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9年山丹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总结

――2019年1月13日在山丹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山丹县人民政府县长 陆思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面对困难矛盾叠加交织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1255”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扎实抓好三大攻坚战、城乡建设、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4.45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66亿元,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78亿元和5.93亿元,分别增长9.36%和13.3%;财政支出完成25.11亿元,增长11.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98元和13309元,分别增长8.66%和8.71%。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12个,预计完成投资29.68亿元,增长10.1%。引进项目20个,到位资金23.2亿元。白石崖水库、“彩虹山丹”一期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建成投用。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22:24.5:53.5,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16%。编制完成《山丹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成特色作物种植基地40万亩,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万亩,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0.34%,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680家,辐射带动农户2.3万户。全年粮油总产量突破22万吨,畜禽饲养量达到245.16万头(只),实现农业增加值11.97亿元。投资2300万元,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新唐矿业三五号矿井改扩建、三宝农业牧草收储加工、祥永啤酒麦芽生产线等18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落实稳增长奖补、社保统筹等扶持政策,支持腾达西铁、山泥集团等骨干企业正常生产。新增规上企业3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亿元。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新增文化企业15家。成功举办西北五省武术邀请赛、祁家店冬至民俗文化节等特色活动100多场次,拉动文化消费6800万元。重点景区正常运营,引客入丹成效显著,硖口村等4个村、高庙休闲园等36个示范点(户)列入全市“双十双百”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全年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76亿元。全力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新建乡村电商服务站点23个,行政村服务点覆盖率达到54%,电商销售额达到1.83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4.6亿元、70.7亿元。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持续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煤炭集中交易市场和11个二级配送网点建成投用,燃煤锅炉全面升级改造,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266天,较上年增加12天。境内主要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城乡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禁养区978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105万亩。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争取资金3.4亿元,组织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植被恢复与保护、山丹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等7个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完成人工造林4.5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退耕还林2万亩、人工种草2.8万亩。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认真实施“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落实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1.7亿元,加快富民产业培育,贫困户创业致富能力明显提升。整合资金8392万元,安排中央和省市县到户资金3605万元,组织实施“三化”项目70多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户率达到86.18%。2016年、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042户3299人全部入住,2018年项目主体完工。精准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贫困人口从建档立卡时的4587户1.42万人减少到940户2407人,贫困发生率由9.29%下降到1.85%,13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插花型贫困县脱贫摘帽。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城区道路交通、供热供气、供排水等13个专项规划。新城区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山丹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一期、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建成投用。培黎职业学院师生公寓、食堂、运动场主体完工,完成投资3.7亿元。城市棚改项目加快实施,改造老旧小区住宅3447套,北环影院、仓坊街片区项目启动实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投资3.92亿元,开工建设新城茗苑等房地产项目3个,消化库存11.7万平方米。投资7000万元,改造城市道路5公里、集中供暖二级管网34公里,更换智能路灯1543盏。强化城市综合管理,积极推行“街长制”,43个小区物业实现市场化管理,集中整治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不文明祭祀、噪音油烟污染等“城市病”,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投资9026万元,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设置村级公益性岗位492个,实现了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行动,清理生产生活垃圾6.47万吨,拆除农村危旧房1620户,累计改造卫生厕所4.05万户,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配合完成石羊河流域水量配置方案,外流域调水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投资3.39亿元,实施马营河小流域生态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27个农田水利项目,修建渠道120公里,铺设管道47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4.2万亩。投资8.4亿元,实施道路交通项目14个,建成农村公路94.2公里,S590山丹至马场二场二级公路、G30连霍高速东乐收费站建成投用,S315花草滩至焉支山景区旅游公路达到计划进度,G312马营口至山丹西公路开工建设,长城驿服务区即将投用。投资1400万元,升级改造农村电网56.46公里。落实提速降费政策,实现高速宽带、4G网络城乡全覆盖。

