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常态化心得体会]适应新常态心得体会:锻造新能力

时间:2021-09-30 00:00:00 心得体会

  “新常态”从xx在国内的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及到国际重要会议的系统而全面阐述;从单一的经济发展领域超越于包括党的建设在内的全方位多视角的发展与升化,已成为描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崭新格局的代名词,有着新变化新特征与新态势,需要以新思维积极把握的“新”的特点,也有着在一定时间内固化模式长期存在,需要主动适应,以新的状态去适应的“常”的特点。如何用好“新常态”这把理解中国发展的钥匙,需要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锻造新能力,担当责任,让“四个全面”精神落地生花。

  一、锻造责任担当新能力,做脚踏实地的行者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要锻造责任担当服务发展能力。即要“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新常态下,我们党的事业又进入新的爬坡过坎的阶段,面对着改革发展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的前所未有。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想法”与“干法”无论从方式、内容、手段和结果来看,都与以前完全不一样。比如,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源分配由单一向多种方式变化,对意识形态由接受方式向既接又传方式转变,价值观念从以往的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等等…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正确面对,以什么样的方式态度去有效化解,都要求党员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增加责任担当能力,更好锻造服务群众的能力。

  责任担当,就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就是勇挑重担、敢于负责,高度负责,是一种能力,一种气魄,更是一种精神。有了锻炼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能力的“底气”,在新常态内涵的理解把握上和各项工作执行完成方面就能得心应手,就能脚踏实地的与民在一起。责任担当的能力不是从天而降的,也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自身通过书本的理论学习以及从工作、生活与实践历练中所领悟到的一种特有且具有可传承的价值品质,同时,它又是一个动态的,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不断学习与升华的。党员干部为民的责任心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的信仰,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源于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运用与创新。为民的责任心源于学习,共产党人的学习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

  锻造责任担当新能力,要求既要有干事的能力,更要有干成事干好事的责任担当。常言道“责任胜于能力”,能力再强大的人若没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那是最可怕的,或许只能是表面的与民身干在一起,根本难以想与干在一起,甚至可能会走到事物的反面。

  二、锻造自我调整新能力,做敢于挑战的强者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锻造自我抗压的新能力。即要调整心态,要压力不要压抑,要压力更要动力,善于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学会释放,学会自我减压,勇于调整自我,“学羚羊奔跑,重新找回工作中的动力和激情”。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成员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和维护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作出现了新情况、面临着新问题,面对社会监督压力与组织纪律严要求的常态化,要敢于落实纪律制度上更加过硬,把群众监督与群众信任转化成工作的更高标准要求,将压力转化成激励的动力。

  面对现实环境中积极与消极的因素,面对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公与私的多种矛盾,面对着从严治党与从严治吏的政治氛围及社会道德压力等外在因素的约束,同时还要受其自身思想素质和觉悟程度等内在主观因素的制约。党员干部要学会锻造抗压和释放压力的新能力,尤其要打开视野空间和思维空间,以正面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将社会的监督作为督促自己严守纪律、规范行政的另一种外在力量,心存敬畏。只有把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和战术上的底线思维、主动作为结合起来,汲取党的群众路线集中教育实践活动的丰厚成果的精神食粮,去纯正自我作风,始终保持“在路上”状态,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

  学会系统地辩证分析问题,更好地打开视野空间和思维空间,提升自我认知水平的能力。在理解吸纳的基础上把党的路线方针与纪律制度转化为思想和行为的自觉;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应对外界信息;认识自身,反思自己的言行及活动,尤其对自己的需要及能力等方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价值选择和判断上有效进行自身的支配、控制和调节,充分发挥自的潜力。调整自我才能明辨是非,把握方向,找准前进路径;对新常态下发展的社会现象认识才能少些感性多些理性;社会矛盾多些理解包容少些怨气发泄;对问题处理与矛盾化解才能做到应对有方游刃有余;对工作创新才敢于大胆。

  三、锻造辩势抓势新能力,做敢于担当的勇者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锻造辩势与抓势的新能力。要做到“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就是要主动作为,学会辩势,勇于抓势,即体现了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上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

  锻造辩势的新能力。辩势就是党员干部对党的执政方略和治国理念的学习理解,它是我们落实政策方针有效开展工作的核心要件,对政策的误读往往导致工作落实执行的偏离,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辩势是一个人内在能力素养的外在表现,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承载,体现于思想上内印与行动上的外行。抓势就是党员干部对党的执政方略和治国理念的把握运用,共产党人历来善于抓马克思与中国实践结合的势,产生了“系列讲话精神”又一重大理论成果,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势。今天,我们要抓住“新常态”的势,把中央的政策与地方的实际有机结合,实现“春风凭借力,破浪正当时”效果。

  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党员干部要紧紧把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鲜明的政治立场,认清“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速度下行的大势,认清“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大势、认清“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大势,主动作为,学会辩势,科学把握,因势利导,乘势而上,乘势而为,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从而更好实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锻造党性再造新能力,做自我亮剑的能者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锻造党性再造的新能力。要做到“革自我陋习,斩‘四风’之根”,适应作风建设的新常态,在敦本务实上更加深入。

  虽然在全党开展了以“四风”为突破口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但在个别党员干部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的身上或许还不同程度地找到“四风”影子。要实现政治新生态,就得把党员干部身上的“四风”革除掉。从根本上说,思想是“四风”的“病根”,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偏离,产生了错位或越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或模糊,或不坚定,或丧失,就不可能有崇高的思想觉悟,在思想和行为上就不能很好控制自身欲望,很难抵御外在诱惑,就必然会产生“四风”现象。斩根之重举在于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把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作为自我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深入的自我理论学习教育,树立正确“三观”,筑牢反“四风”、树新风的思想防线。“解铃人还须系铃人”,理论学习是解决理想信念或模糊、或不坚定、或丧失问题的最最好工具,它能为坚定目标、纠正方向、凝聚能量…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彰显了共产党人善于学习的执行力,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刻警醒自己、反思自己、检查自己,用实际行动为做出榜样和示范,落实于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形象重塑、党性回归”本位上来。要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治自我的“四风”,为从严治党持续注入新动力;要以“零容忍”态度与腐败行为作斗争,为营造廉洁从政的新气象;要以全方位地自我约束管理,打造为官不易的政治新生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新常态”彰显了以对现实问题和未来挑战的清醒认识、对现实机遇的从容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把握、对自身使命的担当精神、治国理政的实力智慧和意志。所以,作为每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应锻造新能力,更好去适应引领新常态,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