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心得体会_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学习体会--齐心强“堡垒” 奏响“振兴”曲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组织强则乡村兴,农村美则中国美。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条例》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是新时代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遵循,是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贯彻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时代使命的重要指南,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突出政治性。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着力点是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条例》更加突出政治性要求,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划好了路线图。比如,村党的委员会受乡镇党委领导,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本村经济建设等重要问题后应及时向乡镇党委报告,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的负责人,等等。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第一位的能力。提高做农村基层工作、抓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本领,农村基层干部应当将讲政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带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团结基层党员、人才和广大群众,合力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增强权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1999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但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和形势任务的变化,该条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和实践需要,党中央决定予以修订。这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有利于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联系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联系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历史充分证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是管党治党、执政治国的重要制度基础。《条例》既有宏观顶层设计,又不乏精准指导。具体到村党组织设置的方式、乡镇党委及村党支部委员的职数、开展党员教育的要求等,体现了量化、具体化的特点,便于基层党员干部学习落实和执行操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于县乡党务工作者和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当下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带头吃透新条例,带头执行新条例,做到宣传到支部、解释最规范、落实到一线,不断维护和扩大利好制度的权威性、实效性。

提高科学性。“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最科学的举措不在于纸面描绘有多么合辙押韵,关键在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才是最创新、最科学的。《条例》中既有对一段时间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做法的总结,也更加注重和坚持了问题导向。比如紧扣当前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急重要务,将动员和带领群众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推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单条列出。再如,对农村黑恶势力、非法宗教活动、流动党员管理难等问题一一聚焦,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责和领导班子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战斗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进步的源泉。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应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善于当好联系群众的纽带,增强发现基层工作问题的敏锐性,提高破除瓶颈创新基层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本领。

优化服务性。服务是基层组织鲜明的主题,是永不变调的旋律。各级党委应当高度重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作为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方面,加强领导、夯实保障,加快落实落地。树立服务基层的鲜明导向,科学构建权责相称、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更多指导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而不是滥用考核、问责等手段,转嫁自身职能任务,增加基层党政机构和一线干部的负担。切实做好服务基层干部的必修课,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改善乡镇干部工作和生活条件,以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激励新担当新作为。任何时候都必须练就一身服务群众的拿手戏,毫不犹豫、毫不懈怠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提高增产增收实效,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难题,切实维护群众各方面合法权益,切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水平,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彰显作风形象,凝聚农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