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语近人的手抄报】平语近人学习讨论发言稿

时间:2021-09-29 00:00:00 演讲稿

平语近人学习讨论发言稿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引用了中国经史典籍中的大量华章佳句。言语间饱含着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更饱含着和群众之间的血肉情深。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用心去学习、去反思、去贯彻。

心系百姓苦,为民赤子心。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是群众,说的最多的是人民。作为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谨记宗旨、不忘初心,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办实事的,强化宗旨意识,去除自身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做“官老爷”,把百姓当做父母兄弟,把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付诸于每一次具体行动中。

心谋富民策,力行惠民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能星火燎原开创新中国,依靠的是人民群众。历史无数次告诫我们,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和人民走在一起才是康庄大道。党员干部要切记,脚下沾了多少泥土,与人民的感情就有多深,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要多深入基层,多到百姓身边走走,和百姓拉家常,心连心,眼里要看到百姓的困难和需求,耳朵要聆听百姓的心声,脑中要多谋利民之策,找方法、多创新,力戒空谈、执着实干,把利民的政策落实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不辜负国家的重托、人民的期盼。

心修家国德,严己更利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正是依靠着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即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大德”。党员干部要修“大德”炼“大才”。加强道德修养,加强理论学习,以新时代思想武装自己,以党纪党章规范自己,以人民期望鞭策自己,戒除不良习气,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净化“朋友圈”“生活圈”,奋发实干、严于律己,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干部。

平语近人学习讨论发言稿

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观看节目后,深有感悟。

细心地话会发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等,人们爱听、爱读、爱看,而且一看就能看懂,一听就能记住。其重点原因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引经据典,古代典籍、经典诗词信手拈来,以旁征博引给人启迪启发,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只有心中时刻怀揣百姓,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心中饱含真情,真正将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刻进心里,那么党群关系自然更加天然亲近,只有真正到人民群众中去,多同人民群众一起,那时你才会明白什么是“平语”近人。

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我们还增强了澎湃而持久的文化自信。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传统文化滋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平语近人学习讨论发言稿

在节目中,我们会知道,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首先,什么是为民?引用习总书记郑板桥的诗“压寨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切入点,通过讲述了习总书记曾在梁家河修建第一口沼气池的故事,阐释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其次,为什么为民?引用习总书记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总书记弘扬焦裕禄精神,阐释如何做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最后,怎么样为民?主要内容以总书记引用的“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为切入点,通过讲述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阐释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如何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带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一言以蔽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从“平‘语’近人”中,我们既要读懂总书记的深沉情怀,更要见贤思齐,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平语近人学习讨论发言稿

《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泱泱大国,华夏五千,德字当头。立德、树德才是根本,人无德不立,它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总书记曾说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旧,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也告诫我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拥护习总书记的领导。十三亿多的人口要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那这个民族就真正团结在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前进。

“国有思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有些人似乎已经忘记了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如果这种传统文化不继续传承下去,那将会有更多人的人误入歧途。

德字,我们党员同志并不陌生,用它可以组成道德、品德、德才兼备等词语。记得小学期间,我们就开始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从而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参加工作后,通过工作、学习的过程从而认识到德才兼备,是衡量我们党员同志的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岗位上,你们是如何单独理解德字的意思,如何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你们遵守的是哪里的游戏潜规则。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同志,我们要做到德才兼备。我们党员同志要认真理解德字的含义,确实修好身,认真遵守职业道德,做到按章办事,牢记规定。我们党员同志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的问题,真正做到公私分明,去除杂念,抵制诱惑;牢记规章制度,按章办事,为民服务。用创新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党员同志都要保持革命本色,积极发挥党员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开展日常工作,切实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作为党员同志,我们要牢记德字,做到心中有德,工作、生活不忘德字,以德办事。

