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2018年宁强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2018年2月1日在宁强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 长 黎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宁强抢抓机遇、负重前行、奋力攻坚、成效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务实创新,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生产总值完成83.3亿元,增长8.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2亿元,同口径增长13.8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788元、9555元,增长8.6%、9.3%。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实施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277个,建成贫困村道路22条65公里、饮水安全工程25处,新建和改造农村供电线路412公里,实施农村环境整治项目17个,完成农村用电抄表到户改造1.6万户,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更加坚实。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01亿元,建成扶贫产业示范园136个,辐射带动贫困户4121户1.2万人,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建立村级互助合作社73个、互助资金协会125个,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31个,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设立健康扶贫专项救助基金500万元,全额补助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费用906.8万元,县镇医院“一站式”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779户、农村危房改造1517户、教育扶贫1.5万人次、兜底保障5813人次,选聘护林员534人;开发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973人,事业单位招聘贫困家庭大学生35人。建立“周二脱贫攻坚工作日”制度,完善“531”干部结对包扶和“百企帮百村”工作机制,细化24条行业扶贫线,与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建立定期交流对接机制,社会帮扶工作有力有效。全年4个贫困村、7406名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在全省各次检查考核中均位列第一方阵。两次代表全省接受九三学社中央民主监督,得到充分肯定。

(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6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7亿元,占年计划105%。108国道改造路基工程完工,全省最长地方公路隧道――五丁关隧道全线贯通。高铁南站站前广场、兰海高速青木川连接线建成投用。建成通村水泥路100公里、完善工程200公里、安防工程200公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050亩,治理水土流失10.36平方公里。广坪至金山寺公路、玉皇冠观光农业示范园等重大前期项目部分工程开工建设。突出招商引资精准化、专业化,全年执行招商引资项目42个,到位资金36.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13亿元,增长1.2%。

(三)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100万元,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主体竣工,汉水之春茶叶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纸制品生产线、鲜天麻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入园企业4户,28户入园企业投产22户,13户规上企业实现产值34.3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7%,成功申报为全市首家“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秦川大厨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零突破”。新培育“四上”企业32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完成72.78亿元、19.74亿元,增长24.3%、14.3%。

(四)旅游三产持续繁荣。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工程,青木川古镇、汉水源森林公园分别完成国家5A、4A级景区提升规划编制。青木川古镇金溪河景观桥、瞿家大院及辅仁中学早期建筑修缮工程完工,成功创建为“陕西省平安景区”。羌族文化产业博览园羌王酒店、民俗客栈等项目主体竣工。汉水源森林公园索道等项目开工建设。汉江源头建成景区入口等节点。梦回羌寨、草川子等景点建设快速推进。建成乡村精品旅游节点14个,宁强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39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7亿元,分别增长25.1%、42.8%。新增民营企业391户、个体工商户1300户,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4户。发展电商经营主体50余家,实现农特产品网络零售额4000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5亿元,增长15%。

(五)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倍增”工程深入实施,“5+5”区域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建成优质稻米生产基地5000亩,粮油总产10.18万吨。畜禽出栏154.8万头(只),产茶9012吨,新发展中药材5.5万亩、食用菌4044万袋、核桃园1万亩、烤烟5500亩、高山蔬菜5600亩、银杏采叶园5.8万亩、猕猴桃1700亩、中蜂2.23万箱。新申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个,认定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3个,培育职业农民191人。建成无公害生产基地2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新认定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3件、省市级著名商标9个,新申报省级名牌产品2件,被评为“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名县”。

(六)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县城14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8.7亿元,占年计划103%。校场坝人行桥、羌州路雨污分流项目建成投用,九龙湾国际商住旅游社区、佳和时代广场等项目快速推进,拆除七星桥头危害道路安全的建筑物3处。青木川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成老街消防、金溪河亮化等工程,入选“中国森林文化小镇”“西部百座特色小镇”;阳平关市级重点镇完成投资6880万元;胡家坝、大安、毛坝河、燕子砭4个县级重点镇完成投资9677万元。扎实开展交通秩序、渣土运输、建筑施工、市容市貌、绿化美化“五大整治”,城乡面貌大幅改观。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青木川村、玉皇观茶园分别荣获全省“十大最美乡村”“最美田园”称号。

