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的演变2000字手写从甲骨文到楷书参考六书造字法

时间:2021-11-10 15:56:01 意向书

篇一:《书法鉴赏满分答案》

长江师范学院帮助客服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在魏碑书写中哪种笔画是最重要的,起到了支撑的作用0.0 分横画A、竖画B、撇画C、捺画D、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2分书是由哪种书体演变而来的1.0 分篆书A、金书B、

甲骨文C、楷书D、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3曹全碑碑文用笔多采用几分笔1.0 分四分笔A、三分笔B、二分笔C、一分笔D、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4下列选项中,()的行书风格是与其他人不同的。1.0 分A、

王羲之王献之B、赵孟頫C、文征明D、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5孙过庭《书谱》是哪个朝代的作品1.0 分晋A、唐B、宋C、元D、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6

清代方朔认为()是汉隶中最可师者。1.0 分乙瑛碑A、礼器B、C、西岳华山庙碑D、鲜于璜碑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7下列石鼓文中哪一个是歌颂秦始皇的1.0 分A、《吾车》B、《吾水》C、《銮车》

D、《而师》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8“醉后信手两三行,醒后自书书不得”说的是哪位书家对草书的感悟1.0 分怀素A、张旭B、王羲之C、王献之D、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9行书在书写过程中将撇捺简化为什么1.0 分短横A、B、

篇二:《尔雅书法鉴赏》

1 下列哪部作品是唐朝的法正楷书和其他书体进入宋代“尚意”书体的一个先河 1.0 分

 A、《伯远帖》B、《文赋》 C、《祭侄文稿》D、《韭花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张猛龙碑左右伸展的字形是由于()形成的。

A、点画加长B、南北差异C、文字大小D、结构调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下列不属于书法鉴赏所需具备的条件是()。

 A、具备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 B对书法具有广泛的深刻体验

 C、对文房四宝的了解

 D、对书家社会地位的调查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 4到了哪个朝代,隶书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构向扁平方向发展  A、秦 B、西汉 C、东汉 D、新朝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5清代方朔认为()是汉隶中最可师者。

A、乙瑛碑 B、礼器 C西岳华山庙碑 D、鲜于璜碑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张迁碑碑文用笔粗细属于什么笔法

A、一分笔 B、二分笔C三分笔D介于二分笔与三分笔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曹全碑碑文用笔多采用几分笔

A、四分笔B、三分笔C、二分笔D、一分笔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下列哪种笔法是指笔毫不离开纸面并且书写出由粗到细变化的线条

A、提笔B、按笔C、蹲笔D、挫笔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行书在书写过程中将撇捺简化为什么

A、短横B、短竖C、挑画D、点画

10醉后信手两三行,醒后自书书不得”说的是哪位书家对草书的感悟

A、怀素B、张旭C、王羲之D、王献之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下列选项中,()的行书风格是与其他人不同的。

A、王羲之B、王献之C、赵孟頫D、文征明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2分书是由哪种书体演变而来的

A、篆书B、金书C甲骨文D楷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3下列石鼓文中哪一个是歌颂秦始皇的

A、《吾车》B、《吾水》C、《銮车》D、《而师》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4汉字字体匀称类型有四种,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绝对匀称B、相对匀称C、部分匀称D、不匀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5下列汉字不属于同一匀称类型的是()。

A、非B、朋C、兆D、北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6在永字八法中被成为勒的笔画是()。

A、点画B、竖画C、横画D、撇话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7文征明学习的是谁的草书

A、张旭B、怀素C、智永D、米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8颜真卿是唐朝哪个时期的书法家

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9谁开创了中国写意画的先河

A、徐渭B、董其昌C、文征明D、郑板桥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0下列选项不是魏碑结构的基本要求的是

A、欹侧变化B、姿态自然C、笔画匀称D、疏密适宜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1李白书法宗法于谁

