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观后感300字

时间:2021-11-11 03:04:55 300字

第一篇:《课本剧观后感》

校园课本剧

在我的脑海里,有一件事情让我回味无穷,这就像在金黄的沙滩上看到一个美丽,闪光的贝壳。

这件事情发生在上周四,老师早上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下午要举行课本剧大赛。听到这个消息后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似的,一下子欢呼雀跃起来。大家叽叽哇哇地说着,我们都很高兴,很激动。“在哪个地方比赛”“什么时候轮到我们”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绕的我满脑都是。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比赛的日子给盼来了,最近我们的总导演---班主任和参加演出的同学们每天中午都不休息,辛苦的忙着排练节目。

我们班表演的是我们班主任改编版的《三顾茅庐》,中午老师就开始给“演员们”化妆了!刘备、张飞和关羽最为形象!演刘备的是王奉山,平时看不出来,一演刘备还真有帝王之相呢!颜帅演的关羽,用大半盒胭脂涂的红红的脸、长长的胡须,简直是关公转世呢!再看张飞,老师用垃圾袋做的络腮胡,再加上演员苗艺腾那胖乎乎的脸堪称完美!还有崔忠美演的小童,头上两个小发髻很有古时候书童的感觉呢!老师太有才了!„„

我们来到多功能厅,第一出场的是三四年级,之后是一二年级最后才轮到五六年级···到了第三节课终于到我们班了,演员们演的很是投入!恍如身临其境呢!当响起《感动天,感动地》的音乐时节目进入了高潮!诸葛亮在屋里睡觉,兄弟三人在舞台上根据歌词做着各种动作!引得观众们捧腹大笑!„最后是以一段“我和你心连心相约在茅庐”的哑语结束,表演结束后再次博得了台下一阵阵的掌声。

时间之钟不知被谁拨动了,不知不觉课本剧演完了,老师宣布我们得了一等奖,同学们非常高兴。

虽然这次演出我没有参加但我也从中明白了无论做作什么事情都要团结,只有团结了才能成功。

五年级二班 魏露

指导教师 刘翠薇

第二篇:《观课本剧有感》

观课本剧有感

--------“飞扬的青春”再次上演

实验中学 二年五班 关哲 指导教师 王冰{课本剧观后感300字}.

课本剧大赛表演的帷幕又拉开了,初二全体同学汇集在体操房内,聚精会神地看着同学们辛苦了两个多月的杰作。

舞台上,同学们演绎着精彩的画面,那精美的语言,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却。《雷雨中》周平与四凤真挚的感情却因环境所迫注定要背负私奔的骂名,而后妈却又爱上了儿子周萍,这纠缠不清的三人奇缘就此开始。可谁又曾想到周萍与四凤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最后导致儿子周冲与四凤被电打死,周萍开枪自尽,好好地一个家竟落迫到如此境地。《人狗奇缘》中,大黄的调皮可爱,不禁让观众笑声连连。而他对老王的忠心也让我们深为感叹。一只狗竟为了主人连最后时刻也要保护他,人们都对他的死感到惋惜。《曹操与杨修》中的角色被同学们扮演的活灵活现,让我感到仿佛又回到了三国时代。《大爱无疆》中,高五的转变让人们欣喜,而高五娘对儿子宽容的爱是从每位母亲身上都能看到的品质,可以看出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还有四班表演的丽姨对捡来的女儿佳佳的伟大的爱让人们感叹,而后来由于佳佳的长大,因为人们的议论,她变了,以致于丽姨晚年竟以要饭为生。但她仍不后悔,她的爱是多么无私啊!《天堂鸟》中,孩子对天堂鸟的殷切渴望,以至于她忘记了病痛的折磨,获得了崭新的生命。六班对留守儿童盼望与父母团聚的愿望幻化成了真实的故事,真实地表达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当保姆的妈妈》

中,志坚的家境贫困却成绩优异,父亲在一次失误中摔断了腿,姐姐为了他的学业而主动辍学,在家照顾父亲。因此,这个瘦弱的女人------兰姨,成为了家庭的主要支柱,不得不到城里的让人家当保姆,哪知这个城市这么小,她竟在儿子的同学家里干活。偶然间,她遇到了儿子,也改变了他同学对学习的态度。八班演绎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应该迷恋网游,否则会像主人公那样葬送了自己美好的人生。而《窦娥冤》中,贪官的蛮横无理,窦娥的周到孝顺,婆婆的悲伤痛苦都被表现得栩栩如生。那慷慨激昂的字句,刺痛了我的心。

课本剧,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课本剧,提高了我对语文的兴趣;课本剧,改变了我的人生。

