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贵州省人民政府网】2018年太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 2017年12月27日在太和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牧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全局,大力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以贯彻落实“五大专项行动”为总抓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一条主线,扎实开展“六城同创”,推动“六项升级”,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较好地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推进“皖北首位、安徽十强”的征程中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一、坚持提速度、争进位,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2亿元,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120.5亿元,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增长26%;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大关,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增长1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0亿元,增长12.2%。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二、皖北第二;财政收入总量全省前十、增速全省前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六;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皖北第四、增速全省第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省第一、增速全省第五;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皖北第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全省第三。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县在建项目10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2个,5亿元以上项目18个。在2017年《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中,太和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全省第六,发展速度竞争力全省第一。全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太和县域综合实力由全省三类县晋升为二类县。多项工作创先争优。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粮改饲”示范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省体育强县示范县。经济开发区被列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健康扶贫主要做法被《中国扶贫》报道推广。在省委政法委第三季度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抽查中,位列14个县市区第一。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推广。土地确权省市两级验收双优秀。胡总镇、三堂镇被评为省级文明镇,马集乡港集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郭庙镇被评为省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坚持抓转型、促升级,工业量质持续提升。以“四化四驱”为主抓手,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规模效益同步提升。新建、续建工业项目74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总数达370家,产值超2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6家。推进40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技改投资26亿元。新增挂牌企业21家,累计达98家,总数全省县级第一。基地建设提速增效。确定打造全国高端“医药原料+制剂”的发展定位,找准了发展路径。基地规上企业产值202亿元,增长31.5%,增速在全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位居前三。全年新开工医药类项目16个、总投资86.8亿元;续建项目22个、总投资75.8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中医药大学达成共建现代医药基地战略合作。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太和之友两大平台正式揭牌。成功召开第二届安徽阜阳(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峰会议,协议签约62.4亿元。获省“三重一创”项目资金9200万元。欣奕华医药原料基地落户太和,基地带动效应进一步释放。园区升级取得突破。投资30多亿元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城关镇标准化厂房、筛网滤布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发艺文化产业园、肖口绿色新能源产业园共签约入驻企业30家,投产18家,“一区多园”产业发展格局效应初显。园区单位GDP能耗下降7.02%,生态化水平有效提升。企业内生动力日趋强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全市第一。与中科大共建生物医药创新基地及科太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入驻项目18个。申请各类专利1130件。新认定省著名商标6件,有效商标总量3458件,全市第一。获批省级新产品2项,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省标准化示范企业1家,省质量奖1家。2家企业进入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1家获“优秀奖”。两化融合步伐加快,新增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3家、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3家;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企业8家。要素保障持续强化。融资35.6亿元,成功发行全市县级第一支企业债12亿元。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8个,总投资73.8亿元。获批城镇建设用地7293亩,工业用地出让面积1667亩。支持19个重点项目“贷转补”资金1.9亿元。累计发放科技创新政府引导资金1.4亿元。开发区化工集中区规划成功获批。完成“空间规划”编制和协同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5个,到位资金227亿元,增长25%。

三、坚持调结构、增效益,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绿色转型初显成效。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6万亩,主打品牌粮食、苗木花卉、瓜果蔬菜、特色中药材、生态养殖五大产业,建立专用品牌小麦生产基地30万亩,特色经济作物面积54.5万亩。认定绿色食品及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96万亩。“恒进麦8号”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经营主体集群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628家,新增省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000多家。基本形成百户1社、5村百社、4社千亩的集群化发展态势。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连续三年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综合考评第一。初步形成以粮食、食品、中药材、蔬菜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9家,市级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6家。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1个,香椿、桔梗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农业物联网应用主体8家,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主体15家。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省农科院皖北分院基础设施基本完工。建设农艺、农机、农信深度融合示范点120个。新建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厂9处,15.5万人受益,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治理中小河流36公里,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0.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6.5万亩。

