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给了我一双智慧的眼睛

时间:2021-08-15 00:00:00 初三作文

“我是完整的自己,我是我的对立面”如此辨证的说法像惊天霹雳一样让人思维为之一震,用批判辨证的眼光看古往今来,看沧海桑田,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取智慧,在科技发展中体悟真谛。辨证,给了我一双智慧的眼睛。

辨证地看历史,在波谲云诡、世态变迁中炼出一双智慧的眼睛。“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四面楚歌之时感慨悲叹,认为时不利己而导致兵败自刎乌江的境地,殊不知,在鸿门宴上那无知之举,在阿房宫前焚书之态渗透到今天,终将造成兵败山倒的局面。

还历史一个清白,莫再高唱“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调,辨证地看历史,才发现,那个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的人才是真命天子,辨证地看历史,才会明白历史的车辙是如何缓缓驶过,走向今天。

辨证地看科学发展,在改革创新,推陈出新中炼出一双智慧的眼睛。

普朗克在多次实验后,发现了量子力学,但他却不敢大胆批判、辨证地看待,

认为牛顿力学三定律是完美无瑕的宝玉,他撤销了自己的言论,也使物理学为此凝滞不前了几十年。

当被情感迷住双眼,一叶障目的普朗克怎能翻开真理的面纱?相反,几十年后年轻的爱因斯坦辨证地发展地看待科学,高度评价了普朗克又提出光电效应。两相对比,辨证之光像太阳一样普照真理世界,还世界一个原本清晰的容颜。

辨证地看自己,在艳阳高照下寻找阴暗的角落,在凄风苦雨中体会辉煌的成功。

一位哲人曾说过:“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并不断改正的过程。”一直好奇是怎样一种智慧,让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错,正是辨证的思维。有了它,才能高唱“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在数次遭贬后依然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静心态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正是因为他有“居安思危,居危思安”的辨证态度。

没有辨证的目光,在喧嚣的评论中,你只会觉得曾国藩是个卖国求荣的软弱之辈。怎会知道没有他哪来的曾经的“同治中兴”?

没有辨证的目光,你只会在红颜祸水的陈腔滥调上说西施误国,怎么还会看到夫差好大喜功的性格弱点?

用辨证的目光看问题,在历史的沧海桑田中,在科技日新月异下,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智慧地生活。

辨证,给了我一双智慧的眼睛,我要用它去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