――改革创新更富活力。积极推进“四办”改革,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302项,县、乡、村(社区)三级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0%以上。持续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139户、“个转企”135户,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完成公共资源交易366项,交易额4.84亿元。拓展引才引智合作领域,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长安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山丹培黎学校被认定为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企业首席服务官制,落实“黄金十九条”等优惠政策,发放创业扶持贷款2.1亿元、奖励资金351万元,减免费用500多万元。农村“四变”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建成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农业发展基金融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全程社会化服务等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税务征收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社会事业、商贸流通、民主法治、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及全县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新城幼儿园建成投用,县幼儿园保教楼、城关小学教学楼主体完工。高考上线率稳中有升,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有效改善,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市级标准化幼儿园14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部分文体场馆实现对外开放。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投用。落实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3003人549万元,资助贫困户参保2.66万人19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6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输转劳动力6.2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77亿元。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和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全面推行“三治”社会治理模式,建成全市首家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平稳向好。狠抓安全生产不放松,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自身建设明显加强。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县委决策部署,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严格执行《党组工作规则》和《政府工作规则》,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健全完善法律顾问、议事决策、社会听证、风险评估等制度,主动接受党内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9件、政协委员提案20件,办结率分别达到96.5%和95%。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公务接待、扶贫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加强监督检查和审计问效,“三公”经费下降1.65%,政府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政务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年来,人民武装、双拥共建、消防武警、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等事业不断发展,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气象、邮政、通讯、金融、公积金等驻丹单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了多重困难和压力挑战,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奋力作为,经济发展实现稳中向好,民生事业、生态保护、城乡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创业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辛勤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向驻丹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人民团体、驻丹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山丹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投资增长势头减弱,拉动工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服务业增长乏力,部分经济指标增速缓慢。二是产业型重大项目储备不足、落地率低,民间投资力度减弱,创新创业活力不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增大,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群众稳定增收难度较大。四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环境、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治理、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方面仍有一些薄弱环节。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源结构不合理,财政保障和债务化解压力较大。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个别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突出,抓落实力度不够,影响了政府工作效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县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紧围绕“1255”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工作思路,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生态等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大口径财政收入均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下达指标以内。

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继续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抓手,强化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突出招商重点,加快项目落地,力促投资快速增长。

千方百计争引项目。认真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紧紧围绕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重点方面,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认真谋划、论证、储备一批潜力大、前景好的大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力争储备项目50个以上。密切关注中央预算内资金扶持重点,瞄准资金投向,加大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

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在线审批、全程监管”模式,大力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抓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开工建设汉旺公司洗煤厂、戈壁农业示范园、5万吨配方肥料配送服务中心、物流园市政配套工程等72个重点项目。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加强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坚决制止和防范违规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投资项目并联审批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解决征地拆迁、融资筹资、手续办理等问题,确保项目快速落地、扎实推进。

高效精准招商引资。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围绕生态工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生等领域,把握主动,精准施策,大力开展专业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全年引进项目30个以上,落实到位资金23亿元以上。建立项目全过程可追溯服务机制,推行一站式审批、全程式代管、跟踪式联系、保姆式服务,为项目无延时落地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二、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培育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综合服务保障,助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合资金2.29亿元,规划建设以G312美丽乡村和通道经济示范带、S590民俗文化体验和乡村旅游示范带、S315长城文化和锦绣田园示范带、“如意花海”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焉支山周边沿线乡村旅游示范区“三线两区”为主的五大乡村振兴示范带。组织实施村容村貌改善、田园综合体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及乡村旅游提质等项目,集中打造1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6个万村整洁示范村。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整治和卫生厕所改造,加快农村空置房屋和宅基地有偿退出复垦,整治农村空置房屋1500户以上,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动态精准扶贫机制,全面实施“七个一批”脱贫工程,切实巩固脱贫成果,集中力量攻坚,确保剩余940户2407人全部脱贫。

发展壮大生态农业。坚持绿色发展取向,注重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总播面积稳定在62万亩,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0万亩,粮油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左右。加大扶持力度,以祥永啤酒麦芽、亚盛薯业、祝福油脂、爱福农业等种植业加工企业为重点,带动建成啤酒大麦种植基地8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15万亩、油菜种植基地6万亩、食用菌大棚700座;以润牧饲草、三宝牧业、康源清真、博原生物等草畜生产加工企业为重点,带动全县种植牧草40万亩(含山丹马场),改造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6个,羊饲养量达到140万只,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继续抓好寒旱区、东乐南滩2个千亩戈壁农业示范园建设,推进戈壁荒滩非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形成“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加强指导服务,新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00家,新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和指导服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重点抓好水肥一体化、物联网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生态栽培、农机深松作业等关键技术,推动特色农产品实现社会化保险、精品化包装、网络化销售,促进农业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完成县域富硒土壤调查,申报认证富硒农产品产区和品牌,以特色优质产品占领市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外流域调水工作,争取石羊河流域水量配置方案获批,落实我县分水指标。投资1.72亿元,组织实施山丹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二期、高效节水灌溉、北台子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修建渠道61公里,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实现白石崖水库饮用水源地集中安全供水。全面完成S315花草滩至焉支山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加快实施G312马营口至山丹西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建设G30连霍高速山丹西收费站改扩建项目,新建农村公路82公里,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64公里,改造危桥3座。组织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配合完成张掖750千伏送变电工程,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加快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设,完善霍城双湖等剩余7个行政村4G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服务支撑能力。

