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罗代表作

时间:2021-11-02 16:24:14 意向书

第一篇 柯罗代表作《90后励志演讲稿》

演讲稿一:90后励志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未来属于我们90后。

我出生于1997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90后。我常常听见身边的长辈对我说:“你们这些90后的孩子啊,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在报纸和网络上,也经常用 “迷惘的一代”、“沉迷网游”、“漠视亲情”等负面词语,来评价我们。而来自90后的辩白也不少,比如说“时代不同了”、“你们不了解90后”等等。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可能没有60后的谦虚,70后的谨慎,80后的成熟;我们可能缺乏一些经历,一些磨练,一些挫折。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有着与前几代人的不同。只是,前几代人都用他们早已形成的标准来要求我们,以至于产生了对于90后的普遍偏见。

但即使是这样,越来越多的90后仍随着时代的大潮,来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大舞台上,演绎着不输于任何一代人的辉煌。

国庆六十周年阅兵,那威武雄壮的军容冲击着我们的眼球,那铿锵有力的节奏震撼着我们的心弦,你可知道,这里面有多少90后官兵自信坚定的身影。还有那变幻多姿的背景方阵,那是八万多名90后中学生组成的壮丽画卷。90后的我们为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90后的我们用完美的表演表达对祖国母亲最诚挚的祝福。

温哥华冬奥会,矢志滑行的90后女孩——周洋,用闪电般的速度,打破了韩国队在短道速滑女子长距离项目上的长期统治,向世界展现出90后的拼搏奋进,夺取金牌后,又用朴实的感谢,向世人展现了90后的率性真诚

玉树震后第二天,21名来自青海大学的学生走进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做志愿者,他们当中有些失去了家人,有些失去了朋友,可是这些90后们,擦干了眼泪,每天从7点忙碌到次日凌晨,帮助医务人员照料伤员、做语言翻译,对重症病人进行一对一的看护。虽然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年轻的脸上流露着疲惫的神情,却没有一个人退出。而我们这些千里之外的同龄人,也在学校里,用一元钱一份情,一瓶水一腔爱,汇聚成支援灾区的心意。90后的我们,在大灾面前,用真心诠释着生命的感动,用双手传递着大爱和深情。

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足以说明我们90后是经得起风浪、受得起考验、可以信赖、值得期待的吗?

我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90后,不消极,不颓废,在90后的字典里,也镌刻着坚强,自信,和上进。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我们已经褪去了幼稚浮华的外衣,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成熟。总有一天,我们会微笑着去面对生活,让当初对我们90后不屑一顾的人惊讶,让前辈们放心的让我们担当起社会的重任。

我们要永远记住:未来,属于我们,未来,属于我们90后。

演讲稿二:90后励志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站到台上来,面对你们“雪亮”的眼睛,虽然我的样子呆头呆脑,可是一点儿也没紧张。因为我知道,我不见得是最好的,但肯定与众不同!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你,就是唯一!”

“你,与众不同”这话谁听了都觉着舒服。第一次听人这么说时,我眉飞色舞了好多天,差点儿就把自信膨胀成自负!今天我这么讲给你们听,我想除了得意之外,你肯定有那么点儿吃惊。一定有很久了,你躲在自己投有波折的日子里,将平庸美丽成平淡,将淡泊自足成安然;一定有很久了,你不再为自己的勇气感动,不再有厉兵袜马的兴奋。可是我们这么年轻,谁没有梦呢?

老早以前卢梭说:“上帝是用模型来造人的,他在塑造了我之后,就把那个模型捣碎了。”你看,在这个世界上,你是唯一的:你,与众不同!单凭这一点,就不该放任惰性滋长,只有傻瓜才胆小和自卑!

我当过傻瓜,曾经因为相貌相当沮丧。后来我想,没有人能替代我,我要是不自己出息自己,就不会有跟我一样的人有出息了。许多女作家丑起来和自己不相上下,说不定哪一天,一不小心咱也成了作家呢!后来我又找到一个丑才―艺术大师柯罗,因为他相貌平常,他的母亲几乎陷于绝望。然而柯罗以他独特、卓越的技巧,以他异常斯文、精致、复杂的画风超过了同时代的人。你猜他怎么对母亲说?他说:“您知道不知道,自打创世以来,世间一共只有三个智者:苏格拉底、耶稣基督和我?”人活着,就该有这份自信!

没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外形,你可以有丰厚的精神积累;

没有左右逢源的性格优势,你可以有坚强的人格力量;

即便你无貌无才,不还可以有我们的传统美德“温柔敦厚”;

就算你不温柔不贤良爱发脾气,活泼起来吊儿郎当,我还可以说:“你这人特有个性!”

年年岁岁花相似,相似而已;

英雄所见略同,不还是略同?

你肯定有许多自己独有的宝贝,肯定在某些方面你能干得出色,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妄自菲薄!当然,我不是鼓励你为了哗众取宠而身着奇装异服,为了标新立异而举止反常;不是说别人大乐你皱眉、别人上课你睡觉、别人说逗死了你说“真可笑”是与众不同。我所说的与众不同盆含一种向上的力量,它是与高尚的价值取向相应相和的出类拔萃。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这仅仅是一个前提和基础,我们借此达到一种牢靠的平衡,接下来要做的是热情十足地挖掘潜能,坚韧不拔地优化劣势,以持之以恒的积累期待石破天惊的萌发,在适合你的那一方面迎接脱颖而出的时刻,完成一份接近完满的人生!

不要总是用别人的眼睛看待尚不起眼的自己,用你的明亮的、发展的目光远望未来,为你的明天大胆预言,用最终的成功惊醒旁人的忽略,你肯定能赢!

