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特色专业

时间:2021-11-01 16:08:27 意向书

【第一篇】大连民族大学特色专业

大学院校介绍-二本里的好大学

大学院校介绍-

二本里的好大学

广东金融学院

坐落在广东广州市,创建于1950年。2004年由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国家特色专业:金融学。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素有“华南地区金融人才的摇篮”之称。保险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场营销是省级特色专业。

东北电力大学

创建于1949年,1958年更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东北电力学院,2005年更名东北电力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国家特色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省属重点高校,以电力特色为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为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设立的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2013年更名为吉林建筑大学。国家特色专业2个:给水排水工程、建筑学。省级特色专业: 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艺术设计。在北方寒地建筑节能、先进建筑结构材料和绿色建筑材料、先进工程装备制造、热能回收与利用、流域水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设计等领域特色明显。济南大学

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和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在材料科学、化学化工、医学领域优势突出。 国家特色专业4个: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社会工作专业、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成都医学院

前身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2004年,学校整体移交四川省并定名为成都医学院。开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麻醉学、药学等18个本科专业,建有1所直管附属医院。检验医学、药学、护理学是省级特色专业。

锦州医科大学

是一所以医学为主,多门类、多层次、多种办学形式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3个办学层次;有医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5个学科门类。有3个直属附属医院。国家特色专业:临床医学。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

重庆工商大学

在本一、本二都有招生。坐落在重庆市,2002年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成立。学校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政府管理为主,被国家确定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市属重点高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学科为主。国家特色专业4个: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经济学。

大连民族大学

是中央部属高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的民族高等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的民族高等学校。国家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日语、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以工科为主、民族特色明显。建有辽宁光电薄膜材料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经贸大学

坐落在河北石家庄市,1995年由河北财经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特色专业7个:会计学、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网络工程、对外汉语。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会计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理论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经济法学、行政管理、伦理学、应用统计学是省级重点学科。

烟台大学

在本一、本二都有招生,省属重点高校。现设20个学院(部),5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国家特色专业4个:法学、应用物理学、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7个:民商法学、理论物理、中国少数民族史、药剂学、物理化学、应用数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大连民族大学特色专业

成都理工大学

在本一、本二都有招生。前身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学校现设16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和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80个本科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8个: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土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以地质、能源、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为优势特色。我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第二篇】大连民族大学特色专业

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治安学 法学 运动训练 民族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艺术设计 印刷工程 建筑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信息安全 日语 金融学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 财政学

外交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外交学 法学 音乐表演 雕塑 表演 舞蹈编导 电子信息工程

【第三篇】大连民族大学特色专业

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第四批)

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四批)

【第四篇】大连民族大学特色专业

全国大学重点专业最新排名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6)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4)

印度语言文学(1)

欧洲语言文学(2)

亚非语言文学(11)

经济思想史(19)

经济史(27)

逻辑学(27)

美学(32)

宗教学(35)

财政学(46)

【第五篇】大连民族大学特色专业

立足沿海服务民族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_大连民族学院十年发展成就巡礼

45

特别关注Special concern 

光综合检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智能化装备工业控制嵌入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年学校“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实验室被确定为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各级各类实验室及科研院所,已成为学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2004年以来,大连民族学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5项,国家社

2005年,大连民族学院获得2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居全国民

族院校首位,并列辽宁省高校第二位

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学校教师发表论文3750篇,其中157篇被SCI、EI、ISTP等收录,实现了高水平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学校积极搭建高水平学科建设平台,已经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学科共建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有60余名教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这些令人鼓舞的骄人成绩和荣誉,是大连民族学院成长发展的见证,既昭示了该校在同行列院校中的领先水平,也彰显了全校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发展教育事业上的不匪贡献,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对“民族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了客观上的注释。