A、怀素B、智永C、孙过庭D、张旭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2书法的加工素材是什么

A、点画B、汉字C、艺术化了的诗词歌赋D、话语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3书法以什么为格,用笔要势为调

A、诗词B、格式C、墨色D结构体裁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4齐白石学习下列哪位书法家的行草

A、王文治B、何绍基C、张裕钊D、翁同龢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5李斯在秦朝官至()。

A、廷尉B、食客C、刀刻吏D、丞相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6在魏碑书写中哪种笔画是最重要的,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A、横画B、竖画C、撇画D、捺画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7孙过庭《书谱》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晋B、唐C、宋D、元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8行书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是哪个朝代

A、晋代B、唐代C、宋代D、明末清初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9《司马悦墓志》用笔与下列选项中的哪项作品很相似

A、龙门造像记B、《张使君兄墓志》C、《王兴之墓志》D、《刁遵墓志》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0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的是谁

A、薛稷B、欧阳询C、陈世南D、褚遂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1中国的()被称为笔尖之舞。

A、绘画B、书法C、刻章D、芭蕾舞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怀素的哪部作品是迄今为止学习大草狂草的代表作品

篇三:《汉字演变(从甲骨文到k楷体)》

汉字的演变历史(甲骨文-金文-大篆-

小篆-隶书-楷体){汉字形体的演变2000字手写从甲骨文到楷书参考六书造字法}.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它的特点是:

象形性强,有很强的描画物象的色彩,甲骨文笔画消瘦,直笔与转折多,且书写置向不定,字形结构不固定,异形字多,字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

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且整体遒丽,古朴厚重,异体字繁多,象形性强,金文与甲骨文结构无大的区别,字体只是有明显区别而已。

大篆;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籀文”乃据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由金文发展而来。{汉字形体的演变2000字手写从甲骨文到楷书参考六书造字法}.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特点:笔画整齐,线条圆转而匀称,结构繁复,笔画趋于线条画和平直化,象形程度明显降低。

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小篆由大篆发展而来,到这时我国的文字开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文字符号化。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特点:形体整齐,线条圆转平衡匀称,图画性减弱,符号性曾强,笔画横平竖直,粗细一致,笔画圆转且富有奇趣。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出现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燕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特点:变篆书的线条为方正平直的笔画,笔势舒展,带有波形排法,象形意味大部分消失,

楷体: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来的,也叫正楷、真书。

楷体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楷体规矩整齐,省略了波形排法,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

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比划,使结构上更趋严整。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今。

篇四:《《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1(文字部分)

 一、填空(30分)

1、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的。

8、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12、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13、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

14、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笔画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15、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16、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古文。六国文字的特点是:草体和俗体流行;文字异形。

17、秦国文字直接承袭西周的文字。

18、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即秦悼公、厉公之世。诅楚文是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这些刻石大约在惠文后元至武王之际所刻。

19、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隶书产生于战国末期,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书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西汉武帝、昭帝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完成。

20、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这种字体是在汉隶草体基础上形成的。楷书的形成,大约在东汉后期。魏晋时代是它与今隶并行的时期。

21、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班固,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是许慎。

22、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3、清代学者戴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

24、唐兰提出的三书产的意思是把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

25、假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26、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象(表)形、假借、形声。

二、解释下列名词:(10分)

1、图画文字:文字画进一步发展,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形成图画文字。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质的飞跃。它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2、籀文:后世所谓籀文,也就是指的大篆。它是西周晚期的欲以统一全国文字的字体。

3、甲骨卜辞:我们所看到的甲骨文就是当时刻在甲骨文上的卜辞,所以又称甲骨文为甲骨卜辞。

4、钟鼎文: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

5、隶定: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作“隶定”。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

