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校本教研大家谈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报告

校本教研大家谈 1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教研制度。校本制度建设,是适应新的课程体系,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重要前提;是立足学校实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2003年1月,教育部提出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制度的具体体现,是新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教改的问题,首先是教员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基层学校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教师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怎样改革教学方法?如何落实课改的各项目标?教师如何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怎样把握知识的拓展程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与否,直接决定“课改”的成败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和主导力量,良好的学术品质对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水平和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以教师为本,从培养教师的学术品质入手,以良好的学术品质保障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反思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发展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反思是发展的核心因素。我们应当把自我反思做为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形式,大力倡导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使教师带着问题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仅靠个人力量就可以完成的独立行为,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促成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通过智慧共享、优势共享,实现教研水平的共同提高。

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向纵深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不能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必须尊重权威、相信权威,主动寻求专业研究人员的理论引领。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主动出击,获得强有力的专业理论支撑。应当定期邀请教研中心的教研员来校视导,请他们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进行现场教学指导,被指导老师要写出视导汇报,对自己的教学深入反思,完成反思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专业发展过程。

校本教研大家谈 2

校本教研带来了教师之间的和谐氛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获得成长。校本教研活动是推进教研工作的主要载体,是落实“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新型教研制度的关键。要有可行性、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研活动不会成为教师口中的“累赘”。

1、遵循可行性原则,开展自我反思活动。自我反思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剖析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很多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势面前忙不开手脚,空余时间少,同时也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如果定少时定大量地进行反思,势必使教师的反思草草了事或粗糙肤浅,只投完成任务罢了。所以在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中,注意考虑时间是否充分,指导和检查是否行之有效,教学反思可以形式多样,不一定非要长篇大作。

2、遵循针对性原则,开展对话交流制度,解决课改实际问题。利用教研例会,组织教师提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大家在一起进行研讨,找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在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可以是沙龙式、也可以是辩论式、或者中心发言式等等。但一定不能随意,事先无目标无计划无准备的研讨交流活动是失败的,需按照“问题-计划-实施-反思总结-再实践-再提新问题”的循环模式进行。在提出问题及相关的计划建议或措施时,不可大而空,要切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 ,激活了教师的“ 特长 ”;激活了学校 “教学 ”;激活了 “科研” 气氛;激活了教师的“能力 ” 。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