初二的我们,即将告别课本剧,满怀着恋恋不舍之情踏入初三,愿课本剧永驻我们心间。

第三篇:《有感于课本剧表演》

有感于课本剧表演

甘肃 平凉 静宁甘沟乡教育办 张佳 电话13830327243 邮编:743412{课本剧观后感300字}.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心中要有“大语文”观。用语文的本色,构建一个审美的语文课堂,熏染一种文化的气质,诗意的氛围。通过成功举办两次课本剧表演(《小抄写员》、《牛郎织女》),从中感受到:合理、恰当、巧妙的课本剧表演不仅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相反还能教会他们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培养他们的兴趣、创造意识,塑造其心灵,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大“语文观”、两次课本剧表演、培养兴趣、提高素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心中要有“大语文”观。用语文的本色,构建一个审美的语文课堂,熏染一种文化的气质,诗意的氛围,使学生对其流连于此,从中撷英掬花。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更要善于对学生说:“你很棒!你不比别人差!”教师要懂得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我在上学期成功地举行了两次课本剧表演。学生很投入,热情很高,参与性很强。上《小抄写员》一文时,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角色表演。学生大多表演的是徐利奥含屈

抄写的那部分。对于徐利奥的塑造很到位,心理活动抓得很准,表演徐利奥的几位同学都很投入。对于徐利奥父亲的塑造,最成功的是闫东林与李启飞同学。他俩对人物塑造得入木三分,俨然一位严父、慈父形象。他俩是这次课本剧表演中“最佳表演者”,是获得掌声最多的同学。这次课本剧表演之后,同学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对语文更感兴趣了。尤其是李启飞同学的转变更大。他是一位学习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的同学,但从这次课本剧表演中我看到了他的优势,看到了他亮丽的一面。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多次对他说:“你很棒!你不比别人差!”他渐渐的有了自信,对学习也感兴趣了。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各种潜能,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我又安排了课本剧表演。这是一个千古流传的凄美的民间故事,有一定的文学深度,学生塑造人物有一定的难度。但仍涌现出了几个成功扮演者:有应付自如、逼真传神的“牛郎”扮演者李启飞同学;有追求自由幸福生活、又羞羞答答的“织女”扮演者潘晓凤同学;有凶狠自私、贪婪泼辣的“嫂嫂”扮演者张东飞同学;有驯良通人性、善良体贴的“老牛”扮演者马静平同学;有残酷无情、发号施令的“王母娘娘”扮演者王龙龙同学等。看着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我在捧腹大笑之余,暗暗叹服同学们学习之外亮丽的一面。他们将来个个都是栋梁之才,我们平时不能直盯着分数,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我们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放飞希望的翅膀,去描绘自己多彩的人生。我们不能以一己陋见而埋没了或许将来的艺术大师。

通过这两次课本剧表演我深深体会到:合理、恰当、巧妙的课本剧表演不仅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相反还能教会他们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培养他们的兴趣、创造意识,塑造其 心灵,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正是有了这两次课本剧表演的经验,才有了去年“元旦联欢会”的成功举办。我也从学生上学到了不少知识,更加坚定了我的“大语文”观,越发坚持我的教学观——采取多种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一种养成,一种熏陶,一种浸染,一种生活。

我喜欢着一片叶芽的新生,坦然于一片落叶的飘飘;我欢呼着喷薄而出的朝阳,笑送走一天灿烂的夕阳。而这,都是我从学生的课本剧表演中得到的。

第四篇:《南京南京观后感300字》{课本剧观后感300字}.

南京南京观后感300字

南京南京>观后感300字(一)

看完电影,觉得内心很沉重很压抑,很难受,这样的情绪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消退。真的很不明白导演以什么心情拍的这样一部电影,但是渐渐的想明白了,他是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不要忘记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尊严!

在看开头的时候,南京人集体躲在一栋很大很大的房子中,闯进去的日本人却只有几个,如果当时的时候,有人站出来说杀掉这些日本人,也许不会有那么多牺牲,也许整个南京的命运都会不一样。但是没有人,没有人这么做,所以的人都在等着别人去救他,等着别人去保护他,中国人软弱无能的形象在外国人的眼里根深蒂固。我在想,如果是我的话,我想我会拿起刀枪去战斗,去保护所想保护的人,即使我没有能力,即使我没有任何可以跟别人厮杀的能力,但是现在的我们是有尊严的,是有着自己的思想的。 但是在那个的时候,中国是懦弱的,是无法反抗的,是默默接受的,中国也有着自己的士兵,自己的军人。但是 这些手持各式武器,身穿戎装,脑袋顶上顶着国徽,失去了抵抗勇气的青年,壮年,不顾自己的使命,荣誉,和责任兵锋一转突破了自己人的防线,向城外做鸟兽状散去。可是,他们身后的百姓呢?那些手无寸铁的贫民呢?老弱妇孺呢?如果连这群全副武装的军人都无法保护自己,那么谁又来保护他们呢?每一个逃兵活命的代价却是南京几倍百姓的伤亡,几倍妇女被玷污,国都被占领,中国的历史被永永远远地记录上了这耻辱的一刻。{课本剧观后感300字}.

