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工作情况报告_腐败风险防控工作问答40题精讲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第一部分:基本问题

1、什么是“腐败”?

答:腐败,按字面的解释,是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即事物由原来的纯粹状态发展为腐烂、变质。腐败一词在《汉书*食货志上》就已出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意指(谷物)发霉、腐烂。这是腐败概念的生物学释义,也是本义。后来,它被引申到政治领域,成为一个政治术语。国内外通行的定义是:腐败是为谋取私利而对公共权力或公共职位的滥用。具体讲,界定腐败起码要考虑以下四个要素:

1、主体腐败行为的主体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包括国家公职人员和受委托行使国家权力的非国家公职人员。

2、方式腐败行为的方式是滥用国家权力。

3、目的腐败行为的目的是谋取私利,即为个人、亲属以及所属群体谋取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4、后果腐败行为的后果是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把虽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但情节轻微的行为当作腐败,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2、什么叫腐败风险(也称廉政风险)?

答:腐败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或者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可能产生或发生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可能性。

3、如何理解腐败风险?

答:任何掌握公共权力的个人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有效开展预防腐败工作就是要有效防控腐败风险。腐败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以及不确定性。

风险的客观性:任何有业务处置权、有职责的岗位都有风险。

风险的损失性: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本人有效履行职责,对事业、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责任、有必要主动防范,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

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只是有可能发生的,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去防止风险的发生,或通过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4、腐败风险种类主要有哪些?

答:1、思想道德风险。2、制度机制风险。3、岗位职责风险。4、业务流程风险。5、外部环境风险。

5、腐败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教育学习不到位,可能产生思想道德风险,产生想腐败的动机;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可能产生制度机制风险,创造产生腐败的机会;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不到位,可能产生岗位职责风险,制造腐败产生的条件。工作程序不规范、不严谨,自由裁量权大,可能产生业务流程风险,留下腐败产生的空间;业务往来中利益诱惑或其他非正常影响,可能产生外部环境风险,滋生腐败产生的温床。

6、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腐败现象,是为了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是为了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腐败行为,是为了让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和保护。

7、如何正确认识腐败风险预警防控?

答:首先,风险不等于问题。风险是一种可能性,只是可能发生的危险,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因此,查找风险是找可能性,不是找现实问题。

其次,腐败风险不等于腐败。腐败是已经发生的为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职位的行为,而腐败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如果防控得好就不会发生,如果防控得不好可能就会发生。

第三,查风险不是找问题。查风险是查找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不是某个干部已经存在的问题;不是干部的自我画像,不是针对个人的,而是针对岗位的、部门的、静态的;不管谁在这个岗位上、在这个单位里,风险都是存在的。

8、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模式是什么?

答: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模式是“四五四模式”。即着眼四个机制建设,开展五项日常工作,把握四个基本环节。

四个机制建设就是建立健全腐败风险教育机制、排查机制、预警机制、化解机制。就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长效机制建设。

五项日常工作就是围绕四个机制,开展五项日常性工作,即风险教育、查险定级、分级预警、制度防范、检查考核。

四个基本环节就是把握住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计划安排、执行落实、检查考核和修正完善四个环节。

9、四个机制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答:建立健全腐败风险教育机制,目的是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危险,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升拒腐防变能力。这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思想基础。

建立健全腐败风险排查机制,目的是让广大党员干部查找风险,有针对性地预防风险。这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工作基础。

建立健全腐败风险预警机制,目的是对党员干部的苗头性问题进行预测和警示,使大家不去冒险。这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必要条件。

建立健全腐败风险化解机制,目的是通过超前防范和及时处置,有效消除各种风险因素,让广大党员干部远离危险。这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主要目的。

10、如何把握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中的四个基本环节

答:就是把握住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计划安排、执行落实、检查考核和修正完善四个环节。

1、计划安排环节。主要任务是确定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2、执行落实环节。主要任务是认真抓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计划的全面落实。

3、检查考核环节。主要任务是对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4、修正完善环节。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各地各单位在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强化措施,改进方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进一步促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同时启动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下一个周期循环。

11、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借鉴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风险预警原理、分权制衡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风险排查为基础、权力制约为核心、制度防范为根本、预警控制为关键、考核评责为保障,确定了“排查五类风险、构筑“三道防线”、规范十项权力、建立四项机制、实施两级预警”(简称“5—3—10—4—2”内容)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主要内容。

“5”就是五类风险,即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外部环境风险。

“3”就是三道防线,即以自醒自警为主的自我预防,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的单位联防,以监督检查为主的社会群防。

“10”就是十项权力,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监管、行政审批、行政裁决、行政给付、非行政许可审批、内部事务管理等权力。

“4”就是建立四项机制,即宣传教育机制、监督制约机制、预警处置机制、责任考评机制。

“2”就是两级预警,即按干部管理权限,分为乡镇(科)级预警和县级预警两种预警处理方式。

12、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分哪几个阶段?

