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时间:2021-11-02 01:16:15 意向书

第一篇、党员示范户典型材料

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做科技带头人 致富不忘乡邻

——记楼上村党员示范户高玉顺 今年65岁的高玉顺,凭着他的敢想、敢干的创业精神,成为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目前,他的养鸡场有鸡舍50余间,蛋鸡12000多只;猪舍20余间,存栏生猪80余头,年收入30万元以上。

1996年,在一无资金、二无客户、三无技术的情况下,高玉顺同志靠着自己一双勤劳手,办起了养鸡厂。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酸甜苦辣的创业之路。

真是万事开头难。没有技术,他一边自学,一边拜人为师;没有资金,他以房产抵押贷款。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过他的努力,他养的第一批蛋鸡开始产蛋了,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蛋鸡的产蛋率低于80%,再算上鸡苗、饲料、疫苗等费用,基本上不赚钱。老高同志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灰心,他一边吸取教训,一边逐渐扩大养鸡规模,但直到2000年前后,他的养殖业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利润空间,用老高的话说就是“惨淡养殖”。

2004年后,由于上级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老高同志对养殖业仍是信心百倍。他又四处筹措资金40多万元,将家里原有的鸡舍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卫生防疫体系,他认为只有健康的鸡群才能充分发挥生产性能,生产出优质的蛋品。“养鸡也要靠科技”,坚信这个道理的高玉

顺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针对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他从书本中找、向行家请教。结合他人的成功经验,他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饲养方法。正是凭着这样的一种肯干的精神,老高这一次的投入收到了良好的回报,一年下来,鸡蛋的收入加上淘汰鸡收入净赚20多万元。2006年,全国各地的养殖业都走入了低谷期,既要想办法预防鸡群感染可怕的禽流感病源,又要面对市场上鸡蛋价格的大幅度下跌。这时许多养殖户都选择了退出,但老高心态平和,表现出了异常的冷静。他决心要搏斗一次,他首先说服家人,坚持24小时守护鸡舍,坚持每天早晚消毒,坚持每天喂药,及时隔离病源,凭着这一腔热情,凭着他的细心,老高的养鸡厂没有发生一只鸡感染禽流感;他家的鸡蛋也因老高的信誉高、客户多而没有蒙受太大的损失。去年,高玉顺同志又新建了20多间猪舍,把他的养殖业扩大到养猪这个领域,凭着多年来的名声,他的客户源源不断。

致富不忘乡邻。老高同志作为一个农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注定着他必须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自己富了,不能忘了大家。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本村和邻村的一部分群众也纷纷到老高的养殖场进行参观和学习,讨教养殖技术和经验。他也很乐意把自己所掌握的养殖本领手把手的教给这些养殖户,帮助他们选购育种,制定饲料配方,规范疫病防治技术,准确把握市场行情。10多年来,在老高同志的带领

下,走上养殖致富路的农户100多余。去年本村一农户高宝很想搞养殖业,但由于手中资金缺口较大,又不懂技术,老高同志一边打气,一边拿出自己这几年的积蓄大力支持。一年下来,高宝家不但收回了所有的投资,还取得了一定的赢利。

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同时,老高同志积极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在村村通修路中,他主动捐资1000元,还义务出车拉沙石料物;在关爱下一代活动中,几年来,他累计资助过的小学生有10多个;在村大葱市场选址占地时,他拿出自己家的鸡蛋深入到农户家中做动员、拉家常;在每年农忙季节,他总是放下自己的活,先为留守老人排忧解难……人们都说,村里的大大小小的事都离不开老高同志,他就是我们楼上村的“活雷锋”。

高玉顺同志在党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始终牢记党员使命,坚决履行党员职责。用他的艰辛谱写了人生奋进的乐章,用他的爱心为社会洒下了一分光和热。

第二篇、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锦屏县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默默无闻做奉献 村民爱戴好村医 ——记锦屏县固本乡乡村医生姜荣显 姜荣显,男,苗族,贵州省锦屏县人,1964年7月生。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

化,执业助理医师,计生专干,1993年至今担任固本乡美乐村卫生员,22年来,立足农村,

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

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

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姜荣显就在美乐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

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的农村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

少药现象十分严重。美乐村人口一千余人和周边黎平县大稼乡归斗村800多人,两村地广人

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姜荣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

县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向固本乡信用社贷款3万元,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

22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姜荣显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

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

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和医院院长等的帮助,通过考试于2010年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 - 1 - 涌回,姜荣显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

