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2018年玄武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总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玄武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大会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开拓创新,砥砺奋进,顺利完成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良好开局。

(一)产业转型强力推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为主线,坚持稳增长与促创新相结合,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经济实力稳步攀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0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总收入迈上百亿台阶,达到11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8亿元,直比增长22.3%,同口径增长10.8%,税收占比达9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亿元,同比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743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外贸出口210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9亿美元。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经济发展势头为近年来最好。

产业质效持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9.4%,继续列全市首位。金融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19.8%、15.8%、15.8%、8.9%。全年新增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391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企业42家,亿元以上企业14家,哈姆雷斯中国总部等3家优质总部企业落户玄武。新增规上企业104家,苏宁易购、赛特斯入选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1。新增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家,总数占全省的1/4,全区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1200亿元。设立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及区长质量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2件,省名牌产品6个。扎实推进低效载体腾笼换鸟工程,完成6.2万平方米低效楼宇升级改造。长江路文化旅游大街实施重点支巷业态提升工程,南京烟厂老厂区征收基本完成,成立南京玄武国际城市休闲旅游联盟。

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新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2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人、省“双创计划”人才6人、“创业南京”英才计划人才61人。众创空间新增国家级1家、省级6家,全区拥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5家、5.7万平方米,集聚在孵团队超过300个。引进和培育科技型企业超过100家;新增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各21家。预计实现专利授权3200件,发明专利授权2000件。徐庄软件园获批筹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秀科技园区。珠江路晋级首批江苏省众创社区备案试点,完成未来城B座等重点载体升级改造,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一期建成运营,南京市众创空间展示中心建成并试运行。积极推进“两落地一融合”2工作,与10余家高校开展深度交流合作,达成75项科技成果转化意向。在全市率先建设网融网投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融资服务。

项目载体加速扩容。徐庄研发六区、卫岗产业园、百家汇一期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生物医药园、聚慧园组团基本完成招商。熊猫中央广场21万平方米商务楼宇实现封顶,南农大科技创新研发试验基地主体建成。板仓街9号产业园转型取得实质性重要进展,紫金嘉悦等在建项目快速实施。达明大厦、仙鹤门2号地块社区商业配套项目开工建设。青石街地块挂牌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中央路224号地块完成土地收储和整理,钟岚里地块完成住户搬迁,珠江饭店地块征收过半。铁北红山新城进入快速开发建设阶段,沈阳村地块、华飞2号剩余地块成功出让并启动建设。全区新增载体33万平方米,改造12万平方米,在建103万平方米,新开工35万平方米,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环境整治全力攻坚,老城面貌更加靓丽

聚焦精细精致,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10+9”行动3

共235个建设项目,区域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

窗口形象整体提升。精细实施北京东路、珠江路、玄武大道等12条重要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沿街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灯光亮化同步改造。完成地铁四号线(玄武段)7个站点周边环境整治。内秦淮河北段重现生机,两侧5000米岸线全线贯通,沿线碑刻、石桥等处处体现玄武厚重历史积淀,成为主城又一处“滨水城市客厅”。完成和平公园西园景观提升工程。实施明城墙沿线27万平方米建筑立面整治,高标准打造城市重要国际性景观廊道。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施9个棚户区改造和3个环境综合整治征收项目,占地38.1万平方米,涉及房屋30.1万平方米。实施100个老旧小区整治工程,总面积112万平方米,新增楼道折叠椅、门卫房卫生间、电动车充电桩、快递云柜等设施,尽显人本理念,“六化”标准4全市推广。完成小区楼顶拆违3.3万平方米、治漏11.8万平方米,平整小区外出行道路60条、1万平方米,完成43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21个小区管线下地。结合小区环境整治等工作,新增机动车泊位1459个。完成九华山18号等5处积淹水片区防汛排涝工程。

