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矛盾最后化解的作文

时间:2021-11-11 05:27:11 800字

篇一:《矛盾作文评讲》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怎么解决矛盾?这需要智慧,需要勇气,需要行动。矛盾解决了,或许还有新的矛盾。人,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前进的。

请以“矛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重点】

一、 理解话题“矛盾”的含义。 字典释义:

1、语出《韩非子难一》。

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矛盾: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

2、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3、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4、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 例子:他俩的意见有矛盾。 简单来说:

“矛盾”是指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造成的隔阂、嫌隙;或是指相互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事物或思维中的两个对立面。所以凡是不涉及上述两点的事例都不能看做矛盾。

二、抓住审题的重心

本话题审题的重心不在于“矛盾是什么”、“有哪些矛盾”或“为什么会有矛盾”、“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其重心应在于“怎么办”,即“面对的矛盾,我们该怎么去(以什么心态、方

法、智慧)应对、化解、解决”--这是作文的重心。

【审题思路】{写一个矛盾最后化解的作文}.

1、深入话题,将话题具体化。话题“矛盾”必须思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存在哪些矛盾?”诸如得与失的矛盾、利与义的矛盾、个人与集体的矛盾、自由与纪律的矛盾、竞争与共赢的矛盾、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父子母女之间的矛盾、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邻里之间的矛盾、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二是既然有这些矛盾,那“我们该如何对待、解决这些矛盾?”宽容、坦诚、信任、互助、爱心、智慧„„冷静、理智、谦逊、退让、反思„„ 换个角度思考矛盾、站在矛盾的另一方、为他人着想„„都是我们面对矛盾应有的心态和处理矛盾的方式。

2、写作议论文,就应找准突破

口,明确立论点。议论文审题三个突破口,就是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本话题如果仅仅从“是什么”来突破的话,估计写出来的作文会很肤浅,只会是表面地列举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来办展览,作文会缺乏深度(当然,如何能从“矛盾”折射的深刻人文思想观念的角度来写,那肯定不可同日而语,但“难,难,难!”);如果从“为什么”的角度来突破,写“为什么有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阐释生活中“矛盾”存在的必然性,那恐怕会变成政治小论文,文章会大而空,平泛无味。因此,这道题比较理想的突破口应该是“怎么办”,即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在矛盾面前我们如何选择、如何化解生活中的矛盾,那才会比较深刻而又有现实意义。 写作记叙文,应注意对人物的言行举

止以及心理的刻画,重在写出矛盾解决的过程与方法。

佳作欣赏:

矛盾 顾安逸

四月的天空是一片惨白,地上鲜嫩的绿色瑟缩着探出头来,又立刻被依旧带着寒意的风吹得倒伏下来。阿廖沙坐在窗前看着这一切,呆滞的眼眸里是不敢置信。

怎么会?那可是全苏联的骄傲啊!顷刻间美梦变成噩梦,天使变成

篇二:《《生活中的矛盾》作文题分析》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为伍。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已;另一方面又怕跟陌生人交流。我们一边感叹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却帮助途中抛了锚的人。我们的解释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或麻烦人惹上了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请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重点】

1、首先明确话题作文的审题重点不是材料和提示语,而是话题。材料也许只是“话题”寓意的载体、样式的示例、命题人情感的倾向,提示语也许只是命题人对考生思维的引导;而“话题”才是命题人真正的落脚点,是写作的真正“目标”。所以,话题作文无论是否附带材料,“话题”本身才是审题的第一要点。

2、本题的话题“生活中的矛盾”的关键词是“矛盾”,必须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是指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造成的隔阂、嫌隙;或是指相互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事物或思维中的两个对立面。所以凡是不涉及上述两点的事例都不能看做矛盾。

2、本话题审题的重心不在于“矛盾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矛盾”或“生活中为什么会有矛盾”、“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其重心应在于“怎么办”,即“面对生活中的矛盾,我们该怎么去(以什么心态、方法、智慧)应对、化解、解决”--这是作文的重心。

【审题思路】

1、阅读并理解材料意义。附带材料或提示语的话题,其材料或提示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思想情感倾向和思维方向引导,理解材料意义一则可以较好地规范我们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范围,二则可以正确引导我们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路径。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几个意思:一是“生活时时处处充满矛盾”;二是概述性地列举了生活中的一种矛盾,即“对人有爱心”与“怕被骗、怕惹麻烦”的矛盾;三是材料最后一句话,“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很显然,命题者对于我们遭遇矛盾时所采取的“怕”的态度是不赞成的--稍微往前延伸一下:面对生活中的矛盾,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写一个矛盾最后化解的作文}.