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

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

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

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姜荣显刚刚睡觉。突然

间,邻村(归斗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寨子有人服了农药,姜荣显急忙起

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起程步行十多里山路赶

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姜荣显来说真

的是太多了。十七年来,姜荣显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出诊行程不少于十

万里,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十七年

来,姜荣显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

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

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姜荣显的两个子女正在读高中,他的家庭经

济十分困难,现还欠信用社三万元贷款。家庭重担全部落在贤惠的爱人身上,姜荣显不能为

家庭分忧,他深感自责,但为了让群众减除病痛,他还是坚持行医。 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他先后为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减免

医药费5千余元,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三千余元,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

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

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 2 - 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

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

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

按照乡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

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

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

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

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

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

动员工作。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

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

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姜荣显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

配合村两委开展计生和人口信息工作,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

的信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

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

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

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 3 -篇二:优秀乡村医生主要事迹介绍 二十年坚守 只为一句承诺 ——乡村医生张红事迹介绍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张红,女,37岁,大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下王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

16 年。

一、立志学医,服务乡邻 我的家在“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白彦镇地处平邑县南部,沂蒙山区西南边缘,

沂河水系温凉河上游。东与魏庄乡、郑城镇为邻,南靠枣庄市,西与济宁市接壤,北临流峪

镇,距县城35公里。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山区特点,除温凉河两岸有部分平原外,

均为丘陵类型,多部为山地”。下王庄村就坐落在镇驻地南1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丘陵

村落,地广人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只有3个老赤脚医生,山村的闭塞加上知识的匮

乏,只能凭着早年的一点经验,勉强维持着整个村落1000多人的生老病死,稍有点急、重的

病人就处理不了,需要翻山越岭都转到10余里外的村诊治,特别是在农忙时、深夜里,费时、

误事,小病成了大患,群众不免怨声载道:“咱这村里,要是有个看病好、信得过的大夫,老

百姓也就不用再折腾受这份罪了。”这一切,让毕业不久的我看在眼里,去学医,不为别的,

就为了方便父老乡亲,能“小病不出村”。1997年9月,从临沂卫校毕业后,我的小诊所开业了。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

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

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

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家住贾庄村的一姓张的男子,在别处因用药的

原因,导致急性尿储留。当时腹痛难忍、痛苦不堪,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个40多岁的汉子哀

号不已,找了村里的几个乡医都束手无措,极力让转院治疗,无奈交通不便又没有机动车,

家里人没办法了“死马当活马医”,找到了我。我二话没说,带齐必要的药品、器械,连夜赶

去,按照实习时所学的导尿技术,熟练地为病人解除了痛苦,治疗完回家后,天已大亮。第

二天,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

小张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

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

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顾全大局,服从管理 到了1997年7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

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

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

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

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2002年4月,被推荐为

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

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

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虽然人不多,室长却不易当:对上,要完成各级交给的各项卫生任务;对下,

要照顾好每个人的情绪,服务好每个病人。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亲力亲为和无私奉献的原

则,带领卫生室其他乡医,精诚团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

镇主管部门的表彰,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

三、立足本职,情系群众 爱心是我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我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

药费近万元,现在还有五万余元的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可我一次也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

对于大病患者和困难户更是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减免医药费不说,有时还要义务把病人送

回家。记得2004年2月的一个上午,村民刘某之子,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前来就诊,我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

病情十分危险。在患者无钱的情况下,我通过多方联系,镇卫生院同意先为患者免费治疗。

患者住院期间,我多次前去询问有关治疗情况,并送去了营养品。患儿出院后,我又免费为

其做好了其他后期相关治疗,知道他痊愈。 2005年12月,那一天下着鹅毛大雪.涝洼村吴大娘由于患慢支十多年,身体虚弱在数九

寒天肺部感染.他儿子打电话让我马上去一趟,我带齐急救药品急忙走出卫生室。由于路上结

冰又下着 雪,寒冷的北风把雪刮在脸上像割一样疼,想着大娘呼吸困难等着急救我加快步伐急忙

往前走。一不 小心脚下一滑一下摔倒在地不慎摔伤,导致左脚骨折。尽管剧痛难忍,还是拖

着伤退一点一点往前走,三里多路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大娘家急时诊治,用了喷雾剂,输

上液,缓解了哮喘挽救了生命。大娘一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紧我着我的双手说谢谢,不用