看看凡·高,他做过店员,学过牧师,当过福音传教士,27岁开始学画。从海牙到阿姆斯特丹,从巴黎到阿尔再到奥维尔,除了弟弟提奥,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与众不同的“红头发疯子”一无是处一事无成。可是我们来看凡·高怎样看待自己,他说:“是的,在我的头脑里,在我大脑的墙背后,存在着巨大的事物,我将能够给世界某些东西,那也许会使人们关心一个世纪,也许需要一个世纪去思索。”在他诞生一百余年后,这高度自信的预言被公正地证实了!同学们,我们年轻,没有资格轻视自己。我们都是大鸟,都可以飞离飞远。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方向,但不可以拒绝飞翔!来世间一回,如果什么也成就不了,我们将多不甘心!有人说大学是一生之中唯一一段可以最自由最尽兴最本色地生活的时光,真的,这是你最好的机会!请辨认出你最鲜亮的部分,抓住这最好的年华,建立你自己的特色。

请记住翅膀属于天空,请记住年轻只这一次,请记住——你,就是唯一!

演讲稿三:90后励志演讲稿

亲爱的朋友们: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当我来到项目部的第一天,我就写下了我人生当中的第二个座右铭:奋斗,创新,务实,细心,尊重。虽然只是几个简单的词语,但却蕴藏着一个工程人员一生的追求。一个拥有青春的年轻人的奋斗目标。

奋斗——这是年轻人最熟悉的词语,最激昂的决心。初项目部时,一眼望去,最醒目的便是门前的大旗,上面写着青年突击队,心中顿时有些激动。这是一支年轻人的队伍,这是青春的象征,而我也将要成为这个朝气蓬勃队伍的一分子,心中异常的紧张和兴奋。我已经离开了父母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走进社会,所以我也要奋斗,我把他定为我的第一目标。

创新——企业的精神,我们的追求。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目标在鼓舞着年轻的人们,抓住机遇,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提高。

务实——告别学生时代的虚荣和攀比,来到这里汲取知识,接受锻炼,提高素质,增长经验,打好坚实的基础,用实际行动实现自我的梦想,造就完美的人生。

细心——当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填写内业资料时,听见最多的词语就是师哥们一直在告诫的细心一词,是的,在一个工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铸就精品工程最重要的就是细心,细心才成就了一次次的辉煌成绩,完成了一份份完美的考卷。

尊重——因为我还年轻,缺少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所以一定要做到尊重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教诲。另外,尊重也是一个人的自身素质和修养。所以在学习经验的同时,学习尊重也尤为重要。

当我离开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来到这里塑造我的人生,雕刻我的梦想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的人生做好了规划,把自己的理想铭刻于心中,做一个甘于寂寞,敢于创新,干劲十足的年轻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90后的年轻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心中无不闪烁着梦想,那么现在就是我们努力实现梦想的时候。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转折点,有一大批的工程项目等着我们去建设,有一系列的技术等着我们去攻关,有一大片市场等着我们去开拓,有一整套的经验等着我们去探索。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到自己的事业的时候,那么他的青春不会流失,他的事业也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并且要好好活着,正如《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总是说要好好活,总是说好好活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那么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呢?怎样才能活的更有意义呢?我想那就要奉献。如果我们不付出,不创造,不追求,不奉献,那这样的青春必会稍纵即逝。回首过去,没有追忆,人生渺茫,这绝对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我们选择了建工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经选择了奉献。远离了都市的繁华,城市的喧嚣,绚丽的生活,时尚的气息,沉淀了心情在这里驻足,扎根。我们是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我们没有失去最为宝贵的青春,我们也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因为我们正用汗水见证着成长,用奉献丈量着价值,拥有青春的人们在这原本荒凉的土地上创造人生的奇迹,抒写青春的乐章。

拥有青春的人们,让我们拿出奥林匹克的精神,点燃心中的圣火,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释放青春的激情,展现青春的风采,秀出激昂的主旋律,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 柯罗代表作《柯罗风景画》

柯罗风景画的色调与意境

张松

(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美术学06-2班 邮编:835000)

[摘要]法国画家柯罗生性纯朴、率真,倾注一生为自然歌唱,在他的作品中蕴藏着对自然的爱和对人类的爱。他将一切感性化的精神世界倾注于这一理想画面中,用时代性的绘画语言诠释着眼前景物给他带来的生活感悟。他的风景画是饱含智慧的结晶,创作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记忆,概括和提炼,使他的画风别具一格,情感饱满,朴实而又高雅。 本文主要从柯罗风景油画作品的历史特性出发,着重分析柯罗风景作品中的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

[关键词] 柯罗 风景画 色调 意境 [Abstract]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 (1796-1875), born in Pari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landscape painters in French art history.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 of Poussin and Lorrain's landscape in 17~(th) century, he promoted French realism landscape oil painting forward to a new height. Corot was honest and frank. Throughout his life he sang the praises of nature, and love for nature and human is embodied in his works. The fantasyland of landscape as well as poetry nature is ex...

[keywords] Camill Corot; Landscape; Hue; Atmosphere

柯罗(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6)是19世纪中叶法国著名的抒情风景画家,柯罗在法国现代风景画占有重要地位。他就象一座由17世纪古典风景画过渡到19世纪印象派绘画的桥梁,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各种流派的艺术统统融合在自己的风格中。他的绘画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宁静、又有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也有现实主义的纯朴自然,他还追求印象主义式的光和色彩。柯罗善于用含蓄和谐的风格去歌颂欢乐的大自然的生命力,在精湛的油画风景技巧和题材的

多样方面,他都超越了自己的同代人。柯罗对于法国后来的现实主义风景画派-----巴比松画派影响很大,他们将其尊为思想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权威,虽然柯罗并不是这一风格的风景大师。柯罗的名言是:“面对自然,对风景写生”。他用宽笔触自由的描绘了许多风景,显示了自己对光线和大气的变化以及色调细微改变的独特感受。

一、柯罗生平及求学

1796年,卡米耶、柯罗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位成功的服装商。中学毕业后,柯罗拒绝了父母为自己设计的人生——继承他们的事业,而是进入了一位画师的画室去学习绘画,立志当一名伟大的画家。1825年,深爱着柯罗的父母终于倔不过儿子,出资让柯罗去意大利留学。临行前,柯罗向母亲表示:“回来的我肯定是一位大画家!”