(七)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狠抓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全县环境质量稳定提升。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县镇村三级河长384名、河道警长24名,对嘉陵江干支流实行全面禁采;实施玉带河、小河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汉江综合整治2000米,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青木川污水处理工程完工,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有效处置“5·5”铊污染等环境突发事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达标。扎实开展“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10”行动,整治粘土砖厂10家,关闭露天采石场5个,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12家、煤炭销售企业8家,在全市率先完成“黄标车”治理,全县空气优良天数325天,超出市定任务39天。申报省级生态镇4个、生态村1个,完成营造林3.5万亩、森林抚育5000亩,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

(八)民计民生显著改善。民生支出19.5亿元,占财政支出85.9%。分类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成立县南街小学教育集团,十三年免费教育政策全面落实,高考二本以上上线1320人、较上年净增130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家县级公立医院与11家镇办卫生院建立医疗共同体,成功举办全国针灸康复埋线经验交流会,创建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被评为“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进县”。发放民政资金1.03亿元,“五项保险”扩面1289人,新增城镇就业256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转移农村劳动力7.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3.2亿元。科技专利获得授权11件,1项专利被评为汉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建农村幸福院10个,县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完工,敬老院实现集中供暖。举办宁强县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荣获市六运会团体总分第二名,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

(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七五”普法深入推进,“法润汉源”行动成效显著,被评为“全省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示范县”。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化解矛盾纠纷1286件、信访积案9件,信访秩序不断规范,信访总量持续下降,被评为“全市十九大信访安保维稳工作先进县”。狠抓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危化品运输、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加强网络空间环境整治,行政拘留散布网络谣言者4人。常态化开展京昆高速毒品缉查,圆满承办全省毒品堵源截流现场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被评为“2013-2016年度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并授予全省“平安杯”。

同时,武装、统计、审计、粮食、物价、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人事编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政府法制、应急管理、税务、金融、保险、邮政、通讯、气象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发展质量不高、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综合实力偏弱的县情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双重压力较大,追赶超越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二是产业结构不优,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少而小,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机制不活,市场破解制约发展手段运用不足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还有差距,全县贫困面总体较大,深度贫困村脱贫短板突出,脱贫奔康压力较大。四是少数干部思想观念和能力作风与新时代、新要求不相适应,主动服务意识和抓落实的执行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力做好2018年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聚力新发展,抢抓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改革红利加速释放、高铁通车优势凸显,以及脱贫攻坚、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等政策叠加众多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挖掘资源、产品等特色优势,发挥苦干实干精神,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根据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为统领,以追赶超越、绿色循环、转型升级、群众满意为主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乡村振兴、项目带动、文旅兴县、工业强县“五大战略”,大力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年、产业发展推进年、城镇品质提升年、招商引资突破年、作风本领强化年活动,持续推进“五大园区(村)”建设,壮大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时代宁强脱贫奔康、富民强县、追赶超越步伐。

全年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达到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达到1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1%,达到1.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2%、15.5%,达到88.8亿元、2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达到27.9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达到30150元、10415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推进十项重点工作:

(一)抓精准、促质量,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以“精准脱贫攻坚年”活动为抓手,下足“绣花功”,施好“精准策”,确保全年59个贫困村、3.14万名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退出。

狠抓产业强增收。围绕全县“5+5”农业产业区域布局,立足镇村资源禀赋,投入财政涉农产业项目资金1.7亿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8000万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316个,大力培育长短结合、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增收产业,确保重点产业有龙头、村村都有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脱贫户参与率达到100%。坚持以村级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暨“三变”改革实施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着力在盘活资源、土地入股、招商引资、合作经营上下功夫,建立经营主体带动、利益机制联动、集体经济拉动产业发展模式,完成“三变”改革59个村。加快推进村级光伏扶贫等项目,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新模式。

