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鉴赏怎么写】如何鉴赏文学作品(9)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9)

文章来自:爱师网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

A、诗歌鉴赏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就阅读与鉴赏的区别来看,鉴赏要比阅读高一个档次。就诗歌阅读的教学来说,教师对教材诗歌的处理,只是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一个个体和载体,如果阅读诗歌,只停留在教材上的几首诗歌,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关键还是通过教材诗歌的载体,教会学生独立准确的鉴赏诗歌的能力。所以,诗歌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了诗歌鉴赏的能力。从这一点来看,诗歌阅读教学也就是诗歌鉴赏教学。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文章来自:爱师网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

A、诗歌鉴赏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就阅读与鉴赏的区别来看,鉴赏要比阅读高一个档次。就诗歌阅读的教学来说,教师对教材诗歌的处理,只是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一个个体和载体,如果阅读诗歌,只停留在教材上的几首诗歌,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关键还是通过教材诗歌的载体,教会学生独立准确的鉴赏诗歌的能力。所以,诗歌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了诗歌鉴赏的能力。从这一点来看,诗歌阅读教学也就是诗歌鉴赏教学。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

文章来自:爱师网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

A、诗歌鉴赏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就阅读与鉴赏的区别来看,鉴赏要比阅读高一个档次。就诗歌阅读的教学来说,教师对教材诗歌的处理,只是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一个个体和载体,如果阅读诗歌,只停留在教材上的几首诗歌,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关键还是通过教材诗歌的载体,教会学生独立准确的鉴赏诗歌的能力。所以,诗歌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了诗歌鉴赏的能力。从这一点来看,诗歌阅读教学也就是诗歌鉴赏教学。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文章来自:爱师网

3、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6、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三、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文学是时代的风雨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风。了解作者的人生遭遇,了解作家的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氛围,地理环境和社会习俗,从而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运用想象,填补诗中描述的空白,是理解和鉴赏作品的基础。如学习屈原的《离骚》,首先要了解屈原的其人其事。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受过很好的文化教养,颇得怀王信任,在战国七雄纷争割据的局面下,他希望楚国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为此他主张联齐抗秦、举贤授能和革新政治以求振兴楚国,但却受到楚国内部亲秦的旧贵族集团的诽谤和迫害,被怀王贬逐和流放,直到秦兵入境,国家将亡,他悲愤投汨罗江自沉。可见他的一生是在长期忧伤和放逐中度过的。在这基础上阅读《离骚》,就明了他自述身世、志向和遭受奸佞打击的用意了,对他虽受谗人的陷害但追求“美政”九死不悔的志向的理解也有了张本。

四、要能理解并解释课文中的诗句。诗歌语言的特点是精练、浓缩,富有跳跃性。要结合上下语境准确把握词义、句意。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理解这两句诗时,要做到能懂得“羁鸟”“旧林”“池鱼”“故渊”的意思;要懂得“故”与“旧”是互文;要懂得这两句诗承前叙述诗人误入官场“尘网”,就如“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于是思恋“旧林”、“故渊”,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表达他急切思归田园的心情;要懂得诗人以“羁鸟”“池鱼”作比,贴切形象,既与前面的“尘网”呼应,又为后文的“樊笼”伏笔。

五、要善抓“题眼”“诗眼”。“题眼”就是一首诗的题旨。“诗眼”就是一首诗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抓住了“题眼”“诗眼”,就是找到了理解和鉴赏诗歌的钥匙。如《离骚》中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一句反映了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表现他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节操。“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反映他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思想。赏读这些语句,就能更好的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旨意。

文章来自:爱师网

六、要合理补充形象。诗歌具有概括性,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但这种补充不要抛开作品的形象而随心所欲,要以作品所提供的的艺术形象为基础作合理的想象。比如在赏析《白马篇》时,既必须理解诗人运用铺叙的手法,描写少年勇猛轻捷的英雄形象。更必须展开想象的羽翼,通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想象这位游侠少年精彩的射技。“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想象身手敏捷的动作画面。

七.要体物入情,能动地思索作品的思想意义。鉴赏诗歌,必须真正进入作品的社会场景中去,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感情。如在赏析《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形象时,就应当从刘兰芝与焦母、阿兄之间的矛盾冲突中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从兰芝与仲卿的情感世界中去体察人物心理变化和思想冲突的轨迹。反之,缺乏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真切体验,是很难在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基础上,体会出丰富的意蕴的。

八.要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会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鉴赏时要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即即景述怀、直述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诗的主旨。比如《秦风·无衣》中通过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在重章复唱中表达了作品的主旨: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九.要能体会诗歌艺术手法的艺术效果。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艺术效果。客观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诗中比、兴手法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的。从比的角度来说,要明了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四种形式及作用。如《离骚》中屈原“依诗制骚,讽兼比兴”,他以鸾凤、香草比拟忠贞,以恶兽、臭物比拟奸佞,以饮食芳洁比拟品质高尚,以车马迷途比拟惆怅失意。从兴的角度来说,兴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触物起兴,如《氓》的三、四章,用自然现象来对照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二是托物起兴,如《孔雀东南飞》开头两句。以孔雀失偶起兴,增加了诗歌的悲剧气氛。

