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1-11-10 15:32:32 意向书

篇一:《中国与韩国的关系》

一、中韩经贸发展概况

中韩两国自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经贸关系飞速发展,双边贸易不断增加,相互投资不断扩大,发展前景良好,已成为彼此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 .中韩两国贸易的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起步晚,发展快.建交之时,两国双边贸易额仅为50 亿美元,而到了2005年,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提前3年实现两国领导人确定的2008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仅用了13年,而中日贸易达到如此规模用了30年.13 年间两国贸易以年均近30%的速度增长,高于中国和韩国同一期间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4%,9.9%);同时也高于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同一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7%,18.5%).这在世界贸易史上是不多见的,也使韩国一跃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二、发展前景

中韩两国的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 韩国贸易协会北京代表处部长崔容敏用"非常辉煌"4个字来形容当前韩中两国贸易规模的发展趋势.他指出,2005年韩国的整个出口虽然停滞不前,而对华出口却增长了20%多,显示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中韩两国于2005年提前3年实现双边贸易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这一悦人而惊人的成绩鼓舞了两国对于双边经贸发展前景的更大期待与坚定信心. 2007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也是中韩友好交流年,双方将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经贸领域的主要活动包括举行中韩经贸联委会、中韩投资合作委员会、韩国派采购团来华进行采购洽谈、中国企业参加韩国进口商品展、赴韩举办第五届中韩技术展示及洽谈会等,将进一步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深化发展,预计2007年双边贸易规模有望超过1500亿美元。在《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联合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中韩联合公报》中提出在2012年两国建交20周年之时两国贸易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

三、中国的入世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 WTO ,这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商业契机,为深入发展中韩经贸关系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体制基础.从这一时起,中韩经贸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种贸易往来趋于规范,两国进入"贸易成熟期".

四、韩国对中国市场地位的承认

2005年11月16日,韩国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是在与中国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

韩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中韩两国的经贸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积极的意义:第一,韩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会更加密切;第二,有利于中国企业对韩国出口,在此之前,虽然中韩贸易量很大,但存在的争端也不少,今后,中韩可以在WTO或地区贸易框架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争端,这对中国企业开辟韩国市场有利;第三,能够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起到一种间接的推动作用.总体看来,韩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后,中韩会有更多领域的合作,两国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五、中韩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自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经贸关系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并有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中韩两国的经贸往来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两国经贸关系中令人不悦的摩擦与争端便随之显现,主要表现在贸易逆差和贸易摩擦上,其恶化趋势严重影响了中韩经贸交往的扩大和健康发展.如何妥善解决这些争端和摩擦,使中韩经贸关系良性发展,已经成为两国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贸易逆差

建交以来,中国对韩贸易持续逆差,且逆差规模连年大幅增长. 由建交时的2.2 亿美元一路攀升,1997 年突破50 亿美元, 2004 年甚至突破了300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9.5 %.从1992年到2005年9月,累计达1616亿美元.逆差产品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顺差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以2005年为例,中对韩贸易的99类产品中,贸易逆差前几位的商品主要包

括:机电产品,光学仪器类产品,有机化工和塑料类产品,车辆及其零部件和钢铁;贸易顺差产品主要是:服装及其衣着附件,谷物,水产品,铁道车辆及其信号装置,矿物原材料和家具制品.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贸易顺差国,这也表明在中韩双方贸易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分享中,中方的代价比韩方要大得多,因而需要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认真对待,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中国海关统计造成贸易逆差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平衡,逆差大部分来自韩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2)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直接设厂还可以绕开贸易壁垒的限制,许多韩资企业将生产和加工贸易转移到中国. (3)韩国采取的技术性,非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产品的进入,阻碍了两国贸易正常和均衡地发展.

(二)、贸易摩擦

中韩之间贸易摩擦的具体涵义是指,在双方的贸易关系中,由于韩方贸易顺差的扩大和中方贸易逆差的增加而导致的贸易冲突和争执.双方贸易摩擦问题的出现主要与韩国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相关.近年来, 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市场, 除了采取关税保护的办法外, 还采取一些非关税壁垒的方式阻碍其他国家的产品大量进入韩国市场, 特别对中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定某些严格的规定, 这样就增加了中国产品出口到韩国的难度.中国受韩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商品包括: 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医药及医药原料等,而这些都是中国占有较大优势的产品.