电梯加装取得突破。应对老城建筑功能缺失与人口老龄化加重的双重压力,积极开展城市功能修补,全面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全区共实现签约委托953宗,完成初审855个,取得规划许可证596个,取得施工许可证458个,开工建设304部,预计到春节前可建成160部。对于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这项民生实事中的难事,玄武区的探索,为全国增梯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系统的全流程经验,获得央视《新闻联播》点赞,新增设的电梯真正成了群众幸福的阶梯、社区和谐的阶梯、社会进步的阶梯。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结合玄武实际,强力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5,坚决落实整改中央、省委环保督查反馈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全面关停煤炭消耗企业和危化品仓储企业。贯彻落实“河长制”6,完成19条黑臭河道整治工程,34.7公里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玄武湖水质总体保持四类标准。完成梅庵等7个游园绿地建设,新增公共绿地19万平方米。完成124个片区、8.4平方公里的雨污分流工程,并在全市率先对223个片区、15.1平方公里已经实施的雨污分流工程进行全面“回头看”。整治油烟扰民餐饮企业94家,工地扬尘管控率达100%,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削减10%以上。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4%,继续保持主城区第一。

城市治理常态长效。以整洁、美观为标准,完成背街小巷整治55条。拆除违法建筑23.4万平方米。强力开展“雷霆行动”7专项整治,机动车非法占道经营这一城市管理的顽疾和毒瘤在玄武得到根本性治理,已基本绝迹。加强户外广告管理,拆除违规户外广告127块,面积4898.5平方米。积极应对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设置248处“绿毯子”非机动车停放示范点。推进“公厕革命”,以“革命”态度对待民生实事,升级改造公厕60座。成立玄武街巷文化研究中心,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加强历史文化挖掘和展示,新命名上林苑路等24条道路、京市桥等7座桥梁。

(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年度28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60500元,连续4年居全省首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教育投入持续加大,设立区教育发展促进会及教育发展特别基金,新增省优质幼儿园1所,创成素质教育特色学校15所;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全市第一,中考均分全市第一,高考本一达线率全市第一。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大楼主体封顶,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72%;与一批三甲医院合作建设紧密型医联体。长江路创成省级价格诚信街区。出台《母婴童零售场所服务规范》,通过南京市地方标准认定。建成15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举办文化惠民精品演出60场。原创话剧《南京审判》《丹凤街》引起社会良好反响。成功举办首届玄武春季运动会,展现幸福玄武的时代活力。

养老体系逐步建成。新增6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4个3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护理站。建成助餐中心和助餐点58个,实际提供助餐超过52万人次。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20张,养老机构医养融合覆盖率达78.8%。建成高危空巢及独居老人安全保障工程,推进点对点服务;实现75周岁以上独居老人紧急呼叫器安装全覆盖,9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3小时生活照料免费服务全覆盖,有需求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为全区18667名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补贴1131.7万元。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实现再就业9100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职业鉴定2.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下。培养自主创业2876人,创业带动就业1.8万人,发放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1624.1万元。建成“一库一网一号”社保惠民工程8,全区五大保险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8%以上,为全区户籍人口购买人身和家庭财产保险。重点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发放各类补助资金7800万元。建成玄武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落实127名困境未成年人一对一结对帮扶。

社会环境保持稳定。扎实开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年无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无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着力整改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劳动关系、金融风险等方面薄弱工作环节,排查生产经营单位8397家次,整改隐患6646处;化解信访积案24件,化解率达92.3%,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396件,成功率达99.4%;受理职工举报投诉立案236件、劳动争议案件483件,结案率达100%;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非法集资风险处置和互联网金融清理整顿工作部署,摸底排查企业超过2000家次,涉嫌违规金融类企业存量下降75%;安装一体化安防监控摄像头1万个。圆满完成十九大、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属地保障任务。群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四)深化改革全面发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放管服”改革9扎实开展。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统筹推进五大类15项改革任务。以 “不见面”审批10、“3550”11、证照联办12等改革任务为重点,精简商事登记、投资审批流程,企业注册登记3个工作日内完成,投资建设项目审批50个工作日内完成。成立区投资建设代办服务中心,代办项目32个,总投资达309.5亿元。在全市率先推行区、街两级全科政务13,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省政务服务“一张网”14在线办事率达93.6%。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街道综合行政检查执法大队,实现行政执法检查职能和处罚职能相对分离,执法效率进一步提升。

