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后感500字]梁家河读后感6篇

时间:2021-10-10 13:32:26 工作计划

《梁家河》读后感:“朴实”之处显真情

最朴实的事物,往往能够流露出最真挚的感情。《梁家河》一书,也不例外。初读《梁家河》,深感本书语言的纯朴和叙事的质朴。没有过多的白话文,更多的是陕北方言。这样的一本书,能带给读者的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

相较《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而言,《梁家河》一书内容更详实,叙事更细致,内容充满了生活细节。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诚然,读完这本书也给我带来了良多感触。

知恩图报。习近平在梁家河渡过了承载自己人生转折和蜕变的七年岁月,不仅是自己意志的坚强,更是梁家河人民对这个城里来的插队知青的接纳和包容。朴实的梁家河人民没有排斥这个城里来的“黑帮子弟”,反倒给予了这个“后生”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让他在人生受挫时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善良与温情。这才可以让我们对书中叙述的习近平为梁家河人民真挚的感情找到根源,走出梁家河已经几十年的习近平,没有忘记当年梁家河人民的恩情,为当年的小伙伴出钱治病,去延安外出调研工作之际也不忘和插队时的小伙伴来一次“团聚”,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也不忘回到梁家河看望昔日的父老乡亲,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习近平是一位重情义的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来说,就是一位“重情义的汉子”,也是梁家河人民心中的“好后生”。

学用并重。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时光中,习近平始终没有忘记学习,而且更是将学习一直放在重要的位置。田间地头干活间隙学习,上山放羊之余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当看到报纸上“四川大办沼气”时,立即通过各种渠道协调,到四川学习沼气技术和生产生活先进经验,在梁家河学会了做饭、缝补、耕作、打坝淤地。习近平不仅善于学,而且更善于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极大地改善了梁家河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最难能可贵的是,习近平一直没有放弃文化知识的学习,废寝忘食的摄取中外名著的“养分”,徒步几十里去借阅名著,这都为日后自己推荐考取清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它网友正在看: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10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8篇党员《梁家河》读后感梁家河心得体会党员梁家河学习心得精选5篇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3篇

信念坚定。在梁家河的七年,锻造出了习近平顽强的意志和坚定地意志品格。面对和北京生活环境有着天壤之别的梁家河,习近平曾经也动摇过,就像书中说的“他当过逃兵”。但当他被迫再次回到梁家河时,他重新审视了这片土地和自身的处境,他放下了思想包袱,立志扎根农村,融入群众。这之后,习近平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不再抱怨,不再沉沦,他和梁家河人民打成一片,搞经济促生产,正是这样为日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做好了铺垫,更为“雷厉风行”的执政作风埋下了伏笔。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这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陕北汉子的真实写照,认准的事,就要办成。为了上清华,习近平的报考志愿只填写清华大学。这种坚毅的品质是难能可贵,更是让人钦佩的。

《梁家河》读后感:《梁家河》――青年成长的厚土

梁家河,一片贫瘠却淳朴的黄土地,一方艰苦却磨砺的红色热土。“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正是小小的梁家河,蕴藏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饮其流者怀其源,在这七年知青岁月里,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的一言一行,都促使习近平同志从一名下乡知青到党中央总书记。7年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从迷惘到成熟的历练,为我们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明了方向。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人正处于人生的选择路口,难免会迷惘彷徨,难免会“苦”于寻找人生的出路,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对于青年人,需要一座精神“灯塔”,来指引着我们前行,而这些都在《梁家河》里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梁家河当农民,年轻的习近平,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终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正是在艰苦条件中的奋力崛起。

这也正是我们青年人所缺乏的大志向、大担当,“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知是当下多少青年人的座右铭,这点并没错。但是我们青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应该主动扛起建设祖国的大旗,甘于奉献,埋头苦干,为百姓谋福祉,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一辈苦口婆心地说:“你们现在这些年轻娃娃,条件都好成啥了,没吃过啥苦,就那还不好好学习,想当年,我们想上学,家里没钱供……”的确,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里,吃水、烧菜、照明都成困难,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好时代,对于艰苦岁月没什么概念,所以难免会迷失自我。

如何在迷惘中探一条出路?《梁家河》给出了答案,我们青年人,应该有“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意识。习总书记当年就连上山放羊、田头锄地都揣着书,抽空便看书,在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仍能坚持不断的学习、读书来提升自我,升华自我。在梁家河这几年,一点一滴积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不是消磨了意志,不是荒废了时光,而是奋起了人生的豪迈。