六、促进中韩经贸往来良性发展的对策

(一)解决贸易逆差的对策

(1)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掌握高新技术者便掌握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由此,在中韩经贸往来中,中国应大力发展技术贸易,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及政策,在保持拥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基础上,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 (2)对从韩国进口的引起贸易逆差的主要产品应实行可行性研究,以便一方面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减少部分产品过度依赖从韩国进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商品是由于我国因缺乏核心技术而必须由韩国进口的情况,有必要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我国也需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与韩国进行技术交流,提高我国技术水平.(3)依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国产业优势的确立中,政府支持的作用是很突出的.由此,中国还需通过政策性的扶持和倾斜加大开拓韩国市场的力度,并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引导韩资企业增加在华采购率.(4)通过磋商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的环境.采取措施遏制韩国舆论对中国产品形象歪曲,贬低的行径,提高中国产品在韩知名度,为中国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双方的营销网络拓展营销渠道;通过磋商及其它有效方式敦促韩国取消不合理的进口限制措施;在双方有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对等贸易.总之,双方应共同努力达到互惠互利.(5)继续深入调研,透彻分析影响中韩贸易的因素,以不断探究出有效可行的相应对策,促进两国贸易健康互利的发展.

(二)解决贸易摩擦的途径

中韩两国贸易摩擦的解决和缓解可以通过双方贸易政策特别是韩国对华政策的改变来实现.双方在解决摩擦之时应加强政府层面的磋商,本着互利互让的原则处理,双方友好协商,不要动辄采取贸易限制,贸易制裁或贸易战这些带有杀伤力的方式,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七、总结

21 世纪是中韩经贸合作的重要时期,今后双方的合作不仅要谋求量的扩大,更应注重质的提高.如果把中国较为先进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巨大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正在不断提高的产业制造水平与韩国在资金,经营管理,产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必然会使两国的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两国的经贸发展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两国共同努力积极而妥善地解决双边经贸往来中存在的问题,排除前进中的阻碍;发挥各

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密切合作,我们有信心相信,中韩两国必将取得更多,更引人注目的巨大成绩.两国的友好与合作有助于谋求周边的安定,保持和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只要中韩两国在经济上互为依托,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共谋发展,两国经贸合作就一定能够达到"双赢"的目标,中韩两国必将携手共筑更加辉煌的明天.

篇二:《简析中国与各邻国之间的关系》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简析中国与各邻国之间的关系

姓 名 :

系 别 :

专 业 :

学 号 :

成 绩 :

2013年5月2日

简析中国与各邻国之间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利益融合前所未有,各国都在同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单独应对所有挑战和风险,不可能做到一枝独秀。不能再用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观点来看待和处理彼此关系。基于这一认识,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各国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发展伙伴关系,共享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周边关系的稳定,而周边关系的稳定将取决于一些敏感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利益;周边关系;稳定。

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性,加之安全机制尚未成形,有些地区甚至仍深陷在冷战阴影的影响之中,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解决好周边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紧迫挑战。

一、 中国友善的“友人”

不论在军事还是经济上,俄罗斯和中国都是相辅相成的。在经济上中俄两国的贸易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在军事上,目前中俄两国是友好战略关系,感受到北约的压力,正积极地活跃在亚太地区。冷战以来,中俄关系特别好,在这段友好的时间里,保持中国发展先进的军事科技,同时缓解周边紧张的压力。所以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现在看来还是系在同一条绳上的蚱蜢,双方互礼互利。 而曾经是中国一份子的蒙古,由于民族和历史的原因脱离了中国,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蒙古对中国是友好的。很大原因是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缝隙里,成了军事的战略缓冲,因此两边都不能得罪。

