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牧民收入_牧民收入增长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现阶段如何保持内蒙古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实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关键。爱思范文23http://fanwen.is97.com所以充分认识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状况,收入差距,增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近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三大因素,即:收入结构问题、非农收入问题、多数人群处在平均收入线以下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保持内蒙古农牧民收入长效稳定增长,是实现自治区“十一五”农牧民收入增长目标的关键。

一、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

2008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342元,比2001年增加了1369元,年均增速为11%。农牧民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二十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十六位。在西部省份中,内蒙古农牧民收入连续三年稳居第一位。从速度来看,近些年农牧民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后三年,增速分别为14.92%、14.7%和11.8%,这几年增速均居全国前四位,2005年增速居全国第一位。与此同时,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也在逐年缩小,由2001年相差近400元,下降到2006年的245元。内蒙古农牧民收入能够有较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一)劳务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力量。随着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几年位列全国各省前茅,公路、铁路、电厂、小城镇建设,城市改造、固定资产解放问题等基本建设项目,移民工程等基建项目不断增加,农牧民在本地和外出打工就业的机会增多,劳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推动了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2008年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91元,比2001年人均增加291元,对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21%,成为拉动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二)农牧业生产大丰收,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根本保证。近几年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再加上农牧业气候非常有利,农牧业生产连续几年获得大丰收。2008年粮食产量达到341亿斤,牲畜存量超过一亿头(只),为农牧民家庭大量出售农牧产品提供了条件。另外,2004年以来农牧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农牧民家庭在价格上涨中获得较大利益。出售量和价格双重作用结果,为农牧民收入增长提供了保证,一产业收入对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达到58%。

(三)惠农政策的加大实施,有力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综合分析影响收入增长的政策性因素,如退耕退牧补贴,粮食、良种、农机补贴,免除农牧业税以及农村子女上学实行的全部免除学杂费、近两年开展的农村合作医疗等因素,政策性因素带来的收入增量达到200多元。在其它收入中,政策性补贴收入占到65%以上,对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综合贡献达到15%以上,其份额相当可观,也凸显了近年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对促进农牧民增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当前农牧民收入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收入结构单一,收入增长后劲乏力。内蒙古属于农业大省,多年来依靠农牧业增收,一产业收入占农牧民纯收入70%以上,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很小,收入结构明显单一。而目前内蒙古粮食产量已达到341亿斤,粮食单产也已经达到500多斤。在目前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没有新的突破的情况下,粮食单产水平很难有大的提高。同时由于内蒙古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受自然资源的制约,粮食产量增长空间有限,同时也不排除有减产的可能。牧业方面,2006年内蒙古牲畜头数已突破一亿(只)头,按每平方米科学养畜计算,在总量上已经超载,受草载限畜政策的影响,牧业经济短期内不能有大的突破。由此可见,单纯依赖农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长期大幅度增收已不现实。

二是非农经济发展缓慢,对农牧民增收拉动力弱。内蒙古非农经济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和全国和发达省份相比落后很多,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非常滞后,五年来,二三产业收入对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足1%,远远落后于全国和发达省份。这几年虽然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但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水平仍处于全国倒数第三位。总体来看,与全国和发达省份相比,内蒙古农牧民收入中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很小,对农牧民收入增长拉动力弱。非农经济能否快速有效发展,是新时期农牧民收入能否突破性增长的关键,也是今后一段时期解决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问题。爱思范文http://fanwen.is9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