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赏析500

时间:2021-11-10 09:19:42 意向书

篇一:《无限风情绘三峡:《三峡》赏析》

地理学家郦道元向我们走来,在他身后,三峡以重岩叠嶂的高度,以俯视天下的豪情,以吞吐日月的气度,以奔流直前的朝气,一往无前。衣襟被长风拂起,三峡之美霞慑华夏神州,纵目一眺,看穿天地,藐视千难万阻。《三峡》是血气喷射却又仪态万千之作,更是大自然折服世界的见证。开篇直抒胸意,见情见态,锤炼字句。七百里中可见三峡连绵通天、势压群峰的风姿。略无阙处更是亦惊亦喜,想那长江困于三峡之中只顺三峡蜿蜒而蜿蜒,一种掌控天下的傲气喷吐。峭壁高耸已是厅,却重重以隐天蔽日之气势,更令人措手不及,仰望三峡之姿以重山连绵与高耸衬出三峡之壮阔。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使人想起阴阳割昏晓。三峡与泰山两者相比,似乎都是天生造化的宠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傲然自得。阳光普照南北不同,山南山北,同一节令,同一时辰,却一如拂晓,玉免东升,西东不同,山西山东,同一节令,同一时辰,却一如黄昏。何故?三峡高入云霄,泰山之高本谓天下奇绝,而三峡之高可与泰山并称天下双绝!不见在此处看来,郦道元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风已让我们有石破天惊之惑。虽是平凡的字眼却有如此惊人之意。

细写三峡之夏水放肆地漫上丘陵,将道路阻断,眼到之处便是夏水泛滥但这泛滥却令人觉得可爱,如顽劣的孩童,嘻闹如斯,想见见行船之人眉头紧锁的窘样,或玩笑开够了,力推舟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给人畅快淋漓之感,故郦道元提笔写道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感叹更不如说敬佩,那是对三峡水的魂灵的赞颂,它勾画了一幅轻舟已过万重山疾行图。 春冬之时白色的急流如千军万马奔涌而来,故用湍字也不为过,心胸旷达有冲破牢笼万般狂野的气势,回旋婉转凝成一块碧绿的宝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装饰其间。少了驰骋惊天动地的气势,多了氤氲山间石林的雅致,再现绝山献,水便在松柏之间追逐被陡峭的崖壁倒挂成白绸,宛若从天而降的银河令人心旌摇荡不已,三峡的水哟真是良多趣味。四字为三峡之水画下了句号,但是言尽意不尽,闭上眼,千丝万缕还是那泛滥成灾的水,从脑海留进了心田,有着久旱逢甘霖之感。

本应就此停笔,但郦道元却独具匠心,细细描画了一种声音不是千娇百媚的莺啼,而不是气壮山河的虎啸而是那阵阵猿啼声。晴初霜旦勾勒了一个天朦朦亮,霜笼罩的清晨,浮想连翩,自会想到瑶池仙境,那缥缈迷离的气氛化开。清越的猿声穿过潇冷的林间,借着长风在空谷中悠悠荡摇,生出几分凄婉,勾起了无数人的泪意。渔人于是歌出巴东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不仅写猿鸣得忧郁更从衬面托出三峡巫峡的绵长。如此思来,足以见郦道元神往的酣态。

朗之读之,字字珠玑。郦道元挥动的笔下,我们被三峡巍巍群山的气象万千吞没,被三峡粼粼清水的仪态万千折服,被三峡声声猿鸣的凄哀婉转蛊惑。《三峡》不仅仅是郦道元寄情山水的杰作,更是大自然无穷魅力的风貌尽现。桂林山水甲天下,三峡山水甲桂林!

篇二:《三峡》

《三峡》教学设计

宿州市桃园中学

王新法

2014/11/5

《三峡》教学设计

宿州市桃园中学 王新法

【教材解析】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与自然融为一体是作家们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的美,山水本是无情物,因他们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生命,人与自然可以亲切地交流、对话。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集“四美”于一身,给人以“山旋水转、四季变幻、奇境迭出”的审美感受,令人在惊叹之余,产生“山水如人”的错觉:“作者笔下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魁伟的神奇男子: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构成了它多姿多态的性灵”。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但是因为接触文言文不够全面,不够深,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在字词的解释,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借助课下注释及一些课外的辅助书来帮助理解课文。

