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萌”

时间:2021-08-15 00:00:00 初三作文

“萌”,当今世界华人网络中一个无所不能的形容词,词义随着语境千变万化,是标志性的网络演绎文化产物之一。那么,在我们愈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它究竟代表着什么呢?

《礼记·月令》记曰:“句者毕出,萌者尽达。”说是树木不管弯的直的最终都能够茁壮成长。经学大师郑玄注解道:“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后一句说,草木破土发芽时尖端笔直的样子叫做“萌”。由此观之,萌,是用来形容事物的初始阶段,引申到人身上来,也就是形容儿童天真美好的样子了。见诸报端的“萌娃”“萌童”等便是如此。

保守的古代人只赋予了“萌”这层含义,开放的现代人呢?打开各大新闻门户网站,你也总能找到几篇标题就带有“萌”字的报道。其中内容多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作介绍的明星的各种“可爱的”照片。进行对比总结。由此观之,“萌”乃憨厚等一系列可爱之情态也。

然而,有些情况下,我们很难在某些照片上看到所谓憨厚之态,这些照片却被该明星的粉丝们以及该明星的好友们赞美曰“萌萌哒”,这些我们平日里也会作出的表情什么的为什么在他们眼里变成了“萌萌哒”呢?我们为什么没被人说“萌萌哒”呢?这也许跟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大同小异的道理。一旦你喜欢上了某个人,“被他的魅力所折服”,无可避免的你会对他的一举一动分外关注,“征于色发于声”地表现出对该人的褒扬。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喜欢“卖萌”的,他不是给所有人看的,他是为了让喜欢他的人更喜欢他,不喜欢他的人也可能会喜欢上他而“卖萌”的。由此观之,“萌”,是认为他人情态“各种美好”时的赞美。

可是中华文化的确博大精深,中国的网民也格外富有创造力。在完成了由中性词向褒义词的伟大转变之后,“萌“又无可避免地迈向了贬义词这个大坑。于又一神词“逗比”横空出世以前,“萌”有时也成了吐槽批评的首选,因为它的变幻莫测,因为它本来是一个客观的中性词,当事人都难以分辨你对他是褒还是贬,是觉得“美好可爱”还是“庸俗无聊”。

那这样一个贬中褒三义俱全的词是难以区分的吗?是这样一个放到《神探夏洛克》中那个无所不能的思维殿堂中都无法正确辨识的无所不能的词吗?不是的。想必看过吴宇森导演执导的《赤壁》的人对下面这一个场景还有印象:

小马驹出生后,小乔问周瑜:“小家伙还没起名字呢!”周瑜回答说:“它出生在荆楚,就该有个荆楚的名字,呃,我们叫它萌萌好么?”

这个桥段当时“雷”倒观众一片,我不对吴导的设计进行吐槽,我要说的是,这才是“萌”的内涵。

可是你可能什么都没看出来,萌萌和荆楚有什么联系啊?难道有什么深意不成?可当时也不明白的记者去问吴宇森导演时,他说这是询问了几个武汉人才定下的,武汉人给出了一个类似于“萌萌”的给孩子起的名字,演变成了“萌萌”让他拍了板。为什么?有什么深意吗?没有,就是代表着生机勃勃,好听——这不也是我们使用“萌”这个词的意图吗?用来赞扬一个人时,是因为我们对那个人有好感,贬低则是因为对该事物怀有不赞同的态度。吴导其实也许跟我们一样想不出什么精准的意义万千的名字,于是跟我们一样的用了“萌”这个字,因为它是中性的,代表生机。我们用它褒扬的话很好听,用它贬低的话也不会太伤人。少见的温和的网络文化的产物,所谓词义,何必较真呢?我们怎么知道对方的想法呢?你尽管把它当成赞扬你“活泼可爱”的意思罢。萌,已经成为了一种表情,你表现什么,它就代表什么。其实,幽他一默的耐人寻味有时更能引起会心的一笑。

当今社会“萌”就是这样一个被诠释的很复杂其实又简单的一个词,即使被用成了贬义也只是一种委婉的批评。它是我们的一种温和的态度,是一种随心的表现,是一种单纯的快乐。我们尽可以去追求“萌”,像孩子一样卖一个萌,开心自己娱乐他人不也是很好吗?这样的话,每个人都“萌萌哒”,不仅可以缓解压力,我们的生活更会变得愈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