社会治理一体化改革全市领先。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路径,将全区细分为516个管理网格,社工、流动人口协管员、消防警辅人员全部配备到网格。建立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平台,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公安、民政、人社、市场监管等各方面数据融合共享,全年通过平台办理各类证件1.8万张、出具各类证明3.5万件,出租屋、地下室、车库、桥梁涵洞等区域也全面纳入管控,有效消除社会治理盲点。

开发区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按照 “一个管委会、一套班子、一个平台、一套招商队伍”的原则,以徐庄高新区为引领,完成铁北红山新城、珠江路创业大街、玄武科技金融园、南理工科技创新园首批四个分园整合,突出产业特色,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源整合,初步建立“一区多园”发展架构。

政府自身建设纵深推进。良好的作风是政府履职的坚强保障。我们认真开展“两学一做”15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16,实现居民群众、驻区单位集中走访全覆盖。出台《玄武区人民政府关于行政机关进一步做好党政同责工作事项的若干意见》,就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行政机关直接责任的推动落实。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全面深化、统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完成区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行政复议委员会换届,全区重大行政行为规范率达100%,入选省级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试点区。认真办理领导信箱件1203件,办理“12345”群众热线投诉事项46909件,办结率达100%,综合满意率达87.4%。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成率分别达84.2%、82.2%,满意(含基本满意)率均达100%。严格控制公务接待经费支出,从严审批因公出国(境),压缩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支出。民族宗教、物价、档案、对台、侨务、人防、人武等工作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勇于探索,敢于攻坚,推进重点项目的成效前所未有,钟岚里、刘军师桥、双拜巷西侧地块等一批滞缓多年的项目得到了实质性推动;城市建设的任务前所未有,主次干道整治、老旧小区整治、管线下地分别占全市任务的55%、39.5%、32%;治理城市顽疾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机动车非法占道经营、楼顶违建、黑臭河道等一批很有难度、从未触碰的城市痛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玄武影响力的提升前所未有,全年获6项国家级荣誉17,主城核心区深厚历史底蕴得以更多挖掘展示,老旧小区整治标准在全市推广,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的探索和突破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玄武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向为玄武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驻区部队,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玄武建设与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玄武经济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产业竞争力、创新力有待增强;城市建设管理还不够精细;民生工作水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政府自身推动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克服玄武发展基础好、只要稍微努力就能走在前列的盲目乐观思想,着力克服玄武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就一好百好的片面认识,着力克服传统观念、惯性思维的负面影响,努力在破除瓶颈、补齐短板上取得更大进步。

二、2018年工作总体要求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做好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18,坚定“四个自信”19,始终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下,准确把握玄武的区情实际和阶段性特点,对下一步工作至关重要。当前,玄武人口结构老龄化日趋明显,对政府的应对和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城市建筑及设施老旧比例偏高,城市更新和功能修补的任务十分艰巨;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新城区快速崛起和加快发展的竞争态势下,玄武作为主城核心区对资源要素的吸附力有所弱化;发展空间瓶颈突出,对城市现有空间资源的整合更加迫切。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玄武作为主城核心区,城市化进程较早,遇到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较早,要把解决这些矛盾摆在突出位置,拿出有效应对之策,在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中,找准玄武定位,体现玄武作为,作出玄武贡献。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要求,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部署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20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21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省委“两聚一高”22“两高两强”23和提高南京城市首位度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24奋斗目标,牢牢坚守“走在最前列、争当排头兵”目标追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推进“强富美高”新玄武建设方面取得扎实进展、迈出更大步伐。

