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了

时间:2021-08-15 00:00:00 初二作文

现在过年,无论老人还是小孩,无论老人小孩都拿着一部手机,刷起了微信。再加上今年的禁炮令等一系列政策,往年街道上热闹的炮火声也没了。几十人,坐在一个客厅里,看着手机,除了进门时的问候外别无交谈,反观微信群上则是热闹哄哄,红包发的发,抢的抢。难道面对面的交流变得这么难吗?

来到新年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年味变淡了。一些人认为年味之所以变淡,完全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代的生产力低下,人们就默认过年就是吃的不同,所以当生活水平提高,古代过年时吃的东西,平日里也能吃的上,所以导致年味变淡。可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导致年味变淡吗?我认为,年味的变淡,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们对其的重视。现在的春节缺少了仪式感,人们不是抢红包,打牌就是看电视上无聊的节目,哪怕扯点家常都非常稀罕。以前放鞭炮,穿新衣,贴年画,舞狮舞龙的习惯,有些被继承了下来,有些则消失在了记忆里。

年味在变淡,我们也可能是其中的推手。习惯性的拿起手机,漫无目的的打开微信,抢几个一两块的红包,留下一句恭喜发财,一天就这样无意义的度过。反观以前的年会,"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鲁迅笔下的五猖会,值得走几十里的路去看,值得背下大段枯燥无味的书,而今天的我们,过年时都瘫在家中,不停的刷着,要不是挂着一副对联,真不知道是在过年。这真的是过年吗?

北伐后统一的国民政府曾一度推行西洋公历,废除旧历,禁止过春节,而民间对春节的庆祝却屡禁不止。过年是中国人数千年来自家传统,而在新旧时代的夹缝里,它以顽强的生命延续了下来。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难道真的会消亡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吗?我希望能过一个没有手机、电脑,一声鞭炮,一颗糖就很满足的新年,那时候,年味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