哈克克斯坦,哈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这三个国家原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因此跟俄罗斯关系很好,因此跟中国也保持友好关系,并且跟中俄等国组成上海合作组织,这几个国家也成了北约和美国直接战略打击中国西部的缓冲地。

缅甸,越南这两个国家长期受到中国各方面的照顾,与中国的关系友好。印度洋战略价值决定了中国和缅甸的关系是扶植的伙伴关系。自从越南与中国在海域和岛屿问题上有所解决以后,与中国关系保持相对友好。但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是越南很好的依靠国家,相信中越关系会长期保持友好。

二 、与中国关系紧张的邻国

“钓鱼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特别是近几年来,钓鱼岛局势趋向紧张阶段。钓鱼岛纷争是中日关系之间最大的问题所在,虽然日本派兵进驻钓鱼岛,但意在改善战略态势,并未直接占领钓鱼岛。虽然近些年来冲突频繁,但中日两国不至于因此而形成对抗。目前中日各个方面都有来往,但中国永远不会忘记日本给中国带来的伤害,历史是不可改变,对日本,中国会随时保留一些警觉,以免再次受到大的伤害。

与此同时,日本也与东亚多个国家关系恶化,其中最明显和关系僵硬的国家莫过于中国和韩国,中韩曾经关系很好,但由于独岛主权争端问题,如今关系急剧恶化。可见日本在外交政策是“远交近攻”。相反的是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

中韩同为东北亚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两国关系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突飞猛进,硕果累累,但却并非一帆风顺。中韩经贸关系越密切、合作领域越广,涉及到两国的利益也就越多,在一些领域内出现摩擦与矛盾也就在所难免。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是2000年发生的中韩“大蒜贸易问题”以及2005年发生的“泡菜贸易问题”,以及中韩文化的争论。

中国对韩国投资项目数量多,贸易不平衡持续扩大,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越来越大;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严重;贸易结构不合理;双方贸易存在摩擦和纠纷。虽然两国之间还存在一些诸如贸易逆差和关税壁垒等问题,但总体来说,两国的经贸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这几个国家隔着南海与中国相望,甚至有美国实力的渗透,但对于中国,他们又想强占南海的岛屿,又害怕和中国开战。同时又期望在强大的经济的潮流中受益,因此不得不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又跟中国时而会出现一些小摩擦。

印度,边界问题一直是摩擦中印两国关系的根源,主要是麦克马洪线的原因。

因为这个中印边界领土含糊不清,两国都因为各自利益问题都不愿让步,因此导致这些年来中印在军事方面的紧张局面,使得中印关系十分紧张。尽管两国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但为了和平共处,双方的经济发展,双方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让步,因此中印关系忽冷忽热。

三 总结

中国的统一与崛起仍面临长期而艰巨任务,需长期保持头脑清醒并作出艰苦努力。解决好周边的问题,既需要谨慎克制,也需要勇于面对。这就要求外交手段的不断创新。我们应坚持“斗智斗勇不斗气”,用更高的智慧、更巧妙的手段及时加以解决,以最有效地维持中国的利益。解决好周边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好周边的难题,难题解决好了,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有可低估的作用。中国只有妥善解决好周边的难题,才能巩固并不断增强良好的国际信誉,才能真正树立起地区大国应有的威信。

在中国的和平发展过程中,周边将会不断出现一些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难度也将不断加大。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中国来说,可能意味着政治智慧的考验,而对亚洲乃至于整个世界来说,则会增进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理解。

篇三:《中国和韩国礼仪的差异》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摘要】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中国和韩国同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都是亚洲文明国家,有着较悠久的礼仪文化历史。礼仪是在人们的长期生活和互相交往中渐渐形成的,最终通过传统的风俗习惯确定下来的规范准则。礼仪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韩国礼仪文化对比