看到最后,国家和国家之间相互掠夺,相互争抢。我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为何我们没有拿起武器去侵略其他国家,而是等待着别人来侵略我们,这确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奴性问题。抗日的最终,中国胜利了,七年抗战中国终于赢得了胜利。然后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成长了,受过不少国家的馈赠,也受过不少国家的欺压。但是,我们终于有勇气拿起了武器,拿起武器去保护想保护的人,去努力战斗,去勇敢的拾起了自己所丢失的东西。

南京南京观后感300字(二)

我不想对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对人性,道义的扭曲作出过多的谈论,我只想说即便是一个军人被战争扭曲而疯狂了,也不会象日本军人在南京犯下的罪行,那种对生命的极度漠视,对人性的极度违背,以至于我怀疑日本军人以及其代表的日本民族是否集体患病,一种心灵的病,应该考虑是否对这个民族实施管制,就像把精神病人送进精神病院一样。不要说我愤青,也不要把我的文章和拒绝日货挂钩,因为看了这部片子,我如果连骂两句的权利都没有,我难以发泄这郁闷到极点的心情。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人会思考。文明之所以远离野蛮,就是对生命意义的尊重。人类文明在野蛮与无知中挣扎了很久,但是在最近几千年迅速得以走向民主和人性。然而日本人在上个世纪犯下的这场罪行,无疑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若干年后,当后世的人们审视这段历史时,一定会说,你看,野蛮人,还没有进化。就像我们现在看以前的猿人为了食物互相拼杀一样,野蛮。

更可悲的是,这个号称大国的国家的人们,早已忘却他们犯下的罪行,错,应该不是忘记,而是记得但却不承认,并且试图抹杀或篡改这段历史,并把那些犯下罪行的士兵们当神一样供着,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民族,一个遗忘历史的民族终究也会被历史所唾弃。

南京南京观后感300字(三)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

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南京南京观后感300字(四)

《南京!南京!》,读这个片名,像是读一份加急电报:捧着电报的双手在不住颤抖,心跳激烈加速,浓浓的不详兆预感在撞击心鼓。当然,史实要这个譬喻残忍无数倍、紧急无数倍、恐怖无数倍,绝望无数倍,伤心无数倍。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种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那种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那种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那种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是今人尽最大所能仍无法完全感受的。

今人能做的是,静静坐在影院里重温记忆,劳劳记住曾经的腥风血雨,时时鞭策己身以国难家仇……果真,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胶片、剧烈抖动的镜头,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你安静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里,阴郁的氛围立刻席卷全身,将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惨绝人寰的争战里头,然后你开始了观影之旅,因为身临其境的错觉,你随着片中的人物(中国百姓们)一起紧促呼吸、心惊胆战、悲痛哀凄。

日军面对古城墙惊呼时,尚有一丝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间,随着震天动地的炮响,美好的感觉飞灰湮灭,转而为死亡逼近的惊恐不安占据。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其实更是惨痛的历史留下的不灭印记。

南京南京观后感300字(五){课本剧观后感300字}.

电影《南京!南京!》在石家庄首映时,公司让全体员工观看此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于南京的这段历史,我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和历史课本上都读过,都学过。从小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仇恨日本兵的种子,教育我们勿忘国耻,明白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看完电影《南京!南京!》后,思想上又起了一些波浪。

以往的历史记录是日本侵略者杀死了中国30万民众,见人就杀连老人和小孩都不放过,用火烧、活埋、枪杀、爆炸、赶海、砍头、练刺刀等等无所不用,恶劣之极,中国人无不提及日本人就恨不得吃尔肉、喝尔血,才解心头之恨。通过看此电影,也反映了一些不同的东西,日本人也有怜悯之心,日本人也是人,也有受害者。比如片中的角川和百合子,还有说法是中国人的抵抗遭到了杀戮。

