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300字_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10篇

时间:2021-10-10 13:31:10 工作计划

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1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这一典故切入,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思想,深刻阐释了“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个学习的关键问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党员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指出,“读书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仅可以长知识,还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经常学习,可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雅、脱俗的气质。

习总书记自己成长的经历不断地启发和鼓舞着我们,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做一块高效能的蓄电池,不间断地学习充电,源源不断地释放学习能量。因为即使容量再大的蓄电池,如果不持续充电,终将变得无能量可用。党员干部要做到学以立德,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到学以增智,不断提升知识总量和质量,切实增强解决新矛盾、处理新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要做到学以致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充实和教育自己,强化群众观点,将学习成果转化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习作为一生的不竭追求,才能有效克服“本领恐慌”。当你饱读诗书、学有所成,你的气质和才华自然高雅光彩。

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2篇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的名人典故,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为什么学?怎样学?的思想理念。

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时代在进步,文明在前行,要求每一个人都不能止足观望。正如古人所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在新时代里,每一位都是新时代的直接参与者、建设者,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不得固步自封,时代的齿轮也不容许停留。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亦是如此,学习的收获也非一日之功;在平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中,无一不是学习的资源与契机,无时无刻不在鞭笞着不断学习。

学习是生活的必需品。学习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的时候引用了一句古人的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要紧紧围绕周围的人和事,世界万物皆因果,在新时代的今天,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都是紧密系在一起的,而今的互联网+、大数据等等,更是让生活、工作、学习密切活跃起来,只有学人之长、避人之短;共享其人之优,才能集百家之长,用百家之智。

学习是创新的“骨架”。习近平总书记推荐的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中不断汲取养分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思考,悟出更高的境界,要时刻怀揣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习态度,才会有新的突破,才能谈得上会有“创新”。

正如百家讲坛《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主持人康辉所说:“今天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也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期。我们的青年要上进,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民族要上进,那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

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3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围绕“学习”主题,对习近平总书记劝学思想做出深入解读。

为己而学,筑成长之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出自荀子《劝学》,荀子用“终日思”和“须臾学”进行对比,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学习的效率。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为了保持头脑的活力,为了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个人的成长进步,基层青年干部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坚持学习的深度和学习的广度并重,坚持与时俱进学习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坚持学以致用。

为民而学,务群众之实。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青年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最为紧密,小到群众医社保缴费大到危房改造,都与我们基层青年干部息息相关。比如,基层青年干部不注重低保政策的学习,在低保认定时可能未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进而影响群众的生活水平。孔子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青年干部要学好业务知识、国家政策、十九大精神,为群众办好业务、用好政策、把好方向。基层青年干部只有做好了“利器”,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善事”,为群众排忧解难。

为党而学,固政党之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面对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党要提高其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要建立学习型党组织,这就要求每位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干部要有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对自身掌握的知识不断的更新。

为国而学,促国家之兴。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辛亥革命刚成功时,年仅12岁的周恩来同志在课上回答魏校长“请问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时,周恩来同志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赞扬道“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基层青年干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基层青年干部应效仿周恩来同志要为实现中国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读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终身学习不是口号,而是在生活中一点一点的挤出时间去完成的。基层青年干部部门多,加班多,没时间学习,这都不是理由。只要我们有泡茶的时间,有玩游戏的时间,有看剧的时间,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有学习的时间。对于学习,青年干部要做到表情包里写的那样“扶我起来,我还能学”!

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4篇

10月15日晚间,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期节目以学习为主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是苏轼离开凤翔时写给新科进士董传的一首留别诗。苏轼在凤翔府任判官时,与董传私交甚笃。董传虽家境贫寒,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朴素的衣着掩不住他积极进取的精神风骨,故苏轼以“腹有诗书气自华”赞之。这首诗生动表达了读书学习对一个人气质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就贯穿了他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读书要学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强调领导干部应该主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读书不仅可以长知识,还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气质高雅。

读书是一生都应该坚持做的事。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就会让人充满动力,让人不断地汲取知识,不断地获取财富,不断地完善自我,而人也在读书的历程中慢慢成长。读书是终身的事情,假如你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想不断攀登高峰的人,你的脚步就不会停止读书。

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5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八集的主题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苏东坡的这句诗,就是说一个人饱读诗书,那么他的才华、他的气质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这个人就会与众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少场合多次引用过,而总书记本人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一个最好的代言人。他非常重视学习,也非常重视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而学习所显露出来的气质,才是机关干部最美的模样。