一、绪论

大韩民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面积 9.9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全国人口均为单一朝鲜民族,通用朝鲜语。历史上受我唐代文化影响很大。国旗为太极旗,白地中央为红、蓝两色太极图案,周围有四组八卦符号。白色代表土地,太极图和八卦由我国传人,象征宇宙永恒运动、均衡和协调,反映我国“易经”代表的东方哲理。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很深,居民多信奉佛教、基督教和儒教,首都汉城文庙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祭孔大典。韩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发展水平居亚洲前列,外向型经济较发达。韩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体,本篇主要就中韩文化进行了对比,,既比较了相同之处,又比较了不同之处。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二者的文化背景虽具有很多共同点,但相异之处还是不胜枚举。中国人喜欢牡丹,国色天香,象征荣华富贵;韩国人喜欢木槿,质朴无华,小家碧玉,却不屈不挠,顽强生存。中国人喜欢看《三国演义》,讲国家大事,规模宏大,像百科全书,将文治武功熔于一炉;韩国人喜欢《春香传》,讲才子佳人,对诗传情,和美优雅„„

中韩两国共同依山傍水,频繁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相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韩国处于朝鲜半岛,中韩两国虽然都地处东亚,文化根基亦是一脉相承,但由于在历史潮流中面对着各自不同的历史冲击,以及原本就存在的地理、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差异,使得两国形成同源不同流的文化。通过对比不同民族间文化,我不仅感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体会到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人民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二、概况

1、基本社交礼仪

韩国人很尊敬长者,注重长幼有序,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在一边,让其先行,以表尊重。异性之间一般不握手,通过鞠躬,点头微笑,道安表示问候,分手时,鞠躬并握手说再见,如果是主人对要走的客人道别,一般说“请您走好”,客人如果对主人道别,一般说“请你安在”。无论是吃饭,还是出席某些场所一般会请长辈先入席或先行,然后自己再落座。而且晚辈在未征得长辈或上级同意之前,不能在其面前抽烟,也不能向其借火或接火,否则会被视为很没有礼貌。韩国人吃饭时,喜欢席地而坐,所以用餐时一般会盘腿而坐,若是和长辈一起,晚辈一般会跪坐在自己的脚底上,坐姿要端正,绝对不能把腿伸直或叉开,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喝酒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也会稍稍把身子背过去,单手遮住杯子喝,喝完后再把身子转正,不会正面对着对方喝。韩国人接递别人的东西时,不会单手接递,一般会身体稍微前倾,用双手接递,以示对对方的尊重。韩国人说话时会轻声细语,特别是女生连笑时会用手遮住嘴,以免在别人面前失礼。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祭祀有礼,礼仪纷繁复杂,但是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在礼仪方面逐渐简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倡文明礼仪,在保留了传统礼仪精华的基础上,简化了程序,逐渐和国际靠拢,除了注意长幼有序外,也很注重女士优先。在正式的社交场合采用握手礼仪。握手时应用右手,力度和时间上,要注意适中,不能同时与两个人同时握手。男生不能主动与女士握手,如果女士想与男士认识,应主动伸出右手与男士握手。握手后不能立即洗手或擦手,避免引起误会。出门时与韩国让长辈先行有所不同,一般会让女士优先。在非正式的场合,中国人见面时,多以微笑点头示意,挥手或是口头问好,一般会在人称代名词或称呼后面加“好”,比如“你好”,“您好”,“大家好”,“张校长好”。就餐时,与韩国喜欢席地坐在方形长条餐桌旁就餐不同,中国人喜欢坐在椅子上就餐,而且喜欢圆形餐桌,因为圆形餐桌可以容纳更多的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席间的座次也是有一定规律的,第一主宾应坐在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应坐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斟酒或上菜,应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在吃饭时,一定要把饭碗端起来,否则将被视为没有礼貌,这点与韩国正好相反。