综合各方面因素,全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分为两类:一是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8.5%,力争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力争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力争2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力争1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市定目标。二是约束性指标。万元GDP能耗下降完成市下达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达到75%,全区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做好今年工作,我们既要认清形势,又要联系实际;既要看到困难,又要保持自信,始终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高质量的发展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谋划布局经济工作,突出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聚焦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主导产业特色化、高新化、生态化、集聚化发展,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城市更新、产业更新中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路径。围绕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攻坚导向、变革导向,抓好以补短板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的谋划和落实,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把经济管理的权限放到离企业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的权限放到离百姓最近的地方,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坚持精细化的工作理念。将城市建设领域的精细化理念拓展到经济、民生等各个工作领域,运用系统化思维,找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结合点,提升区域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发扬工匠精神,用足“绣花”功夫,努力做到精准、精细、精致、精美,推进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五是坚持实干争先的工作追求。全面深入开展对标找差、创新实干工作25,在对标中明确方向,在找差中激发动力,在创新中构筑优势,在实干中赢得主动,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推动玄武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走在最前列。

三、2018年工作安排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聚力科技创新,加快动能转换

顺应经济规律和时代要求,聚精会神抓创新,探索主城区创新发展新路径。

推进全面融合发展路径。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打造产业经济新引擎。深入实施“两落地一融合”,以全球视野谋划校地合作,积极参与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围绕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建立技术清单、项目清单、产品清单、企业清单,推动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南师大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3家新型研发机构落地运营,实现5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制定全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产业技术“民参军”“军转民”融合渠道双向互通,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与驻区单位融合发展,成立驻区单位共同发展联盟,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批高端产业平台和精品载体。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建立初创型、成长型、领军型创新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具有前瞻性、标志性的创新项目。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放大先声精准医疗“百家汇”平台、苏宁青创园示范效应,引导、支持更多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更加关注并鼓励企业的专利申请。加强科技招商,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成长性好的新项目。力争新增国家、省、市各类高端人才80人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产业产值、技术合同登记额实现大幅增长。

构建有机有序创新生态。围绕政策、平台、服务等要素保障,把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服务落细落实,加快构建更有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重点建设珠江路省级众创社区,积极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提档升级,新增众创空间6家。用好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一批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高速高效通道。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将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和上市辅导相结合,提升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意识,建立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加大财政政策与创新政策的协同性,设置财政专项创新资金3亿元,引导30亿元以上社会资金进入产业创新领域,设立科技类企业专项引导资金。引进20家创业孵化、技术转移、专业中介等科技服务机构,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科技创新全链条服务。

(二)突出集聚集约,做强产业优势

立足服务业为主的区情特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提升和生活性服务业层级提升,构建方向清晰、特色鲜明、开放共享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促进产业集聚。出台全区产业发展导则,有效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商务业发展水平,聚焦总部经济,实现惠隆集团总部、特斯联江苏总部项目入驻,完成上海宝冶江苏总部落户、中石化共享中心南京总部改造,推进德乐科技研发总部建设。稳步发展高端商贸业,建设高力六角商业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发挥孩子王、汇通达、苏盐生活家等新一批龙头企业品牌示范效应,做强电子商务产业优势,促进传统商贸转型。扩大金融服务业规模,集聚金融总部、金融中介、金融要素市场、外资金融企业等多种金融机构,及消费金融、民生金融、小微金融等多种金融业态,推进玄武科技金融园等载体项目改造,争创国家级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推动文化旅游业特色发展,建设百子亭“南京客厅”项目,筹办玄武国际时装周活动,加强玄武品牌影响力塑造,推进国际化先导城区建设。增强新兴产业发展后劲,瞄准软件信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重点行业,鼓励并支持柯菲平、弘景医药等领军企业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超前布局养老产业,建设原市儿童福利院地块、聚宝山地块等近4万平方米养老服务综合体。