三、坚持以转型升级为取向,着力壮大工业产业集群

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为主线,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促进生态工业扩容增量。重点抓好花草滩低热值煤发电厂、土宝鼠煤业年产180万吨洗煤厂、瑞昕公司年产3000吨电缆生产线等12个新建续建项目,力争建成投产8个以上,持续做大工业经济体量。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创建芋兴粉业、天泽农牧2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环保设施运行、技改项目补助等企稳止滑措施,支持停产企业复产、减产企业达产、中小企业升规,新增规上企业3户,培育骨干企业5户,实现工业增加值4.7亿元。

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完成物流园区规划环评报批,进一步优化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开发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创新投融资机制,采取PPP模式、项目支持、企业代建等多种措施,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重点抓好物流园创新工场、公共租赁住房和花草滩至大青阳火车站道路等17个新建续建项目。积极推进园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拓展金融、信息、商业、居住等服务功能,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实体经济集聚区。新增入园企业8户,实现园区生产总值6.7亿元以上。

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用足用活国家及省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全面落实《山丹县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条意见》,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鼓励非公经济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深入推进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直接融资力度,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壮大非公经济规模。落实“政银担企”联动机制,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综合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优化信贷模式,促进信贷投放最大化,全力支持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坚持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全力助推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医养融合发展,健全完善商贸物流体系,拓宽发展新领域,增强第三产业综合实力。

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完成艾黎纪念馆、文物陈列馆、科技馆、马文化博物馆等展馆装修布展,年内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推进祁家店环湖景区二期、“彩虹山丹”二期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县文化馆改扩建、汉明长城展示利用、明长城小寨段抢险加固、新城区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力争长城边塞军事主题公园、全国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项目落地实施。大力提升“四区三线”沿线景区点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水平,重点培育壮大西坡生态观光园、范营生态旅游休闲园等“双十双百”乡村旅游示范点,创新打造旅游综合体,健全服务功能,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培育文旅体医消费亮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展壮大高庙民俗文化产业园、赐儿山民俗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消费集聚区。积极开展纪念建国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办好“二月二”民俗文化节、山丹花旅游文化艺术节等节会活动,打造提升百姓春晚、消夏周末等文艺品牌。大力普及青少年冬季冰雪运动体验活动,争引承办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品牌赛事,争取年内成功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养生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力争实现文化产值2.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亿元。

激发商贸物流发展活力。立足通道经济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产业布局,培育壮大世博国际商业广场、新城区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等商业综合体,改造提升城区便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大力整治“小散乱”商业网点,健全完善以大型商贸物流园、专业批发市场、特色商贸街区和现代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商贸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培育限额以上商贸物流企业3家,商贸物流业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

 

五、坚持以美丽宜居为目标,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统筹推进新老城区建设,填平补齐薄弱环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承载辐射能力,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美丽城市。

高起点完善城市规划。严格按照《山丹县城市总体规划》,开展城市双修规划编制,完成绿地景观、建筑色彩、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城市出入口和重要节点专项规划,完善“彩虹山丹”区域规划,着力凸显空间布局合理、风貌定位清晰、文化印记鲜明的城市特色。建立“多规合一”管控平台,强化编制成果的实施管控,严厉查处违章建筑,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高标准加快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与市场多元投入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持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培黎职业学院二期、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智能路灯节能改造和北环影院、仓坊街棚户区改造等续建工程。开工建设新城区游泳馆、客运站项目。投资1.8亿元,改造建设胜利街、隍庙街、长城路、迎宾中路和新城区经一路、纬六路,新建安置住房518套,改造老旧住宅154套。大力实施市容市貌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公厕5座,停车场、便民市场3处,新增绿地300亩,突出改善出城口面貌,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高效能加强城市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深化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智能指挥中心,实现综合应急指挥平台、“雪亮工程”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全面实施“街长制”,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违、治堵专项行动,重点打造4条文明示范街。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不断完善市政设施养护、垃圾清运、卫生保洁、美化绿化等工程作业市场化管理运营机制,提高市政管理服务效率和质量。开展“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年”活动,逐步实现物业管理服务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聚集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六、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遵循,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巩固提升生态治理成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着力抓好环境问题整改。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完成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整治,定期开展问题整治“回头看”,巩固提升整改整治效果。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管控边界,禁止一切不符合主体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坚决守牢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切实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积极开展环境治理与修复。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及“一园三带”等生态保护治理项目,新增造林面积2.2万亩,完成封山育林21万亩、草原休牧15万亩。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狠抓工业污染源、涉水企业、污水处理、固废产生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管控,力促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健全完善长效保护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清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强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常态化执法巡查,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升监测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

七、坚持以民生保障为根本,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关心关爱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稳步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范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巩固提升“医联体”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乡村一体化”进程,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积极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大力推进“食安山丹”建设。加快实施东乐中心幼儿园、县医院医技综合楼、妇幼保健院产儿科综合楼等民生项目,提升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水平,夯实民生保障基础。