2、社交称呼礼仪

在韩国的称呼礼仪中,长辈可以直接称呼晚辈的名字,在社交活动中双方可用“夫人”、“先生”、“小姐”、“女士”等称呼对方;如果对方有一定的身份,可以称“阁下”、“先生”等,或者加上军衔、学衔或职衔,比如“总统阁下”、“总统先生”等。韩国人很避讳用第二人称“你”,所以他们在称呼对方时会尽量避免用第二人称代名词“你”,取而代之会称呼对方时会在对方名字后面加上敬称或是在姓氏后面加上职称称呼对方。韩国人很重视团体文化,这也体现在了她们的称呼中。比如称呼自己的父母,不说单数“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而是说复数“我们的爸爸”,“我们的妈妈”,连向别人称呼自己的丈夫或妻子的时候也会说“我们的丈夫”,“我们的妻子”。在称呼关系较为亲密的朋友时,常常在对方名字后加“姐姐”、“兄弟”、“妹妹”等,如“智贤妹妹”、“世俊兄弟”等。对陌生的年长男士可称“大伯”、“大叔”等,对陌生的年长女士可称“大妈”、“大婶”等。

在中国的称呼礼仪中,一定要注意场合及年龄特点,在正式场合或在职场环境中称呼对方时,可以在对方的姓氏后面加上职称,如“王主任”、“张教授”等。面对长辈时不可以直呼其名,也不可以直呼“老张”,“老王”,尤其是年龄差距比较大时,可以将“老”和其姓倒置,称呼“张老”,“王老”。称呼熟人、朋友、邻居、同事时,可以直呼其名,关系较密切的可以省略姓氏只教小名,如“丽娜”、“建国”等,或者以“小谁”、“老谁”的方式来称呼,如“小王”、“老张”等。与韩国严格的长幼有序观念中,早几天出身也要称呼其为哥哥,姐姐的情况不同,中国年龄差距在2~3岁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名。在称呼陌生人时,依据对方的性别和年龄来称呼,如“女士”、“先生”、“大妈”、“师傅”、“姑娘”、“小伙子”等,在中国一般不用“小姐”来称呼年轻女子。近年来流行称呼中年以下的陌生男士为“帅哥”,称呼中年以下的女士为“美女”。

3. 宗教文化差异

中国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国家,从东汉武帝时期就有了,儒家思想也是中国人意识最深处的思想,但祈祷个人安宁幸福的道家思想也根深蒂固:做生意的拜关公像,老奶奶拜菩萨。文革中传统道德观念被破坏,“孔子是劳动人民的敌人”这个口

号当时很时兴。

韩国在朝鲜王朝时期一直是纯儒教的,1945年独立后基督教迅速的兴起,35%国民信奉了此教,代替佛教称为第一国教。

4.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的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中国人一般为一日三餐,分别安排在早上、中午和晚上。中国人就餐主要用竹制的筷子或勺子,较为习惯将所有的菜摆于餐桌上大家共同享用。中国饮食文化讲究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夸名、佳境三个方面。在韩国,赴宴时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韩国人习惯于席地而座,盘腿就餐。其传统饮食比较简单,主食为米饭,爱吃泡菜,餐桌上的素菜多。韩国人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分别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韩国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碗和汤碗,其他所有的菜则摆在饭桌中间供大家享用。韩国人注意节俭,无论是自己食用还是招待穷人,都尽可能把饭菜吃光用净。

三、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管是韩国还是中国,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也为了能使自己自己在别人眼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都会注意自己的仪容仪态。女性的发型,服饰,妆容等要与季节、职业、个性、时间、场合、服饰和年龄相协调。出席正式场合或参加聚会时女性都要适当化妆。男士要随时保持干净清新的形象,及时修剪指甲和头发,可以适当使用香水但不能过量。在夏天,男士不能在公共场所赤膊,穿着应得体、大方。不能说粗俗不堪的话语,不能有不雅的举止。

女性落座时双腿要并拢,背要挺直,上身端正。不要出现双腿乱抖、半躺半坐或身子歪斜等不雅姿态。女性下蹲动作应从容、缓慢,双腿要靠近并拢,不能随意下蹲,可以采取高低式蹲姿,裙角不能拖地。走路时自然抬头,目视前方,挺胸昂首,走路应走直线,不能边跳边走,鞋底不能蹭地面。走路姿势要与场合相适应,参加典礼、宴会时,步伐应端庄;参加葬礼时,走路应缓慢、沉痛;游览散步或参加私人聚会时,走路步伐宜慢。