意大利厚重的文化与浓郁的艺术氛围让柯罗如醉如痴,古罗马伟大的建筑、文艺复兴时大师的画作都让他流连忘返,角斗场、祭坛画都成了他临摹、写生的题材。罗马的历史废墟、弗洛伦萨古典艺术的风范及威尼斯浪漫的生活情调,在他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个法国游客,忘记了家乡的父母。1828年,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下,柯罗返回了巴黎,随行的还有他创作的一大批作品,如《竞技场》、《纳尔尼桥》、《威尼斯大运河》等,画面构图庄严完整,色彩均匀和谐,在巴黎面试后,赢得了一片赞誉。柯罗用成绩实践了自己向母亲立下的誓言。

优越的家庭条件使柯罗不必去苛求自己的艺术商业化,但他的作品充满了大自然辽阔而幽静而的美,既具有又高贵优雅的艺术气息,又具有装饰性,很令大众喜欢。柯罗在不经意间开拓了广阔的商业前景,从海洋、风雨,到森林、河流,从巍峨的教堂,到葱茏的田野,柯罗描绘的那么美妙、那么动人,人们无法拒绝作品扑面而来的清新和优雅,一批批的订单雪片飞到了他的画室。

柯罗艺术的特点鲜明,他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恩都融入了作品中。他创作的风景画,既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又不乏现实主义的坚实,他的出现,使17世纪以来衰落了两个世纪的法国风景画又兴旺了起来。柯罗不仅擅长于风景画,在肖像画领域他同样也获得了成功,《蓝衣少妇》、《维纳斯出裕》等作品也是19世纪法国绘画颇具光彩的杰作。

柯罗是一个行者,他无法停止自己加紧大自然的脚步,他很少在一处居住过久,他总要在不同的景色中去捕捉大自然中最具光彩的瞬间。但这并不表明他远离时代与政

治,他曾于1871年被选为巴黎公社的艺术委员会委员,并投入到了这场革命之中,1875年,79岁的柯罗安详地离开了人间。临终前,他笑着对友人说:“我很幸福,我又可以回到大自然了。”

柯罗曾在为学生们讲述风景画的创作是说:“风景是有灵性的,捕捉这灵性的,捕捉这灵性的不是眼睛,而是你的情感。”的确,一个不爱自然的人,我们也难以想象他、会创作出如此完美的风景。

二柯罗艺术风格的形成

柯罗起初从古典画家学画,接受了严格的造型、构图训练,三次游学意大利,在古典绘画中陶冶情操。以后来到巴比松村的枫丹白露林作画,同巴比松画派的画家结为朋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饱含个人情感的浓郁的抒情画风,偏重于表现温柔、幽静、梦幻班的优美境界。他总是描绘清晨薄暮、阴影朦胧、小仙女点燃其中的油画,他的作品具有迷蒙柔和的效果和亲切感人的魅力。他倡导对景写生、直观自然,走出画室到野外去描绘田园风光,捕捉大自然的诗意。

柯罗在意大利旅居三年后回国创作《夏特大教堂》为新的画法做了图解。柯罗先后在罗马和那不勒斯旅行,发现地中海光线的动人之处。他并不鄙视前人的作品。事实上,他在巴黎接受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教育,主要是从历史风景画家、罗马奖第一位获奖者米沙隆。他欣赏17世纪法国大师的作品,对普桑尤为钦佩,1826至1828年甚至步着普桑的脚步,在真实风景(罗马乡村)中进行在创造,画了一副理想化的《普桑漫步》(巴黎,罗浮宫博物馆),画风与这位古典派大画家如出一撤。这也影响了他作品的构图方式:无论在意大利作的画《纳尔尼风景》,还是在写生习作中,柯罗总是喜欢按光的强弱,清晰地将画面分出层次。

画家返回法国后,受古典作品滋养的写实风格,成为他最喜爱的绘画语言。一方面,艺术家不能忘怀意大利而两度去游学,足迹甚至遍布瑞士、荷兰、英国。另一方面,他不知疲倦地遍游法国,从罗曼底到勃良第,从普罗旺斯到皮卡底。《夏特大教堂》便是长途跋涉之初的作品。柯罗逃避巴黎1830年的革命动乱,在夏特停留期间作了一幅大教堂的素描,成为创作该画的开端。素描中近景比较模糊,但教堂的建筑描绘得一丝不苟,反映了当年人们对中世纪艺术的热衷。泰勒男爵的法国历史古迹版画集《浪漫画中游》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版的,第一卷介绍诺曼底,于1825年问世。柯罗追求光感的

表现,追求大块颜色的整体效果,追求自我在创作时的投入,持次而论,冠以浪漫主义理所当然。然而他的作品构图均衡,色彩平和,节奏稳定而规整,持次而论,冠以古典主义也无可厚非。当时的沙龙那他以古典主义看待,这自然是偏见,今天若简单地说他是纯粹的浪漫派,却也失之偏颇,更何况他的部分作品还有印象派的风格。对于他这样过渡性的、综合性的艺术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柯罗绘画的意境

