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第十集解说词】平语近人第十集 天下之治在人才学习心得3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平语近人第十集 天下之治在人才学习心得 1

10月18日,《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一期主题重点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人才意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特长,每个人都有其所短,有强项,也有弱项。弄清“何为人才?”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人才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偏见,也保留了一些陈旧的传统观念。比如,有人以工作层次划分人才,坐在高档办公区,每天西装革履,套装高跟鞋的精英就是人才,而办公条件相对简陋的普通工作人员就不是人才;有的以工作岗位划分人才,公务员、国企单位工作人员是人才,厂房中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就不是人才;有人以学历划分人才,海外归来学子,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是人才,而那些挽起裤腿奔波在田坝、地头的“田秀才”“土专家”就不是人才……这些对人才的认识缺乏全局性,存在片面性,既不利于发现人才,也不利于各行各业涌现人才。

若不能爱国爱民、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工作敷衍了事,缺乏担当意识,就算学历再高,技术再熟练也算不得人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往今来,人才并不在于学历,也不在于身份,而是胸怀国家、心有人民。这样典型的例子不在少数。“学习型技术型农民工”王冬林是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三选厂磁选工段二班的班长,他学历不高,但勤勤恳恳干事,积极参与创新被国务院表彰“全国优秀农民工”,2017年6月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新型知识型工人”冯桂祥没有看轻工人的工作,要求自己要具备知识、智慧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成为天津市劳动模范。这些人才曾经都是普通大众的一员,他们工作岗位不算特别,学历不算高,工作条件不优越,但他们心中有国,工作有担当,也成为了人才中的一员。

这些普通人才用自身的努力诠释了何为人才?《人才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由此看来,能力和素质高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在工作中坚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边学边改,钻一行精一行,就能成为对祖国有益的人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发展中关键步骤不仅仅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建设体系,以开放的理念引才引智,更是人才培育,树立正确人才观的一次比拼。人才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才能让真正的“凤凰”发出鸣叫,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平语近人第十集 天下之治在人才学习心得 2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阐述了习总书记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习总书记的标准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古往今来,一直坚持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人才要如何培养?习总书记说“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成才离不开读书学习、成才离不开锻炼;如何正确选拔人才?习总书记的用典是“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拘一格三个任用人才。

以德为先定人才。“政者,正也。”想要成为好干部,首先要成为“好人”,成为“君子”。在《平“语”近人》提到,如果有才而无德,这叫什么呢?这叫小人。才华固然很重要,德行更加重要,德行、品德是才华的统帅,而才华和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因素,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艰苦奋斗就人才。任何美好的理想,都不会唾手可得,都需要经过不懈努力,而广大的基层永远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必须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也正如习总书记说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应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

不拘一格聚人才。古往今来,选人靠一人之智、一人之明,靠“伯乐相马”,有识之士都主张用人要不拘一格。在新时代的今天,用人不要唯学历,不要唯身份,不要唯资历,要敞开宽阔的胸怀,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广纳贤才,让人才的功效最大化,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读平“语”,重温那些讲人才的经典篇章,去感受、去领悟什么是“天下之治在人才”。在今天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地去成为国家需要、民族需要、时代需要的人才。

平语近人第十集 天下之治在人才学习心得 3

古语道:“功以才成,业由人广”,伟大的事业取得成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人才发挥各自的才能;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说:“人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微粒,可人的头脑却能思考整片宇宙”;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节目中《天下之治在人才》则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为人才。人才不可多得,是故有东汉时期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隋唐时期产生的科举制是为了选拔人才,如今的高考制度也是为了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有德无才是谓君子乎,有才无德是谓小人也,一个人既有才能又有德行,且德行能够统驭才能的时候,我们便称之为人才。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坚持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选拔任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于如何使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运用了“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的典故。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们只有在坚持选人用人正确标准的基础上,“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才能让人才尽展其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那么人才从何处来呢?最根本的是培养国家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简言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教育问题是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是党和政府致力于解决的民生问题。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发展教育事业是时代之必然、实践之必要,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既体现了总书记“人民为中心”的为民观,也突出了总书记的人才观。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坚持终身学习原则,与时偕行,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小编推荐相关文章:

《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心得体会6篇《平语近人》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平语近人--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观后感5篇平语近人 —天下之治在人才观后感10篇平语近人第五集观后感5篇平语近人第四集观后感5篇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0篇平“语”近人之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心得4篇平“语”近人之腹有诗书气自华观后感《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观《平“语”近人》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心得体会5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解说词

平语近人第十集 天下之治在人才学习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