精准施策强基础。围绕脱贫退出“577”标准,精准打好“八个一批”组合拳,全面补齐脱贫短板。完成投资5.3亿元,实施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403个;落实资金0.9亿元,实施财政涉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0个。新建农村公路完善、安防工程100公里,硬化农村道路334公里;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17.5千米、低压线路258千米,安装配变14台,实施抄表到户改造4万户;建设引水堰闸21处、渠道17公里;新建通信基站60处,改造共享基站133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150户、农村危房改造2360户,全力保障住房安全。统筹落实就业创业、生态补偿、教育培训、兜底保障、健康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政策,确保精准到户到人。坚持志智双扶,大力开展“明理·感恩·自强”主题教育,充分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落实深度贫困村“十个一”帮扶措施,全年脱贫退出深度贫困村4个。

夯实责任强帮扶。完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健全“日常抽查、按季督查、反馈整改”机制,严格落实奖励激励、约谈问责、民主监督、第三方评估、“一票否决”制度,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深入实施24条分线作战计划,层层夯实工作责任。深化港宁扶贫协作,主动对接“3+X”帮扶体系,加强与国防科工局、省妇联等中省市帮扶单位沟通联系,全面落实“531”“百企帮百村”“周二脱贫攻坚工作日”工作机制,抓好社会扶贫网运营管理,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二)抓项目、促投资,全力推进项目带动。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74个,总投资17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8亿元。

千方百计抓进度。按照“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签约项目抓落地”思路,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六个一”推进机制,坚持月通报、季点评、半年观摩、年终奖惩,挂图作战,清单管理,严格督查,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108国道改造、七里坝至汉水源森林公园东大门道路等45个项目建成投用,氐羌田园综合体、罗黄公路改造、巨高路等29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深挖细研抓谋划。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抢抓“一带一路”、脱贫攻坚、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等机遇,围绕绿色食药、文化旅游、天然气、矿产材料、清洁能源、健康养生等主导产业,深挖项目线索,大胆策划包装,积极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大向上争跑力度,力争更多项目挤进中省计划盘子。用好用足1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力促宁青公路改造、后河水库等40个重大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精准对接抓招引。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聚焦产业延链补链、优势资源开发策划项目,搭建平台,创新方式,大力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对接,狠抓落地,招引一批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产业配套型、科技创新型、能人带动型产业项目落户宁强。坚持抓大不放小、招外不舍内原则,积极吸引外商来宁、宁商回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全年执行招商项目45个,到位资金37亿元以上。

优化环境抓保障。积极开展“发展环境提升年”活动,优化政务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推进联审联批,主动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加快各项手续办理,营造舒心舒适舒畅的投资环境。严厉打击村霸、沙霸、路霸以及阻工扰工、强包强揽等行为,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积极破解项目融资、土地供应等难题,全力保障要素供给,促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三)抓服务、促转型,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县之路,立足绿色循环,推进转型升级,全力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

做强园区。出台《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的决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建成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中心、园区物流中心。开工建设年产20万吨LNG天然气生产线、热电联产天然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力促热镀锌带高频焊管、年产5.5万吨纸制品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年产200吨银杏提取生产线、汉水之春茶叶深加工等项目全面达产达效。支持宏象房车扩大销售、做大市场,年内建成房车营地2个。优化产业布局,加速产业聚集,加快绿色食药、天然气等主导产业入园步伐,年内新引进入园企业3户以上,实现工业产值35亿元以上。

