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芬芳500

时间:2021-11-01 13:50:11 意向书

生命的芬芳500(一)

生命的芬芳

曾几何时,我闻到身边有一缕芳香。起身寻觅时又不见,才恍然大悟——这不正是生命的芬芳吗?

冰骨玉肌,三尺玲珑。忘不了昙花的芬芳,那是雪白花瓣对生命价值的证明。 记得昙花一现:为了短短几分钟的绽放,美丽的昙花将自身的能量积攒了又积攒。做一朵昙花,定格一瞬间的永恒。被它的绽放所感动:昙花开放在皎洁如玉的月光下,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世界,它是超脱凡世的精灵,那是不含一丝一毫杂念的、让人窒息的美。纵然牡丹娇丽富贵,纵然牡丹的花季长达一月,然而那千层花瓣,仍阻挡不了岁月的层层刀痕。而昙花一现,现出了生命的芬芳。

风吹花落,零落成泥。昙花吐芳——生命的芬芳需要积蓄。

浓如翠竹,扑面异香。忘不了茶叶的芬芳,那是墨绿茶叶对生命价值的证明。 记得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到寺庙中找高僧诉苦。高僧请他喝两杯茶,然而前者没有一丝茶香,后者却清香不绝。原来高僧用水不同:前者在温水中,茶叶轻浮于水上,如同未受半点浸泡;后者以沸水沏茶,沸水如银丝反复注入,茶叶便在沉浮中释放出独特的清香。我们无法决定我们是西湖龙井、还是农家野茶,但我们能决定浸泡我们的水——沸水抑或是温水。不经风雨者,便如同温水沏的茶,只漂浮于表面,无法浸泡出生命的芳香;而栉风沐雨者,却如被沸水冲沏的浓酽,几度沉浮后,散发出人生独特的芬芳。 沸水几注,清香半缕。清茗吐芳——生命的芬芳需要磨难。

乌枝红瓣,傲立雪中。忘不了红梅的芬芳,那是斑斑红梅对生命价值的证明。 记得那细小的花瓣,单薄的乌枝,淡淡的、胭脂一般的粉末。漫天飞雪,然而它是君子,雪,是压不倒它的。是的,它傲岸,那花瓣纵使零落成泥,也不愿沾染一丝灰尘。默默地被它默默地打动,它虚心,那花瓣如血枝头凋落,不出一朵仰面花。它的花,美妙多姿;它的香,清新宜人。它像雪一般地来,又如雪一般地离去,它如雪一般的圣洁——我无法辨认它们了,只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它不惧雪,更不惧冰,它坚守在自己的一方土地上,默默地散发芬芳。

腊梅一朵,风雪几多。红梅吐芳——生命的芬芳需要斗争。

生命需要芬芳——只有芬芳后,生命才会辉煌,正如蜜蜂采蜜、檀香沉浸,只有磨难才能让人生散发芬芳。

我似乎又闻到了一缕幽香,却见不知什么时候,身后的兰花开了。浓郁的香气笼罩了整个屋子。证明生命价值了——芬芳不正是如此吗?

生命的芬芳500(二)

生命的芬芳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那一刻,党象一盏明灯冲

破了长夜的黑暗,给沉睡的中国带来了曙光!时光荏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华夏儿女满怀豪情地走过第91个春秋时,我们又迎来了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此刻的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坚守着一座园子,这里有我的三尺讲台,学生是盛开其中的鲜花儿。我这个花匠守候着一方“黑土地”,用“三寸长的白铧犁”耕耘着岁月,快乐地享受着生命的芬芳! 瞧,离我们最近的那株向日葵,是我们阳光一班的学习委员——亮亮,一个阳光快乐的大男孩,当年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进京华。开学没多久,就有学生告诉我亮亮仗着自己学习好总是欺负同学。眼看着我的得力助手犯了京华新生的一个通病——骄傲自满。 于是我改变了以往班主任排座次的习惯,让孩子们自己选同桌。结果意料之中,没人愿

意跟亮亮同桌。自尊心受到重创的他极力控制着泪珠儿,一个人搬着桌子坐到了教室最后面。

课下我把亮亮叫到办公室的里屋,他终于忍不住哭了:“郑老师,大家都不喜欢我……” 我摸摸亮亮的小脑瓜,说:“我记得你在作文里写过,你喜欢向日葵追逐太阳般的人生是

吗?”

“嗯!”亮亮擦擦眼泪,认真地点点头。

“你来看看窗外的向日葵,满是葵花籽的向日葵,即使追逐阳光,也会谦虚地低着头,而

那些一生都高昂花盘的葵花,注定是没有果实的。同学们都喜欢和谦虚的人交朋友,你说呢? “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在亮亮眼睛里看到了真诚。

接下来的日子,亮亮履行了他的诺言。他成立了一帮一学习小组,主动帮助成绩落后的

同学。精通电脑的他建立了阳光一班网页,利用假期时间将各科学习资料发到网上供大家分享。期末测评,亮亮以最高票数赢得优秀班委的称号。现在的亮亮已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大学生,每到放假时他总是来向我汇报好成绩。亮亮这株谦虚的向日葵正努力地追赶着太阳,积极地释放生命的力量!

