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观后感800字

时间:2021-11-11 00:46:23 300字

第一篇:《1942观后感800字3篇》

1942观后感800字3篇

<!--adend--1942观后感800字1篇

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2012》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一切都是缘分。

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一点兴趣都没。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这位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象。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中国人的人性的事情。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母亲买药,母亲死在了日本人枪下,而女儿后来从火车上摔下,估计也难幸存了。1942观后感800字3篇1942观后感800字3篇。一队国军在日本人刚刚轰炸完灾民后就立马开始抢车抢粮抢女人,而后日本人第二轮轰炸又来了。蒋介石对灾民视而不见,直接导致了灾情严重死了300万人,而影片结尾,他也没保住江山,逃到台湾去了。老东家一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就是讲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胜者。只有绝境里面人的挣扎。看的人真心难受。影片里面的幸存者也非胜者,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也许他们就躲不过了,而那时,不是只有河南,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而坐在电影院的看客们呢,难道就能俯视这尘封的历史吗,我想至少我看过之后是感觉悲凉。历史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是幸存者。而五十年代末期的那场灾难照样是一半天灾一半人祸。那是死亡上千万,那又是怎样的场景?谁家没有一段关于那几年的悲惨故事?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再有?

同样的导演,都是灾难题材,熟悉的演员阵容。《1942》要比《唐山大地震》切入点深入多了。看完发人深省。难道是一个建国前,一个解放后所以尺度不同?不过就本片的深度,我不得不感慨一句,如今片子审片尺度放宽不少哇。看完片在网上翻看了下影评,一片骂声。基本都是骂冯小刚怎么没胆拍1959......或是说他发国难财。这个我不认同。就像当年救狗事件,很多人跳出来说那么多人还需要救,干嘛救狗如此命题看似合理实际暴力。我不是愤青。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不想展开1959话题,可是真心希望能多拍些好片,别老拿商业巨片来坑人了。《1942》无疑是好片,至少现在畸形的社会,冷漠的人际,金钱至上的三观,历经坎坷却善于遗忘的中国人,太需要些震撼人心的干货来提醒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指的不是那些个建*大业等片,那是广告宣传片好不好。《1942》虽然导演某些地方欲说还休,遮遮掩掩,比如人吃人话题。但是能感觉到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很有诚意。能让人看完回家路上还一路思考的,就是好片了。

1942观后感800字2篇{1942观后感800字}.

观看完《1942》,从影院出来,一位阿姨感慨:这是一部很正的片子。1942观后感800字3篇

人性阴暗的另一面就这面慢慢呈现。"国家贫弱,就得不断甩包袱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灾民死一个,地区还是国家的,上前线的兵都饿死了,国家就亡了"这是在河南抗战的蒋鼎文对河南政府主席李培基请求减免河南军粮上缴时说的话。李培基后又亲赴重庆找蒋介石反映河南灾情,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也多次向政府反映灾情的真实情况......等河南灾情终于引起政府足够认识,政府决定从军粮中抽调的八万斤赈灾粮给河南时,关于粮食如何发放,成为河南商界,工商业各行各业争论的话题,各行业代表都尽量为自己的利益而去尽力争取。如果说那些逃荒的流民是一个群体主角,影片通过范东家,拴住,瞎鹿等人物集中展示了人性不光亮的一面,那么独立于灾民之外的这样一个群体,影片对他们的揭露更是彻底和直接。想起影片中蒋介石的一句话"我特别怀念北伐战争的时候,那时候所向披靡,没有负担,尽可以和民众站在一起",自然,国难当头,最理智的当是以大局以国为重,牺牲是不可避免的。可是为维护国家和大多数人的利益,流民被放弃和牺牲的时候,是否该用心去审度一下"这样被放下的生命,是不是太过于轻易,代价是否过于沉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无论身份地位,影片完整而真实地呈现了灾荒中每一个人的态度,这是最震撼人心的力量。逃难中的哭嚎声,争夺的厮杀声,日军的炮击声,影片用感官的刺激引起了我们的痛感,而那些真实人性的呈现,则直戳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心痛,更让我们流血。我们哀怜灾民不可避免地走向死的境地,我们震惊为求生人性阴暗的爆发,我们也愤怒对待生命的不珍重的态度。面对死亡,求生欲望燃烧到极致之时,生命中潜在的血性,残暴,恶被激起,人性处于本能的掌控中,失去了道德的光亮的一面,这时,那仅有的一点的微弱的善,就像黑夜的光芒,弥足珍贵,给我们心灵最大的慰藉,让我们觉得生命还是"正"的。