创新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创业就业教育,大学生科研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等“六项教育工程”,从而建立了各民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通过实施以“评教、评学、评管”为特征,以课程建设评价、专业建设评价、学风建设评价、学生工作评价和管理服务工作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形成了民族团结、和谐奋进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04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全国18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2006年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31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成为委属院校唯一一所入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5年学校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居委属院校首位,在辽宁省75所普通高校中并列第二位。2006年学校获得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生物技术紧缺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大连市IT人才培养基地,建成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4门,出版国家规划教材8部,建成辽宁省示范性专业1个,学校示范性专业5个。

坚持人才兴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

资队伍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所谓大学者,乃有大师之谓也。”“大师”,便是大学的灵魂。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大连民族学院从实际出发,实施“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精心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建设的根本措施,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有力措施,坚持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教师,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营造“育才、爱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为学校的发展储备后劲。学校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25%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超过82%,学历结构和层次位居辽宁省高校第三位。学校教师队伍中有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专家9人,省级优秀教师15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7人,学校特聘教授4人,学科(教学)带头人38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科技兴校战

略,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实现了新突破

跨入新世纪,步入全球化,时代强烈呼吁大学不仅要走出“象牙塔”,还要全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服务社会,引导社会前进的神圣职责。面对百舸争流的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和风起云涌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大连民族学院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党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变压力为动力,抢先抓早,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建立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重点学科、创新团队、研究中心和硕士点建设四位一体的“科研特区”,在学科建设中突出重点学科,加强特色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应用学科和人文学科。目前大连民族学院已建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大连市生物化学技术中心也设在该校,学校还与大连市高新企业合作组建了智能化激大连民族大学特色专业

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各民族学

生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的任务是千教万教,

47

特别关注Special concern 

教人求真;学生的任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书育人乃一所大学的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连民族学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紧密结合各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才特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经过长时间探索,形成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职辅导员为核心,以班导师为骨干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2005年1月《光明日报》头版报道了大连民族学院班导师的做法,在2006年5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班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大连民族学院班导师的经验作法被推广,在全国民族院校和辽宁省内高校中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影响,2007年8月大连民族学院班导师的经验做法引起国家教育部高度重视,面向全国推广。

学校高度重视抓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仅2006年全校就有656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各种科技创新、文体竞赛奖励,其中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国际数学建模一等奖2项,全国三维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电子创新设计一等奖1项和全国大学生工程制图竞赛一等奖2项,在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捧得辽宁省“挑战杯”,计算机仿真足球人代表队作为国内前8强,参加美国2007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取得世界前20强的优异成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四年获得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央精神文明办、全国学联联合授予的“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大连市高校中尚属首次。学校连续7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0%,位居全国民族院校第一位和辽宁省内高校前列,并且有近50%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回到生源地到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服务。迄今为止,大连民族学院培养的万余名民族学子,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普遍受到社会和各用人单位的青睐和欢迎,在对戴尔、IBM、惠普等近350个较有影响的用人单位进行了毕业生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大连民族学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满意度均在98%以上。毕业生质量和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受到了考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

务为一贯的办学宗旨,坚持高等教育一般规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特殊规律的相互统一,坚持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地处沿海开放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良好外部环境,不断积累优质的办学资源,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服务。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大连民族学院也逐步形成了以“立足沿海,服务民族;应用为主,教育创新;质量立校,因材施教;团结和谐,全面发展”为主要内涵的办学特色,比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沿海开放地区发展优质民族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

大连民族学院从自身的办学定位出发,认真履行“两为”的办学宗旨,在招生工作中,确保每年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占65%以上。如今,大连民族学院在校生中来自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0%,学校民族成分达到56个,实现了中华民族大团圆。

大连民族学院分利用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的优势和特长,积极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贡献,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目前,学校已先后为民族地区提供了87项科技和教育服务项目,在民族地区生物资源与环境、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民族建筑数字化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和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解决了民族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农畜产品加工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近几年,大连民族学院积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在软件研发、机械制造与装备、生物制药等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施了155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超过6000万元。