做优支柱。鼓励支持黑木林铁矿、长江公司等矿山企业技改创新,加快转型发展。扶持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力促盛发钢管、天宝电子等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天洋制药、绿梦食品、泛珠泉等食药加工企业强化管理营销,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推进天然气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发电供热、交通运输等领域高效利用,发展壮大天然气产业。加快推进光伏、风力、水能发电等项目建设,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加快航空零部件生产线建设,加速军民融合,逐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做精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发扬工匠精神,走专而精、精而强之路,实现整体升级。搭建企业孵化平台,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高新技术,自主研发核心产品,加快补链延链,实现降本增效。认真落实工业促投资稳增长政策措施,实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民营经济转型示范工程,大力实施“小巨人成长计划”,发展壮大一批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中小企业。全年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以上。

做好服务。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敢于善于同企业家交朋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主动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帮助解决用工、融资等难题,强化气、电、油、运保障,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逐步推行“最多跑一次”便捷高效服务,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四)抓精品、促全域,全力推进文化旅游。坚持“文旅兴县”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工程,着力构建“一城两区四带”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推进高铁时代旅游升档提速。

 

统筹推进景区建设。加快青木川古镇西入口游客中心建设、回龙场龙头老街恢复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做强宁强旅游龙头。加快汉水源森林公园索道、滑道、玻璃栈道和景区配套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开园迎客,力争年内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羌族文化产业博览园羌王酒店、巴拿恰商业街、特色街区等项目,力争上半年开园运营;积极推进高寨子氐羌田园项目建设,完成高铁南站文商综合体、溪谷样板精致农庄等项目;统筹推进汉江源头、梦回羌寨、九台山等景区建设,打造宁强旅游县城核心。稳步推进巴山片区旅游开发,加强草川子等景区建设,启动“世界最美天坑”――禅家岩天坑招商及保护开发规划编制工作。

提升高铁旅游形象。规划建设县城美食、奇石、书画、土特产品、民间工艺品等特色街区,改造升级星级酒店3家,评选星级农家乐、休闲农庄20家。高标准建设站前广场游客接待中心、客运中心、商贸服务中心,努力将站前广场打造成西成高铁带上最美广场。优化公共交通布局,开通景区直通车。建立“1+3+N”全域旅游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强化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宁强旅游形象。创意开展线上线下旅游立体营销,加强与高铁沿线著名景区合作,推进沿线城市互为客源地、互为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44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3亿元以上。

推动“旅游+”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旧六要素,优化旅游供给结构,大力发展田园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积极兴办特色宾馆、民俗客栈,做实周末游、节庆游,做优主题游、休闲游、体验游、康养游,促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康养等一二三产融合。打好“中国天然氧吧”牌,加快康达医养中心、老年病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医养结合,着力打造秦巴山区最佳健康养生区。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抢抓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机遇,加强羌文化传承保护,积极挖掘本土文化,做精奇石、书画、羌绣等产业,精心包装茶艺、傩戏等特色民俗风情节目,加大宁强“十大文化元素符号”宣传力度,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年新培育限上文化企业4家。鼓励开展文艺创作、影视剧拍摄,策划举办汉江源首届羌族文化节、青木川国际释比文化艺术节、汉源文化研讨会等主题活动,打造陕甘川毗邻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区。

(五)抓产业、促增收,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市场化、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众筹农业,探索发展创意农业、智慧农业,推动茶、畜、菌、果、药和蔬菜、烟叶、中蜂、苗木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全年改造低产茶园2万亩,新建无性系茶园2000亩;发展食用菌4000万袋、烤烟8000亩、中药材3万亩、高山蔬菜8000亩、猕猴桃1000亩、中蜂养殖2万箱,改造核桃园1万亩。新认证无公害生产基地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争创“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培训培育、政策扶持,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培育一批“农创客”和产业致富带头人,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积极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建立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小农户主动对接大市场,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新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15个、新型职业农民200人。

