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药的诗|李百药《秋晚登古城》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1-09-29 00:00:00 自我鉴定

李百药《秋晚登古城》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秋晚登古城

李百药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有什么作用?

首联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四野幽冥,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诗人在怅然间,登临苍凉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的秋日登临图。一开篇诗人就借眼前的实景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日暮时分,四野幽暝,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诗人在怅然间,登临苍凉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一开篇诗人就借眼前实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正所谓“樵童牧竖,并皆吟讽”。他同类题材创作,如《郢城怀古》:“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陆”;《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都类此。

中间三联由首联生发,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次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衰败的城墙头,晚归的鸟雀、乌鸦聚集在一起悲鸣着,不时又阵阵惊起,“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城下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显得明媚一些。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一个“余”字,一个“晚”字,仍然抑郁着写景抒情的基调:“霞景”虽明艳,但毕竟是“余照”;“露气”虽清新,但毕竟是“晚清”。

经过中间三联写景抒情手法的精心铺垫,诗就自然地过渡到尾联的强烈抒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意谓: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以使万物凋败,而我的心志岂能就此消失!结得极妙,呼应首联,如果说开始的“怅然临古城”,只是诗人淡淡的自我喟叹,抒发内心的惆怅落寞,那结束的“此志安可平”却是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抗议。

此诗风格刚健,语言洗练,与魏征的《述怀》、虞世南的《结客少年场行》都是初唐诗坛不可多得的佳篇。

补充资料

齐梁馀风

李唐建国初年,文物制度基本上是继承陈、隋旧业。当日文士诗人陈叔达、袁朗、杨思道、虞世南、孔绍安、李百药等人,俱为陈、隋旧人。他们文风,决不能因为在政治上换了一个朝代,便能立刻有所改变。因此他们的作品,仍然表现着陈、隋宫体的馀风,无论诗的格调与内容,还是齐、梁一派的影子。例如:

洛城花烛动,戚里画新蛾。隐扇羞应惯,含情愁已多。轻啼湿红粉,微睇转横波。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过。(杨师道初宵看婚)

寒闺织素锦,含怨敛双蛾。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衣香逐举袖,钏动应鸣梭。还恐裁缝罢,无信达交河。(虞世南中妇织流黄)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结叶还临影,飞香欲偏空。不意馀花落,翻沉露井中。(孔绍安咏夭桃)

这种作品,都是陈、隋时代的馀响,并无新意。李百药的秋晚登古城、晚渡江津,虽稍有古意,然其妾薄命、火凤词、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咏萤火示情人诸篇,轻艳淫靡,风格卑弱。这些遗老们的作品有这种情形固不足怪,就是唐太宗和他的臣僚,同样也沈溺在这种宫体的诗风里。据唐诗纪事所载:“帝(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虞世南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昭。’”虞世南主张诗要雅正,似乎是不满意前代的华靡,但他本人的作品,酷慕徐陵,时有侧艳之篇,上面所举的中妇织流黄一首,便是例证。太宗文采颇高,然其所作,大都是点缀花草、精巧细密之词,王世贞评他的诗无丈夫气,是不错的。如采鞭蓉、咏烛、咏雪、秋日效庾信体诸篇,正是这一类作品。再如李义府、长孙无忌,亦多宫体之作。例如:

懒整鸳鸯被,羞褰玳瑁床。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李义府堂堂词)

阿侬家住朝歌下,早传名。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玉佩金钿随步远,罗雾逐风轻。转目机心悬自许,何须更待听琴声。(长孙无忌新曲)

在当日的宫廷诗人中,惟有魏徵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情调。其暮秋言怀、述怀两篇,确有清正音,格调高远。如述怀云:“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击南粤,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论证复论。”然其作品不多,无力改变当日的风气。在唐代初期的诗坛,宫体馀波,还保存着相当大的势力。一些作家,大都不能跳出那种香艳华靡的诗风而有所创造。

并且这些人大都是皇亲贵族的高官学士,如长孙无忌为文德皇后之兄,杨师道尚桂阳公主、封安德郡公,魏徵封郑国公,其他诸人,都居显职。他们日夜围绕着皇帝,因此集中多为应制奉和的诗篇。在这种环境下,要他们在诗歌上有所改革,自然是不容易的。清叶变在原诗中云:“唐初沿其卑靡浮艳之,句栉字在古非律,诗之极衰也。”如果只就这些宫廷诗人的作品看来,说是诗之极衰,是并不为过的。

在宫廷诗人中,我们要注意的是上官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