韩服是韩国特有的民族服装,男子服装以上身袄下身长裆裤为主,女性服装以上穿短袄下着长裙为主。每逢传统的重大节日或婚礼等,韩国人为了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重,都会穿上韩服。但在现代社会交际和日常生活中,韩国人不穿韩服。虽然中韩两国在传统服装风格和特点上存在差异,但在现代服饰礼仪方面没有差别。个人服装要与个人风格、年龄、身份、身材、场合相符合。注重个人卫生,勤换洗,避免衣冠不整或穿衣邋里邋遢。在交际应酬和工作中,男士都穿西服,西服的颜色要与场合相适应,西服与领带、皮带、皮夹、衬衫、皮鞋等要搭配。女性穿套裙时应配长袜,袜口不能露出,不能穿破孔的丝袜。在正式的商务场合,女性应穿高跟鞋。

四、结论

“礼仪文化比较”这个无比复杂的问题,与其将它当作一个固定的概念来对待,不如将它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分析。因此本文追述各种礼节形成的历史过程,从动态的角度对比两国的礼节差异,纵向结合横向展开对比。通过比较,本文发现中韩两国的出生礼在程序上非常相似,不同的是中国的出生礼注重于为孩子祈福,而韩国的出生礼偏向于感恩三神;中韩在成年礼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韩国的成年礼主要是受到中国六礼的深刻影响,两国都有重男轻女的倾向,但是

韩国的成年礼还因受到花郎制度的影响而有了新的特点;结婚礼仪方面,两国结婚礼仪的形式的相同的,不同的是韩国的结婚礼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女方家进行的,而这在中国是非常忌讳的;在丧葬礼和祭祀礼方面,中国侧重于求福,韩国注重表达“孝”和“祖先崇拜思想”;在饮食礼上,由于地理的关系韩国人喜欢饮酒,酒文化比较浓,而中国除了酒文化,还有茶文化。

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遵守的礼节规范,是人们需要自觉遵守的道德标准。中韩两国礼仪文化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简单研究了中韩两国仪容、服饰、见面和称呼等礼仪的相同和不同,在拜访、职场、饮食等礼仪文化方面还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值得众多学者深入研讨。

【参考文献】

[1]雷诗梅.中西谈吐礼仪文化对比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2(12).

[2]郑培凯、景祥祜主编,千载毗邻——历史上的中韩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徐畅培《韩-中教育共助System活性化方案》2009年9月11日韩中共同委员会社会文化分科发表文.

[4].唐瑗.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关系}.

[5].黄心川.中韩文化的共同特征及其向异性[J].中国社会科学亚太研究所,1995,6(3):20—23.

篇四:《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

中国和韩国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始终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经贸合作不仅给双方带来共同利益,也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而当今的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日渐密切,通过友好的政治关系,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关系}.

2010年,中韩贸易额20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其中我国出口687.7亿美元、进口1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5%。我国逆差69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42.5%。从数字上再次说明韩国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而韩国在华投资新批项目1695个,同比增长1.6%,我实际使用韩资26.9亿美元,同比减少0.3%。截至2010年底,韩累计对华投资项目数52172个,实际投资金额473亿美元,因此说明韩国是我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韩国企业已开展所谓“KOINA”(KOREA+CHINA)战略,强调不再把中国看成外国市场,而是与本国形成单一经济圈;也不再把中国当成赚取低廉工资成本的生产基地,而是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建立“第二集团”,作第二次创业,在中国当地进行生产、研发、行销等所有领域的活动,如SK、LG、三星都采取这种战略。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成长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消费方式逐渐以高价产品为主,

韩国企业把中国视为最终商品的消费市场,并建立“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战略,将把韩中两国的经贸关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统计显示,中韩两国2006年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1300亿美元,相当于15年前的26倍。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中韩两国政府确定了到2012年双边贸易额争取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双方还制定了《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5项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措施、12个重点合作领域。