答:将腐败风险预警防控过程分“清权查险、监督防范、预警控制、考核评责”四个阶段进行,并以此为年度周期进行循环。

13、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重点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答:(1)重点对象:各级党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公职人员。

(2)重点内容: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重点是掌握审批权、决策权、经济资源调配权、组织人事权和有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权的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突出压缩自由裁量权。

14、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三线一区”警示教育,建立“四前”机制,达到“四保”目标。

◆通过预警防控工作,告诫党员干部绝对不能触碰涉及法律法规的“高压线”,绝对不能逾越涉及自由裁量权的“警戒线”,绝对需要走好涉及日常管理规范和要求的“斑马线”,绝对不能进入涉及腐败风险的“地雷区”。

◆通过预警防控工作,努力形成教育在前、制度在前、监督在前、预警在前,保权力运行安全、保项目建设安全、保资金使用安全、保干部成长安全的良好局面。

◆通过预警防控工作,让党员干部“知风险、不冒险;防风险、不走险;化风险、求保险”。

☆教育引导:晓人以理,示人以范,教人以行,是预警防控机制的重要基础。

☆制度防范:运用规章制度,规范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防止滥用权力,是预警防控机制的核心。

☆监督纠正: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遏制、督促改正,有过则改,有错即纠,防微杜渐,防止腐败风险演化为腐败问题,是预警防控机制的关键。

15、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思路是什么?

答:一个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贯彻落实“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经过1-2年的努力,建成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基本框架,形成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网络,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机制。

两个步聚:先试行,后推进。首先,制定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全力排查腐败风险点,待预警防控机制初步建立后再整体推进。

三个结合:坚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与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结合;与营造干部安全成长和良好的干事氛围相结合;与推进改革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四项任务:一是清权力、查风险。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排查风险点上,广泛查找腐败风险。二是建制度、抓防范。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有效防范风险。三是抓预警、强监督。以监督检查为重点,对有倾向性问题的对象实施预警。四是抓整改、促完善。抓好查漏补缺,在监督预警基础上抓工作整改。

16、风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有哪些?

答:风险教育是指对党员干部开展腐败风险预防和治理方面的教育。

就内容而言,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宗旨观念和廉洁从政、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就形式而言,要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风险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组织开展领导宣讲活动。二是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三是组织开展示范教育活动。

四是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五是组织开展岗位教育活动。六是组织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

第二部分:清权查险阶段

17、清权查险阶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清权查险,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基础。各单位以“依法清权、严格确权、规范绘权、透明晒权”为主要内容,对各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梳理、逐项规范,初步建立了“权责明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同时,各级党员干部针对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岗位职责风险,从“个人岗位、科室职责、单位职能”三个层面,采取“自身找、相互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等多种方式,排查工作生活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点,最终建立权力运行风险库。

18、权力清理的重点是什么?

答:就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监管、行政审批、行政裁决、行政给付、非行政许可审批、内部事务管理等十项权力。

19、风险排查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要明确主体、打牢基础、分清内容、规范表述

第一,明确两类三个主体,一类是个人,包括所有公职人员(财政供养人员)以及受委托行使国家权力的非国家公职人员,一类是集体,包括单位和科室。

第二,打牢一个基础,清权确责——就是结合三定方案进行职权梳理、流程再造,重点是围绕行政许可、处罚、征收、强制、监管、审批、裁决、给付和单位内人财物管理权等进行梳理和规范,逐步建立起“权责明明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这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基础。

第三,分清不同内容。个人的风险内容主要是个人存在或潜在的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的内容、形式及危害。集体的风险内容是单位工作职能特殊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方面的内容、形式及危害;科室在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方面的内容、形式及危害。

第四,规范风险点的构成和表述方式。每个风险点的查找由风险源、风险点、危害性三个要素组成。表述方式如: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风险源),造成思想退步,信念滑坡(风险点),在处理事务时不能从政治上、从全局看问题(危害性);又如,由于财经制度不完善和法规意识淡薄(风险源),财务管理不规范,尤其大额度资金审批使用不能科学民主决策(风险点),造成决策失误,资金使用不正确、不应该、不合理(危害性)。

20、查找腐败风险的主要方法?