1、绘画场景

柯罗让创作直接来自生活和大自然,他描绘暮色中的牧人和畜群,表现在柔和的暮霭中缓缓前行的牲畜,描画充满光线和阴影的林间空地,展现在田地中辛勤劳动的农民。这些日落、黄昏、归羊、晚霞、农夫、海洋、风雨,到森林、河流,从巍峨的教堂,到葱茏的田野,柯罗描绘的那么美妙、那么动人,人们无法拒绝作品扑面而来的清新和优雅。《夏特大教堂》这幅画可以看出柯罗对绘画场景的独到之处,教堂向后大幅移动。近景,杂草丛生的小丘前有一堆石头,几座现代房屋遮住大教堂外墙的下部。背景,在不同点画了几个人。教堂与毫无光荣的普通建筑并存,可见画家有意将日常活动与著名的教堂联系在一起。此外,教堂的轮廓清新的呈现在飘着缕缕灰白云彩的天空中,这是法兰西的地区春季的天空,它几乎占去画面的一半。气氛静意,没有夸张的礼赞,找不到贝碧后来所颂扬的“无法效仿的钟楼尖顶”,只让人们领略到法国外省城市亲切宁静的氛围。《夏特大教堂》令人想到某些风俗画或室内家庭画。柯罗本人也作过这类画,与其说他承袭17世纪的法国传统,不如说他与夏尔丹一脉相承。画面前部有一个男人和女人,这里再次显示出风俗画的特点。两人相距几步之遥,被一条街沟隔开,我们可以猜测:他们是谁?他们互相注视吗?他们想引诱对方,抑或吵架后想重归于好?画家没有回答,听凭观画者发挥想象力。

2、绘画色调

柯罗以其深厚的古典功底和独特的敏感性搭建起了从法国古典主义风景画到后来印象主义风景之间的桥梁。结合了古典风景严谨的结构和个人化的视觉方式,在光线和大气的处理上受到当时英国画家康斯泰布尔的启发,关注“调子”和色彩的微妙对比,用浓淡不一的色块生动地描绘自然光线下的风景。他那种捕捉空气的新方法对后来的印象主义者产生了相当大的区别。柯罗尽管注重观察自然,常常在户外写生,但他所有的

完成作品都是在画室中完成的,户外写生的习作只是为他提供了风景母题,他往往会在这些风景母题中结合进古典神话或宗教的题材,并用一种叙事性的态度来对待画中的人物,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17世纪的普桑和洛兰。事实上,柯罗在骨子里深深地敬仰古典风景画,只不过他为这种古典风格带来了个人化的诗意和真挚的自然性。

柯罗早年的风景画以城市和原野风景居多,景物明晰,阳光灿烂,

50年代之后他转变风格,从对强光的关注走向了创作朦胧优美的诗意风景画。上集介绍的《梦特芳丹的回忆》就是他晚期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该画1864年在沙龙展出时为拿破仑三世所购买,也令他名声大盛,一时间该画被大量复制,流传甚广。风景如画的梦特芳丹公园在巴黎北部,为柯罗的许多风景画提供了灵感。不少画家都纷纷效仿柯罗的画法,但柯罗天生的诗意和对色彩的微妙感觉是无人可以重复的。而且他作品的精髓显然不止是表面上的那一点诗意。在光线、大气和形块的处理中,柯罗依旧执着于古典式的结构。这一点尤其突出地表现在阳光的明亮的描绘,他一反过去画家把暗部画得很暗的做法,而努力使暗部画得透明、鲜艳,从而使整个画面的亮度大大提高。

他的风景画最喜欢描绘晨曦或晚霞,阳光不太强烈时的山川原野,在富有田园诗意的自然景色中,但在他众多的风景佳作中,最多的是画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回忆”与“幻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了他特有的模式:喜欢使用银灰色调,前景或侧景带有弯曲的树枝,或是跳舞的酒神女祭司,裸体或半裸的女神或民女等;点缀几个农妇、牧童或船夫,有时画些半人半兽的妖怪在吹笛作乐。柯罗的画使人沉浸在梦幻般的世界中,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幽静神秘。

3、意境的表现

柯罗的画细腻轻柔,似无却有,

似有却无。欣赏柯罗的画,会在寂

静之中撩起你曾经绮丽的美梦。他

把自然景物演绎成一首牧歌。银白

的云杉,青翠的树荫,数点轻描淡

写的树叶在空气中摇曳,黝黑的林

间隙地上,映着几个模糊的倩影和

舞姿。在他的画中一切在颤动,如

小提琴发出的袅袅不尽之音。那么

第三篇 柯罗代表作《美术代表作》

1. 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等六大类。

2. 唐朝 张萱 《捣练图》;

法国 米勒 《拾穗》柯罗代表作

宋朝 梁楷 《太白行吟图》

法国 库贝尔 《筛谷的妇女》

法国 马蒂斯 《舞蹈》

古希腊 米隆 《掷铁饼者》

法国 高更 《布道后的幻象》

现代 吴冠中 《根扎南国》

现代 徐悲鸿 《奔马》

第二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 吴道子和李思训都是中国盛唐时期著名画家。

2. 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就是点、线、面、色。

3. 美术作品的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4. 美术作品的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结构与韵律。

5. 《韩熙载夜宴图》具象艺术

《泼墨仙人》意象艺术

《1954》抽象艺术

6. 意象艺术的作品:梁楷《泼墨仙人图》;马尔克《蓝马》;齐白石《虾》;杜尚《走下楼梯的裸女》

7.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

宋 梁楷 《泼墨仙人图》中国画

清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画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国画

