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周紫芝_雨过|周紫芝|阅读答案鉴赏赏析试题

时间:2021-10-10 21:13:43 工作计划
雨过

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试题一

8.本诗的前两联从哪些角度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5分)

9.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也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凄凉心酸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8、本诗前两联是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2分),描绘了雨过天晴,水面上残存小雨滴落的痕迹,夕阳从柳树的遮掩下露出脸蛋,飘渺的云朵萦绕山间,把翠绿的山峰隐约分成两半,清风送来屡屡荷香这样一幅宁静、秀丽的画面(3分)。

9、答案一:同意后者。这首诗以乐景衬哀情(2分)。诗歌前三联描写了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联却希望“鸬鹚不要飞走,留下我孤单一人“伴此新凉”,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凄凉与心酸。(4分)

答案二:同意前者。这首诗前三联融情于景,描写天夏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3分)尾联则直抒胸臆,希望“鸬鹚不要飞走,留下来与我一起分享这良辰美景”,表达了诗人陶醉于村居美景(热爱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3分)。

试题二

(1)本诗的颔联是怎样写“雨过”之景?(3分)

本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雨后山景图。远处的山青翠碧绿,白去缭绕,近处的荷清香袅袅,伴以习习和风,视觉与嗅觉结合,使人倍感雨后的清新自然。

本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清新淡谧的“雨过”之景。远处的山青翠碧绿,白去缭绕,近处的荷清香袅袅,伴以习习和风,视觉与嗅觉结合,使人倍感雨后的清新自然。

视觉与嗅觉结合。远处的山青翠碧绿,白去缭绕,近处的荷清香袅袅,伴以习习和风,使人倍感雨后的清新自然,描写了一幅清新淡谧的“雨过”之景。

(1)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1分),雨霁云散,山色一片青翠;清风徐来,送来缕缕荷香。(1分)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的宁静、秀丽画面(1分)。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凄凉心酸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同意。诗的前两联着力描写了雨后的情景,其实是以乐景衬哀情,而“素月自有约”,及劝鸬鹚不要离开,留下来陪伴他,则表现了作者孤独的心境,所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凄凉心酸之情。

(2)答案一:同意。这首诗以乐景衬哀情(1分)。诗歌前三联描写了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留下我孤单一人看这良辰美景”(3分),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凄凉与心酸。

答案二:不同意。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1分),前三联描写天夏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与我一起分享这良辰美景”(2分),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热爱田园生活)的淡淡喜悦(1分)。

补充资料

一代词宗周紫芝

秀美的陵阳山绵亘南北,贯穿宣州府城,三峰逶迤,一峰居中为州府之地,谢朓楼高耸峰头,二峰低回连接城南鳌峰,三峰北望,开元寺就座落在峰麓。宛溪河蜿蜒从东边流去。宣州因此山此水古称宛陵。三峰西侧有一条小巷,名为孝义巷,错落数十户人家,一般的低矮破旧。然而就是从这里,走出了南宋的一位诗词大家——周紫芝。

周紫芝(公元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史料记载其“少家贫并日而炊,嗜学益苦。”不事理家,以读书习文为业,博览典籍,精研楚辞,颇有心得;兼作“诗话”,品评诗作,考证本事,多有可取之处。周紫芝为诗推崇梅尧臣和苏轼,尤得乡贤梅尧臣“平淡”之神韵,其诗“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在南宋之初特为杰出,无豫章生硬之弊,亦无江湖末派酸馅之习”(《四库提要》)。他的诗词一出,即广为传抄,虽足不出户,却文名远播。苏门诗人张耒等人对其深为器重,教益有加;周紫芝亦更勤勉,时称其为苏黄门庭后劲。

在宣城的读书生涯虽然贫穷,却也是悠然而快乐的,这从他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从孝义巷漫步向西,过槐树巷到大坝塘,雨后初晴,风送荷香,城北敬亭山云丝飘拂,松竹苍翠,景色醉人。周紫芝吟道: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

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

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置身市井里巷,周紫芝体会到寻常百姓的快乐:“无事小神仙,世人谁会。著甚来由自萦系。人生须是,做些闲中活计。百年能几许,无多子。近日谢天,与片闲田地。作个茅堂待打睡。酒儿熟也,赢取山中一醉,人间如意事,只此是”(《感皇恩》);此词全用本地俗语写成,明白通畅,一时街巷传唱。

徽宗宣和年间,朝纲混乱,暴动四起,此后二十余年中,竟暴发两百多次兵变,致使民不聊生。周紫芝身在底层,深切体味到民间疾苦,他在《菖莆山子歌》中愤怒地声讨“花石纲”之役;五首《五禽言》拟声言情,以民歌风味状农家贫困;《双鹊行》、《秣陵行》等反映了战乱之灾。钦宗即位次年(公元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难”,周紫芝又作《输粟行》、《汉宫春》(已未作)等谴责官兵欺凌百姓不能抗敌,描写了动乱生活和流离景象;这一时期他的诗词风格一变,艺术成就也更高。

