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心的起会|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师生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7篇

1:“梁家河的七年,是习近平世界观形成的七年,是他认识中国社会的七年,也是他树雄心、立壮志的七年。他积极进取,学习、实践、创新,成为党员干部的楷模,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亲身在梁家河走过、看过、学过,才能真正感受到梁家河不光是地图上一个简单的坐标、生命中一段曾经的岁月,更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扎根生长的地方。”

2:“《梁家河》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情节,让我们体会到习总书记与同伴同甘共苦的友谊,还原了40多年前的梁家河。本书对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的知识底蕴,把民族文化精髓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主动担当重任,做新时代社会主义的践行者。”

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影响重要而深远。梁家河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块黄土地上培养出了他不变的信念:为人民做实事。习总书记心里装着老百姓,谋划着给村里办更多的事,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山还是那座山,沟还是那条沟,梁家河,曾经是筑梦的地方,如今是梦想成真的地方。”

4:“通读全书,让我最受启迪的是习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上进,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他用每一滴汗水和付出,生动地诠释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5:“梁家河是习近平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地方,使他懂了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的地方,是培养了他自信心的地方。回到阔别已久的梁家河,习近平却仍能不假思索地喊出乡亲们的小名,丝毫不摆架子,正如他以前谈到的‘一碗水端平’,只有置身于人民群众中,才会感到踏实、有力量。习近平帮助梁家河修地坝,引沼气……梁家河能够苦尽甘来,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梁家河当党支部书记的日子正是他治理国家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学习习总书记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提升自我,帮助他人,争取为我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6:“‘我人生第一部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从十五岁初来黄土地时的迷茫彷徨,到二十二岁离开这里时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七年的知青岁月见证了习总书记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在这片朴实的土地上,总书记与村民们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战天斗地,从不忘为人民造福的初心和复兴民族的梦想,并把坚持学习作为自己生活的态度,这一份精神让我动容,更值得我们学习。”

7:“合上《梁家河》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一个‘实’字,无论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还是建铁业社,每一件事习总书记都亲力亲为,带领梁家河的群众为幸福而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是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工作书写,没有漂亮话,有的只是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有的只是一个人民勤务员的责任与担当。”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的通知要求和区委相关要求,近期我认真学习了《梁家河》一书。该书用朴实细腻的笔触、详实生动的历史细节,全景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的成长历程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读完这本书后,使我深切感受到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是总书记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祥地,是“大有学问的地方”。我也深深理解了习近平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那份真挚情感;更加深刻体会到如今身为总书记的习近平那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不变情怀;更加深刻理解了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重大意义,从我的内心来说,自觉敬仰核心、信赖核心、追随核心、维护核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下一步工作学习生活中,要把学习《梁家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梁家河》这本书作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作为增进对党的领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生动教材,与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等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融入到统战部实际工作中去,积极引导广大统战成员深入钻研梁家河的"“大学问”,从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孕育形成的为民造福初心、追求真理精神、埋头苦干作风、攻坚克难意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梁家河》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深刻诠释了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向我们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的“党性修炼之道”。学习这本书,就是要从这一个个故事中,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怎么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进而反躬自省,正确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具备碑林铁军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知青习近平那两只装满了书的沉甸甸的箱子,时刻印在我的脑海中。爱看书、好学习是习近平在梁家河村的一张名片。我们要像青年习近平一样,对学习上心、用心,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做为统战部领导干部就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牢记宗旨使命,紧跟方向“不跑偏”。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主动钻研业务知识,成为服务党外人士的行家里手;还要积极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知识,不断适应追赶超越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承担起碑林铁军的使命和担当,才能在追赶超越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事不过夜马上办,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服务碑林追赶超越。

“干在实处”,敢干、会干是知青习近平的优秀作风。他带领群众修道路、打淤地坝、办铁业社、建代销点、打大口井、发展沼气,既满足了群众需求、方便了群众,又让社员发挥了各自长处、解放了劳力,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了好处、注入了动力。马克思说:“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我们就是要学习总书记这种接地气、务实、敢干想干的优良作风,积极落实责任,事不过夜马上办,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制约碑林发展的短板,发动党外人士广泛深入调研,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开展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全力服务碑林追赶超越。要发挥统战工作优势,团结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追赶超越队伍之中,为碑林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要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凝心聚力,强化思想引导和政治引领。

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恳踏实,为党外人士提供“店小二”五星级服务,为碑林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力量。

 