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社会救助和扶贫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村低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能力。加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建立全民共享、公平可及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殡葬改革,持续推行集中安葬。继续实施就业创业“三大计划”,年内新增就业32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更多的困难弱势群体实现就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努力形成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深化“平安山丹”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县、乡、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雪亮工程”,实现全县视频监控信息资源共享应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全社会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坚持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工作机制,推进“三治”共管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高灾害事故应对处置能力。

八、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凝聚改革共识,聚焦关键环节,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工作,加快“四办”改革步伐,大力推进网上行权,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农村“四变”改革,不断扩大“1+5”农村产权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按期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统筹推进财税金融、医药卫生、文化教育、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提升人才创新水平。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实施本土人才培养工程,全年培训各类人才1.5万人次,引进紧缺优秀人才150名以上,筑牢县域发展人才基础。深入推进“双创”升级版建设,用足用好“双创”扶持基金,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培育壮大香源玫瑰、精海瓜子等创业主体,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强化科技创新,紧盯产业升级、企业创新和技术提升,争取实施科技项目14个,完成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4000万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请专利260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以上。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地域特色,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完善驻霍尔果斯口岸商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功能,引导县内优秀企业向西发展,拓展中亚国家市场。积极对接雄安新区劳务市场,有序输转劳务人员,做大做强山丹劳务品牌。依托“工合”优势平台,巩固深化与新西兰塞尔温区的友好合作,加快与英国哈彭登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逐步加强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友城互动等工作,增进友好互鉴,扩大贸易往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九、坚持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强县政府党组、班子成员和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珍惜人民的信任,牢记人民的重托,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施政水平,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思想基础,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谋划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行业监管作用,促进政府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加强财政管理和审计监督,加大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严控“三公”经费,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坚持把执政为民理念贯穿于工作落实全过程,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让政府各项工作更加顺民意、利民生、暖民心。进一步精简行政权力,优化办事流程,切实提高政策效率、服务效率、工作效率。大力提升政府公信力,以政务诚信建设引领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构筑“亲”“清”政商关系,不断优化社会风气和营商环境。

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依据法定程序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创新行政复议集中受理模式,完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深入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完善“三张清单一张网”,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着力强化履职尽责担当。始终把提高执行力、落实力作为建设责任政府的重中之重。坚持重实干、讲实绩、求实效,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式管理,做到政府工作有计划、有督查、有考核、有问责,确保工作落实见效。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政府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切实克服本位主义,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确保政令畅通。加强正向激励、反向鞭策,落实严格的追责机制、合理的容错机制、及时的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实干托起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责任与重托鞭策我们奋发有为、砥砺前行。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使命重托,团结拼搏创新,聚力实干攻坚,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谱写“五型山丹”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双十双百”乡村旅游示范工程(P2):2018年张掖市提出,利用2-3年时间,打造十强旅游示范村、十佳旅游专业村,建成10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项目),选树100家乡村旅游示范户。

2.“四办”改革(P5):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

3.黄金十九条(P5):张掖市出台的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的19条优惠政策,即对初创型小微企业实行“五免一补”(免规费、免房租、免税、免息、免担保费及补贴培训),对成长型小微企业实行“五奖两补”(创新奖励、入规奖励、融资奖励、质量奖励、创汇奖励、改造升级补助和贷款利息补助),对创新创业基地实行“两补四奖”(改造费用补贴、租金补贴、业绩奖励、晋级奖励、融资奖励、服务平台奖励)。

4.农村“四变”改革(P5):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山区变景区。

5.“三治”社会治理模式(P6):以自治为根本、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的“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

6.“七个一批”脱贫工程(P10):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劳务输出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教育助学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7.两化融合(P12):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8.四区三线(P14):东线“长城沿线―新河驿站―硖口古城”融合发展区,南线“焉支山―皇家马场”融合发展区,西线“祁家店环湖景区―祁家店民俗文化产业园―彩虹山丹•如意花海”融合发展区,“艾黎文化―国际交流平台”融合发展区。

9.城市双修(P15):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10.一园三带(P16):祁连山国家公园和交通大林带、河岸生态带、城市景观带。

11.就业创业“三大计划”(P18):千名创业者培育计划、返乡创业人员典型培树计划、家庭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建设计划。

12.“1+5”农村产权综合改革(P19):建设1个平台(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开展5项改革试点(农业发展基金融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设施农业资产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入股、全程社会化服务)。

13.“双创”升级版(P19):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让双方资源互补,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

14.行政执法“三项”制度(P21):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5.三张清单一张网(P21):权责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扶贫清单,政务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