谢这是我一个乡村医生应该做的。 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

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16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每天按照

各项操作常规处理20多个病人是很平常的事。坚守在“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岗位上,

几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从没有过一个节假日。特别是2009年以后,随着国家新医改的逐

步开展,工作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

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

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04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5

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

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

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

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承诺,无怨无悔 在现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

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

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

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目前,我国有近8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健康离不开像我一样百万乡村医生的服务

与保障。能成为在贫困山村地区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人,虽然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依然很

差而工作量总是很大,我却无怨无悔,因为对于农村里的病人们来说,我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和救护者,这份工作所带给我的荣誉感,就是乡亲们的尊重和鼓励。开始和我一起工作过的

同事,有的已经受不了低工资、高强度的乡医工作,相继不干了。我也有数次转行的机会,

但是让群众“小病不出 村”这一内心的承诺,让我坚守至今。现在,在我的耳熏目染下,连我的孩子也愿意接

过我手中的接力棒,他们以能成为和我一样的人为荣,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

地坚持走下去。篇三: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 ,男,汉族, 年 月出生。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职称:

主治医师, 年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30多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

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

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多次受到市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30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

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

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2012年元月份的一个夜晚,已是十二点多钟,本村低保户 常年患有肺气肿、肺心

病,因受凉急性发作,情况十分危急,家人只是给我打了电话,我就不顾一天的疲倦与寒冷,

立刻起床赶到病人家,对病人进行抢救,使病人得以脱险,患者家人十分感谢,又经过十多

天观察、护理与治疗得以好转,因患者家庭困难,只收取了连成本费都不够的医药费。还有

本村五保户 ,因患偏瘫十多年,家中无人照疗,而且经济又十分困难,我就主动上门了

解病情,为他免费治疗、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还耐心向他讲解偏瘫的康复知识,还帮

他做康复锻炼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像这种情况还很多 很多。

这些年来,我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 即使半夜三更出诊,也是这样,对于经济条件困难

的患者,我还采取赊欠医疗费待其条件好转后再偿还或者直接免费治疗的形式,为患者扰忧

解难。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

家属有需求,我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我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

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诊、出

诊更是家常便饭。

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配合县卫生局、县

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工作是消灭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

要措施。他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始终以防病工作为工作重点点,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利用

广播、墙报等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我村的防疫

工作始终保持在全镇的先进行列。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对全村新生儿进行普查登记,及时上

报,做到无漏登、无错登,建证、建卡率达到100%;每次接种我坚持亲自上门通知应种对象

进站接种,接种后跟踪随访,及时了解接种情况,在我的努力下, 村儿童接种率超过

98%以上,在各种传染病预防宣传中,每次都是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户,真正做到家喻户

晓,确保不发生一例病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 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我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

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张寨村村民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更

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 我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管理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

筹报销,从未出现过私自存放农民医疗卡的情况,认真做到了补偿单、补偿登记表必须让患

者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

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

药养医的局面, 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行微机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

负荷工作,而待遇则大幅度地降低。但我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

积极正常宣传医改政策,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医改系统外,我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

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保持党员形象,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

人一分钱的同时, 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

康档案。为全村1140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尤其为本村93名老人,143例高血压病人,39名

糖尿病病人,3名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病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

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每年都配合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 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人建立了“晴雨表”。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我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尽

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

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

又快的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篇四: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周竹林事迹材料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周竹林事迹材料 周竹林,男,汉族,55岁,大专文化,湖南省衡东县霞流镇堰霞村乡村医生,县政协委

员,县中医学会理事、省民间医药学会会员。自1970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35年来,他立

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

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

信赖和赞誉。曾13次被市、县卫生局评为先进个人。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扎根农村,爱岗敬业 1969年,高中毕业的周竹林,他没有去赶时尚的招工招干,而是面对农村缺医少药现状,

立志学医,拜当地名老中医从师学徒。一年后,他正式担任本村的“赤脚医生”。他给乡亲们

治病,有求必应,不管本村外村,随喊随到。有一次外村王某4岁的儿子深夜突发高烧,神

志昏迷,手足抽搐,生命危在旦夕。患者家长于凌晨1点敲门喊医,周竹林立刻起床,二话

不说,举着火把,顶着腊月严寒,步行4公里路去抢救。因急救及时,病人终于脱离危险。

他乐善行医,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他认为,

行医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职业,光凭一腔热血还很不够,给人看病,不能草菅人命。面对群