四、坚持建平台、活商贸,第三产业持续繁荣。持之以恒抓三产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总量全市第一。华源物流园被评为省级示范物流园,有望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专业市场渐成规模。农产品批发大市场、浙商国际商贸城、红星美凯龙综合体基本建成,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持续增强。新型业态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华药会暨第五届安徽华源医药采购促销节。组织参加国际徽商大会、中博会、上海发博会等,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搭建平台。环球嘉年华游乐园通过4A级景区专家评审。汽车露营地、有机良庄休闲旅游度假村被评为3A级景区,填补了我县A级景区空白。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村级服务网点发展到558个,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体系基本形成。

五、坚持强基础、增品质,城乡面貌持续改观。拆旧建新并举,治理绿化并重,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城区建成面积达3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0.9%。拆旧建新联动推进。创新“155”拆迁工作模式,完成拆违拆旧拆迁总面积290万平方米。实施颍南片区13.5公里道路建设,三桥复桥、太任路等建成通车,颍南安置区主体完工。启动西部新城18.4公里道路建设,河西滨河路,李小洼、张路口安置区建设稳步推进。卫星城公共基础设施,创业路、旧县安置区建设加快。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0余条,复兴路、人民北路、团结路等完成白改黑。开挖引水入城河道7条、30公里。建成交付建设路、文明路等安置区11215套安置房,货币化安置1866套。第三污水处理厂调试运营。4个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和15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通过省考核验收。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398公里,改造危桥31座。漯阜铁路太和北站建成运营。城乡管理更加完善。完成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理念转变,焕发了城市管理内生活力。建成国泰路、建设路、向阳路等菜市场5个,增设城乡交通设施983个,强化警力疏导、文明劝导,依法治理乱停车、乱摆摊设点、乱闯红灯行为,城市秩序明显规范。智慧医疗、平安太和等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性成效明显。投入1.9亿元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投资4亿元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城乡环境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乡内涵逐渐丰富。公交改革顺利完成,投入绿色新能源车198辆,实现城区公交全覆盖。高标准改造二桥、三桥、高速公路出口。漯阜铁路文化主题公园一期、颍阳公园建设进展顺利。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率达31%。重点区域、重要建筑景观照明提升13万平方米。农村绿化提升和新增造林面积4万亩,建设高标准绿色长廊示范段15公里。建成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8个。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有序推进。

六、坚持惠民生、强保障,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民生类支出7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6.3%。实际拨付各级财政资金22.2亿元,31项民生工程全面完工。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580元、10930元,均增长9%。教育文化繁荣发展。强化政府职责、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考成绩连创佳绩,再次摘得全省理科状元、全市文科状元桂冠,13人考入清华、北大。出台优惠政策,先后赴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深化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全覆盖。新建曙光、吉祥路等8所中小学和15所幼儿园。稳步推进“六馆两中心”布展配套设施。启动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实施诗、书、画艺术人才培养“万人计划”。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457人、城镇实名就业9257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98万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350套、基本建成11029套、分配入住3456套。建立3个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实行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县域就诊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审计、统计、广电、气象、档案、人防、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地方志、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协调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七、坚持重精准、补短板,脱贫攻坚持续见效。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和调度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大力开展“回头看、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整合各类扶贫项目资金8.2亿元,精准脱贫成效凸显。九大工程扎实推进。新建贫困村道路98公里,完成年度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任务和217个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特色种养业覆盖贫困户40293户,光伏项目实现贫困村全覆盖,电子商务、旅游带动贫困户2026户。帮扶1968名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建成扶贫车间88个,带动就业2612人。减少贫困人口个人医疗支付7475.9万元。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97%,居全省前列。完成2万亩森林抚育工程任务,带动贫困户1967人。发放贫困生补贴资金2112万元,实现教育扶贫全覆盖。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实现低保、贫困两线合一。完成5533户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贫困户危房改造全覆盖。发放小额贷款4.3亿元。183家企业与全县77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扶贫方式创新优化。全省首创健康脱贫“3993”工程,创新实施“扶贫+”“扶贫驿站”“扶贫产业园”,有效解决贫困户就业、增收、医疗等问题。全省扶贫驿站建设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顺利通过省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全面完成20个贫困村、2.61万人脱贫年度目标。

