疾恶如仇的包公、《五典坡》里的苦守寒窑的王宝钏不弃糟糠的薛仁贵都是好人;像《十五贯》里的娄阿鼠、《窦娥冤》里恩将仇报的张驴、《白蛇传》里爱管闲事的老法海都是坏人,好坏分明。祖母苍老柔和的声音总是拖的很长,睡意朦胧里听起来,仿佛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她讲的故事都是以“从前”开头,这些故事结局都很圆满,听起来很温暖——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良善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报,穷秀才金榜题名,有情人终成眷属,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她坚定不移地说,如果不报呢,别着急,那是时候没到。这些褒善抑恶、是非分明的故事,是植入童心最深处的道德的菩提树,给我们以希望和力量。

童年的欢乐埋在夏季的泥土里。离开手脚走路,穿上开裆裤乱跑时,最喜欢雨过天晴的日子。一块泥地埋藏着多少快乐啊!七八个小朋友或蹲或坐,每人一堆泥,像母亲和面一样按一按,捏成碗状,高高举过头顶,口儿朝下摔在地上,“卟”地一声,空气把底儿冲出一个窟窿来,谁的窟窿大,响声大就是胜家,其他人就要拿自己和的泥去填胜家的窟窿。我们叫它“爆爆响”,输赢就是一疙瘩泥;心灵手巧的孩子还可以用泥捏成各种见过的东西,如牛、羊、狗、马或是大头娃娃。一个叫狗娃的孩子用泥捏了一个碌碡,晒干后拉着跑,大家眼热得不得了,跟了一屁股巴结他,为得是能拉着他的碌碡玩一玩,他因此牛皮了好几天,还成了我们的头。回家吃饭时,满头满脸的泥,那一身出门新衣服也全是泥点,少不了挨大人的骂。但一下雨,仍然乐此不疲;即使不下雨,我们同样也能在土里找到乐趣,拾来破碗的底,填上湿土,用手拍拍,用脚踏踏,像大人打土坯一样,弄出一个个圆圆的土饼,比赛谁打得多;就是没有湿土,那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和尿泥;持续干早,路上二三寸厚的趟土也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光着屁股坐在细如面粉的浮土里,温暖舒适,用小手把土堆起又推倒,或者在土里画各种奇形怪状的东西,同时,也把自己抹成了个大花脸、土娃娃。再要么在地上掏一个小洞,每人几个核桃滚核桃窝。另外,看麻雀打架、蚂蚁搬家、蜜蜂采花、蜘蛛结网,或是捕捉知了、追逐蝴蝶,都是极有乐趣的事儿。

童年的欢乐浸沉在村头的池塘里。一夜大雨,村头的涝池里涨满了一池绿水,虽然出门前大人再三叮嘱不许去,但挡不住的诱惑引着我们不听使唤的腿脚来到村头。挽起裤脚把脚放进水中,对绝少见水的原上孩子来说是相当惬意的了,更不要说眼前还有几只快活的蜻蜒飞舞,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虫子在水面上时潜时现。有一种叫“卖麻的”虫子,四只脚浮在水上,游来游去;叠只小纸船放入水中,用水泼着让它航行,算是一种颇为高雅的游戏。如果有漂水花的技术,拿一小块小瓦片,顺着水面用力投去,瓦片会在水中跳跃两三下,激起一连串圆晕。黄昏时分,青蛙悄没声息地钻出岸边,露出鼓鼓的眼睛,准备夏夜的大合唱。全村所有的麻雀聚集村头的大楸树上,热烈地议论着什么,太阳沉入西山,它们像听到休息的命令,哑然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