大连民族学院还加强民族问题的研究,成立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将满族文化研究和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努力把学校建成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学校还充分利用自身得教育资源,注重加强民族干部的培训工作,努力把学校建成国家培训基层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基地。学校成立民族干部培训部,依托国家民委大连培训中心开展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目前已经培训了60余期1600余名少数民族干部,被东北少数民族地区誉为培养基层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

岁月嬗递,光阴荏苒,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连民族学院已走过了风雨十载的创业发展道路。在大连民族学院正式建校十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为学校欣然题词:“辉煌十年,锦绣前程”,这不仅是对大连民族学院十年科学发展的最好总结,也预示着学校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坚持办学宗旨,突出办学特色,自觉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

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是民族院校的根本办学宗旨也构成了大连民族学院办学兴校的基本内容。在十几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以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

48 

【第六篇】大连民族大学特色专业

促进大连市高校办学特色和水平的对策研究

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 2016, 6(3), 85-90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Research on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the Characteristic and Level of Universities in Dalian

Bo Chen, Li Xu, Yanni Liu, Guofeng Q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ththth

Received: Apr. 15, 2016; accepted: Apr. 29, 2016; published: May. 6, 2016大连民族大学特色专业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Abstract

Promot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ies are hot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are also the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the university’s core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valuation ranking of 16 universities in Dalian in 2015 and analyzed ampl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constructing characteristic and heightening level. The teachers, discipline, talent tra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system, and so on were dis-cussed thoroughly. Then we provide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and heightening level of universities in Dalian.

Keywords

Universities in Dalian, School Characteristics, Strategies

促进大连市高校办学特色和水平的对策研究

陈 波,许 立,刘燕妮,曲国风

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收稿日期:2016年4月15日;录用日期:2016年4月29日;发布日期:2016年5月6日

文章引用: 陈波, 许立, 刘燕妮, 曲国风. 促进大连市高校办学特色和水平的对策研究[J]. 教育进展, 2016, 6(3): 85-90.

陈波 等

摘 要

高校办学特色与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何促进高校办学多样化、突出高校办学特色是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回顾了2015年大连市16所高校的评价排名,详细分析了制约大连高校“建特色、上水平”的影响因素,从师资、学科、人才培养、大学制度建设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为大连高校“建特色、上水平”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大连市高校,办学特色,对策

1. 大学高校办学水平与现状分析

大连高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现有高等学府16所、普通本科院校21所,独立学院5所、专科学院8所,民办院校9所。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3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大连理工大学进入全国100强,常年雄居大连市最佳大学排行榜榜首,大连市16所高校的排名情况见表1。

Table 1. Evaluation ranking of 16 universities in Dalian in 2015 表1. 2015大连市16所高校排行榜

全国排名

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学校名称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民族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大连艺术学院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大连科技学院

所在城市

名次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大连市

31 111 149 214 216 275 295 350 355 366

总分 68.61 63.20 62.28 61.50 61.48 61.18 61.11 60.83 60.81 60.79

类型 理工 财经 理工 师范 医药 理工 理工 农林 综合 民族 语言 军事 艺术 综合 理工 理工

名次 11 6 50 26 20 102 109 31 72 11

办学类型 中国研究型 区域特色研究型 区域特色研究型

专业型 应用型 应用型 应用型 应用型 应用型 应用型 专业型 专业型 专业型 应用型 应用型 应用型

星级排名 4星级 4星级 3星级 3星级 2星级 1星级 2星级 1星级 1星级 1星级 3星级 3星级 2星级 3星级 3星级 1星级

办学层次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知名大学 中国知名大学 区域高水平大学 区域知名大学 区域高水平大学 区域知名大学 区域知名大学 区域知名大学 中国知名大学 中国知名大学 区域知名民办大学 高水平民办大学 区域知名民办大学 区域知名民办大学