意大利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油画

意大利 拉斐尔《小考佩尔圣母》油画

法国 达维特《荷拉斯兄弟宣誓》油画

西班牙 达利《记忆的永恒》油画

法国 杜尚《走下楼梯的裸女》油画

德国 马尔克《蓝马》油画

8.荷兰画家 蒙德里安的《红、黑、黄、蓝构成》,以几何块面构成

的作品为冷抽象。

9.库普卡的《牛顿色盘》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为热抽象。

第三课 走进具象艺术

1. 具象艺术的特点: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情节性或叙事性。

2.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国画

五代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中国画

西班牙 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

尼德兰 扬·凡·埃克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油画

五代 黄筌《写生珍禽图》中国画

法国 达维特《拿破仑一世加冕》油画

意大利 乔尔乔内《入睡的维纳斯》油画

宋 李嵩《货郎图》中国画

意大利 达芬奇《蒙娜丽莎》油画

法国 安格尔《静坐的英瓦特歇夫人》油画

法国 库尔贝《石工》油画

3. 王式廓《血衣》素描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油画

陈逸飞、魏景山《占领总统府》油画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

1. 法国 塞尚《圣维克多山》油画

法国 马蒂斯《马蒂斯夫人像》油画

挪威 蒙克《呐喊》油画

西班牙 达利《内战的预感》油画

荷兰 梵高《星月夜》

法国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清 朱耷《鹌鹑图》

黄宾虹《湖滨山居》

林风眠《渔村》

徐渭 《山居图》

汉 说唱佣 雕塑柯罗代表作

第五课 走进抽象艺术

1.《百老汇的爵士乐》荷兰画家 蒙德里安。反映了他对美国纽约这

个大都市的面貌和节奏地感受,流露出画家舒畅、愉悦的心情。

2.俄国画家 康定斯基《即兴之31》

第六课 艺术美和形式美

1. 法国 罗丹《思想者》《吻》《加莱义民》《欧米艾尔》《行走的人》《巴尔扎克》《思》。

法国 热里柯《艾普色姆的赛马》

法国 卢奥《老国王》柯罗代表作

美国 阿尔伯斯 《向正方形致敬》

荷兰 伦勃朗《夜巡》

法国 高更《两个塔希提少女》

德国 阿勒惠之 《面包》

法国 达维特《萨平妇女》

法国 米勒《牧羊女》

元朝 王冕《墨梅图》

2. 吴冠中的《春雪》作品是用水墨和宣纸来做画的,这种特殊的工具材料就产生了它独有的晕染和渗透效果,形成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第七课

1.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西班牙 毕加索《牛头》、《格尔尼卡》

俄国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 董希文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油画家,他的 代表作品《开国大典》

3. 汉画像石 《荆轲刺秦王》

第八课

宋 马远《晓雪山行图》中国画

宋 夏圭《渔笛清幽》中国画

意大利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壁画

意大利 乔托《哀悼基督》壁画

意大利 拉斐尔《椅中圣母》油画

英国 康斯太勃尔《千草车》油画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唐代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2.丁托列托的《最后的晚餐》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两幅作品,一个呈对角线倾斜的大趋势,气势骚乱而激动,一个是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稳定构架。

3.潘鹤的《艰苦岁月》讲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动人故事。

第九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1. 江陵和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帛书图像》、《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是我国最古老的独幅画。

2. 敦煌莫高窟壁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3. 莫高窟壁画内容1.佛像画2经变画3佛传、本生、姻缘、佛教史迹、寓言等故事画。4供养人画像5山水画6装饰图案画

4.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唐代 阎立本《步辇图》《古帝王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五代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文苑图》;李嵩《货郎图》;李唐《采薇图》;梁楷《太白行吟图》

5. 《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6. 陕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是唯一描写道教题材的壁画。

7. 《渔翁渔归图》是清代画家黄慎的作品。

8. 中国画重视人的神情、情态和性格的表现。

9. 张卿子像 明代曾鲸 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基本能力美术部分基本知识概述(2)

10.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11. 六君子松 柏 樟 楠 槐 榆。《六君子图》元代 倪瓒

12. 四君子 梅 兰 竹 菊

13. 石涛的山水画《淮扬洁秋图》以其特有“拖泥带水皴法”他提出了“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

14. 《寓春山居图》元代 黄公望

15. 《溪山无尽图卷》中国画 龚贤 清代

16. 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

17. 朱耷又号八大山人《荷石水禽图》柯罗代表作

第十课 人类生活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1. 人类最早的绘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和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

2. 古埃及绘画的特点:人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呈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呈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3. 古埃及代表作《三个乐女》《宴乐图》

4. 14—16世纪,欧洲绘画以表现基督、圣母等形象为主的圣象画最为典型,突出的是神的至高无上,人的精神受到压抑。

5. 文艺复兴艺术特点:摆脱了宗教的桎梏,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运用于绘画,使其技艺不断成熟,形式上更加完备。

6. 文艺三杰: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

7. 荷兰绘画特点:描绘平凡朴素的事物,以揭示现实生活的恬静和谐之美。

8. 伦勃朗荷兰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作品特点:(1)题材广泛(2)利用肖像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9. 作品《倒牛奶的女仆》维米尔荷兰风俗画大师。《马拉之死》达维特法国。《1808年5月3日的枪杀》哥雅 西班牙。《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 法国。《印象日出》莫奈

10. 印度的佛教石窟壁画《持莲花的菩萨》,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三美人图》。

第十一课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1. 分类: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2. 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秦陵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

3. 特点依照真实军容军阵编组,排列,各种兵种的甲片。甲钉带钩的区别等表现得细致入微。

4. 西汉时期的霍去病墓石雕群的特点: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式造型,质朴雄浑,代表作品《立马》《伏虎》

5. 宗教雕塑:敦煌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6.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的彩色侍女群像是宋代彩塑

7. 雕塑三大分类:浮雕 圆雕 透雕。

第十二课 外国雕塑撷英

第四篇 柯罗代表作《印象派基本介绍及作品赏析》

印象派基本介绍及作品赏析

一、印象派的起源及发展: 格,却意味着同浪漫主义的一些传统形式与风格的决裂,并为二十世纪以“现代派”面目出现的各种艺术做好了准备,因此,印象派很自然地成为联结两个世纪的纽带。由于印象主义首先是在绘画中出现的,再加上法国诸姊妹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特别密切,因此,谈论音乐上的印象主义,首先也得从法国的印象主义绘画谈起。 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那是在1874年,巴黎一些反对学院繁琐教学和向传统绘画原则挑战的青年艺术家,第一次独立举办了旨在同官方沙龙相抗衡的画展,展出近三十位画家的作品。这次画展受到了舆论的奚落,人们无礼地嘲弄这些艺术家,随随便便地以莫奈的这幅画为他们取上“印象主义者”的诨号。由于这群青年艺术家对待“印象主义”这一贬称并不怎样介意,从此这个含混不清的偶得之词便保留下来。