众的需求和自己肤浅的理论知识,他于1980一1983年在衡东卫校脱产学习三年,取得了中

第三篇、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用红心温暖千家

——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该村山高人稀、交通不便,有村民1302人,其中,7岁以下儿童100人,育龄妇女23人。在这个偏远而又贫困的深山村庄中,有一位瘦小而精干的接近花甲之年的人,他常常走家串户,为儿童打防疫针,为孕妇做产前检查,为产妇进行产后访视,为村民宣传健康教育知识……不论风雨、冰霜,在蜿蜒泥泞的山间小道上都会看到他的背影。他就是**县洄水镇联沟村卫生室医生黄花松,男,汉族,中专文化程度,现年56岁。

其父也是'赤脚医生',受到家庭的影响,他亲眼目睹了村民忍受疾病折磨的状况,看到人生许多的悲欢离合,看到很多老百姓因为贫穷而看不起病,许多人患病后,只能慢慢等死,他便立志长要努力学习医术,用最便宜的药品,最准确的诊断,最热情的服务为村民减轻痛苦,减轻经济负坦。他说: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人都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精彩或平淡、亮丽或灰暗。1975年中学毕业后,怀着美好的梦想和憧憬到安康地区卫校学习>临床医学班学习。毕业后,很多同学在外找到了待遇丰厚的工作,让他一块去,但他想到了缺医少药的家乡更需要他,怀着让村民少一些泪水,少一些委屈,少一份痛苦的信念,于是便回到了深山小村做了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医生。

从基础做起--改善就医环境

俗话说的好,说得好不如做的好。1979年卫校毕业后,他将村卫生室的工作承担起来,为了防止用铁针头引起交叉感染,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他便给病人及儿童使用一次性针管,按进价收费。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为了保证给孩子们接种到有效疫苗,国家为他配置了一台冰箱用于储存疫苗,使接种儿童能按时接种到安全、有效的疫苗。该村卫生室房屋简陋,面积狭小,只有16平方米,且药房、诊断室、治疗室都在一间房内,不符合医疗用房要求,2007年他贷款5万元重新修建了村卫生室,使村卫生室的医疗用房面积达到了90平方米,设立了单独的药房、治疗室、诊断室、观察室,增添了诊断床、产床等常用设备。有了宽敞明亮环境和常用诊疗设别,凭借自己精湛的诊疗技术,使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得到了诊断,妇女病和高危孕妇得到筛查,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病痛,大大降低了本村及相临几个村的孕产妇死亡率。

从点滴做起--抓好社会卫生工作

在社会卫生工作中,计划免疫是头等大事。由于山大人稀,村民居住分散,且村民对预防接种认识不够,村民没有主动到村卫生室打预防针的意识,加之外出务工人多,他情系着农民工子女,关注着留守儿童,于是他背上冷链背包挨家串户给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并向村民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功夫不负有心人',慢

慢的,村民们也理解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认为预防接种不光是为他们自己的小孩,而是为全村儿童的健康安全负责。他凭借着坚强的毅力,怀着一颗红火的心灵,将爱奉献给每一位孩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工作33年以来,每年平均为200人次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其中为流动儿童接种100人次左右。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99%,建证建卡率达到100%,无一例儿童漏卡,从未发生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他经常到孕产妇家中做产前检查,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由于地处偏僻,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很多人都认为女人生小孩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孕妇从不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更不用说到医院分娩。为了改变这种落后观念,他苦口婆心,一趟又一趟到孕妇家做思想工作。如孕妇王女士,得知怀孕后他就上门给她做产前检查,宣传产前检查和到医院住院分娩的好处,但王女士一直拒绝进行产前检查,怀孕3个月后,王女士突然出现腹痛及阴道少量出血现象,他知道后急忙赶到王女士家,进行检查发现是因过于劳累有流产迹象,嘱咐她卧床休息、不要下地干活,并开了一些安胎、止血药,经过休息,胎儿保住了,王女士开始接受产前检查,也同意了到医院住院分娩。经常他不懈的努力,很多家庭的产妇慢慢接受了产前检查,也知道了到医院住院分娩的好处。33年来,他每年都要对辖区内育龄妇女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共对60余例高危孕产妇进行了筛查并及时转诊,对500余名孕妇进行了常规检查及指导,对300余名产后妇女进行了产后访视和指导。使该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33年来,联沟村从未死亡一例孕产妇。