答:(1)顺推法从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程序等方面人手,查找腐败风险点。

(2)逆推法从综合分析信访件、举报电话、举报邮件、投诉、审计报告、巡视报告等入手,分析原因查找腐败风险点。

21、查找腐败风险的程序

答:一是针对岗位,工作人员对照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的实际,通过自己找、相互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等多种方式,认真查找并分析评估自身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腐败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科室审核后报单位腐败风险防范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是针对科室,科室对照岗位职责等,分别查找科级干部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腐败风险和科室在工作流程方面存在的腐败风险。重点查找并分析评估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岗位存在的腐败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单位主管领导审核后报单位腐败风险防范管理办公室备案。

三是针对部门(单位),部门(单位)对照岗位职责等,分别查找处级领导干部及领导班子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腐败风险和单位在制度机制、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的腐败风险。结合单位和行业特点,重点查找并分析评估在“三重一大”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腐败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单位领导班子审核后报上级部门备案。

22、风险排查的重点是什么?

答:有四个方面:

一是重点领域,在民主监督与管理、招商引资、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便民服务等重点领域排查风险。

二是重点部门,在执纪执法、政府采购、人事劳动、行业管理等重点部门加强风险排查。

三是重点岗位,着力在拥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人、财、物管理等业务处置权的关键岗位排查风险,积极探索和试行“受理、执行、监督”三权分设的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运行机制。

四是重点环节,着重在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和业务流程的关键点排查风险。

23、“五类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1)思想道德风险。思想道德风险与人的不正当社会行为和个人的品德修养、性格特点有关。主要表现为: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阳奉阴为、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

(2)制度机制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能根据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需要,及时完善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造成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的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措施。

(3)岗位职责风险。主要表现为: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权力分配不清,自由裁量空间过大;权力运行不透明,暗箱操作现象频繁;违反民主集中制,独断专行或软弱涣散;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失职渎职、不作为或滥用职权等。

(4)业务流程风险。主要表现为:因工作流程设计不完善、缺乏相互制约或执行不力,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导致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

(5)外部环境风险。主要表现为:因行政管理对象在业务往来中对相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可能造成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导致失职渎职、权钱交易等。

24、排查风险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主要是针对“个人岗位、科室职责、单位职能”三个层面,采取自己找、相互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根据“三定方案”,通过个人自查、科室帮查、领导核查、组织审查“三上三下”程序,认真查找腐败风险点。

25、风险等级如何评定

将排查出来的腐败风险点根据社会关注程度、权力行使程度、影响危害程度、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程度以及产生腐败可能性的大小等,划分出不同的风险级别,一般划分为123三个等级,其风险等级依次降低,即1级风险等级最高,3级风险等级最低。

一级腐败风险,是指直接行使执纪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收费、项目审批及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

二级腐败风险,是指直接行使部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

三级腐败风险,是指基本没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权力,较少或基本不掌握人、财、物管理权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

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及其等级划分,报本单位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审核,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排查定级。经审核确定的风险点要汇集成册,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风险点和防控措施报上级纪委备案。

第三部分:监督防范阶段

26、监督防范阶段的内容是什么?

答:监督防范,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关键。以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全面监督与重点监控相结合,内部防范与外部防控相结合,纪委组织协调与部门具体实施相结合为主要内容,实行“自我预防、单位联防、社会群防”三道防线。核心是规范权力运行,压缩自由裁量权,突出抓好分权制权、减权量权。

27、三道防线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1)自我预防,着重解决个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通过“教育引导、自我约束、帮教提高”三个方面来实现预防的目的。此环节重在体现教育防范。

(2)单位联防,是实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重点。由各级单位通过“合理分权、有效制权、科学量权、事务管理、政务公开、述职述廉”等措施,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合理分权、单位和科室之间的有效制权。此环节重在体现制度约束。

(3)社会群防,主要是通过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力量,整合监督资源,利用专项检查、巡视督导、明查暗访、民意调查、信访举报、便民服务等监督渠道,形成对腐败风险的有效监控。此环节重在体现监督控制。

28、监督和制约权力有哪些措施?