学习,不只是口头的学习,模样,不该是呆板的模样。学习应该是由内而外,心里的念想驱动着身体的行动,而不是拖着慵懒的身体坐在桌上,心里毫无学习的欲望。模样应该是对工作了如指掌,活灵活现、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模样,而不是一问三不知,只知打官腔、敷衍了事的模样。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生活,才能将书香注入灵魂,流露出最美的模样。

学习,不只是书本的学习,模样,不该是光鲜的模样。腹有诗书气自华,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的知识固然好,但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得出的知识终会显现出历史局限性,这句话在新时代已经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就像我们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并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我们的祖国走到今天,靠的是实践,黝黑的脸庞,湿透的衬衫,沾满泥土的双手,也许不够亮丽,但那是最可爱的模样。

让学习与实践结合,让模样显露别样的书香。学习需要理论,但不仅仅是理论,因为理论不会告诉你农民的收成好不好,我们需要撸起袖子,但同样需要卷起裤腿,真正深入、走入群众中央,书香气质不是羽扇纶巾,油灯画卷,而是你有疑问,我恰好了解,无关外在,这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才是该有的干部模样。

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6篇

 

“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的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又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习总书记的学习观带给我们对学习新的启示。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既有河清海晏、天下升平,也有兵戈扰攘、纷纷扰扰,沧海桑田间谱写出一部可供我们不断挖掘珍贵经验的宝典。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坚持学习从来都不是明确的目的,而是一个贯穿终身的过程。学习是对自我精神的不断充实,在学的过程中,促进我们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人性会得到升华和提升。所以,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在我们如此短暂的一生中,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补充自己、净化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普通的一句话,是人生的大意境。

坚持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更是一项政治责任和任务。坚持勤奋学习,从中外名著、古往今来的名人名家身上汲取知识和力量,学习品德和气质,形成时常自省的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思维和毅力。五千年的薪火相传,造就了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汇聚着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来实现百年复兴的精神基础,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入对文明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则是对文明的弘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不能做到坚持学习,既关系到自身执政能力的进步,也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影响,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所以,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

身处百年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只有深刻领悟到学习的魅力,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来沁润我们新时代的风气,实现百年复兴的伟大目标。

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7篇

近日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再次进行生动阐释。这一刻,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交相辉映,既“高大上”又“接地气”,让人不仅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力量,也感受到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对于广大青年干部而言,我们要积极向习总书记看齐,争做新时代“好后生”。

以平“语”接地气

“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政令平和简易,贴近民心,人民必然会拥戴。平实的语言来源于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群众,言语自然更容易说进人民群众的心窝。这与习总书记在陕北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分不开的。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成长起来的“好后生”,深知百姓疾苦,言语自然更为走心、贴心、暖心。新时代的接班人不仅要多讲“平语”,还要多做实事,做好事。要注重在艰难困苦的地方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大青年干部还要常到基层的街头走一走,听乡音、看乡亲,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如此才能更接地气,更有底气。

以文化蕴底气

在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中,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坚持读书,把学习作为生活态度。以学识为底蕴、以才气作锋芒,这种信手拈来的引经据典既是总书记的深厚积累,也是五千年汉唐底蕴的体现。作为党员干部,也应该向优秀榜样看齐,构建学习型人生,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灵魂。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努力创建文明城市。在创文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向优秀传统文化借力,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时代的诠释,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精神融进我们的血液,进而为构建文明城市、文明中国酝酿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

从《一枝一叶总关情》到《天下为公行大道》无不体现着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梁家河的知青岁月到“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无不彰显着人民群众的首要地位。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让全国人民一同进入小康社会是我党的庄严承诺。在第一集中,思想解读人郭建宁在回答北京大学一位学生提出的关于毕业的问题时这样说到,“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担当起我们强国一代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这也是习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要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还要做到“一心一意总关情”,以老百姓的口碑作为我们的奖杯,争做人民的“好后生”。

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8篇

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八集中以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开篇,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何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的思想。学习是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的“金钥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重要习惯。广大党员群众也应该将学习的习惯带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学习融进到日常的行为中去,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只有领悟了学习是漫长的过程而非阶段性的,才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理解学习没有“休止符”的深刻内涵。

学习要端正思想。广大党员群众在学习之前都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学习?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思想意识上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学、积极学、终身学。在我们都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技能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思想多元多变多样,如果不去学习、不主动学习、不坚持学习就会遭到落伍,只能原地踏步。“问渠那得清如许?”在新时代的伟大新征程中,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接踵而至,必须有强大的本领,强大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跟上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步伐。

