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苏溪镇|苏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时间:2021-10-10 16:17:52 工作计划

“九五”期间,苏溪镇走“强工兴镇”的发展路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现在正迈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行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企业品牌和上规模企业、外贸出口总量偏少;二是农民增收办法不多;三是城市建设品位不高,管理不到位,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四是计生工作在后进徘徊,任务艰巨,婚姻生育观念教育有待加强;五是农村小学布局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六是外来人口管理缺乏长效管用机制。

今后五年是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一体化、提升工业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建设副中心、推进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本计划根据苏溪行政区划调整、义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决定、义乌市“十五”计划发展纲要、义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年)、中共苏溪镇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2001年)进行编制,是战略性、指导性、政策性的计划,是“十五”时期苏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镇上下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计划主要简述发展思路,明确政府重点,涉及的主要领域,运作的措施手段。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

当前我镇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我国加入WTO,为我镇以服装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苏溪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是上海、广东等一些大城市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三是福田市场建设,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火车客站北移带来的产业集聚的机遇;四是几年的发展,我镇已奠定了加速发展的现实基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国民生产总值已达7.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8%、70%、22%,财政收入超3000万元,人均收入5600多元,丰富的民间资金;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刻苦耐劳,精明能干”的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勇于开拓创新。我们对完成苏溪“五年计划”充满信心。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dxp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六中全会和义乌市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副中心为目标,突出加快发展主题;以现代工业园区建设为龙头,推进城市化进程;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依托,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建立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根本,为把苏溪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商贸名城副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坚持发展这条主线,紧扣发展这个主题。增强责任意识,抓住机遇,再创新优势,再求大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走特色之路。把超前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抓工业龙头,重结构调整,求农业实效。

坚持开放与创新相结合。既要依托苏溪又要超越于苏溪,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既要吸收先进经验又要创新提高,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问题。

坚持“富民强镇”,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坚持依法治镇,强化以德治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义乌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的总体规划,到2008年,我市将跨入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列,建成50万人口的大城市。到2004年,我镇也将形成超5万人口以上的现代化商贸名城副中心。从2008年开始,向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

--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00美元,年递增15%;财政收入6500万元,比2001年翻一番;人均收入年递增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9亿元,年递增1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8%、52%、40%,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0%、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