从认真履行职责做起--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他利用黑板报向群众进行家庭及个人卫生、妇幼卫生保健、儿童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性传播疾病及结核病、地方病等卫生知识宣传,利用给病人就诊,下乡出诊的机会,面对面为村民进行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食用碘盐、防氟(砷)炉灶的正确使用等健康教育和指导。利用上级发放的各种宣传单、宣传画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在村中醒目位置及人群集中地域刷写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标语6条,并对本村群众性聚会如婚娶、丧葬的食品卫生进行现场监督指导。通过他30多年的辛苦努力工作,该村村民的健康意识逐年提高,地方病、多发病逐年下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用真情做事--用爱心为病人服务

33年以来来,他共诊治病人5万余人次。在为病人治病过程中,他不开大处方、贵处方,对患者服务热情周到,深受周围群众的好评。为方便群众就医,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手机号码及坐机号码都公开张贴在村卫生室大门上。2009年3月18日晚上11点左右,有位产妇因为家里穷而未能到医院去分娩,产妇发作后由于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小孩生下来就没有哭声,没有抢救的基本设施,他只好一边做胸外按压,一边用嘴从小孩嘴里一口一口吸出羊水,成功抢救了这名小孩。

2010年冬天,患者张某因患直肠癌,癌肿转移至前列腺引起小便不通,经常半夜三更因尿不出来而疼痛,冬天天气冷又没有车,从村卫生室到张某家需步行1小时山路才能到达。每次疼痛导尿,都是随喊随到,从来没因为天气冷或者因天黑路不好走而不去给病人导尿。村民倪老汉,儿子、儿媳妇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和80岁的老娘,2010

年夏天的一个午夜,雨下的特别大,倪老汉突然腹痛腹泻,在厕所没有力气站起来,打电话找到已经劳累一天入睡的他,请他上门去给看看,他当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带上急救药品,打着手电筒顶着大雨走了十几里山路,到了之后诊断为急性肠炎,于是把液体输上,一直观察到病人病情有所好转才回家,等他出门时,天已经大亮了。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在农村卫生室中病人经常是赊账,有时一连几年都收不回药费,但他从不因为病人没有钱而延误病人的治疗。遇到很多危重疾病处理不了时,而病人家属又拿不出来钱,他总是先借钱让其检查治疗,虽然村卫生室经济效益不好,但他在进药过程中从不因为贪便宜而非正规渠道进药,而是一直坚持从正规渠道购药,遇到药品有霉变过期的他都一律销毁,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

随着新农合政策的有序实施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政策的执行,老百姓因为家里太穷而付不起药费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诊疗疾病中,他严格遵守诊疗技术规范。所以从医33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一起医疗纠纷。

自2007年'新农合'惠民政策开展以来,他积极向每位村民宣传'新农合'政策, 随着门诊统筹报销启动以后,为方便农民就医,6年来,共为1000余名参合患者报销了门诊统筹费用,并按要求对报销病人的费用进行公示。

学会关爱,是做医生的第一步。他是一个善良、忠厚的老实人,从他的身上,体现了当代村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体现了不计报酬和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同时,更显现了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信念。他用真情、用爱心为村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和爱戴。也多次受到当地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好评,他常说,成绩和经历只能说明过去,关键在于如何开创未来。如今,他日夜忙碌着,为确保村民的身心健康,他用爱心传递着真情,用关爱奉献着青春,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记:自2009年启动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以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结合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按照'规范村级,提升镇级,建强县级'的思路,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推动和落实,全县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第四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1

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锦屏县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默默无闻做奉献 村民爱戴好村医

——记锦屏县固本乡乡村医生姜荣显

姜荣显,男,苗族,贵州省锦屏县人,1964年7月生。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计生专干,1993年至今担任固本乡美乐村卫生员,22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姜荣显就在美乐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的农村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美乐村人口一千余人和周边黎平县大稼乡归斗村800多人,两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姜荣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县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向固本乡信用社贷款3万元,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22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姜荣显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和医院院长等的帮助,通过考试于2010年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 - 1 -

涌回,姜荣显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姜荣显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归斗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寨子有人服了农药,姜荣显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起程步行十多里山路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姜荣显来说真的是太多了。十七年来,姜荣显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出诊行程不少于十万里,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十七年来,姜荣显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姜荣显的两个子女正在读高中,他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现还欠信用社三万元贷款。家庭重担全部落在贤惠的爱人身上,姜荣显不能为家庭分忧,他深感自责,但为了让群众减除病痛,他还是坚持行医。