学习要知行合一。“知”即学习,“行”为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书本中学习,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新知识新技能;从实践中学习,提高应变能力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中,若只“知”不“行”,理论将会成为空谈,若不“知”而“行”,实践活动将缺乏思想的指导。学习永无止境,实践也永无止境。党员更应该带头学习,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学促知、以知促行,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把加强自身学习作为责任和义务勇于承担起来,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学习要持之以恒。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党员坚持终身学习是保持先进性的体现,学习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思想,切忌心浮气燥,切实静下心来,坐得住,钻得进,集中精力去学才能将知识日积月累,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9篇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八集围绕“腹有诗书气自华”主题,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劝学”思想,总书记强调: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青年干部作为初晨的朝阳,更应该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重要论述,搭好学习这门成长成才之梯,练就当好党和国家接班人、建设现代化强国强硬本领。

搭好学思践悟“信念梯”。当前,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环境愈发优良,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更是强调要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这让更多优秀青年干部看到更多希望、感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机会。然则,青年干部踏上漫漫仕途路伊始,更应该正视当前存在的贪污腐败年轻化、年轻干部消极怠工等现象,主动搭好自身如何学思践悟的信念“梯子”。要懂得“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的道理,自觉抵制腐败贪念的侵蚀,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迈好仕途生涯“第一步”,遇事多琢磨“该不该”“行不行”“对不对”。要懂得明辨是非、善于分析、正确抉择,自主选择一条光明清廉的正确成长道路,把坚定信念信仰作为人生必修课并付诸行动,走出仕途生涯的阳关大道。

搭好强基固本“理论梯”。有了梦想人生就如同有了灯塔,能够在漫长的旅行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对广大青年干部来讲,最应当坚持的正是梦想。然而,不少青年干部存在理想追求现实化、理想倾向功利化、道德品质被弱化等不良倾向,好比“缺钙”得了“软骨病”,比其他干部更容易在金钱面前“折腰”、在权势面前“下跪”,在仕途之路上被利益小石子绊得粉身碎骨。搭好青年干部强基固本的理论“梯子”显得尤为重要,广大青年干部要主动学会穿好思想理论的“鞋子”,经常给自己的思想“补补钙”,治好自身的“软骨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当好撑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流砥柱,主动认清肩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成为对工作有热情、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在事业上敢想敢干、在服务群众上甘于奉献的接班人。

搭好干事创业“本领梯”。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干部要扣好理想信念“扣子”、补齐理论知识“根基”,更要搭好怎样学习真抓实干、干事创业本领“梯子”,坚持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挑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千斤担。要以一篑之土成千丈之峭,以三寸之坎就万仞之深,多到创新驱动发展、重大工程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精准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实践等党和国家事业迫切需要的岗位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经受考验和磨砺,扑下身子、甩开膀子,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多做“热锅上的蚂蚁”,在解决复杂矛盾的过程中逐步成长、历练成熟、磨砺品质、考验毅力、增长才能、成就事业。

新时期的青年干部,应该主动涵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高贵品质,始终以青春之热情、青春之追求践行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理论根基、练就过硬本领,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10篇

俗语云,美人在骨不在皮,讲的就是气质。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更应练就一身气质,成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美人”。如何才能成为有气质的年轻干部呢?《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八集谈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方能有气质。

读懂“年轻”这本书,练就勇于担当的气质。勇于国家担当,青年当仁不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年轻干部就像初升的朝阳,充满活力与能量,只有将这源源不断的青春气息注入到每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岗位上,每一个年轻干部“立志做大事”,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方能推动着国家这艘巨轮平稳航行,勇往直前。

参透“干部”这本书,练就精于业务的气质。“干部”一词拆开来看,就是“干”――干实事;“部”――整体的一部分,所以,“干部”就好比“齿轮”,每一个齿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的工作,才推动着国家这艘巨轮向前。巨轮的平稳航行离不开齿轮的准确运行,这就需要每一个“齿轮”精于业务。要想精于业务就须得勤于学习补足底气,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更应发挥“蓄电池”精神,持续充电,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方能做到“提笔能写、上台能讲、遇事能干”,成为谋划工作的高手、熟悉业务的能手。

嚼烂“人民”这本书,练就心系万民的气质。工作岗位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家人”,作为家人,我们要为其解忧,为其谋福,时时想之,心心念之,方不负“家人”之名。作为年轻干部,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将自己和群众牢牢栓在一起;要沉心定气,用心倾听群众的期盼和困难,访得实情,寻得实策,不怕跑断腿,不怕事太难,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要时时心系人民的安危,刻刻想着群众的利益,对人民群众讲真话办实事,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感受“家人”般的温暖。

其它网友正在看:

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心得体会13篇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后感12篇平语近人第七集之感悟平语近人研讨会发言稿3篇平语近人第六集之感悟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