推动空间整合。高效利用主城宝贵空间资源,将各功能板块

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做大做强徐庄高新区,构建资源共用、人才共引、产业共育、平台共享的“大徐庄”,实现“1+4+N”园区架构26。推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东南大学科技园、南京师范大学紫金校区等驻区大单位空间功能转型。建设共享型经济产业园。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在铁北红山新城、孝陵卫片区为区内存量优质企业量身定制载体空间,满足企业新发展项目落地的共性需求。实施低效空间升级计划,通过载体回租、回购、置换等方式,腾退低效产能,突出精准选商。鼓励引导低效载体主动转型,以产权集中推动业态重构。针对目前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的空置载体,根据玄武的产业规划,主动开展招商选资布局。

改善营商环境。健全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健康发展环境。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完善全区企业信息库。做实企业服务网格,关注企业运行状况及存在困难,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融资、信保、结汇等问题。提升服务精准度,为规上企业、上市企业、高新企业提供一对一专项服务。建立健全一站式办结、全程式服务的重大项目代办绿色通道。与知名中介开展密切合作,培育区域金融、人才、信息等要素市场。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与服务,对一批细分行业实施“三个一”工程27,为产业集聚发展助推加力。规范政府行政执法监管行为,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建

立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监管服务机制,推进质量强区活动,

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提升功能品质,彰显主城风貌

强化系统性思维,统筹城建和经济、民生工作关系,加快推进老城和新城协调发展,彰显主城核心区的城市特色和品质。

保护更新老城。更加注重将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修补老城宜居功能。将老城环境整治的主战场转入街巷,实施街巷综合整治,全面消除少数街巷无照明、无名称现象。设置街巷城管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更多运用APP管理、无人机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绩效。建立街巷差异化管理标准,在管理有序前提下,试点部分街巷设立露水市场和夜市,满足百姓生活需求。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整治、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楼顶拆违、楼顶治漏、积淹水片区改造。实现市政设施养护全覆盖。推广二维码地址标牌设置及信息维护利用。更加注重将城市建设与文化挖掘展示相结合,保护老城历史记忆。实施成贤街―碑亭巷片区、香林寺沟片区环境综合整治,珍珠河、玉带河、内秦淮河东段河道岸线整治,恢复古街巷、古河道生气与活力。更加注重将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修复老城自然生态。深化“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对百水河等重点河道实施水环境整治再提升工程,确保省市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以部队、科研院所等驻区大单位为重点,全面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消除水体污染源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油烟扰民问题,开展联合执法,优选并推动餐饮行业油烟净化技术试点。加强垃圾收运监管,积极推进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更加注重将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助推老城业态升级。加快环东大、环南理工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城市形象和创新功能同步提升。结合楼宇、街巷、河道岸线整治,调整沿线商铺业态,促进街巷特色经济和管理示范街区同步形成。

建设发展新城。紧抓编制《玄武区发展规划大纲(2017―2035)》的有利契机,优先规划建设铁北红山新城、孝陵卫片区,提升老城周边板块的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及城市品质,弥补老城、新城之间的发展“裂缝”。充分发挥铁北红山新城后发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按照“产城融合的典范、科技创新的引领”建设目标,深化片区城市设计、地下空间设计、海绵城市设计、智慧城市设计,实施铁北智慧创新社区、铁北国际数码港等项目开发,推动黄家圩地块棚户区改造。引入科技创新资源和成熟商业配套,注入主城教育、卫生等优质公共资源,形成产、城、人良性互动发展态势。启动孝陵卫片区高水平的城市设计,明确建设方向和任务清单,进一步解决孝陵卫片区社区配套设施及教育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升功能和形象,无缝衔接老城及钟山风景名胜区等周边板块,扮靓南京主城东大门。

(四)回应群众期盼,持续改善民生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全心全意做好民生服务工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以创业带动就业,既着力推动以创新为特征的科技创业,也注重推动根植于民间的餐饮、零售等生活服务行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扩大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范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职业鉴定2.2万人次,培育和评选新时期“玄武工匠”。实施养老服务扩面行动,建成4个日间照料中心、15个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大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力度,拓展高危空巢及独居老人安全保障工程服务内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对低收入群体中具备就业条件的人员,优先推荐公益岗位就业。统筹发展福利和慈善事业,设立玄武慈善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助困、助学、助孤、助老。启动紫金华府东侧地块保障房建设。