总之,我们鉴赏古典诗词要注意以下切入点:

第一就是要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

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第二个切入点,应该是语言美。因为中国古典诗词也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最精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诗歌欣赏的第三个切入点就是形式美。中国古代诗词是最讲究形式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诗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

具体鉴赏方法:

一、表达方式

诗歌表达方式共有四种:

1、记叙

说明: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

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文章来自:爱师网

3、议论

说明: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赏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

说明: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方法

诗歌修辞方法共有十种:

1、比喻

说明: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

说明: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

说明: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赏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

说明: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赏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文章来自:爱师网

5、比拟

说明: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赏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

说明: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赏析: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

说明: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句:“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赏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

说明: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句:“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赏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

说明: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0、虚实结合

说明: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文章来自:爱师网

三、表现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共有十四种:

1、用典

说明: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赏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联想

说明: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象

说明: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衬托或烘托

说明: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赏析: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5、渲染

说明: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文章来自:爱师网

6、象征

说明: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7、对比与对照

说明: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例句:“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赏析: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抑扬

说明: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9、照应

说明: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赏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10、动静

说明: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句: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11、正/侧面描写

说明: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赏析: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文章来自:爱师网

12、直抒胸臆

说明: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例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赏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1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说明: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14、托物言志

说明: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B、小说鉴赏——典型人物形象鉴赏

一、抓住特征

在描写人物肖像的时候,作家一般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精神面貌、神情的突出特征加以描绘。

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婴宁》中对婴宁的描写:

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

在这段描写中,作家对婴宁的外貌没有任何描述,写婴宁就抓住一点:笑态。“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一路笑来,一路笑去,走到哪里,笑到哪里。这样,一个天真、爽朗、笑态可掬,可爱迷人的妙龄女郎就活生生地站在了读者的面前。“笑”是婴宁最突出的特征,作者只是在不断点染她那天真爽朗的笑声,再加上具有象征意义的鲜花,烘染出主人公天真无邪、富于诗意的美好性格。

二、注意下意识动作

读者在鉴赏人物的时候,也应注意作家对人物下意识动作的描写,由于这种动作基本不受意识的支配,所以往往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有一段薛宝钗绣鸳鸯的细节描写:

(宝钗)说着,一面就瞧他手里的针线。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袭人)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就走了。

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着的那个所在,因又见那个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就替他作。┅┅那黛玉却来至窗外,隔着窗纱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刷子。

黛玉见了这个景况,早已呆了┅┅

鸳鸯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有着特殊含义的,宝钗看了袭人绣的鸳鸯不仅喜欢,还情不自禁、下意识地绣了起来。在幽静的怡红院,一个多情公子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郎贴身坐在他的身边,纤纤玉手拿着针线忘情地绣着戏莲鸳鸯,这是一幅多么富有浪漫情调的构图啊!难怪黛玉看见,早已呆了。宝钗平时十分注意自己行为的规范性,别管真假,她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非礼勿听、非礼勿视,何时敢于如此的大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但是读者正是通过这一平时难以见到的动作,觉察到深藏在宝钗内心的绵绵情思。

文章来自:爱师网

三、鉴赏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是叙事性作品的灵魂,高明的作者往往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上花费较大的力气,以人物语言代替自己的叙述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物语言一般包括对话和独白。鉴赏人物语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语言看性格

语言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外化,通过人物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和品格性情。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写贾府饮酒行令赋诗:

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长三’。”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鸳鸯道:“右边是三长。”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说完饮毕。

┅┅

鸳鸯笑道:“左边‘大四’是个人。”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众人哄堂笑了。贾母笑道:“说得好,就是这么说。”刘姥姥也笑道:“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儿,姑娘姐姐别笑。”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众人笑道:“这是有的,还说你的本色。”鸳鸯笑道:“右边‘么’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众人又笑了。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两手比着,也要笑,却又掌住了,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听了,由不得大笑起来。

根据这两段语言描写,就能够看出薛宝钗、刘姥姥两人的修养和身份。通过薛宝钗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知书达礼、文雅多情的富家才女。通过刘姥姥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粗俗爽快的农家妇女。薛宝钗说不出刘姥姥的话,刘姥姥也说不出薛宝钗的话。所以老舍说:“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

(二)从语言矛盾看人物特点

作家常通过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处事行为,这是讽刺性作品经常采用的手法。阅读此类作品读者要细心体会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

如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胡屠户语言的描写。

范进中举前:

不觉到了六月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向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范进中举后:

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众人都笑起来。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既有狠毒、淫荡的一面,也有聪明、美貌的一面。鉴赏者既要看到她刁钻、凶恶的一面,还要看到她伶俐善变,敢作敢为的一面。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