创新兴农机制。认真落实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保持不变政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三权”分置,稳步推进农村房地一体权籍调查及登记发证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清产核资、股权确认、产业发展、利益联结等关键环节,探索土地流转、资产入股、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营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技服务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建设美丽乡村。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思路,围绕宁青公路、县城至草川子等重点道路沿线,突出地域特色,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打造一批生态旅游型、民俗风情型、产业带动型、环境改善型、易地搬迁型、特色田园型美丽乡村,年内建成肖家坝、汉水源、草川子、回民沟等市级示范村11个。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及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狠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平安乡村建设活动,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六)抓品牌、促消费,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实施基础建设提升、电商应用增量、支撑体系优化三大行动,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推动宁强优质特色农产品上网入市销全国。

筑牢发展基础。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加强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县域全光网改造,开通行政村WIFI热点70个。完善县镇村三级电商及物流服务体系,建成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公共分拨中心及146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积极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制定全县信息化建设规划,推进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提高全县信息化建设水平。

壮大经营主体。加强与高等院校、知名电商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大力培育电商企业和个体网店,全年开展电商培训3000人,新建电商产业基地10个,新培育电商企业10家、个体网店50家,实现农特产品网络交易额8000万元。积极推进“电商+”“+电商”发展模式,引导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休闲娱乐等传统产业运用电商手段转型升级,力促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全域旅游、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现代金融、旅游地产、电子信息等新型消费热点,促进市场消费持续繁荣。

打响质量品牌。树立品牌思维,深入挖掘特色产品文化内涵,创建县域电商公共品牌,打造网销拳头产品。年内新培育网销品牌5个,建成线上宁强馆2个、线下特产体验馆1个。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狠抓电商产品生产标准、检验监测、安全追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覆盖生产加工、包装存储、销售运输全流程的二维码,实现全程可追溯。

(七)抓建管、促提升,全力推进城乡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深入推进“城镇品质提升年”活动,倾力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宁强。

做优规划。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突出产城融合,优化业态布局,做精做细东城新区、高铁南站以及县城余家坡、侯家台子等片区控制性详规及单体规划。加强城乡规划执法管理,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

做精县城。坚持新区与旧城同步、建设与管理并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县城品位。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8个,完成年度投资8.4亿元。快速推进高铁站至县城南门民居风貌改造、河道景观工程、九龙湾国际商住旅游社区、宁兴花园三期、人民西路建设等项目,建成南北城门牌楼、九龙湾大桥、永康路,启动高寨子街区风貌改造及县城农贸市场、火柴巷改造,完善雨污分流管网,实施弱电入地,打造玉带河湿地景观长廊10公里,改造提升绿地公园10个,增设停车场10个,新建改造交通信号灯11处,倾力将县城建设成为宁强旅游门户区和宜居宜业休闲区。

做特集镇。以青木川、阳平关等省市县级重点镇为引领,分类指导,梯次推进,鼓励各镇办立足地域特色,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产业发展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及产业、生态等特色,完善集镇建设规划,加强集镇管理,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镇。

精细管理。组建城管综合执法局和执法大队,以“五城联创”为抓手,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持续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下硬茬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渣土车抛洒等问题,推动城市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加强小区物业和经适房、公租房管理,打造宜居小区。全面推进城乡“厕所革命”,加快集镇及农户厕所改造,新建城区厕所10所。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和城景、水景、路景、街景塑造工程,加强城乡道路管护和环境整治,展现美丽城乡新形象。

(八)抓防治、促环保,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红线和底线,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气清的美丽宁强。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000台,县城天然气普及率达到100%。深入推进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降耗减排,鼓励企业加强技改创新、淘汰落后产能,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制,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违法排污黑名单、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等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狠抓秦岭生态环境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实施矿山、露天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积极推进南水北调生态保护项目,完成人工造林7600亩、封山育林6000亩、森林抚育5000亩。完成汉江综合整治2000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嘉陵江燕子砭段、巨亭段防洪工程。加大旧宅基地腾退和土地复垦整治力度,完成耕地占补平衡600亩,实施西成高铁临时用地复垦1038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000亩。加大生态创建力度,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推进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10”行动,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不少于300天。贯彻落实国家新的《水污染防治法》,认真落实河长制、河道警长制,加强河道监管整治。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实施七星桥至二道河排污管网4公里,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7座、垃圾填埋场7座,建成铁锁关、胡家坝集镇污水处理厂,确保汉江、嘉陵江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严格危化品运输监管,加强涉重金属企业、尾矿库等重点污染源整治,坚决防止较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九)抓机制、促创新,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升级,破解发展难题,加速积聚追赶超越新动能。

