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材料】经验交流;建立以“三定”为核心的护士管理新模式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经验交流;建立以“三定”为核心的护士管理新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专业职称与岗位技能不匹配、职业目标不清晰的现象。在护理人员管理上,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一般采取能级管理体系,而我国内地大多数医院则实行的是与之相似的职称制度。两者比较,能级管理模式更注重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评价,所以成为发达国家医疗机构广泛采用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

借鉴能级管理的理论和思路,结合医院现有的护士管理和培训现状,我院提出了以“三定”为核心的护士管理新模式,即定员管理、定向培养、定能分级。

定员管理,明确护士调配权限与范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定员管理是通过优化设岗、片区管理、条线统筹,实现护理人员与护理工作相互匹配。一是在岗位设置上,按照标准配置手术室、供应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急诊科的护理人员;按照行业约定配置临产室、母婴同室、NICU、CCU、PICU、血液净化病房的护理人员;按照规范要求配置优质护理病区的护理人员,使医院在目前开放床位与执业护士总数比例1∶0.6的基础上,实现护理人员更优化配置及使用。二是在护士管理上,强调大科负责制,充分发挥科护士长的作用。科护士长不仅对片区内护理人员的使用、培养和管理负责,同时可以根据各专科(病区)护理工作量、工作强度、护理难度、护理风险安排本片区的护理人员。三是明确护理部统筹与协调的范围。护理部统筹协调全院护理人员,其中协调工作主要集中在新护士的分科、科室临时增加人员以及医院扩充病区、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上级指令性任务等事项的增加人员。

定向培养,明确护士专业与发展方向,打造专科人才队伍

定向培养是为护士的专科培养划定线路图和时间表:一是规范化培训阶段,时间为两年。主要任务是完成规范化培训的相关科目和内容,并根据护士目标专科的特殊要求,按需交叉强化培训相关护理内容。二是准专科护士培训阶段,经规范化护士阶段准出考核后的胜出人员(强调准出率),时间为3年。主要任务是完成临床护理三基、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交叉学科疾病护理知识、患者安全目标促进与案例分析等专业理论,专科仪器使用与问题处理、专科特殊检查与治疗配合、重危患者观察护理和急救方法、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特殊护患沟通方法等专业技能,以及护理法律与医学伦理、护理指导策略与应用等人文素养培训。三是专科护士阶段。经准专科护士阶段准出考核后的胜出人员,医院择优选送到国家、省、市级专科护士培养基地进行培训。在培养专科护士的三个不同阶段,医院实施以护士自学为主,本院师徒带教和外聘专家带教为辅的培养方式,严格执行准出晋级制,通过阶段晋级考核,最终达到培训要求。

定能分级,明确护士能力与薪酬,构筑护理绩效评价体系

定能分级是根据绩效评价原则、能力分级原则、薪酬配套原则,将临床护士从新人到专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规划不同层次人员的升级途径,为每位护士提供一个较为直观的职业蓝图,从而增强各级护士的岗位意识和竞争意识。

按照护士临床工作的基本护理、重症患者护理、整体护理、专科护理和教学科研等能力,我院将临床护士能力分为五级。N1级为规范化培训阶段护士,N2级为准专科护士培训阶段的护士,即职龄3年~5年的准专科护士,N1级进到N2级时,需要有l~2年的护理经验,应该具备护士基本的护理技能及相应的专科护理知识;N3~N4级为进入专科护士阶段的护士,即N3级为取得N2等级并职龄在第6年~10年专科护士,能正确实施各项专科和急救护理;N4级为取得N3等级并职龄在第11年~15年专科护士,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N5级为取得N4等级并职龄在16年以上的专科护士,需要具备护理管理、临床教学、护理科研等能力。

同时,根据其分级,建立以护理绩效为主导的护理评价体系,配套发放绩效,取消原来按职称分配奖金的机制,做到人、岗、能、酬相宜,实现护士分层次使用的目标。

我院实施的护士“三定”管理模式,基础是“定员管理”,核心是“定向培养”,保证是“定能分级”。通过护理管理模式创新,更加明确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目标,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发展平台,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促进了护理队伍的内涵建设和护理专科化发展,为优质护理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者为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院长吉建伟)

摘自《健康报》2月6日第7版

经验交流;建立以“三定”为核心的护士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