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花寨中学

时间:2021-08-15 00:00:00 初三作文

我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参加工作的,转眼间,教书育人已走过30多个春秋。回首过去,那是奋进中崛起的30年。30年,变换的是时间,不变的是记忆;流逝的是过程,渗透的是感情。

记忆深处的花寨中学,只有4间土木结构的教室,中间是一个办公室,那时学校只有3个班、9名教师、近100名学生。学校没有操场,就在教室的后面开辟了一块空地充当篮球场,当时也没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更谈不上有什么标准的实验仪器。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和一台双卡收录机就是学校的全部电器设备,晚上供教师看电视、听广播,白天给学生播放广播操,学生集会、领导讲话也用这个。黑板是用水泥抹的,师生用墨汁刷过即可使用,学生们都坐的是双人桌凳。为了增加收入,改善办学条件,老师们常常要带领学生,在学农基地种地、修渠、浇水、打坝、打场、扬场,还要在校长的带领下拓土坯、修校墙等。

到上世纪90年代,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下,学校有了一些变化,校舍有所增加,办学条件得到了些许改善。1994年省级“普九”验收的时候,学校基本上实现了“六配套”,学生课桌实现了单人单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来到了2000年,由于国家“以县为主”教育体制的实施,“人民教育政府办”,教育的春天才真正到来。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昔日的花寨中学早已今非夕比。学校修建了教学楼、师生宿舍楼、综合楼、幼儿楼,建成了教师周转房、锅炉房,购置了锅炉,还建成了水冲式厕所,修建了师生食堂,并配备了食堂标准厨具,结束了冬天教室烟熏火燎、吃饭蹲墙角的历史。建成了计算机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建设了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建成了图书阅览室、小学科学实验室、数学室,并配置了音、体、美专业教室,实验仪器均已达到国家标准,学校再也捕捉不到一点上世纪建校初的影子。如今的校园是“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环境育人,文化化人,一支训练有素的花寨教育队伍,正以强劲的姿态支撑着花寨教育的蓝天。

作为一名学校发展的见证者,我真切地感受到,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环境也悄然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从简陋的土房子到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设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从粉笔教本加黑板到录音机再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从手工复写、蜡纸刻印到微机打印、快速复印,从学校师生用涝池水、水窖水到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从学生上不起学到“普九”、义务教育实现“两免一补”,学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是2013年8月调入小满中心学校,2017年4月调入张掖四中,这期间虽然离开了花寨中学,但全国、全市教育发展形势锐不可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向农村倾斜,教师岗位津贴、生活补助、交通补助向边缘地区倾斜,学生享受到了“两免一补”、营养餐,对家庭困难学生住宿生还给予生活补助。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花寨中学已成为当地教师羡慕的地方。

此时此刻,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教室里,勤奋的学生,书声琅琅,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课余,学生和老师徜徉在花园般的校园里谈心交流。捧一本书,坐在柳树下的长藤上,和着满面惠风,潜入文字的缝隙,满眼都是流泻的春光、娇艳欲滴的花草。悠哉悠哉,染一衣春香,醉一心诗意,备感惬意凉爽。

恰逢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家国事,一切都在发展变化着,而且越变越好。办学条件的改善给花寨中学的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植入了新的生命。我想,是生命定会绽放出灿烂绚丽的光芒,未来天空翱翔的定是从这里飞出的雏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