2、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不太了解,或者没有直观的印象。他们生活在平原,对山脉、江水,没有切实体验。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课,疏通文意,掌握方法,轻松诵读。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文思之美;展开想象,领略三峡之美;了解作者,体会情感之美。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文思之美。

【教法设计】

1、预习法。学在教先。先预后教。

2、注重朗读。范读、导读、默读、分组读、齐读 诵读等

3、发现法。自主发现,合作解决。

4、涵泳品味。深入意境,发挥想象,审美体验。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利用互联网查阅神女峰(望霞峰)传说故事、

3、查阅资料,了解郦道元及写作背景。

4、利用互联网搜集名家描写三峡的诗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猜余先生说的是哪个地方?(释义板书:峡))

检查预习:讲述《神女峰(望霞峰)传说故事》

三峡就是那么一个神秘,神奇而又令人神往的地方,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穿越时空,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感受读。目标:学会读。{三峡赏析500}.

1、走近作者:郦道元及其作品《水经注》( 课件)

2、读通课文:

(1)正字音。( 课件,检查预习。)

(2)通文意。速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

景观?能否用一两个词来概括其特点?(自主学习)

3、指导 朗读:

(1) 指导把握节奏,注意轻重缓急,特别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

音及作者的情感变化,要把握好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停顿有

段落停、句子停、句中停,这里我教给同学们句中停顿有的

两种方法:{三峡赏析500}.

A、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例如: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B、相对独立的语言单位和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

例如: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范读,教师读第一段。

(2) 分段读。比读。(找男生女生各一名比读,然后评议。)

(3) 激情放声朗读课文(看每段提示)。

三、品悟读。目标:理解课文。

1、默读。默读课文、注释及相关资料,发现难点。(运用批注法)

2、自我发现,找出难点,提出问题:字词难点、文句难点、写法难点、情感难点等。(分组分段来提问。)

四、赏析读。目标:鉴赏语言。

1、说美。作者笔下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魁伟的神奇男子: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构成了它多姿多态的性灵。

句式:我认为《三峡》的是美的,因为。

2、想象美:指名配乐朗诵,其他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想象三峡的雄壮的美、奔放的美、清幽的美、凄婉的美;想象三峡的动静之美?高下之美?色彩之美,线条之美,镜头之美,句式之美„„

3、诵读。(方法:减字法,以一、二段为例,课件。)

五、拓展读 目标:走出课堂(检查预习情况)

1、课前我们搜寻了有关写三峡的诗文,现在交流一下。请举手发言。

2、现在就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比较阅读,看一看这些诗句与本

文哪些内容能联系上。

六、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全文,体会文章的美。

2、推荐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三峡》。

3、三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你依据课文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关于《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山 —— 连高 雄壮美

夏 ——疾 奔放美

水{春冬——清 清幽美

秋 ——凄 凄婉美

【简历及成就】

王新法,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特色作文教师,独创的神五阅读,新法作文深受学生欢迎和受益。辅导学生作文曾在国家、省、地市级获奖,本人亦有十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王老师一边教学一边做研究,曾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后发表,是一位教研型的教师。

我认为《三峡》的山是美的,因为它写出来山的高峻、山的连绵、山的雄壮。 我认为《三峡》的夏季的水是美的,因为三峡夏季的水高涨迅猛,使人心潮澎湃、激奋昂扬。 我认为《三峡》的春冬景色是美的,因为春季的三峡清静幽远,趣味颇多。

我认为《三峡》的秋季是美的,因为自古逢秋悲寂寥,三峡的秋景肃杀哀怨,给人以悲怆的美。

我认为《三峡》的景色是美的,因为她的美吸引着王母娘娘小女儿永驻其间。 我认为《三峡》的镜头是美的是美的,你看那绝巘上的怪柏,你看.高悬的泉水,飞漱的瀑布,真可谓美不胜收。 我认为《三峡》的句式是美的,因为此文以四字句为主,兼有无字句‘六字句、七字句,整中有散,散不失整,整散协和之美。{三峡赏析500}.