平语近人学习讨论发言稿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一集节目便以此开篇,这首诗是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所写,当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潍县正在闹大灾。为了解决灾民的生活问题,他搞基建、搞土建,官府出钱、管饭让灾民来干活,既解决了灾民没有粮食吃的问题,又给老百姓带来便利,所以这首诗表达了郑板桥非常深切的爱民之情。总书记曾说道:“在我这一生中,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两种人:一种就是那革命老前辈。还有一种,就是我那陕北老乡。”可见,总书记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我们共产党员要与人民同呼吸,心连心,共命运,以人民为中心,发扬吃苦耐劳精神,造福人民群众。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节目里接下来由北京大学郭建宁教授所阐释的第二句古诗文,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此句,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民心顺则事业兴,民和则国和,民安则国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让老百姓过上顺心、幸福、安康的生活是共产党人毕生的奋斗目标。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十八洞”时提出“精准扶贫”,指出“十八洞”的扶贫经验要推广,不可复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让“精准扶贫”在全国推广开来,实现“全面小康”。

“执政为民”“精准扶贫”“造福群众”“全面小康”,这些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只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让改革开放这棵参天大树“开枝散叶”,使广大人民收获“丰硕果实”,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拥护。

平语近人学习讨论发言稿

第一集的主题“一枝一叶总关情”,直指人民。人民是根,人民是本。脱离了人民,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最危险的事。为民之道,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时时为人民着想,处处为人民谋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开篇即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充分体现了人民和官吏的关系。总书记把“用典”与 “乡话”相结合,深深的体现了他一心为民、以民为本的情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的“乡话”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就是解决农民的问题,而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善于俯下身子与“老乡”交心,勇于放下面子与百姓交情。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觉得你是可以依靠的“官”,才会把心交给你;只有这样,才会走进百姓的心里,知道百姓所思所想,了解百姓的真正需要;只有这样,才会有计划、有目的地为百姓办好事,服好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人民放在内心的最深处,夙夜为公,执政为民,勇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千钧重担,引领全国各族人民缔造了史无前例的光辉业绩。我们唯有服务人民,关心民生,凝聚民心,参悟为民之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平语近人学习讨论发言稿

《平“语”近人》第五集的主题为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云:“百善孝为先”,认为“孝”是立人之本,是最重要的美德。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追逐利益、追逐物欲的现象比比皆是,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逐渐缺失,即使有尽孝的意识,也常常以工作、学习忙等借口不把尽孝付诸于行动。孝道是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弘扬孝道美德迫在眉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倡导孝老爱亲、尊老敬老,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念,并在执政中把养老、孝老、敬老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使“孝道”提升到“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治理层面。

我认为弘扬孝道美德应该从两方面抓起。一方面,社会应该从制度,养老机构,社会道德风气等方面进行完善,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老人,将尊老、敬老、爱老的意识付诸于行动,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平语近人学习讨论发言稿

对于习式用语,我们从《平“语”近人》这期栏目就可窥见一斑。他时而引经据典,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显示出他深厚的理论功底;他时而讲大白话,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说贴近群众的话,这和他长久扎根基层,形成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思想分不开的;他时而有感而发,教导大家做人、做事道理,引导党员干部走正道、扬正气……总之,让人听起来舒服、暖心。

最暖不过平“语”近人,向习近平总书记学讲话,不是表面的学,而是要深的学,做到言由心生,真情实感,最终达到形神具备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把理论功底打扎实、把业务知识学扎实,才能说出专业的话;这就需要我们多深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实情,增进感情,才能真正站在群众这边讲话;这就需要我们多练习,讲话也是个技术活,只有勤加练习,才能讲出一口流利的暖心话,真正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做到平“语”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经典语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这两句话,再次诠释了为民思想。群众利益无小事,哪怕是举手之劳,我们都要认真去做,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只有服务人民,为人民谋幸福,多做利民之事,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独特的语言魅力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智慧,饱含着爱民为民的情怀。

其它网友正在看:

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8篇平语近人第二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3篇平语近人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观后感心得10篇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10篇平语近人第八集之感悟6篇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心得体会13篇

平语近人学习讨论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