答:(1)决策权: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实行票决制、听证制、“一把手末位发言”制等,对已形成的决策由分管领导负责落实;

(2)审批权:实行“一把手”“四个不直管”制度;凡是未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的事项实行“1+X审批程序”,建立相关配套管理制度。

(3)财务权:严格按照相关财务制度进行资金管理。

(4)执法权(收费、处罚等):重点压缩自由裁量权,实行“分级分档”管理。比如对存在严重违法、一般违法、轻微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分别采取适量的处罚尺度,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以制度固化。

对所有涉及自由裁量权的事项,按事实程度固化裁量标准,缩小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并以图表等形式固定后在一点范围内公示。

(5)组织人事权:提拔重用、评先表模、奖励处罚等事项研究,实行实名推荐制、差额考察制、差额票决制等制度和程序。

29、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制度体系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制度防范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制度系列,即:

一是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包括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学习反腐倡廉理论制度、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讲廉政党课制度、反腐倡廉形势报告制度、党员干部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反腐倡廉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等。通过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反腐倡廉监督制度,包括“三谈两述”制度(上级纪委与下级党政主要主要负责人谈话、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制度,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重大决策报告制,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单位财务、公车、接待管理及业务工作制度,党务政务事务等各项公开制度等。通过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和使用。

三是反腐倡廉预防制度,包括风险排查制度、风险信息收集分析制度、风险预警制度、风险化解制度等,通过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预防制度建设,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四是反腐倡廉惩治制度,主要有案件揭露、发现、查处、协调制度,问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反腐倡廉建设考核奖惩制度等。通过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惩治制度建设,遏制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第四部分:预警控制阶段

30、分级预警的内容有哪些?

答:分级预警及处置就是对已经发现的腐败风险分层级进行预先告警,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化解。

实行分级预警:按干部管理权限,分级预警。预警程序为:收集预警信息→分析预警信息→建立预警档案→确定预警对象→核定预警分数→评定预警等级→实行预警处置→预警资料归档。

31、预警控制阶段的内容是什么?

答:预警控制是实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关键,目的是防止腐败风险演变为腐败问题。主要针对“三道防线”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单位和个人问题出现的原因,对存在问题但又不构成违纪的,发出预警通知书,以提醒谈话、诫勉纠错、责令整改等措施,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32、预警控制分几个环节?

答:预警控制分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反馈、信息处置“四个环节”和镇(科)级预警、县级预警“两级预警”完成。

33、预警的对象和方式(预案)?

答:预警由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实施,预警对象为各部门科股室负责人和一般党员干部。本级预警由各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分“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三种措施实施,避免问题演化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

34、预警的对象和方式(预案)?

答:预警由纪委组织实施,预警对象为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门二级单位副科级负责人。

预警处置根据单位和个人在党风廉政方面存在问题的程度,实行“一级(红色)预警、二级(黄色)预警、三级(蓝色)预警”三级分级管理。

35、实施蓝色预警(三级预警)的条件和处置预案是什么?

答:(1)实施条件。适用于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情节轻微或存在群众议论、反映较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单位和个人。

(2)实施方式。①谈话提醒;②发出《党风廉政预警通知书》;③开展信访问题自述。

(3)实施期限。一般在党组织作出三级(蓝色)警示决定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

36、实施黄色预警(二级预警)的条件和处置预案是什么?

答:(1)实施条件。适用于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情节较重的单位和个人。

(2)实施方式。①廉政谈话;②廉政考核扣分;③发出《党风廉政整改通知书》;④加强党纪政纪教育。

(3)实施期限。一般在党组织作出二级(黄色)警示决定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

37、实施红色预警(一级预警)的条件和处置预案是什么?

答:(1)实施条件。适用于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和工作规定,情节严重但不构成立案的单位和个人。

(2)实施方式。①责令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②廉政谈话或诫勉谈话;③廉政考核中扣分,并取消评先资格;④实施询问与质询;⑤加强党纪政纪教育。

(3)实施期限。一般在党组织作出一级(红色)警示决定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

38、怎样运用预警处置结果?

答:(1)诚心接受批评、整改到位的,既往不咎;整改不力,错误继续蔓延构成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处理或立案查处。

(2)廉政预警对象的相关情况应及时通报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并记入个人廉政档案。

(3)廉政预警对象在纠错和整改期间,不能提拔、调动,不得参加各类先进评比。

(4)廉政预警对象可向本级或者上级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异议,受理机构调查了解后,应予以答复。

第五部分:考核评责阶段

39、考核评责的方式和要求有哪些?

答:通过单位自查、日常督查、年终检查等方式,对风险预警防控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各级领导班子和成员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纳入工作绩廉考核评价系统。

40、怎样运用考核评责的结果?

答: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1)通报考核结果。

(2)考核结果作为评比表彰的依据。

(3)对当年考核评定为不合格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当年各项评先资格。考核为不合格的单位主要领导在干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定为“称职”。

(4)将考核材料存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和干部档案,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评定、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5)根据考评结果,对执行惩防措施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拒不落实或者落实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措施不力的单位、部门,依据相关规定,追究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责任。对给予2次以上预警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的单位,除严肃惩处违纪违法人员外,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纪律处分相关规定,对负有失职、失察责任的直接领导和主要领导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