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实施新名校培育计划,建立玄武特色、高位均衡的现代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空间布局。配套“两孩”政策,增加学前、义务、高中教育各阶段学位供给。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及师德师风专项督导,加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学校基建、餐饮、卫生管理。积极筹建新玄武医院。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85%。提高慢病管理水平,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75%以上。完成省级健康促进区建设,创建省级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实施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增设平价菜直供点。建设10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500平方米。开展“南京玄武国际城市休闲旅游节”等品牌活动,举办第二届玄武春季运动会。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强力推进社会治理一体化,将居民小区作为基础单元,加强对业委会、管委会及物业管理公司运行的监督和指导,开展小区“一治理三提高”28,巩固老旧小区整治成果。重建商品房小区“熟人社会”,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29分离移交,逐步推动相关驻区大单位职工家属区管理属地化、服务社会化。规范居民房屋出租行为。深化平安玄武建设,建成玄武法检大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开展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和联合执法,防控金融风险。

办好民生实事项目。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今年,我们在广泛征求社会民意的基础上,优选并慎重决定推进30件民生实事重点项目,并在年底前对相关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估。

 

 

实施全区中小学食堂膳食营养标准化工程。

 

 

启动新名校培育计划,推进6所以上新名校建设。

 

 

新建铁北红山新城中学、小学各1所,新增幼儿园2所。

 

 

为8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每月3小时生活照料免费服务。

 

 

新增养老床位600张。

 

 

 

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

 

 

开工建设新孝陵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准化建设,开展中医健康专题惠民宣讲100场,建成名中医工作室6个。

 

 

建成医疗机构周边环境静爱示范工程1个。

 

 

完成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5个,建成食品安全快速检验室15个,快速检测点20个。

 

 

建设和提升全区平价蔬菜店,完成平价蔬菜进小区专场活动100场。

 

 

建立和完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常态化服务机制,推动建成一批居民住宅电梯。

 

 

建成特色餐饮油烟整治示范街7条。

 

 

推进住宅小区“一治理三提高”工程,建成社区治理示范小区14个。

 

 

建成社区百姓“微幸福”服务站15个。

 

 

开工建设保障房900套。

 

 

设立一批街巷城管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贴近街面

 

 

管理服务。

 

 

建设尧红路400吨容量垃圾中转站。

 

 

完成老旧小区标准化整治66个。

 

 

完成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141个。

 

 

完成居民住宅供水低压片区设施改造15个。

 

 

实施水环境提升暨13条河道劣五类水体消除工程。

 

 

完成背街小巷综合整治30条,平整小区外出行道路30条。

 

 

拆除楼顶违建10000平方米。

 

 

完成30000平方米老旧小区楼顶漏雨整治。

 

 

创成省级创业型街道3个、省级创业型社区21个。

 

 

完成“残疾人之家”建设10个,实现街道全覆盖。

 

 

举办精品惠民文化专场演出52场,建成不关灯书房2个。

 

 

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150场次。

 

 

发行玄武旅游惠民服务套票。

 

 

(五)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政府效能

以改革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打造法治政府、实干政府、廉洁政府。

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局、行政执法局组建,提升审批执法水平。完成省政务服务“一张网”相关建设任务,实现区、街政务服务事项一网运行。全面推广“3550” “不见面”审批等关键领域改革试点成果。建成“全科政务”服务大厅,开通“玄武政务”微信公众号,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做实街道、园区综合行政检查执法队伍,实现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社区等服务和管理工作“多网合一”,提升基层执法效能。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和结果公开。积极审慎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引进市场化专业性主体,提高道路机扫率、垃圾转运效率和街巷保洁效果,实行路面、绿化带、隔离栏一体化保洁。成立玄武城市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实行城管协管员队伍的职能由政府管理使用向购买服务转变。完善区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公益性项目和商业性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异化考核。