分类排名

2015办学类型、等级和层次

陈波 等

截止到2015年12月,全国共有高校2542所(不含独立学院),普通高校2246所(含444所民办),辽宁省高校(104所)处于全国中游水平,大连市高校数量16所,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大连高校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在辽宁高校及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大连16所高校为例,其办学特色概括如下:大连理工大学的理工类人才、东北财经大学的财经类人才、大连海事大学的航海类人才、大连交通大学的轨道交通类人才、辽宁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人才、大连医科大学的医学类人才、大连工业大学的轻工纺织类人才、大连海洋大学的海洋水产类人才、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外语类人才、大连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类人才、大连科技学院的软件类人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IT类人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经贸类人才、大连民族大学的服务民族地区类人才、大连大学的服务地方综合类人才、大连舰艇学院的服务国防舰艇指挥类人才。这些院校正在进一步凝练、强化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彰显人才培养优质性,进一步打造国内龙头专业、龙头学科。

2. 制约大连高校建特色、上水平的因素分析

辽宁省高校数量104所,仅少于江苏省134所、山东省130所、广东省125所、河南省121所、湖南省109所、安徽省107所。然而,辽宁省整体教育水平处于全国中游,属于教育大省,但不属于教育强省。大连市高校数量16所,高校数量与水平在辽宁省各个城市中仅次于沈阳市,但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就没有太多优势和特色。制约大连高校建特色、上水平的因素简要分析如下。

2.1.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高校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大连高校对东北地区的人才有一定吸引力,但对其它发达地区的人才及海外人才吸引远远不够,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难以得到大幅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1]。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除大连理工大学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尚可之外(但大连理工大学面临全国激烈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竞争),大连其余高校都存在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的现状,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大部分高校高层次领军人才(院士、千人、长江学者、杰青等)数量也就2~3人,甚至更少。

2)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调研发现相当部分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不足。如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人才匮乏,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高校存在师资结构性缺编。

2.2. 学科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除了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外,其余高校没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大部分高校学科建设的目标是争取进入省一流/重点学科行列,学科建设水平有待提高[2]。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发展不均衡。大部分院校只有1~2个省重点学科,数量有限、难以形成学科群优势,制约了特色发展与水平提升。如大连工业大学只有食品科学与工程1个省重点学科。

2) 博士点授权单位难以突破。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按区域布点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余下的博士学科点资源不多,学科资源竞争日趋白热化。博士点授权单位资格将在一段时间内制约着如大连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高校发展。

3) 学科梯队有待完善。受制于各高校的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引进的实效性不高,学科梯队不够合理。如大连交通大学在轨道交通领域很有特色,但相关学科的梯队建设没有跟上。

2.3. 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

全国经济形势下行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部分高校办学条件改善面临巨大压

陈波 等

力[3]。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办学规模问题。部分高校为改善办学环境,亟需扩大办学规模。如大连交通大学旅顺新校区建设进展缓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占地面积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离国家生均占地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大连工业大学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校园改扩建。

2) 办学资金问题。受历史原因,部分高校银行贷款较多,进入返贷高峰期;各级财政教育经费拨款数量减少,使得学校发展资金紧张。同时,大多数高校办学基础设施较为陈旧,部分教学实验设备老化严重,也需要大量资金来改善。

3) 专业整合问题。部分高校存在自我造血能力较低、办学成本和资产负债率过高等因数制约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同时,受人口生育率的影响,辽宁省应届高三生源数量下降的拐点出现,全省招生人数将在一段时间内逐年下降,学校将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此外,大多数高校面临“调结构、建特色、上层次”的阵痛和就业压力,需要进一步进行专业整合和优化,降低办学成本。大连民族大学特色专业

4) 校外实习基地持续性问题。面临国际化办学需求与办学规模扩大,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高校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中[4]。然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外实习基地持续性难以得到保证。

