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_XX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摘要: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认识高度不够;2规划起点低、水平差、执行难;3建设资金来源单一;4管理体系不健全;5户籍制度改革不到位;6土地流转使用卡得过死;7、社会保障制度未建立;8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对策:1加强领导;2坚持超前性、科学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原则;3规划要有深度;4筹资要有广度;5建设要有速度;6放宽户籍政策;7采取优惠的土地政策;8改革社会保障制度;9提高管理者和居民的素质及品位;10加强人居环境保护意识。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内容: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书增长。”江泽民总书民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也指出:“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也是个大战略”。小城镇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所以,从我县城市化现状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小城镇建设道路,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一、发展小城镇是走马观花向城乡协调的必然趋势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从上个世纪到本世纪50年代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时期,也就是建立在单个城市发展集中化和现代化的时期。到了本世纪后半期,随着交通发达、城市外围、发展走廊、城乡混杂区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逐步被建立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城市化道路取代。而小城镇正是这个发展链条上的一个节点,担负着城乡协调发展的重任。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人类都在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建国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二十多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小城镇的发展使人们几千年来进城当市民的梦想今日成为现实;小城镇建设为中国农民进城提供最好的家园。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目前,农村城市化如果让农民直接进入大中城市,不仅城市难以接受,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显危在旦夕不现实的。实践证明,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就近消化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厣实现城市化符合国情的、现实的选择。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小城镇建设是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必然要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至今。农民单纯依靠越来越少的土地致富已成梦想,农村经济要上新台阶,必须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上狠下功夫。小城镇能够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实现对劳动力、土地、水利、电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乡镇企业集中连片,提高层次,实现“二次创业”;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经济效益;能够对第三产业产生强大的需求拉力,为农村三套业的协调创造条件。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小城镇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启动农村市场的必然要求。小城镇是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重要的集散地,是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的桥梁。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只有农村市场启动,国民经济增长点才可以启动。小城镇的发展为农民和工人架起了共同走向市场的桥梁,有利于解决生产与市场的矛盾,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爱思范文网http://fanwen.is97.com 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农民素质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小城镇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是科技传播的辐射源。小城镇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改变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和陈腐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与社会化大生产、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社会管理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习惯和新的社会风尚,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