2、深入话题,将话题具体化。话题“生活中的矛盾”必须思考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生活中有哪些矛盾?”诸如得与失的矛盾、利与义的矛盾、个人与集体的矛盾、自由与纪律的矛盾、竞争与共赢的矛盾、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父子母女之间的矛盾、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邻里之间的矛盾、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二是既然生活中有这些矛盾,那“我们该如何对待、解决这些矛盾?”宽容、坦诚、信任、互助、爱心、智慧„„冷静、理智、谦逊、退让、反思„„ 换个角度思考矛盾、站在矛盾的另一方、为他人着想„„都是我们面对矛盾应有的心态和处理矛盾的方式。

3、找准突破口,明确立论点。议论文审题三个突破口,就是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本话题如果仅仅从“是什么”来突破的话,估计写出来的作文会很肤浅,只会是表面地列举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来办展览,作文会缺乏深度(当然,如何能从“矛盾”折射的深刻人文思想观念的角度来写,那肯定不可同日而语,但“难,难,难!”);如果从“为什么”的角度来突破,写“生活中为什么有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阐释生活中“矛盾”存在的必然性,那恐怕会变成政治小论文,文章会大而空,平泛无味。因此,这道题比较理想的突破口应该是“怎么办”,即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在矛盾面前我们如何选择、如何化解生活中的矛盾,那才会比较深刻而又有现实意义。

【审题结论示例】(摘自学生作文)

1、生活中充满了矛盾,但面对矛盾,我们一要辨明方向,二要知晓利害,三要分清是非。(姚家欣){写一个矛盾最后化解的作文}.

2、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我们要以自信的心态去勇敢面对,要以持恒的意志去努力破解,要以宽容的度量去点滴消融。(陈婉坤)

3、直面生活中的矛盾,需要用勇气坚定自己前行的方向;直面生活中的矛盾,需要用坚强守卫自己不灭的梦想;直面生活中的矛盾,需要用毅力铸造自己人生的成功。(李海珊)

4、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请不要畏惧退缩,搪塞推脱,而应抱之以乐观与自信;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请不要狂暴急躁,感情用事,而应抱之以理智与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请不要唯我是尊,偏执自私,而应抱之以感恩与博爱。(吴结华)

5、面对高官厚禄与为民请命的矛盾,我选择“为民请命”;面对屈从厄运与艰难抗争的矛盾,我选择“艰难抗争”;面对个人生死与国家大义的矛盾,我选择“国家大义”。(李淑颖)

6、矛盾就如同生活中的一把把枷锁,锁住了我们的沟通,锁住了我们的信任,锁住了我们心扉。面对这一把把枷锁,我们要用理性、用责任、用爱心砸破这矛盾的枷锁。(黄活仪)

7、放下冷漠,用宽容之心去面对矛盾;放下卑劣,用感恩之心去面对矛盾;放下失意,用从容之心去面对矛盾。(阮月华)

8、人生如路,矛盾就是路上的坑洼和荆棘,“如影随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乐观与坚定;人生如河,矛盾就是河中的暗流与礁石,“随波逐流”,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自信与机智;人生如山,矛盾就是山间的峭壁与雾瘴,“漫山遍野”,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理智和从容。(伍银坚)

9、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取与舍,得与失,义与利,爱与恨,等等。面对诸如此类的矛盾,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信念敲破矛盾的坚冰,无私奉献,用爱心驱散矛盾的阴霾;恪尽职守,用责任消散矛盾的迷雾。(钟秀珍)

10、面对与父母的矛盾,我们要学会交流与沟通;面对与朋友的矛盾,我们要学会信任与宽容;面对与社会的矛盾,我们要学会融合与正气。(梁群好)