一、激趣导入

二、感受读。目标:学会读。

篇三:《人教版8年级上册郦道元《三峡》》

郦道元《三峡》教学案例

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 马延军

【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

2、教学设想:

文言文教学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语言精炼,意境优美,犹如诗词一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诗词来学。因此,教学本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外,重要的是,在品读和赏析中了解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3、教学方法:

①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②加强对文章的朗读、欣赏、体味。

4、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本注解,了解课文大意,并划出难以理解的词句。

②要求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地理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等等),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提供给老师,由教师选择应用于备课之中。

③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下载相关图片、视频文件、文字材料,以制作课件、编辑拓展阅读训练题目。

【案例描述】

一、课堂导入

(伴随着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一组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自然风景图片、三峡工程图片、各种字体写成的《早发白帝城》书法作品)

师伴随变换的画面解说:长江孕育了中华丰厚的文化,而长江上的三峡,则以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文人画家无尽的灵感和情思,从而创作了无数不朽的艺术作品。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文学作品——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

(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了解相关资料

(多媒体显示下列互联网搜索到的材料)

1、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

3、《水经注》:郦道元收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并结合自己的游历见闻为《水经》(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非常简略)作的注释。该书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多媒体播放配乐配图的课文朗读)

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在听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内容美。

2、教师提示生字的读音和句子朗读的节奏,学生再进行朗读体会。

3、教师提示本课需重点掌握的字词。(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三峡赏析500}.

四、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课文内容结构分析:

教师提示:课文五个段落,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来表现三峡的优美壮丽景色。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①第一段围绕“山”来写景,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②后四段以“水”为核心来写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各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师生总结(多媒体显示板书)

2、品析美景,领会美情:

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例句,用“三峡的 美,你看, 。”的形式说一句话。

(多媒体展示例句: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板书)

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文,努力读出课文中蕴含的“美”来。

五、拓展阅读和训练

1、师:“三峡”以其优美的景色,成为众多文人吟咏歌颂的对象,课前我们展示的书法作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也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诗歌的内容与本课对三峡的描写也有相应照的地方。

让学生齐声背诵《早发白帝城》。(多媒体同时展示诗歌的内容)

2、分发“同类文拓展阅读”材料(附后),学生通过自主、互助的方式完成。

六、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再搜集其他三峡图片、写三峡风光的诗句、与三峡有关的传说等,对其中的文字材料进行专题摘抄。

提供参考网址给学生:

三峡图片网:/index.asp{三峡赏析500}.

新三峡旅游网:/kultur/(三峡风光资料) 三峡工程的全面介绍:

【案例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美,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了课文内容的直观感,充分展现了文章的内容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山河的高尚情感。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与作者与文本间的心灵对话,它需要学生开掘自己的知识底蕴,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以达到与文本的交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自身体验,畅谈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地位,让学生自由地畅谈自己的感受,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去理解课文,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会使学生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3、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参与教师的备课,当他们看到自己搜集的资料被应用于课堂,会获得一种被认同感和成就感。这种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更好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

附:

同类文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完成文后的问题: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嶂,①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三峡赏析500}.

1、从《三峡》中选出一句与本文句①意思相同的句子: 。

2、根据本文句②,从《三峡》中找出一句意思相同的句子,并写出一句你联想到的古诗名句:文句 。 诗句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至峡口百许里 ( ) ② 绝壁或十许丈 ( ) ..

③ 常闻峡中水疾 ( ) ④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 ..

⑤ 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 ) ⑥ 既至欣然 ( ) ...

4、与《三峡》的描写比较,本文的描写手法有什么特点? 。

篇四:《三峡精细阅读》

《三峡》

一、文章内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线都被阻隔了。有时遇到皇帝的命令必须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觉得有那样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的景物。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天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凄厉异常。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有首歌:“巴东三峡巫峡最长,(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就要沾湿了衣裳!”

二、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语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四、通假字1、哀转久绝 转,同“啭”

五、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2、林寒涧肃 (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七、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假如)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到了。襄:漫上 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确实,实在)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7. 绝巘:极高的山峰。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写

1

2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

6 7

8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回清倒影

3、绝巘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

4

5

6、为什么后写秋天?

7

8

9、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0

11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

1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鬼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

15、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

十四、开放性试题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篇五:《八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

三峡(郦道元所写古文《三峡》) 《三峡》是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三峡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象。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作者介绍编辑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时期范阳今河北省涿鹿县人。散文家、地理学家。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郦范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 1

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郦道元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前半生 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东)。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为我们累积了很多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他一生对中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中国古代的地 2

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作品原文编辑 三峡 【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quē)处。重岩叠嶂

(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5)夜分,不见曦(xī)(6)月。

至于夏水襄(7)陵,沿(8)溯(sù)阻绝。或(9)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12)乘奔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