2.4. 大学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英文缩写,如IP、CPU、FDA,所有的英文缩写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都应该给出其全称。文章标题中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英文缩写。大多数高校面临的学校内部诸因素的挑战也不可轻视,教育观念不新、管理机制体制不顺、三风建设不尽人意,亟需加强大学制度建设力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评机制不够全面。部分高校考评机制变化过大,连续性、持续性不强,难以调动积极性、难以做到人尽其才。调研中部分高校教师对现有的考核办法和职称评聘措施不满意,考评突出了科研,忽视了教学。

2) 三风建设重视不足。大多数老师认为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学风不如以前。同时,部分教师注重个人业绩,不愿意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上花精力和时间,教风也不如从前。学风、教风直接影响到优秀校风的形成。

3) 管理制度创新不足。调研中普遍认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制度上创新不够,难以实现资源配置与优化。

3. 大连高校“建特色、上水平”的对策分析

3.1. 实施特色战略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稳定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创造独特和先进的育人环境,吸纳优秀生源,建立和实施以“德、才、学、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特色战略[5]。主要措施包括几个方面:

1) 强化大学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强化大连理工大学的理工类人才、东北财经大学的财经类人才、大连海事大学的航海类人才、大连交通大学的轨道交通类人才、辽宁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人才、大连医科大学的医学类人才、大连工业大学的轻工纺织类人才、大连海洋大学的海洋水产类人才、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外语类人才、大连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类人才、大连科技学院的软件类人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IT类人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经贸类人才、大连民族大学的服务民族地区类人才、大连大学的服务地方综合类人才、大连舰艇学院的服务国防舰艇指挥类人才等培养特色与优势,强化办学行业特色,彰显人才培养优质性。

陈波 等

2) 强化大学社会服务职能与特长。将大连高校的发展进一步与国家“一带一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市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及区域性金融中心”、“大连市软件与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智慧大连与四化建设”等国家、省、市发展规划相结合,把握每一次战略发展机遇,全面实施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和强化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与特长,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政府推动和引导,构建具有大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3) 实施人才强校方略。各高校各自的特色战略人才培养模式需求,制定特需人才引进计划、培养规划和优惠政策,面向全国大力引进学科建设急需的高水平领军型学科带头人;精心扶植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2. 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

学校竞争的实质是学科实力的竞争、专家竞争和社会贡献度的竞争。坚持学科立校战略,坚持“以优势特色求发展,以交叉融合促创新”的策略,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6]。主要措施包括几个方面:

1) 做实学科建设内容。学科建设内容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积极实施“结构优化调整战略”和“重点与特色发展战略”,既要考虑主体学科、还要考虑学科新增长点以及学科交叉、融合和渗透。

2) 强化学科队伍建设。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加大各类层次的人才引进力度和培养力度,既要考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也要考虑学科梯队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

3) 提升学科研究水平。学科研究(学术成果)水平是学科建设的标志。出台相应的“大项目、大成果(高水平论文、高级别奖励、高技术转让专利等)”激励政策;以协同创新工程引领科学研究,推动高校科技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4) 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基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依托(平台)。加大学科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强高水平学科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大学园区规划建设,制订“服务地方、回报社会”的特色服务战略。

5)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是学科建设的落脚点,从层次结构、学科结构、培养类型等方面构建完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稳步推进国家、省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博士点建设工作。

3.3. 提升各类人才培养质量

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实行“扶需、扶特、扶强”专业建设措施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结合”教学工作战略,积极搭建专业发展、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实验实践平台。主要措施包括几个方面:

1) 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提高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础及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及设备资金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投入产出率。

2) 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支柱产业,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推动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大学、职业院校兼职,提高双师型师资比例。

3) 加快国际化建设步伐,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展与海外院校学生互换、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学位联授等合作办学机制;招收海外留学生,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增加海内外学生交流学习机会,给校内学生提供更多的海外优质留学资源。同时,建立与海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