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一句话承诺语|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2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篇

近日,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通过观看视频、聆听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中南大学杨雨教授的解读,我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白了一名教师只有做到了“强师德、守师道、立师表、铸师魂”,才能更好的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近平说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德向善成为主流,并持之以恒熏陶、传播和教化,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程门立雪的尊师,孔融让梨的尊长,三顾茅庐的恭敬,苏武牧羊的坚守……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示范教育。要树人,先立德。”“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平常的工作中应做到:引导学生好品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引导学生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做出积极贡献;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做个有德之人;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爱党、乐于奉献、敢于吃苦、勇于担当的接班人。

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道德之师。身为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田。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一名人民教师!

小编推荐相关文章:

《平“语”近人》研讨会发言稿百家讲坛《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3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心得体会篇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0篇看《平“语”近人》有感15篇平“语”近人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解说词

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2篇

看了播出的平语近人,我不禁感叹,这才是中国特色,这才是真正蕴含了中国上下传统五千年文化的辉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而青少年正是我们国家文化和文明的继承者,青少年才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身为教育工作者,更身为中国共产党员,我们有必要、更有责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我们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孩子们学无止境,把学习当成提升自己能力的活动,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小公民,并使他们从小学会心中有责任,心中有国家,明白“人人可做爱国者,事事体现爱国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枝叶虽小,却关系到一棵树木的繁衍生息;人民虽小,却关系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7年的历程,但我们要始终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年轻教师,面对国家和党赋予我们的重大教育任务,我所能做的,就是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总书记常提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具有强大力量,精神文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德”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似无形,实则不可或缺。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就是在强调修养、品德对于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所以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首先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刻提醒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教师高尚的师德形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要明白: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教学,认真对待每一堂讲课,想方设法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古人对教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

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教师应该备的政治修养,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谆谆教诲,争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争当优秀的基层教师!

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3篇

近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特别栏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了第三集《国无德不兴》。通过认真收看,感触颇深。我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白了一名教师只有做到了“强师德、守师道、立师表、铸师魂”,才能更好的担当起新时代“教书育人”的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教书匠”、新时代孩子们的“引路人”,我们应该不辱使命,大踏步向前!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光辉永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示范教育。要树人,先立德。”“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平常的工作中应做到: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品德;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通过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引导学生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做出积极贡献;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做个有德之人;要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爱党、乐于奉献、敢于吃苦、勇于担当的接班人。

作为一名老师,让我们像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吧!做新时代的“教书匠”,平“语”近人吧!

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4篇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什么德?总书记讲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习总书记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知道,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里面它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有的甚至相互之间还是矛盾、冲突的。比如说爱情观、钱财观等等。但是一个社会要稳定、要和谐、要发展,它一定是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德向善成为主流,并持之以恒熏陶、传播和教化,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程门立雪的尊师,孔融让梨的尊长,三顾茅庐的恭敬,苏武牧羊的坚守……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示范教育。要树人,先立德。”“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也引用这句话,来告诫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善小要常为,恶小不可为。

道德的养成贵在坚持。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始终牢记道德的养成永远在路上,要始终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谢谢大家。

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5篇

近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特别栏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了第三集《国无德不兴》。通过认真收看,感触颇深。我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白了一名教师只有做到了“强师德、守师道、立师表、铸师魂”,才能更好的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据了解,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德向善成为主流,并持之以恒熏陶、传播和教化,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程门立雪的尊师,孔融让梨的尊长,三顾茅庐的恭敬,苏武牧羊的坚守……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立德,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个什么德?总书记讲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该怎样立德呢?总书记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示范教育。要树人,先立德。”“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平常的工作中应做到: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品德;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通过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引导学生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做出积极贡献;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做个有德之人;要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爱党、乐于奉献、敢于吃苦、勇于担当的接班人。

身为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田。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成为家庭子女的表率、学校子弟的榜样。

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6篇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立德修身。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立德,他曾经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教书需要师德,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视立德修身。各行各业选人、用人,一定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那我们说到个人也好、家庭也好、国家也好,一定是“德不孤,必有邻”。本集节目就围绕着“立德”这个主题,通过深入地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当中的用典,来深入地学习和领会他的关于新时代立德、修身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立德,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个什么德?总书记讲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该怎样立德呢?总书记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清华大学教授艾四林就“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他指出,“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知道,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里面它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有的甚至相互之间还是矛盾、冲突的。比如说爱情观、钱财观等等。但是一个社会要稳定、要和谐、要发展,它一定是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那“人无德不立”又讲的是什么呢?它讲的是道德对每一个个人的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早在2004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对这个问题就有了十分深刻的论述。他说:“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我们古人讲有“三不朽”,这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立德是居于首位的,它强调的就是德对于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性的前提性的作用。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提出来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

中南大学杨雨教授也作了详细的讲解。她说,习总书记引用了我们古代典籍当中的两句经典名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两句话,出自于我们古代的一个著名的典籍叫《管子》,原文是这样的:“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那“维”的本义是指系东西的大绳子,也引申为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而“国有四维”,也就是说治国有“礼义廉耻”这四大纲纪,而这四大纲纪一旦有所缺失,国家就会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而一旦这四大纲纪全部废弛了,国家就有可能面临灭亡的绝境。所以,这就是“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本义了。

“国有四维”,也就是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奉行的价值观。礼义廉耻,就是那个时代普遍奉行的价值观。“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遵守社会规范、奉行公平正义、知耻行善、廉洁奉公,这是国家富强、社会太平的基本保障。

是的,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化当中一直强调“德”这个字,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一个个人来说有多么多么地重要,这种影响一直到今天。

教师,承担教书育人之重任,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师德。我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7篇