深化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五张清单”内容,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重点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切实化解商品房库存。积极推进网上远程登记、电子营业执照发放,落实“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简易注销”等改革措施,降低企业创设和退出成本。统筹推进社会民生、行政执法、户籍制度、养老保障等各项改革。

强化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落实三大变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众创空间、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创业创新平台。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鼓励职业农民、企业员工等群体创业创新,全年申报科技专利15件以上,省级创新型试点县创建通过验收。创建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争创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1件、陕西省名牌产品1件。积极推进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创建,力争天宝电子、天洋制药等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推进金融创新。健全金融监管制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发生。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融资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基金、PPP、债券、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工具,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推进普惠金融,规范创业贷、园区贷、助保贷管理,成立企业应急转贷服务中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加强政策指导和奖励扶持,协助天洋制药等企业挂牌上市。

扩大对外开放。抢抓苏陕扶贫协作机遇,加强产业融合、园区共建、人才交流等协作,积极推进港宁产业示范园建设。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等发达地区,主动融入西成渝两小时经济圈,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交流、旅游开发等深度合作,支持秦川大厨等出口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打造西成高铁带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区。礼拜五秘书网

(十)抓民生、促和谐,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优先,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全力增进群众福祉。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好胡家坝镇龙王小学宿舍楼、禅家岩镇中心小学教学楼、毛坝河镇九年制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等5个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建成县幼儿园保教楼、筒车河社区幼儿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县镇医疗共同体、健康联合体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幸福家庭示范县”。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巴山敬老院,建成广坪敬老院、县养老服务中心及10个农村幸福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镇办综合文化站、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创业培训55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60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1万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五项”保险新增扩面210人。完善养老、医疗、低保、优抚、救助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加大残疾人、特殊群体救济救助与管理力度,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健全完善“三调联动”机制,加大信访法治化建设力度,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提升年”活动,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十个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深化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促进用人单位依法规范用工。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积极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启动“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创建,健全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精神病患者、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监管,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着力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开展“作风本领强化年”“工作任务落实年”活动,持续加强“五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施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持续推进实干型政府建设。持之以恒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增强学习思考、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行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八种本领,强化责任担当,弘扬实干之风,忠诚履职,尽力尽责,做到察实情、干实事、求实效,切实把心思和精力放到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上。用好“三项机制”,加大奖优罚劣力度,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实干争先良好氛围。用好“三色督办单”,真督实查,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持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强宗旨意识、为民意识、服务意识,整合“县长信箱”“网上信访”等为民服务平台,规范“12345”政府便民服务热线管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坚决打通“中梗阻”,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持续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积极开展全省法治政府创建活动,加快依法治县进程。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扎实抓好权责清单制度,严格依法办事,规范权力运行。坚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高效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加强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事项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持续推进诚信型政府建设。坚持言必信、行必果,凡政府出台的政策,凡对群众作出的承诺,一律坚决落实到位,切实以诚信取信于民。加强干部队伍诚信管理,对出现严重失信行为、造成重大影响的,进行行政追责。深入推进诚信宁强、德润宁强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守信“红名单”、失信“黑名单”,加大诚信主体奖励和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积极开展“守信公民”“守信企业”“守信模范”评选活动,引导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持续推进清廉型政府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要求,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定,坚守从政做人底线。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深化“激情干净超越”主题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推动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健全审计监督、财政监督机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监管,管好公务人员、公共资源、公共权力、公共资金,惩治和防范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树立清正廉洁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时代孕育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忘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加油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谱写宁强新时代脱贫奔康、富民强县、追赶超越新篇章!

2018年宁强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