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十九大报告的方法论,坚持系统性谋划,将政治思维、科学思维、法治思维、社会思维、市场思维更好地与行政思维结合起来,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相关制度规定。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办事,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勇于解放思想,倡导创新实干,打造一支会思考、能做事、精神好、眼界宽的干部队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低调务实不张扬的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将玄武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竞争优势,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严格按照从严治党要求,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30,以上率下、层层带动,把作风挺在规矩前面,规矩挺在纪律前面,纪律挺在法律前面。强化审计监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自然资源资产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强调政府行政系统的直接责任,突出抓好党政同责工作事项,加大督查、考核、问责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对政府行政执法行为的考核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市委具体办法,认真执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玄武而不懈奋斗!

   

注 释:

 

 

瞪羚企业:是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的评选依据为江苏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推荐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载体的通知》(苏南自创区办发〔2017〕9号)。

 

 

“两落地一融合”:即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

 

 

城市精细化管理“10+9”行动:“10”是指全市统一部署开展道路综合整治、建筑立面综合整治、沿河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整治、管线下地改造、绿化景观提升、交通秩序整治、城市亮化提升、城市公厕改造、强化建设管理等10项行动。“9”是指我区结合实际,增加兰家庄合围片区整治、棚户区改造、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明城墙周边环境整治、黑臭河道整治、雨污分流建设、违建拆除管控、市政设施管养、城市长效治理等9个专项行动。

 

 

“六化”标准:即老旧小区整治工作要遵循便利化、适老化、安全化、环保化、美观化、特色化的工作标准。

 

 

“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即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化工铸造等行业落后产能,治理太湖及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环境隐患,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提升环境执法监督水平。

 

 

“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目前河长制“三长”合一,“三长”分别为水质责任河长、水利防洪安全河长、城市河道管理河长。

 

 

“雷霆行动”:即我区针对机动车违停、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

 

 

“一库一网一号”社保惠民工程:“一库”为社会保障基础数据库,“一网”为社会保障经办服务网,“一号”为社会保障咨询服务号码。

 

 

“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不见面”审批:即申请人无需到政府服务窗口面对面办理,只需要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采取视频对话、人证核对、电子签名、手机验证等“不见面”方式,即可完成事项办理,并可选择快递送达,实现“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

 

 

“3550”:即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

 

 

证照联办:即将企业营业执照与旅馆经营许可、代理记账机构许可等领域许可证同步登记审批,建立“一并告知、一窗受理、一线流转、一纸审批、一窗发证”工作机制,实现“证照合发”。

 

 

全科政务:即前台全科受理、后台同步审批、区街联网通办、照证立等可取,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全科化”政务服务,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一张网”:即江苏政务服务网,是贯通省市县三级的网上政务服务系统。

 

 

“两学一做”: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大走访”活动:即党员干部“走千企入万户、助发展促富民”大走访活动。

 

 

6项国家级荣誉:区政府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公安玄武分局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先声精准医疗“百家汇”平台被命名为“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百子亭社区获“全国无邪教示范社区”称号,区国税局获“全国‘营改增’先进单位”称号,区地税局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两聚一高”:即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两高两强”:即将南京建成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影响力强的特大城市、国际化程度高的历史文化名城、幸福感强的宜居宜业城市。

 

 

“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结构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民生福祉显著增加、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党的建设显著加强。

 

 

对标找差、创新实干工作:即南京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市各部门各板块全面开展对标找差、创新实干工作,以先进地区为参照系,理性看待优势,深入查找差距,勇于争先进位,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

 

 

26.“1+4+N”园区架构:“1”为徐庄高新区,“4”为首批整合的铁北红山新城、珠江路创业大街、玄武科技金融园、南理工科技创新园四个分园,“N”为未来纳入“一区多园”管理的园区。

 

 

“三个一”工程:即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制定一个行业发展规划,设立一个专项基金。

 

 

小区“一治理三提高”:即开展小区社会治理,提高小区物管水平,提高小区环境质量,提高居民和谐程度。

 

 

“三供一业”:即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

 

 

“一岗双责”:即一个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