一种文字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这种文字属于何种类型,而文字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以判定这种文字所属的类型。一是从字符的表意、表音作用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二是从字符与语言中各要素的关系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句意文字、表词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字母文字)。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教材所说的表意文字不同于西洋学者贬低汉字时所用的表意文字的概念,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他们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我们则认为表音、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结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独立形成的文字体系如古代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汉字,都是以表意为主的意音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和楔形文字,后来都消亡了。腓尼基人曾借用古埃及圣书字,取其表音字符,扬弃其表意字符,向表音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文字后来广泛地影响了印欧语各国的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拼音文字。汉字不但没有消亡,而且一直沿着固有的方向发展,突出其表意功能。这是文字发展的不同方向,不是不同阶段,不是西洋学者所说表音优于表意,表音、表意没有优劣之分。当然,表意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正如表音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一样。有时这个缺点可

能又正是它的长处。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后五种字体的基础都是篆书,只是在形体上加些艺术色彩而已。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1)甲骨文和金文变为小篆,前者更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而后者笔画圆珠笔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

(2)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3)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古隶是指早期的隶书,汉隶则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隶书当在战国末期就产生了,它是在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是广大民众适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的独力创造;是民众创造以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篆书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中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隶变。隶变的结果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的阶段。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有三种情况是什么? 共有三种情况:

(1)甲词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另造字。如“我”本是工具或武器,借用为第一人称,一直沿用至今。

(2)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如“戚”的本义是大斧之类的武器,假借为“忧愁”,后来在“戚”上加形旁“心”。

(3)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然”的本义是燃烧,借来表示连词,后来没有为连词造字,而是为本义造了“燃”字。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20分)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2、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无本字的假借第一种:甲词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另造字。

3、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属于无本字的假借第一种:甲词本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

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后来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造字。

4、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6、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大宗师》)

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7、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子·天运》)

无本字的假借第三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

8、八月剥枣。(《诗经·豳风·七月》)

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

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汉字形体的演变2000字手写从甲骨文到楷书参考六书造字法}.

10、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有本字的假借第二种:假借字代替了本字,本字废而不用。

五、写出下列加—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化字,则说明属于哪种情况的分化字?(10分)

1、使民战栗。(《论证明·八佾》)

栗:本义是树名。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2、终鲜兄弟。(《诗经·郑风·扬之水》)

鲜:本义是一种鱼名。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采:本义是“采摘”。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4、越竟乃免。(《左传·宣公二年》)

竟:本义是乐曲终了。是分化字:属于引申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5、夙夜匪解。(《诗经·大雅·蒸民》)

解;本义是“分解动物肢体”。是分化字:属于引申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篇五:《古代汉语专题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

作业一一、填空(30分)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古埃及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汉字。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王懿荣偶然发现的。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8、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9、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竖行左行;竖行右行;左右对贞,从中间起,左半左行,右半右行。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12、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分为五个时期,具体是:

(1)盘庚、小辛、小乙、武丁;(2)祖庚、祖甲;(3)廪辛、康丁;(4)武乙、文丁;(5)帝乙、帝辛(纣)。

13、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考释方面含有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14、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

15、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16、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17、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古文。六国文字的特点是:草体和俗体游行;文字异形。

18、秦国文字直接承袭西周的文字。

19、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即秦悼公、厉公之世。诅楚文是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这些刻石大约在惠文后元至武王之际所刻。

20、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隶书产生于战国末期,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书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西汉武帝、昭帝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完成。{汉字形体的演变2000字手写从甲骨文到楷书参考六书造字法}.

21、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这种字体是在汉隶草体基础上形成的。楷书的形成,大约在东汉后期。魏晋时代是它与今隶并行的时期。{汉字形体的演变2000字手写从甲骨文到楷书参考六书造字法}.

22、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班固,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是许慎。

23、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4、清代学者载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

25、唐兰提出的三书产的意思是把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

26、假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27、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象(表)形、假借、形声。

二、解释下列名词:(10分)

1、图画文字:文字画进一步发展,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形成图画文字。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质的飞跃。它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2、籀文:后世所谓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