【审题失误评点】

1、部分同学抓不住话题作文的审题的重心;部分或完全被材料误导,视话题而不见。

2、对材料理解不准确,只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爱”)大做文章,结果离题万里。

3、扣住了话题“生活中的矛盾”,但审题肤浅,单纯罗列矛盾的种种现象,忽略了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的关键一步。

4、审题重心选择在“为什么”,结果写成了一篇见解颇为皮毛、空洞无物的政治文章。

篇三:《话题作文指导(世界是矛盾的)1》

话 题 作 文 指 导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节选)“矛盾”的:(1)矛和盾是古代两种作用不同的武器。古代故事传说,有一个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又夸他的矛最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旁人问他,“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没法回答了。(《韩非子·难一》)后来“矛盾”连用,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他的观点前后有矛盾。(2)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嫌隙:他们俩的矛盾很深。(3)泛指事物互相抵触或排斥:自相矛盾。(4)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信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5)具有互相排斥的性质:去还是不去,他心里很矛盾。{写一个矛盾最后化解的作文}.

请以“世界是矛盾的”为话题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矛盾”一词内涵丰富,但词典的解释显得抽象,包含了众多抽象的概念和道理,更像政治术语。而作文需要从语文角度、文学角度进行,要求生动形象,有文采。因此,审题时要将词典义具象化,以具体的意象、具体的事理解说“矛盾”,或将“矛盾”贯穿于事件或情节的来龙去脉中。行文时不但要立足于对矛盾现象的分析,也要谈如何对待矛盾,如何解决矛盾,以及如何克服矛盾。这就不能只停留在词典意义表面,罗列事物或现象,而必须对这些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和认识,使文章思想内容有广度,有深度,有浓度。

师生例文(含师生评语)

矛盾咏叹调

邓晓华

“思想飘荡在山顶,脚步踩踏在山脚。”显然,这句话有哲理,有文采,好读好记也不难懂。请问是谁说的?你肯定认为它是名人名言。当我告诉你是笔者创作的,你作何感想?名言一定是名人说的,凡人能说出名言吗?英雄所见略同?但笔者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如同树叶一般普通,只有他的学生认识他。人微言轻,人宏言重(此处仿“人微言轻”新造一成语-------笔者注)。言重者人必宏,问题是言重者人不一定宏,这就是“矛盾”。不是笔者想抬高自己,而是现实中诸如此类的矛盾比比皆是。

不信?又说说笔者的这句“名言”吧。由于没有所谓的上下文或时代背景的暗示,你不必像对待作家作品那样先入为主地去分析它的所谓的深刻含义。你可以将它看成是积极的言论,相当于“脚踏实地,心向未来”的意思,与邓小平先生的“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有异曲同工之效。你也可以将它看成一句用于教训的言论,批评某些人眼高手低,不务实唯务虚;或理解成“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贪心不足。等等。矛盾吧。

其实,生活即矛盾,社会即矛盾,世界即矛盾,人类就是游荡在矛盾的海洋中。你不必奇怪,为什么中国一崛起,就有人不安。日本人想起了南京大屠杀,那时是日强中弱,谁知道中国也强大后会不会来个东京大屠城呀!美国人心理也打起了鼓,一山哪容二虎?我们美国人本来就爱“抱不平”,本来就是“世界警察”,怎么能有两个“世界警察局”呢?欧洲人也不干了,想当初,八国联军让中国百孔千疮,惨不忍睹;十六个国家的“联合国军”让中国在朝鲜战场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他们一定记忆犹新,万一哪天中国人以牙还牙咋办?你可以说他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可以说他们是嫉妒别人“发财”,但有一点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中国正处于众多尖锐矛盾的包围之中,中国的发展需要面对连绵不断的矛盾。

这真是奇怪的现象,人人都希望自己顺顺畅畅,却又总是制造矛盾,这矛盾是何方神仙?据说,它来源于古代的一个矛盾商人,“矛”与“盾”本是两种武器,这个商人为了招揽生意大做广告,说他的矛可以刺穿任何物体,又说他的盾可以抵挡任何锐器。顾客于是要他用自己的矛与盾比试一番。商人顿时哑口无言,因为他陷于困惑之中了。从此,“矛盾”就成了“言行自相抵触”的代名词。后又引申为双方之间的隔阂、嫌隙,事物间的互相抵触或排斥。而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矛盾被赋予了如此广泛的意义,从此它就大显身手满天飞,有一首歌谣唱得好:“说股票是毒品,都在玩;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就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也许,制造矛盾是人的本能?