印象派之后出现了与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同,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一.印象派的绘画特点:

印象主义绘画不同于其他绘画之处,在于它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即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印象派画家的这一选择,是同当时自然科学界对光的传播与照射的物理研究成果密切相关的。

人们的视觉之所以能感知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得以光所提供的条件为其前提。阳光笼罩万物,使各种物体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换句话说,所有的物体都是染色的形,人们就是根据不同表面的不同色泽,即从不同染色面的分界才得以认知物体的形状的。如果光一消失,形和色也就不见了。所以印象派画家认为,在表现光的过程中,他们也就找到了绘画艺术的一切。

印象派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印象主义绘画技法的基本原理是色彩分解,即只用光谱中的七种纯色作画,像这样取消各种混合色而在画布上只并列不同纯色而让观者凭自己的视觉自行加以调合的做法,可以保持每一种纯色的新鲜和光彩,从而创造出更为强烈的发光度。 印象派画家的风景画,把过去被忽略的许多现实的色调变为众所共有的财富,这无疑是印象主义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印象派画家不关心作品的思想性,这又是一个根本性缺陷。

光线在物体上的变化,阴影下的微妙色彩,是印象派画家所要表现的主题。印象派把「光」当唯一真实的对象,不知不觉中把「形象」破坏。剩下是画家视觉的主观性。具代表性的观念 :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膽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公式。艺术家將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和表现主义表现内心情感、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不同。

二、印象派作品赏析:

(1):《日出·印象》——莫奈

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本身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如果你弄个《日出·印象》的黑白版本,会发现太阳基本消失了„„没错,太阳本身没有光,只是凭色彩的映衬,才制造出这样的效果!"

当187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诽谤和奚落。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以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桂冠。

该画1985年被抢劫,据法国被盗艺术品侦缉处1990年12月6日,在科西嘉岛一座别墅中查获。

(2):《池塘·睡莲》——莫奈

莫奈的《池塘·睡莲》是印象派的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创作于1907年的作品。莫奈的绘画技法和自身的研习都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中却将光线的美感,水面上自然漂浮的睡莲的温柔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睡莲》色彩十分丰富,但是所有的颜色在画面中都是分外的柔和和均衡。仅仅是描绘莲花的颜色也是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影响而色彩变化多端,让人虽不能一口断定是什么颜色的睡莲,但是却又觉得那些娇艳的睡莲就近在眼前。甚至是那些捉摸不透的笔触都好像在描绘着莫奈当时对池中睡莲的喜爱。作为印象派大师,莫奈无疑将他自己喜爱的睡莲描绘的更加活灵活现。湖中的倒影和湖面上的睡莲看似都是有色块堆砌而成,却疏密虚实相得益彰,让人一目了然却又回味无穷。

阳光透过树丛照进来,睡莲如穿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花衣裳;当阳光直射睡莲时,它们又换成了金色晚礼服。不管刮风下雨、阴雨绵绵,还是阳光灿烂、微风习习;无论是白天还是傍晚,莫奈总是坐在池塘边,观察自然,感受光线,用画笔记录下来。他的画经常是无题的,他说:“重要的不是主题,而是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莫奈在同一时期所有的《睡莲》作品,在池塘上画出自己的观点。说起池塘,莫奈不仅是一个熟练的风景艺术画家,也是一个很有激情的景观设计师和园丁。事实上,他让河流在吉维尼——他的著名的荷花池塘区域,呈现出史诗般的景观。

莫奈在《睡莲》的画中竭尽全力描绘水的一切魅力。水照见了世界上一切可能有的色彩。水在莫奈的笔下,完全成为世上所能有的色彩绘出的最奇妙和富丽堂皇的织锦缎。马奈称他是“水的拉斐尔”。

在莫奈的《睡莲》中,与其说他是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的水中睡莲,不如说他是用水中睡莲表现大自然的色彩。评论家瓦多伊的评价是:“他早期的那些画没有一幅能与这些难以置信的水上风景相提并论的,因为这些画把握了春天,把它留在人间。画面的水呈浅蓝色,有时像金的溶液,在那变化莫测的绿色水面上,反映着天空和池塘岸边以及在这些倒影上盛开着清淡明亮的睡莲。在这些画里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美,它兼备了造型和理想,使他的画更接近音乐和诗歌。”

(3):《洪水泛滥中的小舟》——西斯莱

马尔港的洪水曾吸引过西斯莱的注意,他在许多作品中表现过:泛滥的河水席卷和弥漫着周围的一切,水面闪闪发光,这是印象派画家的典型题材。《洪水泛滥中的小舟》在绘画性处理上都是以灰色、淡蓝色和个别棕色调子之间的微妙变化为基础。然而,这种水汽弥漫的平淡无奇的感觉,在西斯莱的笔下却变成了一种迷人的感觉,变成了神话般的境界。到今天,人们再去马尔港的路旁,还能够看到这座平平常常的可怜的房子。可是,你只要目睹过这座房子,你便会感到西斯莱是多么富有诗意地改造了它。

在西斯莱约八百幅油画作品中,大多是风景画。并且在其一生中,作品没有深刻的变化,或许正因为他不那样具有革命性,终其一生,所以西斯莱并没获得应有的重视及评价。当然他热爱大自然的天性和朴实的情感在创作上是表露无遗的。毕沙罗曾表示,西斯莱是最纯粹的印象派画家,因为他坚守原初的作画理念——透过光与色彩的表现来捕捉自然风景瞬间的真印象。他来到巴比松时为柯罗作品上那种明媚阳光照耀下清新而庄严的画境所吸引,他在继承巴比松画派风格的同时,在色彩和笔触上又表现出印象派的画法。

从构图、笔触、光与色的三个方面分析西斯莱分析风景作品的特点:

1.西斯莱式的构图深受柯罗的影响,工整有序,自由而不拘于形式;天空往往占据画面很大的空间,以展示细腻的光影变化;作品中的人物空间比例小,刻画简练概括;景物的透视性强,不追求任何的夸张形式。

2.笔触是油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之一,不容忽视。西斯莱作品中以碎点状笔触为主,起轻快而流畅,结构上厚实而沉稳,奔放而有力地描绘天空和水使其富有轻盈和流动感;而且用笔从不大刀阔斧,以精细的写实手法展现他感受到的点滴光影,表现的物象虽少,但絮语潺潺。

3.画家以色传情,观众见色动情,这对绘画作品的感染力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丽田法国风景为西斯莱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色彩感,诗人见景生情,胸中出现诗句,画家见景生情,头脑中呈现的形象首先就应是整体的色效果。

第五篇 柯罗代表作《世界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世界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1452.4.15---1519.5.2)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 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凡.高 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1890年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1890年7月29日凡高逝世。虽为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代表作品《向阳葵》

丁托列托 ﹝Tintoretto,1518-1594﹞,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实的形体是他的目标.代表作品:《基督之翟足》;《最后审判》

毕加索 全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生于1881年10月25日;死于1973年4月8日),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卡门》系列。

高更 保罗·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另两个是塞尚、梵高。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英国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传记为题,写了一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艺术的创造(月亮)与世俗的物质文明(六便士=金钱)为对比,象征书中主角的境遇。代表作品:《塔希提少女》等

列宾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1844—1930),俄罗斯写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与法国绘画巨匠莫奈,同为19世纪后期欧洲美术史上,引人注目的重要级人物。他们的艺术在欧洲的东西部,各领一方风骚,影响力延伸到整个20世纪。代表作品:《伏尔加河纤夫》、《押解》、《宣传者被捕》、《拒绝忏悔》、《意外归来》、《伊凡雷帝杀子》、《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索菲亚公主》。

卢梭1 皮埃尔·埃提昂·蒂奥多·卢梭(É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1812年 - 1867年),一位法国风景画家。反对程式化艺术,他绘画自己看到的自然风景。他是巴比松画派的领导者,巴比松画派是一个年轻风景画家的组织,他们用现实主义风格惊艳巴黎。卢梭的作品经常被年度沙龙拒之门外,因此他被称作“高傲的垃圾”(非常不受欢迎的人)。19世纪50年代,他的作品才得到广泛认可。在他的引导下,巴比松画派开通了印象派之路。代表作品:《枫丹白露之夕》。

卢梭2 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年 - 1910年),法国19世纪巴比松风景画家,原始派艺术的开创者。生于拉瓦尔,逝于巴黎。18岁从军,27岁参加德法战争。退役后任税务员,后辞去公职专心作画。40岁以后开始不断地作画,受到当时前卫艺术家毕加索等人的推崇。卢梭一生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作品笔法拙朴,充满天真、梦幻的情趣,擅长于描绘神秘、奇特、充满想象力的人物和景象,尤其关于表现富有魔力、梦幻般的热带丛林。画法无门无派,属超现实主义,这使他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代表作有:《村中散步》、《税卡》、《战争》、《睡着的吉普赛女郎》、《我本人·肖像·风景》、《乡村婚礼》、《抱木偶的女孩》、《梦》等。

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级人物。是盘踞在超现实主义中心的一位恃才傲物的怪杰,与毕加索、米罗三人都启蒙于西班牙加泰隆尼亚这块地灵人杰的土地上。其特异独行的艺术,为本世纪的画坛增添了许多灿烂光辉。代表作有:《内战的预感》、《睡眠》、《记忆的永恒》。

米勒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19世纪写实主义杰出的代表画家。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都在农村度过,对农村生活和在那里劳动的人们,有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了解他们的欢乐与痛苦,也分尝着他们的信仰和偏见,这使得米勒成为伟大的田园画家。代表作品:《拾穗者》、《晚祷》

安德柳·怀斯 安德鲁·魏斯(Andrew Wyeth ,1917年7月12日-2009年1月16日)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描绘美国乡间自然风土人物的画作,以精致逼真的写实风格,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与调和,朴实的题材,引发人们怀念乡土与自然的情思。代表作品:1948年画作《克莉斯汀娜的世界》、《海边的风》。

雷诺阿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是著名的印象派大画家。他的绘画在追求光的感觉中,用鲜明丽透明的色彩,将古典传统和印象派绘画做了最完善的结合。不论是丰腴的女人、天真的孩子童,还是阳光照耀下人浴女,在雷诺阿的画笔之下,都充满了温暖、鲜明、迷人的梦幻般魅力。代表作品:《游艇上的午餐》、《红磨坊街舞会》、《丽莎》、《夏尔潘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

夏加尔 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 年-1985年) 是20世纪极具亲和力的大画家。犹太血统、生于俄国,入籍法国的夏加尔,不但追求天真纯朴,并感性地面对生命、爱情与艺术。是现代绘画史上伟人,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他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超现实派” 一词就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造出来的。代表作品:《我和我的村庄》。

蒙莫迪利 阿米地奥·莫迪利阿尼(1884~1920年)生于利沃尔纳,逝于巴黎.只活了三十六岁。他出生于罗马犹太名门,一生追求礼赞生命与情爱,犹太人特有的敏感及意大利艺术的传统与根源均影响他的画作及石雕作品。人们评价他是“堪比梵•高的悲剧性天才”。 代表作品:《肖像》

康丁斯基 康丁斯基(Kandinsky, Wassily 1866-1944)为俄国抽象艺术家。1910年,具有东方血统(祖母为蒙古公主)的康丁斯基画下了美术史上第一幅纯粹抽象画。三十岁才立志学画的康丁斯基,很少停留在固定的绘画模式中,总是不断思考、审视、推进自己的创作。代表作品:《蓝山,第84号》、《带黑色的弓形,154号》、大型季节系列画《秋》和《冬》。

