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第二集观后感_平语近人第二集观后感7篇

时间:2021-10-10 13:31:37 工作计划

平语近人第二集观后感1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说到:“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而“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是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所提到的。

重民生。“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意为治理国家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它突显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论是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还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脱贫攻坚战,无不彰显着人民群众的首要地位。我们需要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利民为本”的“爱人”之心,落实“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老百姓看”的利民措施,为新时代的发展夯实“仁政”的基石。

兴民德。“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为对标自身,有不足的地方,积极向他人学习,有过错的地方,要积极改正,旨为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现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要承担大国的的责任,也要肩负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而兴民德显得尤为重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的发展,总离不开教民与德。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意在说明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对标当下,深刻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核心价值观所彰显的“德”之力不可小觑,它体现的既是个人的德,也是社会的德、国家的德。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小学生的“16字”,我们更应看到兴民德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持久、最广泛、最深层的力量。

得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为君主就像是船,而老百姓则像是水,水可以把船托起来,也可以把船掀翻。旨在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本思想,隋炀帝时期快节奏、高频率、高速度的战争和劳役和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事”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再一次领会得民心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以此为切点,重在强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比不上老百姓的夸奖。我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仁”为“人,在前行的道路上,斩荆劈浪,勇往直前。

平语近人第二集观后感2篇

在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习总书记引用的古人语录“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表述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句古话源自于汉代刘安编纂的《淮南子·汜伦训》。其意思是: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便利民众为根本;政令教化虽有常法,但必须以切实有效为最好。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仿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百川源头各不相同,但最后都归于大海;百家学说事业各不一样,但都以天下太平为最终目的。

事务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因此,结合我们工作实际,我们要尊崇古代以及当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为民、安民、惠民思想,并且将这些思想贯穿于工作之中,对于审判机关而言,我们要做好以下司法为民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中国的司法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司法的人民性。人民性决定了人民法院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把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司法为民上。

二是加大司法为民的力度。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比如设立专门的调解室、听证室、判后答疑接待室,配备相应的桌椅、文具、空白上诉状规范样本等,配置洗手间、饮水机、空调等设施,为参加诉讼的当事人、证人设立候审休息室;为参加诉讼的检察官、律师设置阅卷、更衣室,创造临时办公条件。使当事人及来访者有地方坐、有水喝、有报纸看。

三是健全法院与社会沟通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及时性、隐蔽性的特点,做好群众工作。创新诉讼指导方式。在接待大厅设立导诉台,通过导诉员现场解答来访人员的咨询可以开通12368电话热线,及时接受和处理群众咨询、投诉、举报,听取意见和建议,以节约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减轻群众诉累。

四是提高公正司法的水平。任何一个案件的处理,不仅要求实现个案公正,还要争取社会认同,不仅要求裁判结果完全符合法律,而且要求实现法律与情理的兼容统一。只有坚持在严格依法秉公办案的同时,掌控社情民意,了解本地的社会交往的规则与习惯,运用人民群众公认的常识与经验来办案,才能使司法过程和处理结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贴近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观念,才能最大限度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平语近人第二集观后感3篇

近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正在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短片。其中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旨在阐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都要善解民心之忧,善谋民生之利。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让老百姓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得到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敢啃硬骨头、涉险滩,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见善则迁”,要善于自省,勇于改过。常怀学习之情,于身边学习,向群众讨教,与贤、才、德、能者靠拢,看齐。要知行合一,不卑不亢,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砺自己,取得进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要以人民群众的认可为最高褒奖,以人民群众的信任为最大支持。而后达到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体共产党人要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平语近人第二集观后感4篇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就是爱人,就是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共产党人作为社会主义的领路人,要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一定要得到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作为新时代的组织工作者要常怀爱民之心,心里装着老百姓的疾苦,时刻挂念基层群众的冷暖;要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树立亲民、爱民的新时代干部形象;要俯下身子,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和民意,培养亲民、爱民、为民的“真实感情”,真正扎根于基层、服务于基层、奉献于基层。要从大局出发,强化团队意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交流能力,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相互协作,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当然,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绝不是一句空话,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民生问题上;体现在一系列相关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的落地、落实上。一句话,就是让老百姓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让老百姓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平语近人第二集观后感5篇

《淮南子》有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是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法则,就是以人民百姓有利为根本,国家为政之举,也有诸多规章制度,都应以利民为出发点。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为官、为政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治国理政、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先贤的话恰好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是亿万人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事业,也是异常艰巨和充满挑战的事业。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做到心中装着人民、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党员干部来讲,是最重要的本职工作。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担当的历史重任。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恪守“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用生命书写“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理想情怀,从中国古老的文化中吸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才能谱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篇章。

平语近人第二集观后感6篇

《淮南子·汜论训》中有句话:“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治理国家的原则,最重要的就是要利民,而利民,就是要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这些丰富的治国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凡是了解中国历史,几乎都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名言的典故。在古代封建社会,君与民的阶级利益不同,是一种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然而老百姓是水,君王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任何一个阶级在任何时候脱离了人民,都将成为无源之水,一事无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

实现人民当家做主,首先就得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5类,处在第一层次的就是人类的生理需求,生理需求就是指的空气、水、食物等维持生存的必需品,人只有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才有能力讲礼貌讲礼仪、讲文明讲道德,整个国民的文明道德素养才能得到提高,国家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还要落实到老百姓最现实最关心的关系到确实利益的民生问题上。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应该让老百姓也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广大党员干部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做雪中送炭、急人所困的工作,齐心协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平语近人第二集观后感7篇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旨在阐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重民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绝不是一句空话,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民生问题上;体现在一系列相关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的落地、落实上。

兴民德。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得民心。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要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一定要赢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

小编推荐相关文章:

平语近人之天下之治在人才观后感10篇百家讲坛“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0篇央视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感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感12篇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10篇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