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他先后为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减免医药费5千余元,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三千余元,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

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 2 -

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乡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姜荣显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配合村两委开展计生和人口信息工作,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 3 -

第五篇、2016年最新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2016年最新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在广大的中国大地上,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半农半医,一根针、一把草治病,双脚走遍了乡村的每一寸土地,双手诊断了成千上万的病患。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乡村医生。**村,位于**县**镇北端,因素有**之脊的**关横亘于此而得名。**,**村的老村医,也是**村的党支部委员,因30多年的行医悬壶,孜孜不倦而受到村民的敬重。村民舒心放心从朝气蓬勃的青年到双鬓染霜的老者,无论刮风下雨,不管路途艰辛,每当村民有恙,**总是接到电话就出发。他四处散发便民服务卡,以便处理突发情况,同时对于不方便出行的老人,主动定期访问,并为村民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村民在家就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他们过的舒心,用药放心。谨遵医义医德从**卫校一毕业,**就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志愿当起乡村医生,为群众的身心健康默默奉献。对病人,他广施人道,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地看待病患,不乱开高价药,有时甚至自掏腰包给没钱看病买药的村民付费。对业务,他谦虚求实,治学严谨。从医至今,从没发生一起医患纠纷。因此,村民们都愿意在家门口看病,树立了良好医患互信观。服务日更日新作为一名老者,**却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术,力争服务好群众。卫生室实行一体化医疗管理,需要熟悉电脑操作,**就虚心向晚辈学习,增强了业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同时,他还自告奋勇的承担起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工作,向年轻同志学习求教操作和管理方法。他说,即使累点忙点,但是心里高兴。因为不仅村民的身体素质提高了,科学文化水平也提高了。30多年,30多个春夏秋冬,12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用脚步丈量着崎岖山路,为乡亲们送去健康。他就像一本书,记载着**村悠久的历史,勾勒着**优美的画卷,为乡亲们带来文化。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钻树林子速度超快!做事带着狠劲!年近六十活动力仍就超强!于是,一个外号由此诞生——丛林泰山。近30年的电力工作成就了他的铮铮铁骨,他就是国网**县供电公司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自86年国网**县供电公司成立初,他就成了一名电力工人,农民出身的他虽然没有优越的成长环境,但这正锤炼了他朴实求真、敢闯敢拼、勤劳肯干的人格魅力,为他以后30余年的电力工作带来了深远影响。2013年6月30日的特大洪灾对**县的电力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坏,已经在抢修现场连续作战了两天的施工队队长**带领施工队员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受灾严重的百坑村。烈日下,**和他们的队员们挥汗如雨,百坑的变压器架设在对岸河堤旁的一个田埂中,抢修器材已全部到位,但电杆组立又是个问题。周围都是泥浆,挖电杆洞时一铁锹下去,挖出一点,不到几分钟,边上的稀泥又漫了上来。10点后,太阳像火球,肆无忌惮地炙烤着大地,气温越来越高,室外温度已经高达36度,豆大的汗珠挂在他的脸上,身上的工作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衣服上结着一层白色盐碱。电杆洞挖好了,运杆又遇到了难题,就是如何将电杆运过那座只有一米多宽却又有几个台阶的小桥,大家绞尽脑汁齐心合作,终于过了桥,却不想一过桥便又陷入了被洪水冲刷的更加泥泞的泥潭中。大家刚有的一丝喜悦凝固在脸上。这时,已经年近六旬的成队长狠劲又上来了,他主动扛起电杆着力点,对着队员们大喊:不怕,咱几个大男人还那这堆泥土没辙吗?我喊口号,大家用力。一、二、三……就这样,带着这股蛮劲和狠劲,半个小时后,杆子笔直的竖起来了。#from 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来自学优网/ end#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文章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出自/article/wk-78500000988283.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作为工程管理专责,2011年,国网**县供电公司农网升级改造、大修及技改项目上百个,工程施工难度大,他几乎每天现场跑,查看隐蔽工程情况,工程是否按照图纸施工等。每当遇到大型抢修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2011年8月的一天,35千伏镇头321线71#杆因山体滑坡造成倒杆,他和抢修人员一起,吃住在现场,奋战两天两夜,以最快的速度抢修完该条线路。做线路设计的队员们,去测量时总喜欢叫上他,有了他,线路测量的进度会加快许多。2011