八、坚持促改革、重治理,发展活力持续释放。重点改革持续深化。13家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基本完成。“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启动,建成覆盖全县乡镇、村(社区)的网上办事大厅代办点346个,营业执照、计生四证、低保等实现网上办理。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基础上,实施“56证合一”。推行建设项目“一费制”改革。开展“减证便民”专项清理活动,涉及群众办事的各类繁琐手续得到有效清理。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中央环保巡察交办案件整改基本完成。关停砖瓦窑厂53座。蓝天行动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秸秆禁烧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医药、化工及涉重金属行业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得到加强。建成陈腐垃圾综合治理生产线3条,陈腐垃圾得到资源化处置。全面推行河长制,域内河流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开展违法用地防控和国土资源量化考核工作,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势头得到遏制。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以“摘帽、创优、争先”为目标,以实施“8158”工程为抓手,认真落实综治整改任务。按国标建设或改建356个镇村(社区)综治工作平台。全面推行“一村一警”“1+1”警务模式。挂牌成立县级矛盾调处中心,受理各类矛盾179件,调处成功率83%。全省首创成立太和驻天津市西青区流动人口综治服务中心。深化领导接访、带案下访、源头化解等措施,十九大期间信访维稳形势稳定。逐步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自身建设切实加强。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广泛听取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办理人大议案1件、建议30件,政协建议案1件、提案185件,办复率100%。建立健全县政府党组会议制度、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县政府常务会议制度等,决策程序不断规范。大力推行会前学法、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依法行政不断加强。积极推行“严转提促”“一线工作法”,切实提高工作推进速度和落实力度。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重作”专题教育活动。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

一年来,我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加压奋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驻太各单位,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人士、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太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立足良好的发展基础,面对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公共服务能力与群众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依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问题;生态建设任务艰巨,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管理能力不足,环境卫生亟待加强;项目引进难、落地慢;政府部门和干部服务效率不高,工作落实不力,担当意识缺乏,作风建设还需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勇于担当,认真解决。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践行新理念,建功新时代,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太和形成生动实践的关键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纵深推进之年,做好全年的工作意义重大。201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持续推进“五大专项行动”,围绕“皖北首位、安徽十强”发展目标,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决战决胜贫困县,全力创建文明县,着力打造平安县,奋力冲刺一类县,阔步挺进十强县,倾力打响“医药高地、诗画太和”品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太和各项事业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财政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5%。

在具体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创新发展。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深入推进“四化四驱”,力争工业经济增速全市第一、皖北领先、全省前五,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产业竞争力、综合竞争力保持全省前十。

加速基地提质提效。按照打造全国高端“医药原料+制剂”产业基地定位,落实基地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推进欣奕华医药原料基地和高端生物医药发酵研发平台、九翔医疗、六合堂现代医药、德信佳药业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建好院士专家服务中心,落实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协议,多方位引进生物医药、医药原料、制剂等领域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规范专项资金使用方式、范围和标准,确保用好、用准、用活。锁定200多家太和籍医药生产商、5万多家医药经销商开展亲情招商、乡情招商、产业链招商。

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对照国家级开发区标准,盯住达标指标,补齐弱项短板,加快国家级开发区创建步伐。推动“两园”深度融合,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完成开发区筛网产业园一期建设,开工二期,打造全国工业滤布三大基地之一。加快发艺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打造中国发艺文化名园。加快理士国际、骆驼集团等项目建设,打造肖口绿色新能源基地。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结构,精准定位,做好化工集中区建设工作。把环保、安全、土地、税收作为项目落地的底线,升级现有园区绿化规划,提升生态功能,形成“项目-园区”良性互动发展局面。加快开发区卫星城、职教产业园建设,加速构建产城一体发展格局。

支持企业规模扩张。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推进个转企、小转规、商转工“三转”行动。抓好原料药中间体、中药加工、节能环保、发制品、筛网绳网等领域规模企业的倍增和提升。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加快富泰发饰、恒宇环保、银丰药业主板上市进程。加大“政银担”“税融通”等合作机制的拓展,增强对中小企业财政性过桥资金的支持,健全政银担对接合作长效机制,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出台差异化政策,支持创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博士后工作站,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推动创新创牌。深入推进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创建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工作站。积极开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加强名牌、商标、标准、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奖评选工作。支持悦康、贝克药业等企业通过一批国家、省级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支持银丰药业、富泰发饰、恒宇环保等企业争创质量奖、质量标杆企业、工业精品。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现代医药基地、现代农业、三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突出工业项目重中之重地位,大力实施“太商回归”工程,拓展招商引资空间,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结合我县产业特点、发展需求以及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方向等,紧盯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针对性上门推介,精准对接。坚持招商与引智、招企业与招平台、招人才与招团队相结合,力争引进一批创新型项目落户。完善招商引资奖惩考核制度,优化招商环境,激发全民招商热情。强化规划、资金、土地、环境等要素保障,加快引进项目落地、投产速度。力争获批土地5000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金融和债务风险。