但是这只是很小的一方面,不能是他们杀人的理由。不可否认,日本军国主义是罪魁祸首,靖国神社里的战犯,当时的统治者是真正的需要杀之而后快的。我想电影中表述的日本人放了我们两个士兵,百合子的死,我们就会饶恕他们吗?不是,不过是表明了,70多年过去了,改放弃的就放弃吧,我们不能一直充满着仇恨,充满了仇恨就不会有好的心态去继承历史,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为了现代中国的发展。 片中还表现了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民众的抵抗,当权者不顾老百姓的死活,逃跑了,但是我们中华民族还是有血性的民族,是打不垮的,挫不败的。片中陆建雄的人墙挡住撤退的官兵;老赵和小豆子的巷战;就连'汉奸'唐先生最后临死前说的'我媳妇走了,她怀孕了'.也是告诉日本人,我们还有后来人。

我们中国人走到今天,其实一定是有一些信念类东西支撑我们这个民族生存的。我们一直在抵抗,中国人活到今天,没有一次侵略是不抵抗的。

第五篇:《观课本剧《梅香如故》有感》

观《梅香如故》有感{课本剧观后感300字}.

四月二十八号晚,课本剧大赛。我有幸欣赏到了许多精彩的表演,剧情令我着迷,表演者的演技让我震撼,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梅香如故》。

《梅香如故》说的是陆游和唐婉之间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写的是陆游一生为官场和情场的矛盾与纠葛,写出的是唐婉的深明大义。让我们再度感受一千年前的爱情绝响。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二人吟诗作对。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这门姻事。成亲后,陆游和唐婉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把科举功名、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还要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陆游留连于温柔乡,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对唐婉大加训斥。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陆母因此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于是她强令陆游休妻。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别无他法。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

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情丝。后来,陆游科举中第,但是遭人陷害,使得他仕途一开始就不顺。为了排遣愁绪,陆游在沈园偶遇唐婉。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赵士程,赵家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进食。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婉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这是一个深挚无言、令人窒息的爱情。爱,缘何能如此深沉,生死以之,以致在“美人作土”、“红粉成灰”之后的几十年,还让诗人用将枯的血泪吟出“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断肠诗句。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不断被生前所爱之人真心悼念,实在是一种幸福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观毕此剧,让我重温了这旷世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对此剧有些一己之见。这部戏剧的编剧可能是中文系自己的,虽然总体

水平不错,但是缺少的东西也是很多,比如说分幕太多,分幕太多容易让观众不清楚戏剧本身想表达的东西,更是让这部剧的矛盾冲突弱化,显得没有矛盾的爆发点,对于这样一幕短剧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而这部戏的编剧想深化唐婉的形象,所以花了大手笔来叙述陆游和他兄长的矛盾,然而这一点并不是好处,短剧的优势就在于短小精悍,这样拖沓的手法不符合舞台本身的表现力,也会使演员无所适从

但是男主演陈宇翔对于人物角色的把握还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最后他一个人的内心独白,吟出那首词《钗头凤》时,观众还是受到了感染的。然而唐婉的表演者就显得经验不足,尤其是最后陆母让唐婉离开时,唐婉的表现显得相当的苍白无力,面部表情不够丰富,过于夸张的表现只会让观众首先笑场,显得太过虚假,观众是有眼睛的,并不是所有的表演者都是应该获得掌声的。

但是无论怎么说,这部剧总体还是不错的,尽管细节错误很多,这就在于编剧本身没有好好思考。戏剧的表演上还是相当成功的,陆母的表现可圈可点。大体而言,还是不错的。

刘宏

外语系 09英本非师2班 090205224

第六篇:《《改编剧本》观后感》

解读《改编剧本》巴尔特认为,理解一部叙事作品既是理解故事原委也是辨别故事层次, 要将故事线索的横向联系投射到一根设想的纵轴上, 所以阅读一部叙事作品 不仅应从一个词过渡到另一个词, 也应从一个层次过渡到另一个层次。《改 就 编剧本》 这个典型的叙事性文本来说, 其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其精巧的叙述结 构。 《改编剧本》的叙述框架可以分为三层,每一层的叙述者各不相同。 第一层为故事外叙述层, 位于这一层的叙述者是现实中的编剧查理· 考 夫曼。查理在《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拍摄期间,被邀改编一部名为《兰 花窃贼》的畅销纪实小说。他以这个真实事件为素材,创作了《改编剧本》 这部电影。 第二层为故事内叙述层, 位于这一层的叙述者是影片中的主人公、 编剧 查理·考夫曼。他肥胖,脱发,人到中年,愤世嫉俗,生性胆怯懦弱,有些 自我仇恨,生活不够理想,但是对编剧艺术有自己的追求,他想把《兰花窃 贼》这部小说改编成一部“关于花,纯粹讲花的电影” 。然而到最后,这部 小说在他的笔下还是摆脱不了性,毒品,暴力等好莱坞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