年的9月,天气炎热,公司的四回路工期要求较紧,他们就叫上程师傅帮忙。他拿着测量杆从草丛钻进钻出,没有路的地方直接用手将杂草拔出,或是小刀助力,不一会而就开辟了一条小道,手上被荆棘划伤却没半句怨言,工作中矫健的步伐、充足的活力直惊呆了一位新来的同事。他的身手真像丛林泰山啊,虽然五十多了,身手比我们这些年轻人矫健多了。你不知道吧,咱们不是叫他‘泰山’就是叫他 ‘野猪’,因为他活动能力强着呢!只要是工作上的事,哪怕这事再苦再累,叫上他,他保准冲锋在前。设计室主任无不炫耀的和新来的同事说道。一直以来,他都以一丝不苟,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展示着他的人格魅力,脏活、累活他抢在先,加班加点,他冲在前,每每有重大保电现场,总有他的身影。在大雪冰封的山峰上,你能看到他顶风冒雪除冰抢险的身影;在如火的烈日下,你能看到他挥汗如雨的立身在杆塔上作业的身影;在长满荆棘的丛林里,你能看到帮助年轻员工勘察线路的身影……他以自己顽强向上的精神将自己平凡的足迹平凡的事迹深深的印在了**山城的土地上。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走进**乡**村,就能感受到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农民富裕了,村庄干净了,路面宽敞了……提到**村的变化,村里的群众无不对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交口称赞。2002年,他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05年,连任村委会主任并当选为党支部书记,2008年、2011年连续两届选举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06年被选为乡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11年又被选为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十几年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信任和**村群众的认可下,**同志始终保持着要将**村变成正真**、民主的行政村的这颗初心,坚守在基层第一线。一、整班子,聚民心原来的**村可以说是人心涣散,党员意识淡化,村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村班子战斗力十分薄弱,群众对此十分不满意。在平常的工作中,他认识到一个班子战斗力强不强、威信高不高,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自担任村主要负责人以来,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征求村两委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每年党员冬训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都采用票决形式,让每一名党员参与到党组织建设当中;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强调要求党员干部注意发挥好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难以推动时,党员要带个头;在涉及切实利益时,党员要让一让;在急难险重面前,党员要走在前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给大家起到了表率作用。二、办实事,赢民心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事迹材料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带领村两委班子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一件一件实事办在村民的心坎上。针对**村基础设施差、群众生产不方便的问题,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公益事业为抓手,团结群众力量,先后新建了5条机耕路、修复了3条机耕路、清淤水塘8处、新建停车场2处。特别是新建横山坞公路时,由于前期资金紧张,工程迟迟不能动工,**紧急召开两委会,提议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每人垫资1万元,用于工程前期建设,筹集来的5万元解决了工程施工的燃眉之急;2015年石门口停车场建设中,前期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再次召开两委会垫资5万元。在公益事业建设过程中,他更是严格把关项目质量,对项目配套设施要求高标准建设。**河横穿**村,全长约3公里,因常年失修,致使河堤水毁严重,河上漂浮聚焦着各种生活垃圾,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他抓住小流域综合治理时机,计划将**河彻底整治成一条清水长廊、老百姓的景观河。目前已对河道进行了清理疏通,对河堤进行了硬化护砌,**河周村段沿河景观道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展望**河,曾经又脏又破的河道,已变成了**村群众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在他任职的十几年中,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方筹集资金,兴挖整修大小塘坝10多口,兴修水泥路约5公里、砂石路10多公里,重建了村办公室、村卫生室等设施,使**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党员群众对此

交口称赞。虽说群众的口碑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但他想这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名人大代表、基层干部应该做的,他常说,到老了村民提起那条路时,能想到他就心满意足了。

三、履职责,解民意**当选县人大代表之后,坚持学习《代表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自觉履行职责,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他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以及村委的工作,坚持广泛联系选民,倾听群众的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县、乡人代会上提出意见建议,他曾多次代表群众提出议案,议案包括医改问题、流动人口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等问题,涉及农村水、电、路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绝大部分被采纳,受到人大以及群众的好评。多年来,**同志始终保持着为民服务的初心,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所在支部多次被评为五个好优秀党组织。正是他的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着**村人民迈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台阶!

