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大寒山的作文

时间:2021-11-11 02:52:20 600字

第一篇:《永康大寒山》

永康大寒山

大寒山位于永康的八字墙乡之北,与义乌交界,海拔925米,为永康第二高峰。山腰有大安坪,山下有大安寺,据说最早始建于东汉,山上苍松翠竹、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是不可多有的地域性游览登山之地。在海拔600多米的八字墙乡山后胡村东头,一棵高大挺拔,虬枝苍劲的古松巍然矗立,气势雄伟。据说,这棵古松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古松树杆粗壮,需三人合抱才能环回。大寒山上有一口方圆二、三里大山塘,叫龙宿塘。传说东海龙王一家出游,在云头上发现这口碧波粼粼的山塘,就降落于此,令虾兵蟹将建起行宫安憩。一天,美貌的龙女被凡人窥见,龙王十分恼火,自毁龙塘,腾空而去。后来山民在原址重筑此塘就叫龙宿塘。唯一部落户外休闲俱乐部在大寒山林场和山后胡有拓展场地,它与自然界的山水融合一体,分别有岩降、天梯、空中断桥、天使之手等高空项目和蜘蛛网、大脚霸、信任倒等地面项目的齐全设备,还有坐落山腰的空旷幽静的野外露营场所,当你俯仰凝望满眼

的都是青山绿林,野壑涧泉,虫

大寒山有几个特点:

1 .永康第二高山;

2 .纯净得没有一点污染的水,有溪水,瀑布,水库

3. 有幽静的山谷,有弯弯曲曲的小径

4. 有雄伟的大山

5. 除龙潭里水库外,山上还有个小水库,有饭馆,有竹林,有茶场,还有人家

6. 龙潭里有几颗800年的樟树

7. 山上有一颗300年的松树

8 .有迷人的秋景

9 .有诱人的野味(野猪肉,土鸡,野菜)

第二篇:《作文佳作赏析》

现代文课内语段阅读

一、《藤野先生》‚中国是弱国……但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如何理解本段的第一句话。

2、‚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中‚这一声‛指什么?‚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两个‚他们‚各指代什么?

4、文中两个冒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游览大寒山的作文

5、请概括选文的内容,并说说给鲁迅带来了什么影响?表明了鲁迅什么精神?

6、‚呜呼,无法可想‛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7、品读句子,回答问题:‚但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那时那地‛具体指的是 (2)‚我的意见‛具体指的是 (3)‚却变化了‛具体指的是 (4)变化的原因是 8、简要说说‚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这句话的含义。

二、《藤野先生》‚但不知怎地……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摘找文段中最能表现‚我‛对藤野先生怀念的词语。 2、概括文段大意: 3、用‚/‛给第二段划分层次。 4、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味。

(1)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2)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5、‚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 ;或遇其叱咄, ,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补全选文中空缺的句子,将所填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走送之 (2)穷冬烈风 (3)腰白玉之环 (4)缊袍敝衣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作者从哪些方面叙述了自己求师的艰苦经历?

5.概括本文段中心的一句话是 。 6.选文中哪个情节最让你感动?请联系自身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受?

7、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求学之‚专‛包含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与朱元思书》《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四、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热爱祖国山水,热爱大自然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臵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

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于: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因以为号焉。 (2)故自号曰醉翁也。 3、用文中的句子填空。游览大寒山的作文

(1)《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介绍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话是: (2)《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1)五柳先生: (2)醉翁: 5、上述两个语段中均有两个成语一直沿用至今,《五柳先生》中表明学习方法的词语是 ,《醉翁亭记》的成语是 。 三、《与朱元思书》《三峡》对比阅读: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览大寒山的作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甲文选自 写的《 》,乙文选自 写的《 》

二、甲文写‚水势之急‛的句子是 , ‛乙文暗示‚水势之急‛的句子是‚ ,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但因人因景不同,两人所发的感慨不同。甲文作者见到高峰和深谷,感到‚ ‛乙文作者因三峡见闻,联想到 三、为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 )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虽然乘风飞奔,也没有这样快。B、即使驾着快马,乘风飞奔,也没有这样快。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A、急流甚至像箭,狂浪像在飞奔。B、湍急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势像奔马。 古诗词曲赏析:

1、王安石《登飞来峰》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飞来山上千寻塔‛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B、‚闻说鸡鸣见日升‛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诗人自然地流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的深刻哲理。

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深奥的哲理。 2、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3、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下面四句,点破题首,直抒离愁,饱含辛酸。所以这词表达作者的亡国哀思。

E.‚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有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答案:

〖参考答案〗

1、(1)造:往,到。 (2)于:从。 (3)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1)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2)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

3、(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答‚不慕荣利‛就可得分) (2)环滁皆山也。第3题是分别找出两段文言文中的总括句。阅读时一定要仔细,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会找中心句。

4、(1)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答‚忘怀得失‛也可得分)

(2)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或‚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也可得分)第4题是比较两个语段的‚同中之异‛,由于作者的思想、心境和处境的不同,同是‚饮酒‛用意却不一样。五柳先生在饮酒中‚忘怀得失‛;醉翁则是‚借酒

5、不求甚解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一)1.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色愈恭 礼愈至 点拨:‚援‛‚愈‛不要写错。 2.(1)跑。 (2)隆冬,深冬。(3)腰上系着。 (4)乱麻。 点拨:据上下文推断,如‚腰‛在这里是动词。

3.(1)因此人家都愿望借书给我。 (2)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条件不如他人。 点拨:注意古今语句的不同,如‚以是‛是‚因此‛的意思。

4.(1)幼时借书抄书之难。(2)成年后叩问之难。(3)从师求教的道路艰难和生活艰难。 点拨:从‚艰苦‛考虑。

5.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点拨:从本文叙述的事件考虑。

6.符合题意即可。 点拨:自身感受可从作者求师的艰难与我们的优越条件对比来谈。 (二)⒈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⒊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

⒒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

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⒓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4..对《水调歌头》(苏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处我解脱。 ⒏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D.下面四句,点破题首,直抒离愁,饱含辛酸。所以这词表达作者的亡国哀思。E.“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有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⒎王安石《登飞来峰》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飞来山上千寻塔”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B、“闻说鸡鸣见日升”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

“千寻塔”之高。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诗人自然地流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的深刻哲理。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深奥的哲理。 8.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初中语文诗词赏析答案 一:

1.C 2.D 3.C 4.D 5.B 6.C 7.D 9.BD 10.B 11.A 12.C 二:

1.B 2.B 3.A 4.B 5.C 6.A 7.B 8.C 三:

1.D 2.B 3.C 4.B 5.C 6.D 7.D 8.D 9.C 10.C 11.B 12.C 13.C 四:

1.A 2.D 3.A 4. 全对 5.A 6.D 7.D 8.B 9.A 10. 全对 五:

1.A 2.A 3.D 4.B 5.D 6.A 7.A 8.A 9.A 10.C 六:

1.B 2.A 3.D 4.5.C 6.A 7.B 8.D 9.C 10.D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做题。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1)嗜学( ) (2)叱咄( ) ⑶容臭( ) ⑷曳屣( ) ⑸皲裂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 ) (3)寓逆旅主人( ) (4)皆被绮绣( ) ⑸主人日再食( ) ⑹卒获有所闻( ) ⑺持汤沃灌(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