二、更加注重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联动发展。以解决好“三农问题”为统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让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创业创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培育壮大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技术、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开展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调优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大力发展名特小吃产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推动农业电商、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选择有条件的乡镇,打造特色小镇农业产业。推行绿色增产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争创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加快双创园、省农科院皖北分院、中科院野外台站等项目建设。实施434公里农村畅通工程建设,改造危桥24座。完成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新增高标准农田28万亩。积极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巩固农村土地确权成果。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发展适合农村、扎根农村、造福农村的特色乡村产业。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制合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共享现代化成果。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试点。力争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工作。

 

大力促进乡村文明。一体化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全面清理农村陈年垃圾,建设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14个,改造旱厕5万个。抓好14个乡镇政府驻地集镇整治和8个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建设。按照“六无”标准,大力整治乡村环境,改变镇村脏乱差局面。深入推进“一约四会”和农民文化广场建设,广泛开展“清洁户”“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更加注重做大做强,推动三产繁荣发展。继续实施商贸物流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持续繁荣传统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激活市场、促进消费、拉动经济。

打造商贸物流平台。做好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商圈布局。加快实施消费市场建设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大商场、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和特色街区,建成商务中心。有序推进华源物流园二期等项目建设,争创全国采购贸易试点。继续办好华药会。

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抓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村级网点运营工作,全面实现乡有网点、村通快递。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新型业态助推作用,使其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新生点。力争全县电商交易额达到12亿元。

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外贸集群建设工程,建成保税仓库,巩固、做大、做强香精香料、纺织服装等传统外贸板块。依托太和发艺文化产业园和马集发制品产业园,推进发制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太和发艺文化品牌。依托太和医药基地,引导扶持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培育生物医药外贸集群。利用电子商务改造提升传统外贸企业,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新增进出口企业10家,培育进出口超5000万美元企业1家。力争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

四、更加注重文明创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围绕“县改市”目标,以省文明县城、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巩固深化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着力提升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构建宜居宜业城市新格局。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坚持规划的法规性、前瞻性、引导性和约束性,不折不扣执行上级批准的各项规划。严肃处置擅改规划、不按规划建设行为。抓住省支持太和建成中小城市的重大机遇,积极推进空间规划,提升城市规划,着力打造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现代化中小城市。实施珠海大道、高铁快速通道、高铁新区、449省道南延、龙伍路、105国道桑营至三角元段新建或改建等重大项目,拓展城市空间。按照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标准稳步推进河西新区道路、安置区、学校、医院、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建一桥,改造光明路、文明路、细阳路等城市道路,畅通城市微循环。疏通城外排水沟渠,衔接城内排水管道,解决城市内涝。开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二期建设。完成八里店燃气门站和输气管道建设。

大力整治城市环境。加大整治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打造整洁优美、干净靓丽城市环境。稳步推进4个城市立体停车场工程和部分街头游园生态停车场建设,缓解城市停车难压力。新建解放路等9个菜市场,解决城区菜市场短缺问题。实施老旧小区和城市背街巷改造工程。开展环城河、红丝沟等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启动城市繁华区汽车站搬迁工作。增开9条公交线路、投入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启动沙河路沿线、镜湖路与复兴路交叉口、竹器厂周边、镜湖中路两侧、旧县引水工程、李茨园、苏庄、五交化家属院棚户区改造项目。