其实,矛盾的存在本身也是矛盾。有了矛盾要想方设法化解矛盾,而没有矛盾的世界又是不存在的,这真是来也萧何,去也萧何。矛盾可能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而同时又是事业、社会、民族乃至历史前进的动力。所以,对于欧美日之流,台独之流,藏独之流,破坏奥运之流,我们不必恐怖,也不要轻视。我们大可将这些矛盾当成挑战,以此为契机,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既然现实本身就是矛盾,“谁怕?也无风雨也无睛。”(苏东坡词《定风波》)利用矛盾,解决矛盾,提升自我,改善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

写到最后,笔者又即兴创作了一句凡人“名言”:“行动有如树根,越扎越实;理想如同树身,越升越高。”这里又出现了一对矛盾,但任何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所以,我愿意背负这样的矛盾,与君共勉。

学生评语(一):{写一个矛盾最后化解的作文}.

“思想飘荡在山顶,脚步踩踏在山脚。”,“行动有如树根,越扎越实;理想如同树身,越升越高。”作者的两句“名言”前后照应,主题鲜明,言辞优美。矛盾是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而作者对此有深刻的领悟,处处充满哲理,给人奋起之动力。另外,作者能够将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谓是化虚为实,虚实结合,使文章文采飞扬。作者选取的事实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当前,藏独是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义务奋起,向世人证明我们正义的,也是不可屈服的。从中也可以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作者的正气凛然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本文选取独特新颖的角度进行论述,论证严谨,逻辑性强。

(386班 邓源)

学生评语(二):{写一个矛盾最后化解的作文}.

“生活即矛盾,社会即矛盾,世界即矛盾”,我们都感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矛盾。也正如“有得必有失”,失与得是矛盾,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与欣喜,要看到“福兮祸所依”,永远开心地面对生活,坚强地生存于世。文章立意新颖,取材则又推陈出新,处处暗含玄机,让人惊心,引人深思。文章写得大气,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从现实到虚拟,处处见证着矛盾的存在。

(386班 何巫丹)

小 熊

387班 陈颖

“给吧,你看他多么可怜!”天使说。“给?这明摆着是骗人钱财,你没听大人说这街上到处都有装成乞丐的骗子吗?”魔鬼说。“没错,到处都有乞丐,谁知是真是假。”想到这些,小熊把从口袋里掏出来的钱又塞了回去。然后装作什么也没看见,从乞丐身边擦过。在确定那乞丐看不见他时,小熊如偷了钱的小偷一般逃回了寝室。

小熊坐在床上,喘息未定,他又摸出那张5元,看了两眼毛爷爷,又塞了回去。他想,睡一觉醒来就没事了。倒在床上,却无法入睡。

时间在倒带,又回到2004年3月25日那天,是小熊的十周岁生日。那时候,小熊很天真。

那天下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只有一片一望无际的、祥和宁静的海面贴在天空。“熊熊,来,帮妈妈买瓶酱油回来。”妈妈给了5块钱。走在路上,小熊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地上。很瘦的样子,一双手像是两根深褐色的枯竹,“枯竹”上放了一只碗。“乞丐!”小熊的头脑里冒出两个字,然后毫不犹豫地把5块钱给了老人,满足地走了。

回来的路上,小熊发现天上的“海水”在翻滚,海面突然由蓝变黑,似乎要下雨。不过小熊很高兴,还在回味着老人嘴角的微笑,他哼起了儿歌《丢手绢》。然后他想象妈妈会怎样夸奖他,给他吃一个咸蛋超人。

回到家,小熊很自豪地向妈妈汇报了自己的“丰功伟绩”。他没有看到妈妈的脸由红花开成了黑云。“你是笨鸭蛋吗?那老头是个骗子┅┅”小熊的脑袋突然炸开了,像被抽了鞭子,很痛,只是看不到血。但小熊还是忍不住反驳了一句:“妈妈不是说要助人为乐吗?”“你帮他,那酱油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