不远处,在花园的角落里盛开着一枝倔强的梅花——她是我的第二届学生燕子。 燕子的文笔很棒,而且很有朗诵天赋,但是在她的作文中我总会读出同龄人没有的沉重与悲伤。后来我从燕子班主任那儿了解到她不愿让别人知道的秘密,原来这个安静的女孩如此不幸:她的爸爸有精神病,为此妈妈不堪重负自杀了,只留下她和弟弟跟着年迈的奶奶艰难度日。 从那以后,我总会在燕子作文本上写下鼓励的话语,学校里一有朗诵比赛我就推荐她去参加。燕子的写作和朗诵水平不断提高,每次比赛的第一总是她。即使那些比赛只是口头表扬,我也会自费买来一些励志的书,盖上一个奖戳送给她。燕子的脸上开始绽放出自信的笑

容。去年寒假,聊城市举办的中学生诵读大赛,燕子获得了冠军。她从领奖台上跑下来第一个拥抱住我,在我耳边轻轻的说了一句:“谢谢您,妈妈。”当时的我先是一愣,而后紧紧地抱住这个坚强的孩子。小小的梅花,一年中被人遗忘了三个季节,却在寒冷的冬日给我们送来一缕清香。 在这座花园中没有什么名贵的花草,但我是用最真挚的爱去呵护他们。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儿,那清纯不染的荷花,那姹紫嫣红的桃花,那幽幽如歌的樱花……各色花儿在爱的滋润下竞相绽放!

我是唱着“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春华秋实,如今我又成了春天播撒种子的人。党的十八大恰似一缕阳光温暖着那些园中的花朵们。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了祖国的花朵,我愿无私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未来,静守这生命的芬芳!

生命的芬芳500(三)

生命的芬芳

——读《我与地坛》有感 地坛,不过是一处历史遗迹,承载着历史文化,但对史铁生而言,似乎也承载着另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精神寄托。不错,可能除了亲情外,没有比地坛更重要的了。

一位在青年时瘫痪的人最终在精神上重新站起,这本身就值得人赞叹。其中,地坛实实在在地给予这位瘫痪的年轻人更多的帮助。

史铁生的家离地坛不远,其中似乎契合着某种缘分。在其瘫痪后的岁月里,他天天不约而至地来到地坛这座园子,且是孤身一人(只因他心情低落,不愿与人共处)。就这样,他思索起生命的意义,更纠结于生与死的抉择,迷茫而又执着,低落而又不屈。

史铁生写到: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的确,生命诚可贵。人生来选择生命的机会只有一次,轻易放弃生命是可耻的,是对父母的不孝,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人的死应当追求“重于泰山”的境界。成败与否,暂且不论,至少有追求总是好的。我真为史铁生的选择感到高兴,我也相信他的选择一定可以感染更多一样遭受挫折的人。

相比较死,生似乎更难。史铁生又开始了思索。

他在思索中想起了母亲,那个与艰难命运作伴的女人。谈及母亲,他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丝丝挥之不去的伤感和愧疚。那位在生命最后仍放心不下瘫痪儿子的母亲并没有享受到儿子成名的快乐,却承受了在儿子郁郁寡欢时更多的担忧。史铁生写到: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母爱是伟大的。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生前母亲的形象或许是无形的,但死后却在子女心中渗透的更深彻,形象也就更清新。

或许,正是母亲的猝然离世,他开始思量起怎样活的问题。随后的日子里,他走上了写作的道路„„而地坛又给予这位思索者更多的空间和教诲。

最令我感慨的是他乐观的态度和深邃的沉思。肉体上的跌倒没有拖垮他,精神上的重新站起却使他更加高大。他说:“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而地坛正是上帝给他的心灵寄托。在这里他思索了生命,并以文字的形式与人共享。

而今,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却永恒地留在了人们的心田上,像一片绚丽多彩的野花,奔放而又浓重,如生命一般永不凋谢,接连不断。它的芬芳感染了更多的人,使之不懈于对生命的追崇。

生命的芬芳500(四)

生命的芳香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芳香。 生活总是不平静的。

公元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8级地震。接着,国家总书记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立即赶赴现场指导抗震工作。这时,全国一百多万解放军和武警门立即做抗震救灾工作,各地发放的救援物资一一送出。我们学生和各地领导纷纷捐款,周末是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播除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晚会。最后介绍了捐款最多的单位和有关部门。这充分体现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在救灾中,人们如果仔细看电视,就会发现,北川中学校长为学校做出的巨大贡献。

很早以前,这个校长就要求全校师生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去操场做自我保护训练,当时还有人感到不理解。几乎天天都这样。当时有许多家长去学校问校长为什么天天这样?校长也没怎么认真回答,但等到地震发生后,人们全都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做。

还有一位教师,在刚发生地震时,他不顾自己安危,立即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了几名学生,后来这几名学生得救了,老师却牺牲了。

还有一群勇敢的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