近日,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通过观看视频、聆听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中南大学杨雨教授的解读,我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白了一名教师只有做到了“强师德、守师道、立师表、铸师魂”,才能更好的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近平说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人无德不立”讲的是,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的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德向善成为主流,并持之以恒熏陶、传播和教化,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程门立雪的尊师,孔融让梨的尊长,三顾茅庐的恭敬,苏武牧羊的坚守……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示范教育。要树人,先立德。”“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平常的工作中应做到:

一、 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品德;

二、 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 要通过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 要引导学生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做出积极贡献;

五、 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做个有德之人;

六、 要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爱党、乐于奉献、敢于吃苦、勇于担当的接班人。

最后,我借用一位学者的一段话来结尾: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道德之师。身为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田。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而又光荣的称号。

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8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于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观看完《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后,作为一线老师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立德的重要性。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历史赋予我们神圣使命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意识到教师是社会道德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承载着道德示范和修身表率的作用。不立德何以树人,不立教何以圆梦?仰望星空,教育工作者们怎样做才是脚踏实地赢得桃李芬芳呢?

教师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做学生道德素质的引导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以立师为先。传承传统道德,塑造社会精神,引领文明风尚,教师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更加注重自己的道德修为,以爱为本,忠诚教育。在孩子眼中,你的博学多识便极具魅力;在家长眼中,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便值得信任;在同事眼里,你工作认真,乐于助人便倍受欢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岂是一句口号,努力做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更需要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修身行动,积极参与到教育系统的师德教育活动中去,投身到“三学三比”的师德师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去,修师德,练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师能水平;在提高自我道德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修身模范意识,做好学生立德修身的示范者和引导者。

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做学生文明行为的示范者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时时为学生树立榜样,事事给大家做表率,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工作,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引导学生争做文明使者,争做修身表率。我们在做好修身表率的同时,要主动承担起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做好学生修身行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努力为学生修身创造条件,把修身教育渗透到自己的每一个教育环节,贯穿在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点点滴滴,做一个助学生修身的有心人、细心人。

教师要好学不倦,积极进取,做学生文化品味的影响者

教育是严谨的科学,需要我们去探究;教育是多彩的艺术,需要我们去创新;教育是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做博学深思,严谨治学,锐意探索,精益求精的有为之师。同时,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人生理念、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养成“热爱科学文化,学习科学文化,运用科学文化”的习惯,用自己的文化品位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文化情操。为构建学习型城市,为园自己的教育梦,为能用自己的力量以文“化”人而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要想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还要有很长的路要去探索、总结和实践,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以春蚕的精神、蜡烛的品格,为建设中华民族的文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与责任,这才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永无止境的奉献与追求。我们要时刻准备着有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博大的胸怀和包容体谅的心,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和阳光般的笑容,迎接美好的未来。

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9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通过观看视频、聆听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中南大学杨雨教授的解读,我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白了一名教师只有做到了“强师德、守师道、立师表、铸师魂”,才能更好的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说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人无德不立”讲的是,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德向善成为主流,并持之以恒熏陶、传播和教化,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程门立雪的尊师,孔融让梨的尊长,三顾茅庐的恭敬,苏武牧羊的坚守……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示范教育。要树人,先立德。”

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道德之师。身为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田。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而又光荣的称号。

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0篇

近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我反复观看,被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关心人民群众、引经据典深深的感动着;他的身体力行,更在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好好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青少年成长的殷切期望,做好本职工作,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以德立身、以德育人。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不同于其他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求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活波可爱的孩子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们,教师的德行对孩子们的示范作用、引领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使孩子们成为身心健康、个性开朗、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爱心、懂法制、自信自立自强的好少年。教师要时时处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以德正身、立身、执教,扎实学习,认真工作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做好自己工作,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1篇

近日观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聆听了思想解读人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宁教授和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关于“修身”的精彩解读,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元代的画家、诗人王冕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提出了共产党人严以修身的高标准,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永远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修身有哪些重要的论述?这些论述当中又有哪些用典?郭建宁教授和王立群教授在节目中具体解读:第一,什么是修身;第二,为什么要修身;第三,怎么做到修身。他们列举了历史典故《尚书》中“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意思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论语·里仁》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道德修养的问题,《宋史·吕蒙正传》是吕蒙正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精彩用典《国语》中“从善如澄,从恶如崩”强调的是作善很难,作恶很容易,向上很难,向下很容易。王立群教授还讲上《晋书》上记载了一个人叫周处的故事,意义深刻。严以律己,它的关键要立德树人。修身是做人的前提,立德树人的前提,也就是我们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干部素质的首要条件。在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尤为重要而紧迫,需要我们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为新时代师德师风的重要课题。在道德方面,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要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怎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呢?首先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教师立德树人的理念,诚实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其次是学习先进,营造立德树人氛围。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美丽乡村教师”先进事迹,开展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活动,倡导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弘扬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业精神,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党员教师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2篇

最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深有感触。通过观看视频、聆听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中南大学杨雨教授的解读,我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白了一名教师只有做到了“强师德、守师道、立师表、铸师魂”,才能更好的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本集内容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近平说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人无德不立”讲的是,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的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德向善成为主流,并持之以恒熏陶、传播和教化,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程门立雪的尊师,孔融让梨的尊长,三顾茅庐的恭敬,苏武牧羊的坚守……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示范教育。要树人,先立德。”

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道德之师。身为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田。只有向着这一目标去生活、去工作、去奋斗,我们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而又光荣的职业。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感13篇平语近人学习讨论发言稿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0篇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8篇平语近人第二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3篇平语近人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观后感心得10篇百家讲坛《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3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观后感4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心得体会10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心得体会6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5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心得体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