柯罗 柯罗(Corot,Camille 1796~1875),在法国艺术史上,柯罗是19世纪最出色的风景画家,与17世纪的普桑及克劳德·洛兰同称法国三大风景画家。柯罗的风景画朦胧而富有诗意,无论是早晨清新柔和的光线,还是黄昏洒满一地黄金的湖光山色,美丽的梦中桃花源景致都令人为之向往。代表作品:《纳尔尼河上的桥》、《罗马的农村》、《马库西的回忆》、《加德湖》。

米罗 米罗(JOAN NIRO,1893——198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瓷艺术家。在现在艺术史上,米罗是一位难以归类的巨匠,这使人想起一句很有意思的格言:所谓艺术大师,就是让批评和历史都感到为难。画风初近野兽派,1924年结识超现实主义者之后,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绘画单纯有趣,用色极精,限于几种基本色。他多才多艺,一生创作很多,不仅在绘画的多种门类(油画、版画、水墨水彩画、壁画)中堪称大师,而且在陶瓷、雕塑、服装和舞台布景多方面成就。米罗的艺术体现了对现实的超越:穿过承认的功利观念,找回孩提时代的天真;抛弃文明的一本正经,归于自然而然的原始生命。他生活在现实境遇之中,始终以孩子的童心活动在幻想的生活空间里,与地球、银河、北极光、飞禽走兽及海底与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玩耍嬉戏,他的创作为人类贡献了一个新奇而自由的世界。代表作品:组画《星座》,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巴黎总部所作的陶瓷壁画《太阳之壁》和《月亮之壁》等。

杜菲 劳尔·杜菲(Raoul Dufy 1877-1953年)作为20世纪初叶现代绘画史开端的野兽主义成员之一的劳尔·杜菲,是一位多元化创作的艺术家。除绘画之外,他的艺术领域扩展到挂毯、壁画、布料图案设计及陶瓷创作,活泼的曲线运用,成为崭新流行设计的先驱。代表作品:系列《捕鱼》、《瓦楞斯的风景》、《挂满旗帜的小船》。

蒙克 爱德华•蒙克(1863-1944年)出生于挪威的洛顿城,北欧表现主义先驱者,

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挪威籍著名大画家。他的童年生活几乎都笼罩在死亡与疾病的阴影之下,而这些可怕的经历,不仅在他的心灵上烙下深刻不灭的印象,也间接地变为创作绘画时的灵感素材,这使得蒙克在西方近代绘画史上与众不同。代表作品:《呐喊》(挪威语Skrik,也译作《尖叫》,作于1893年),「生命的饰带」组画

德加 埃德加·德加(EdgarDegas,1834-1917)生性孤独,不善与人交往的德加,是矛盾、冷漠与遁隐的组合。在他的艺术世界中,没有雷诺阿所强调的享乐与随和,也没有梵高的可怜或自我毁灭。他以冷淡而敏锐的观察,描绘出人物动作的瞬间印象,显现出鲜活的魅力。代表作品:《在练习格斗的斯巴达少女》(1860年),《塞米拉米斯建城》(1861年),《奥尔良城的不幸》。

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生于1869年12月31日,死于1954年11月3日)与毕加索同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巨擘,而野兽派更引导了20世纪的绘画大革命。以马蒂斯为首的野兽派画家,利用红、蓝、黄、绿等色彩,表达简约物象的自然本质,描绘内在真挚的感情与装饰效果,创作出令人惊艳,极度自由、奔放、华丽、平衡的作品。代表作品:《豪华、宁静、欢乐》、《开着的窗户》和《戴帽的妇人》。

勃拉克 乔治·勃拉克(G.Braque 1882-1963)与毕加索是立体派艺术的两位先驱代表人物。他们曾携手作画,共同为自然界的视觉形式寻求新的定义,独特的理论与杰出革新的画作,在现代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高脚盘》(1912年)、《手持吉他的女人》(1913年)、《巴赫的阿丽亚》

蒙德里安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20世纪几何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是荷兰三大画家之一。在经历了荷兰画派、印象主义及表现主义的洗礼后,于1917年创立风格派,发展出他独特的构图理念,将绘画的基本元素,结合几何图形的排列,建立起独树一帜的新造型主义艺术。代表作品《百老汇爵士乐》。

莫奈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不但长寿(享年八十六岁),而且画作数量惊人。他常对同一画作主题在不同时间中写生描绘,画出不同的光景气氛,显出光与色的高明度及鲜明感,交织成光与色彩的华丽交响诗,创作出印象派的巅峰之作。代表作品《落潮的埃沃海角》与《昂弗勒港》、《草地上的午餐》

世界十大天价名画

世界十大天价名画有9幅是在纽约卖出的,索斯比拍卖5幅,佳士得拍卖4幅。在十大天价名画中,梵高的画占了3幅,毕加索的画则占了一半。

梵高的《嘉舍医生画像》,成交价8250万美元,其第一天价至今无画能撼;

第二名是雷诺瓦的《煎饼磨坊》,1990年以7810万美元高价卖出;

梵高的《未蓄胡子的艺术家画像》名列第3,1998年以7150万美元拍卖;

第四名是塞尚的油画《窗帘、小罐和高脚盘》,1999年在纽约以6050万美元成功拍卖;

去年年底,在纽约以5500万美元拍卖的毕加索油画《双手交叉的妇人》,成为世界第五高价名画;

14年前以5390万美元高价被拍卖、从而引起轰动的梵高名画《鸢尾花》, 由第一天价名画退位到现在的第六天价名画;

排名第七至第十的四幅名画全部是毕加索的画,分别为《皮耶特婚礼》,1989年以5165万美元在巴黎拍卖;《梦》,1997年以4800.4万美元拍出;《尤·毕加索》,1989年以4780万美元拍出;《灵活的兔子》,1989年以4070万美元拍出。摘自《大众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