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复述400字

时间:2021-11-10 18:39:25 意向书

篇一:《丑小鸭》

3丑小鸭

上杭中学 张月华

教学目标: 教学备注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来塑造形象的写法。

3、理解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 理。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来塑造形象的写法。

2、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1、导入:

同学们,在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在你被别人耻笑轻视时,在你觉 得难以面对现状时,你会怎样呢?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呢?也许今天我 们要学的安徒生的童话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2、介绍童话及作者。

引导学生阅读《新学案》的有关内容。

二、初读课文,述情节。

1、带着下列问题速读课文,弄清课文大致内容。

丑小鸭遭到了哪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 什么追求?结果如何?

2、简要复述童话的情节。

提示:重点抓住丑小鸭的流浪足迹和遭遇进行复述。

三、细读课文,说形象。

1 的丑小鸭”说话。

提示:扣住课文有关语句,从丑小鸭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中全面认识丑小 鸭的性格特征。

2、拓展:在刻画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时,作者倾注了怎样的感情?他为什 么会如此动情?

3、理一理童话中的其他人物形象,说说芸芸众生相,也用“从这里,我看 到了 ”的句式说话。

让学生在自由发言中了解当时以貌取人的荒唐世道和自以为是、粗俗可鄙的

世人丑态。

四、议读课文,谈意义。 教学备注

1、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白天鹅?——谈谈童话的思想意义。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议论后作答。

2、丑小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谈谈形象的现实意义。

3

你还有哪些路要走?

五、课堂小结,提希望。

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抄写“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

2、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课后反思:

篇二:《丑小鸭》

《丑小鸭》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 第四课时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 王娟

一、学习习目标:

1. 通过复述课文,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理解丑小鸭面对坎坷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深刻领悟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2.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蕴。{丑小鸭复述400字}.

二、学习过程

(一)探究学习

1.背景知识

安徒生在创作《丑小鸭》时,他的另一个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当时写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这个剧本也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他在日记上说:“写这个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一般都认为这篇童话是安徒生的一篇自传,描写他童年和青年时代所遭受的苦难,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经过重重苦难后所得到的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2.文学常识

童话是文学作品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表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它把许多平凡的常见的人物或动物的活动,编织成绚丽多幻的图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基本特点:

(1)它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童话中的主人公的行动,可以不依照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是它又是曲折地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本质。例如《丑小鸭》,就通过小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社会底层人被剥削被压迫者的不幸,同时又反映了他们对摆脱歧视和冷遇的渴望。

(2)它大都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童话往往让动物、植物、矿物等等披上人的外衣,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和意识,能够像人一样地生活着、活动着。例如《古代英雄的石像》中的石像,本来都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在童话中,它们居然像真人一样会说话、有思想。采用这种拟人化的象征手法,是童话创造典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3)童话的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以便少年儿童能在阅读后受到有益的教育。正如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在童话诗《小金鸡》中所说的:“童话虽然不真,可是含义却深!对于年轻人是个教训。”

3.请从不同角度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归纳课文的内容:

(1)以“丑小鸭的成长流浪”为线索。

(2)丑小鸭流落的地方及所发生的故事。

出生地: 沼泽地:

老太婆家: 灌木林里:

水面: 种田人家:

花园里:

4.用一句话概述童话的内容。

5.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6.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丑小鸭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7.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关键句子。

8.说说丑小鸭是怎样不懈努力的?{丑小鸭复述400字}.

(二)当堂检测

1.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2)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3)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2.为什么周围的动物都认为丑小鸭“丑”和“无能”呢?你认为他丑吗?

(三)拓展延伸

1.体验与反思,探讨丑小鸭形象的现实主义。

2.为什么说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3.这篇童话为什么能引人入胜?它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教学后记

10

《诗两首》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 第五课时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 王娟

一、学习习目标:{丑小鸭复述400字}.

1.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2.《未选择的路》中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3.学习诗歌的象征手法。

二、学习过程

(一)探究学习{丑小鸭复述400字}.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

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另外,还有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历史题材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徒步漫游过很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

民诗人”。作品有《白桦树》《修墙》,诗集《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2.题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题在普〃亚〃奥西波娃的女儿叶夫普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沃尔夫的纪念册上。当时沃尔夫十五岁。

《未选择的路》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

3.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本诗写于诗人被流放的日子里,它题在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纪念册上。短短的八行诗,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更是诗人在严峻艰苦年代里的座右铭。 《未选择的路》1912年弗罗斯特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5.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丑小鸭复述400字}.

6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7.面对逆境,诗人只能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8.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11{丑小鸭复述400字}.

9.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0.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首诗歌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何在?

11.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12.《未选择的路》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13.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14.诗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二)当堂检测

品味《未选择的路》这首诗歌,鉴赏诗歌的美点:“这首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点拨:诗人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哲理性。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为的是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它是诗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往往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象征和比喻是不同的。比喻重相似性,目的是使要说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它只是一种修辞,只在个别的词、句、语段中起作用。而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往往统摄全篇。

(三)拓展延伸

比较鉴赏,学生畅谈学诗的心得、体会。

提示:这两首诗中,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明理由。

(四)教学后记

12

《伤仲永》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 第六课时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 王娟

一、学习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过程

(一)探究学习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

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题目中的"伤"意即哀伤、惋惜。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本文叙事先扬后抑。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2.重点实词

世隶耕(属于) 称前时之闻(相当) 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彼其受之天也(他) 泯然众人矣(完全) 贤于材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稍稍宾客其父(渐渐) 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父异焉(对……感到惊异) 即书诗四句(写) 邑人奇之(以……为奇) 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父利其然也(以……为利)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还自扬州(从) 复到舅家问焉(复:又焉:代指方仲永的情况) 卒之为众人(最后) 固众人(本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

3.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材"同"才",才能)

4. 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名词的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13

篇三:《丑小鸭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