我们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人理想,也应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既要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登高望远,也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脚踏实地,既要有脚踩黄土地的赤城,也要有仰望满天星的高远。

我们青年人当以《梁家河》作为自己成长成才的“厚土”,在艰难困苦中,树立远大信念,在和平富裕的好时代,不忘初心。

《梁家河》读后感

作为陕北人,我知道陕北的黄土高坡,缺粮少水,生活资源的匮乏,这给了这片土地一面灰色的背景。

 

《梁家河》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第二部分以“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为题,讲述了带领村民打坝修田、建沼气池、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第三部分以“一声声喊我小名”为题,讲述了当年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进而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第四部分以“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为题,通过梁家河40多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为读者展现了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是写照,或许在浮华的城市背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归平静一下,感受体会一下农民精神。

通过学习《梁家河》,我深刻体会到了伟大领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心系百姓、为民造福的不变初心;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勇于开拓、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学以修身、学以致用的进取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坚定不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

《梁家河》读后感

近期单位给每个同志发放了《梁家河》,书中的大量方言,真实再现了习近平当年在陕北生活的场景。

在那样的环境中, 他一呆七年,磨练了意志,升华了青春、丰富了人生。

他心怀感恩,当年在梁家河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如沼气池、淤地坝等工程,是他带领大家干下的地方民生工程;上山劳动时把白面馍分给老乡自己却饿着肚子,是对群众竭尽全力的体现。后来平台更大,为全国老百姓着想,做了更多更大的实事好事。“一带一路”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惠及百姓的大事业。精准扶贫,既是体现党的温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更是对老百姓真真切切的关怀。这些大战略、大方略都是建立在他对中国国情和老百姓真实生活了解的基础上的。

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时时处处事事向核心看齐,在情感上忠诚拥戴核心、在政治上坚定维护核心、在行动上自觉紧跟核心。

读《梁家河》有感

近日,机关支部赠阅《梁家河》一书,抱着好奇的心理,不禁翻开了这个红色读本,当然也是一读就不能停下来了。

《梁家河》讲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生动的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大队知青到党支部书记的历程,也记录了梁家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从习近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求真务实、不畏困苦的优秀品质。

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工作消极怠慢,总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不愿为百姓办实事,更有些干部,百姓找他办事一再推诿,明明是分内之事,却让百姓跑很多冤枉路。《梁家河》就是一面镜子,折射了现在很多的党员干部所不具备的品质,也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联系到自身来说,从学校毕业也有好几年了,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人生目标,总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就好,殊不知,这样的思想有多么的危险,不但自身不能发展,也将会影响生活和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日子里,什么苦都吃过,他住窑洞,睡大炕,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不断地给自己的人生制定目标,不断地思考如何帮百姓致富。作为基层的一线干部,在脱贫攻坚的政策指引下,让百姓脱真贫,真脱贫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户走访,政策宣传,制定措施,听民所想,为民所需,脱贫奔小康,是责任担当,更是政治任务。

《梁家河》心得体会:少年强则国强

习总书记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我们这一代青年便是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他在5月2日北京大学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也对高校党委提出了“以德树人”的明确要求。

少年要自强。习总书记年轻时带着一箱子书到梁家河村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都干。再苦再忙,他也没放弃读书,常常边放羊边看书背字典,在梁家河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习近平说,“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要坚信今日的努力学习,未来的工作生活必定可以取得相对等的收获。

少年要自爱。习总书记常常与青年谈心,以亲身经历劝年轻人不要老熬夜,“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他安慰有些彷徨的青年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他鼓励青年珍惜学习时光,多学本领,热爱劳动,身心健康,茁壮成长。要坚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必须要加强锻炼,强健体魄才能更好的为祖国奋斗。

少年要自信。“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生活节奏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快,大多数旧的思维模式早已不适用,青年时代只要选择了艰苦奋斗,便应该坚持下去。习总书记七年知青生活让他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便是这独特的经历让他更加真实的了解到中国社会底层的艰苦。要始终坚信选择了奉献便是选择了高尚,这有利于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如这三寸之坎,要做到自强、自爱、自信,迈过这个“坎”,系好人生的第一枚扣子,成就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人生,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顶梁柱。

其它网友正在看:

党员《梁家河》读后感梁家河心得体会党员梁家河学习心得精选5篇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3篇梁家河心得体会9篇品读《梁家河》有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