随着中韩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韩国对华投资也不断增加。目前,在中国投资的韩国企业超过3万家,投资金额累计达到35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地。近年来,韩国对华投资的领域已经从初期的制造业扩大到金融、餐饮、物流、通信等服务业领域,投资区域也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延伸。与此同时,中国对韩投资也开始起步。上汽集团2004年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开了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先河。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韩投资金额累计达到8.9亿美元。

今年12月6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即NEAL-NET服务接口开通仪式在中国杭州召开。中日韩正式实现中国宁波—舟山港、日本东京—横滨港、韩国釜山港三个试点港口的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共享,这标志着全球首个国际性物流信息共享合作机制正式发挥作用,对东北亚各国间实现物流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虽然是中、日、韩三方的合作,但通过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可以全面实现并向社会开放集装箱运输领域船舶动态信息和集装箱状态信息互联共享服务,并逐步将物流公共节点从港口向物流园区延伸。同时中、日、韩三方将共同探讨亚欧跨区域物流网络对接的可能性,努力构建跨企业、跨区域、跨国界的物流信息共享机制,促进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现阶段NEAL-NET的合作主要着眼于国际集装箱运输领域,不远的将来会扩展到国际航空运输和铁路公路运输等环节。

因此,在中、日、韩三方合作的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中,中国和韩国的商贸同时也会相对增长,促进两国的经济。

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发展通过做好两国经贸合作的长远规划,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促进经贸关系发展。同时中国欢迎韩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并使之成为中韩合作新的增长点。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来韩国投资创业。在商贸的过程中妥善解决两国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深化互利合作。

然而中韩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将会悄然发生变化。中韩建交进行直接贸易之初,两国在经济发展、技术开发、产品种类和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距,因此两国贸易关系的特点是以互补为主。而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技术开发力度加强,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种类增加,两国在科技水平、研发能力、商品生产和销售、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小,两国双边贸易的互补性正在逐渐淡化, 在出口地区结构、主要出口商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中韩贸易中最大的问题是中方的巨额贸易逆差,将来可预见的问题是两国之间贸易竞争将日益加剧,各种贸易纠纷和摩擦将增多。

虽然互补仍然是目前中韩经贸关系的主要特征,但这种关系正在逐渐淡化,竞争关系日益加强。在这一形势下,中韩有必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使两国的经贸交

流与合作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实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来稳定中韩经济贸易关系。

篇五:《中国主席访问韩国:最难受的两个国家》

中国主席访问韩国:最难受的是这两个国家

2014-07-01 13:30:05来源:米尔网浏览次数:

6月29日清晨,朝鲜向日本海发射了两枚战略导弹,与2014年3月发射导弹的形式很相似,但是日本方面本次的反应与上次反应很不相同。

6月29日清晨,朝鲜向日本海发射了两枚战略导弹,与2014年3月发射导弹的形式很相似,但是日本方面本次的反应与上次反应很不相同。日本政府发言人官房长官菅义伟,对朝鲜发射导弹发表讲话:日本政府已经通过北京的渠道向朝鲜进行抗议,但是预定的日本与朝鲜之间的外务省局长级会谈却按时在7月1日于北京举行,就算朝鲜发射导弹,已经没有什么外部力量能阻止日本与朝鲜接近。

本次日朝外交局长的会谈是继今年5月的斯德哥尔摩会谈以后的重要会谈,当时双方约定设立调查被绑架日本的专门调查机构,解决所有在朝鲜滞留的日本人问题。而日本方面将视问题进展解除对朝鲜的制裁。也就是停顿10多年之久的日朝之间谈判跨出关键的一步。

为何朝鲜与日本方面这样急切地接近呢?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领导人即将在7月3日开始访问韩国,这是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越过自己的盟友朝鲜,而访问韩国,这样的举动要比前几任中国领导人的脚步迈出去大,原来的中韩,中朝的等边外交,现在的天秤正在慢慢地倒向了韩国。{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关系}.

回顾中韩关系的发展,不能不用迅猛来形容,建交之初,两国的关系差不多被阻断43年,其间经济,通商,以及人员之间的交流几乎没有。当苏联崩溃,冷战结束,两国关系逐步接近,从开始的友好邻国关系,到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后提升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友好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