第六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

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

胡珍,女,汉族,37岁,大专文化,乡村医生,和政县城关镇后寨子村邓家庄社人。于2009年毕业,她在后寨子村开办乡村诊所,四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从小就想成为一名救死扶伤医生的她,在2009年刚毕业后,在家人和亲友的帮助下,胡珍同志有了自己的小型诊所,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乡亲们的好评。一个平凡的女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干着不平凡的事,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在从事后寨子村计划生育专干工作的同时,她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乡村医生,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四年来共接诊病人两千多人次,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

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爱心是胡珍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陈进良,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胡珍医生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情况下,胡珍医生通过多方联系,县医院终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胡珍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

由于她技术精湛,口碑甚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胡珍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她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13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展开,胡珍同志积极响应县上号召,她深入农家向群众讲解医疗改革的政策与方针,积极指导村卫生院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村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今年我县积极开展医改工作,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胡珍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

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胡珍同志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胡珍只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她的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二0一三年四月六日

第七篇、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同志于1997年参加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担任过多个岗位工作,身兼内科医师、全科医师及心电图医师为一身。多年来,该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用“真心做事,真诚待人,真情奉献”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对待每一天的工作。

从小生长在沟壑纵横的乡村,她目睹了庄稼人“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无数次听到了农家院里乡亲患病的无奈呻吟。他在读中学时就萌发了为父老乡亲解除病痛的愿望。

上世纪90年代末,作为一批面向基层的中专生——她从卫校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镇卫生院。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激情很快被淹没,怨天尤人显然无济于事,调整心态,埋头苦干。春秋轮换18年,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和汗水早已融入了这片热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充实的每一天在平凡中更凸显真实和朴实。

1998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她面临着医生少,病人多,条件差的状况,需要快速成长起来他,起早贪黑,深入病房,关心病人,收集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很快掌握了从防到治的一系列工作,在短时间内便能独挡一面,人们也很快知道了一个叫**的医生,充分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2003年非典袭来,面对未知的生与死的考验,没有退缩,带领一班人走上最危险的预检门诊,面对一张张外地归来者惊恐的面容,一丝不苟的接诊、登记、筛查,宣传隔离、防护知识,闷热的天气,简陋的条件,厚厚的隔离服下满是汗水,连续超负荷的工作考验的是意志和精神,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哪里有险情他就需要出现在哪里。

“学无止境”,**当初只是一名中专生,在工作之余象挤海绵里的水一样挤出时间来刻苦自学,现在不仅顺利通过了安徽医科大学的大专学历教育,而且连续又完成了安徽医科大学的临床本科段的在职函授,学习并取得了本科学历。和她一起工作的年轻医生,深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既不能生存和发展,更何谈用心服务乡亲?每当遇到抢救危重病人的时候,她站在一线,承担起责任,多年来她没有得多少金杯、银杯,但有一方百姓的口碑以足矣!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基层医务人员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她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她说:我的工作能取得些许成绩,靠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上级卫生部门和地方干群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群众办点实事是应该的。“塔高根于基”,虽然在基层医院不能成为一名高新知识领域中的医务塔尖精英,虽然她平凡的像一滴水,但乡亲的需要,基层医院的需求,她的人生追求将根植于此。

第八篇、优秀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党员村医示范户先进事迹

我是一位乡村医生。为四周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我拖侧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务于社会,不但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出色。 1975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得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清贫的家境,苦闷、旁皇、无助乃至失看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或许是命不当尽,上天固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刻苦而又发奋图强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庇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宝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渐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别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遭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往读。不到半年我就熟悉一千多字。以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依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 o 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固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凡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进思考的营养,特别是我知道了很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非常艰巨,但是他们没有由于身带残疾就失往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回避现实,而是英勇地直面人生,昂开端,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震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固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张海迪不是说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生活和克服困难的气力吗?那末小小的我就要为了本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就这样,白天苦读,夜伴孤灯,七年辛劳自学,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知识照亮我前进的航程,信念赋予我攀登的勇气。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自费在一所医学院跟班学医。 我想做一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疗伤,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石家庄学习了的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环境变化和身体残疾给我带来了很多困难,作业的压力我要坚持顶住,迎头遇上。平常生活中,上楼下楼、打饭打水、洗衣服、上厕所等一些琐事,对一个健全人来讲是举手之劳,可是对我而言却是何等的艰巨。但我没有在困难眼前畏缩,依然以坚韧挺过每件难事,用微笑迎接每个拂晓。 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也是很优秀的,教授们对我的经历既感到惊奇又很是赞美。惊奇的是我的自学历程,赞美的是我虽是自学,但成绩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差。0506我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与优秀学生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