周紫芝热衷于功名,一则与其他文人一样,逃不过“学而优则仕”的宿命;再则因穷困潦倒,生计所迫,这是他悲剧人生的重要原因。早年两次赴礼部试不第,他发出“潮生潮落自年年”、“届堂空有画图看”的哀叹。第三次赴临安应试,仍是名落孙山,周紫芝辛酸感概道:“西湖山下水潺潺,满山风雨寒,枝头红日晓斓斑。越梅催晓丹。连翠叶,拥金盘,玉池生乳泉。此生三度试甘酸,欲归归尚难。”直到高宗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方以“特奏名”(“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参加廷对,得第三释褐,被赐同学究出身,时年已六十一岁。先任他为霍邱酒税,不就;后改任监户部曲院,周紫芝自叹“命薄官如虱,年多鬓似银。”绍兴十五年,以右迪功郎为尚书礼、兵部架阁;十七年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兼权实录院检讨。

周紫芝入京后,诗名愈重。他在西湖题诗:“寒食风埃满客巾,西湖烟雨送愁频。日高未起鸟呼梦,春晚归花笑人。”清新流丽,别有思致,为文士争相摹习。连宰相秦桧亦爱他的诗,亲录其“秋声归草木,寒色到衣裘”等句;以至周紫芝“每一篇出,辄击赏不已,颇厚遇焉”。周紫芝以诗词与秦桧相交,为人所讥;但对“金鱼无分不须求,只乞鲈鱼换酒”,不求高官厚禄、仅求薄俸谋生的他来说,又如何敢得罪当朝第一权奸?周紫芝自知处境狼狈,他在《渔家傲》中地写道:“遇坎乘流随分了。鸡虫得失能多少。儿辈雌黄堪一笑。堪一笑,鹤长凫短从他道。几度秋风吹梦到,花姑溪上人空老。唤取扁舟归去好。归去好,孤篷一枕秋江晓。”情实无奈。绍兴二十一年,周紫芝出知兴国军;秩满困居九江,家贫不能归故里。这至少说明他还是个清官。他感慨自己到老“华颠雪领,浑无定,漂泊孤踪”;不禁怀念宣州旧舍:“吾庐,犹记得,波横素练,玉做寒峰。更短坡烟竹,声碎玲珑”;他常抱老病之身眺望陵阳山:“故乡南望几时回?落日登临眼自开。倚杖独看飞鸟去,开窗忽拥大江来。伤心不见姑溪老,抱病还寻宋武台。岁晚无人吊遗迹,壁间诗在半灰埃。”老景凄凉,令人欷歔。年近八十,周紫芝卒于九江。

周紫芝以诗显名于当时,而后世却更推崇其《竹坡词》;称其词“善写空寂朦胧的境界,兼具清婉沉郁的风格,妙用曲雅俚俗的语言”,“自为一格”,堪称一代名家。

词素以摹写男女相思相悦之情为最,周紫芝现存的一百五十六首词中,传统爱情题材占据四分之一,也流传最广。如他的《生查子》:“春寒入翠帷,月淡云来去。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人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满眼是相思,无说相思处。”细腻、生动的描绘了“春寒夜”之景,抒写了“玉楼人”感春怀人的情怀,情景交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踏莎行》写道:“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用语浅淡而情意深浓,结构错综,结体整中有散,极具“互体”特色。

周紫芝科场失意,长期磋老衰贫,仰人鼻息,抒发身世之感成为他的词中另一重要内容。他在《阮郎归》中写道:“酴醿花谢日迟迟,杨花无数飞。章台侧畔尽风吹,飘零无定期。烟漠漠,草萋萋,江南春尽时,可怜踪迹尚东西,故园何日归。”移情入景,沉郁悲凉,反映了失意文人的共同遭遇,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周紫芝词中还有登山览胜之作,如《减字木兰花》:“春闲昼永,城下江深山倒影,净扫风埃,收拾烟光入句来”;《水调歌头》:“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墙西望。目断远山重,但恨故人远,此乐与谁同。”表现了寄情山水的欢乐情怀。送别词《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别具一格:“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以蓄势充足的铺垫写惜别之情,勉励友人在边塞为国立功,显示了他笔法的多样和才情的广博。周紫芝“婉约清丽”的主体风格之外,最见“沉郁”气概的当数著名的怀古词《水调歌头·丙午登白鹭亭作》:

岁晚念行役,江阔渺风烟。

六朝文物何在?回首更凄然。

倚尽危楼杰观,暗想琼枝璧月,罗袜步承莲。

桃叶山前鹭,无语下寒滩。

潮寂寞,浸孤垒,涨平川。

莫愁艇子何处,烟树杳无边。

王谢堂前双燕,空绕乌衣门巷,斜日草连天。

只有台城月,千古照婵娟。

在这首词中,周紫芝将个人的身世与古今的盛衰结合一起,使其感喟更加深沉悲怆,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周紫芝一生著作丰富,有《太仓稊米集》七十卷,《竹坡诗话》一卷,《竹坡词》三卷,《楚辞赘说》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