聚力提升绿化水平。围绕提升城市内涵,抓好特色塑造、品质打造和生态营造,实施建成区街道环境提升和绿化带建设项目,新建一批街头游园,开展拆墙透绿工程。大力推进城区道路、公园绿化改造提升以及沿路沿河景观、生态廊道建设,新造林6000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6个,打造森林长廊10公里。高标准完善高速、铁路、国省干道绿化。启动沙颍河湿地公园三期、漯阜铁路文化主题公园二期建设。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巩固文明县城创建成效,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研究制定长效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市民文明程度。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为抓手,推动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形成覆盖全县、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环保”等,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实施云计算数据中心、智慧政务、智慧社区、一体化智能停车场等项目建设。

五、更加注重生态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太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让太和水更净、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政府引导,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

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开展中央环保巡察交办信访案件、省环保督察交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加大未完成案件整改力度,积极按照承诺时限完成整改销号。启动第三水厂、污泥处置工程以及第二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治理进度。实施建筑施工工地扬尘防治标准化管理。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继续保持大气污染防治高压态势,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河长制,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严把环境准入关口,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健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六、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推进省级卫生县城、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平安县、双拥模范县创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建立义务教育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普惠制幼儿园供给。新建一中和城区5所小学,改扩建太中、二中,优化提升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持续出台优惠政策,加大优质教师招引力度。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持续开展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深入推进诗书画“万人计划”。建成“六馆两中心”,办好第五届书画艺术节,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服务。

推进体育旅游产业。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完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太和体育品牌。着力推进“体育+旅游”“体育+康养”,促进体育与多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沿沙颍河向南打造以绿色、生态、休闲、健康为一体的旅游经济示范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逐步提高特困供养人员、孤老重点优抚对象、低收入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渠道。大力推进“双创”“创业江淮”行动。加快创建卫生强县,推进医共体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开工建设县医院、中医院新区。支持社会办医,增加医疗供给。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夯实矛盾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及信访积案。推进公共安全监控应用向基层和群众延伸,实现人防、物防、技防全覆盖,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改善基层安全生产基础条件。继续推进交通运输、消防、建筑施工和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管控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积极构建安全风险管控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安全风险防控新体系,有效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迫切期待,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稳步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七、更加注重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摘帽。进一步压实工作主体责任,凝聚工作合力,在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上继续发力,确保如期完成“县摘帽”的年度政治任务。

突出精准摸实情。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扶贫对象信息动态变更的日常规范,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进一步开展致贫原因大调研,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准确依据,加快贫困户增收脱贫步伐。

夯实基础促发展。加大产业脱贫投入力度,增强产业脱贫实效。积极引导就业脱贫,加大信息对接和务工培训力度。严格落实健康脱贫“351”“180”“3993”政策。提高兜底投入和补贴标准,扩大保障范围。积极推进危房改造,农村畅通工程等,有效实现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提升。

扶智扶志增动力。将发展教育作为扶智的根本路径,进一步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全面改善优化基层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送温暖,更送志气、送信心,帮助贫困户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围绕组织强保障。围绕脱贫攻坚目标,细化责任清单,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责任人、村组干部三支队伍的作用,坚持标本兼治、输血造血并举,从点上、根上解决贫困。规范用好扶贫资金,严格按照项目进度足额及时拨付,严查贪污挪用截留扶贫资金行为,让扶贫资金“一分一毫”都用在刀刃上。探索符合实际的扶贫新模式,提高扶贫成效。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面对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政府及各组成部门必须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顺应太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大局开展工作。

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深入推进“严转提促”“一线工作法”,把所有心思用在谋划发展上,把全部精力用在破解难题上,沉到一线摸实情,扑下身子抓落实。完善重点工作责任分解、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对确定的决策部署,干一件、成一件。深化网上办事,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大力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动真碰硬整治为官不为、庸政懒政怠政行为,严抓绩效考核,强化激励导向,严格约束机制,以过硬的作风、扎实的行动在新一轮发展中冲在前头、干在实处。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落实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作用。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深入推进阳光政府建设。

坚持廉洁自律操守。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全力维护良好行政环境,在干净做事中推动发展、成就事业、服务社会。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采取过硬措施,坚决加以整改。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准则,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发展最重要、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征程,奋进正当其时。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闯新路、心系百姓勇担当、勤勉实干铸辉煌,为早日实现“皖北首位、安徽十强”目标,创造太和人民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2018年太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