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玲珑崔珏|崔珏《哭李商隐》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1-09-29 00:00:00 自我鉴定

崔珏《哭李商隐》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哭李商隐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①。

良马足因无主踠②,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①《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鹓雏即是凤一类的鸟,从《庄子?秋水》中的记载即可看出它的高贵。②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喻示着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即压制人才的黑暗的政治现实。

(1)颔联是如何悼念朋友的?(3分)

(2)尾联是如何运用“欲进故退”的写法的?(4分)

答案示例:

(1)用“鸟啼花落”烘托出一幅具有伤感色调的画面,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2分)以“桐枯凤死”的典故暗喻李商隐的去世。(1分)

(2)朋友去世本应该悲伤,但是尾联不说自己的悲伤,却用劝慰的语气来安慰亡友,这不是对亡友的安慰,也不是诗人自我安慰,而是诗人极度悲痛的另一种表达,(2分)诗人运用“欲进故退”之法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2分)

赏析

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开”收句,便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对才人的叹惜。首联貌似平淡,实则包含数层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中间两联,承首联而写“哭”。李商隐有《流莺》诗:“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以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诗“鸟啼花落人何在”,则用“鸟啼花落”烘托成一幅伤感色调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的“人何在”三个字更实在,更有劲,悲悼的意味更浓。

第四句以“桐枯凤死”暗喻李商隐的去世。《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足见其高贵。这鹓雏即是凤一类的鸟。李商隐在科第失意时,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鸱鸟,而自喻为鹓雏(《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当时凤在,就无桐可栖,无竹可食。此时竹死,桐枯,凤亡,就更令人悲怆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审,可谓一哭三叹也。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要归之于压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现实。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旧交心为绝弦哀”,明哭一声,哀得恸切。春秋时,俞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闻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尾联作者独运匠心,采用了“欲进故退”的手法,荡开笔触,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意思是说: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现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星”啊!这其实既不是安慰亡友,也不是诗人自慰。李商隐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不可期。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痛的别一种表达方式,是“反进一层”之法。

撼动人心的悲恸,是对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两这首诗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誉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发就愈加浓烈,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愈有力,诗篇感染力就愈强。互为依存,层层相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补充资料

哭李商隐

张义敏

从中晚唐一千多年来,哭李商隐的我不是第一人,也不最后一个人。从我所了解的不得志的文人中,为何单单哭李商隐,我想我与李商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由此,我才想专挑李商隐写篇拙文,以示我对他的纪念。

十岁丧父,幼年孤苦。李商隐出身于没落的大家族。从曾祖父起,连续几人都是寡母孤儿,形影相吊。先是曾祖父亡,曾祖母担负起抚养祖父的责任,继尔是祖父亡,曾祖母又担负起抚养李商隐父亲的责任。李父可谓争气,发愤苦读,得殿中侍御史后,死于江南做幕之地。时年李商隐十岁。他与母亲扶柩回到郑州荥阳,再无力回走半步,母亲只得“佣书贩舂”,艰难度日。李商隐的两个姐姐也是早年去逝,留下苦孤的李商隐,难怪李商隐早年的诗“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三次恋情,次次毁心。李商隐的感情生活有三个阶段:第一次与女道士的恋爱仙梦;与柳枝姑娘的难圆情缘;与王氏的生死爱情。女道士名宋华阳,原是侍奉公主的仆人,后随公主修道。华阳年轻美丽,商隐风流倜傥。一个人住东山,一个住西山,一条玉溪山谷是他们俩经常幽会的地方,次数多了,因华阳怀孕,一个被遣回长安,一个被逐出山门。“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正是“望帝春心托杜鹃”很好的注脚。玉阳山的初恋,由于环境险恶,欢期幽会皆“来是空言去绝踪”(无题),来去飘忽,为欢短暂,并且随时有事情败露、劳燕分飞的危险。第二次恋情是李商隐和一干人在上京赶考的路上,夜宿洛阳西郊,遇上柳枝姑娘。诗人风华正茂,才华横溢;姑娘情窦初开,弹琴吹箫;俩人很快坠入爱河,俩人缠绵刚刚开始,其结果被次日同路人把行李带走,李急于赶路,敞下柳枝姑娘而中断。第三次恋情是李商隐与王氏的无悔爱情。王氏是唐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尽管王茂元有钱有势,但李与王氏仍过着清贫的日子。为功名与生计计,李在婚后一次又一次离别爱妻去外地任职,大中五年春夏间罢工幕归京,王氏病死,人至中年,成为鳏夫。

贬褒毁誉,曲解千年。《厚重河南》第七辑:“在中国的诗史上,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像李商隐这样褒贬毁誉集于一身的人,找不到第二个像他这样被误读千年、曲解千年的人,更找不到一个像他这样争论了一千多年,到现在为着他的一首诗观点是如此对立,对立到几乎挥拳地步的人”。是的,李商隐超绝的朦胧含蓄、超绝的发散思维、超绝的纤细言情,让后人对他的诗多维阅读,就像下像棋一样,每个观棋者各有各的路,各自陶醉在自己的棋路中怡然自得。但,在唐的国度里,乃到以后的一千多年里,几乎没有人整理研究过李商隐。至到现在,我们走近李商隐时,才觉得好象走进一座迷宫。“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华美的词句,仿佛是座金壁辉煌的殿堂,尽管有点晦涩难懂,但还是令人爱不释手,还有人对他的人品误解,认为他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纵情无度。这一切的曲解和误读,最终的结论是,李商隐是一个不容于时代的人。看来,李是个性情乖戾,爱发牢骚而又不敢明示,自己压抑的近乎窒息,无奈之下,只有通过汉字表现出来。

命运多舛,英年早逝。李商隐大约生于813年,死于858年,享年45岁。在这短短的45年中,先是十岁时父亲去世,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天资聪颖的他“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16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这些年一面学习,一面积极应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期间,他入王屋山学道,后经令狐楚推荐得中进士。令为唐“牛李党争”中的牛党,可李商隐却娶了个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为妻,结果是令攻击他背恩无行。会昌二年(842)年,宣宗即位,牛党得势,李党纷纷被贬逐,李只好放弃京职。李最后的十二三年,虽然曾得到过府主的器重,但终被视作一个文牍之才,加之牛党的嫉恨,使他在仕途上长期沉沦下僚,而且精神上受到痛苦的折磨,于858年,年仅45岁离开人世。

商隐苦也,商隐悲也,我哭他,该也。

另:附李商隐的好朋友崔珏和李商隐永诀时,大声吟道: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乌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尤其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和“良马足因无主踠”,很合我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