习总书记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做群众工作的故事让我很受鼓舞,这一历练过程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坚实基础。作为统战部长,就是要脚踏实地地为党外人士服务,当好“店小二”,争做“五星级”服务员。心里装着党外人士,凡事想着党外人士,工作依靠党外人士,一切为了党外人士。特别是要与党外人士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积极主动维护好党外人士的合法权益,并围绕落实好统战工作的任务要求,虚心向党外人士学习,热心为党外人士服务,诚心接受他们的监督,真正使自己成为党外人士之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为碑林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更多力量、做出更大贡献。

区委宣传部部长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

近期,我对《梁家河》一书进行了认真、反复阅读,结合前段时间学习的《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两相对照,跟着书本,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岁月进行思索、感悟,细细品味,启发颇多。

初读《梁家河》,虽然只有薄薄一本,十余万字,但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实”,实在生动详实的真实故事,实在朴素自然的语言文字,实在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实在习近平总书记身居高位依然谨守的初心。书的封面上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是的,梁家河有大学问,需要我们细读精读,认真研究,深入感悟。

一、读《梁家河》,要读懂习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

1969年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当年的北京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直到1975年10月离开,他在这里度过了7年岁月,也“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时至今日,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民立场依然是他一以贯之的初心,“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只有根植人民,才能深爱人民,“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比什么都重。这一点,在《梁家河》一书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第一部分第一章“近平回来了”里,时隔多年,习总书记和当初小伙伴们依然毫无隔阂、聊天拉话、一如往常,“随娃”“铁锁”“太平”等小名,从他口中说出,倍感亲切和窝心,正如梁家河的乡亲们所说的那样,不管时隔多少年“近平和我们心贴着心”。

二、读《梁家河》,要读懂习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

《梁家河》中有一张图片,是习总书记去梁家河插队时,母亲给他做的一个针线包,上面绣着整齐的红字“娘的心”,短短三个字,凝结了母亲最真挚的关怀和最殷切的期盼。“娘的心”不仅是一位慈母对远行儿子的关怀,更是红色革命家庭给予的理想信念。而在梁家河,习总书记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才得以加入党组织,这也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矢志不渝、什么叫做理想坚定。“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心中有信仰,脚下才能有力量,才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三、读《梁家河》,要读懂习总书记求真务实的作风

《梁家河》的第二部分里,用了大量篇幅讲述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时,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实际工作事例,习总书记为了群众的幸福,为了让贫穷落后面貌一去不复返,在山沟沟里和村民同甘共苦,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这充分体现出了习总书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书里铁锁(武晖)说的一句话也让我深有感触“要做行动上的巨人”,这也是对而对于务实作风的诠释。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大西安追赶超越的一员,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当树立做实事不图虚名,求实效不做虚功的事业观和政绩观,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创造经得起检验的业绩,做勇立潮头的舵手,做追赶超越的铁军。

四、读《梁家河》,要读懂习总书记勤学善思的精神

在“修身”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治学精神。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看书用的是自制的煤油灯······煤油灯烟大,为凑近光亮看书,习近平的脸都被熏黑了,第二天早上,吐出的痰也是黑的······”。还记得《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也提到,去梁家河时,习近平两个沉重的行李箱里装的全是书。在“上山下乡”那个特殊年代,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我们在和平年代,各项条件都可以称得上优渥,更没有理由荒废了学习和进步,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强化履职能力和实践本领,进一步胜任时代需求和岗位需求。

五、读《梁家河》,要坚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心

《梁家河》的最后一部分,将梁家河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和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充分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其实我们也能充分的认识到,这并不是一个个例,而是整体社会的一个缩影,梁家河只是千千万万个取得发展的村庄中的一个。如今,迈入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坚定“四个自信”,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越走越宽广,要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我是负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结合本职工作,对于下一步,如何开展好《梁家河》学习,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应当把宣传学习《梁家河》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二是应当把学习领会《梁家河》与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等结合起来,与目前全区开展的“大调研”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钻研梁家河的“大学问”,从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孕育形成的伟大精神力量。

三是应当在全区上下,利用多平台、多渠道,组织开展如专题宣讲、专家辅导、文章诵读、征文比赛、主题演讲、线上学习打卡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全区营造学思践悟《梁家河》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每一名党员干部心中都有一条深藏心间的梁家河,只要不忘初心,坚持本色,砥砺前行,一直为心中的世界和梦想而奋斗,心中的梁家河就会一直流淌,作为最纯粹的精神力量滋养我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