星星和花枝卖了自己换米,是为了活命,更是为了家人的生死。花枝和拴住分别时,将自己的破棉裤换给拴住穿,她说:"我的棉裤还比你的囫囵点。"范东家逃荒路上,尽力帮助别人:为了救拴住,不惜拿出三斤白面。逃荒路上,他始终不舍弃自己的小孙子,带着他扒火车。拴住为了救星星,臂上挨了一枪,后来为了寻找花枝的孩子,从火车上

跳下来。孩子没有找到,铃铛的风车便成了他对孩子的唯一念想。当日本人烧了铃铛的风车时,他更是出离愤怒,拼死反抗,最后被日本人杀害。1942观后感800字3篇书籍读后感-名著读后感-小说读后感-教师读后感等-中小学生读后感。在逃荒途中,人性的闪光点也是通过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呈现的。正是这些微弱的光亮,我们看到活下去的意义所在。

在生死抉择中,到底什么改放下,什么该拿起,影片无意阐述。影片中安排了一个信仰的话语着——小安子。小安子是基督教徒,他试图通过主的福音让大家躲过这场灾荒,最后,他自己也死在日军的轰炸中。影片中的小安子,看似荒诞的一个角色,却表达出了有关该坚持什么的深意。面对生死,除了生命本能的求生意识外,到底何种力量能够引导我们不断的搏斗,坚韧地活着。对于生死的态度,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也在告诉我们应该葆有和试图拿起什么。

不少网友质疑影片内容,找出各种各样的史料来证实它的不真实性。真实是历史的事,精确是科学的要求,电影毕竟不同于这些,它是一种让我们认识历史,面对现实的途径,更接近我们心灵的认识。影片中杀戮,血性,残忍的呈现,也不是为了让我们去质疑人性,只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历史,如何对待和选择生死。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生死面前,人性被考验,微弱却珍贵的善支撑人们对于活的信心。对于不曾经历过如此苦难的我们,不用做生死抉择的我们,不用艰难或轻易去拿起自己生死和他人生死的我们,对于生活,更多的是该是感恩和珍惜吧。

1942观后感800字3篇

文/张笑语

一部好电影,能让人百看不厌,1942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看了以后对我的感触很、启发都很大,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部电影。{1942观后感800字}.

天空中星星眨这他那一双可爱的眼睛,突然一群人点着火把,本来很黑的夜晚被这些火把照如白昼,说是来吃饭其实谁不知道是来抢粮食的,东家无奈只好摆酒席。

在吃的时候我仿佛就是里面的一个人,画面到了我在不想看到的情景,血漫天飞舞,东家被打伤了,其他伤的伤,死的死,不堪入目,东家的儿子死了,老母亲死了......

在逃荒的时候有很多人被日军飞机炸死了,中国的领土被日本侵占了,东家的女儿卖了,在火车上孙子被闷死了,家人走散了,本来是地主,结果也变得跟正常人什么两样,东家感觉或者没什么意思,就想死,想死的离家近一点,意外发现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小女孩,东家又有了上的希望,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认识了,小女孩叫了,他们俩手牵着手就走了。

这是一部灾难片,看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也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还看到人性残忍的一面。

第二篇:《《1942》观后感》

《1942》观后感

最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冯小刚耗资2亿元导演的电影《1942》被一致好评,今天由公司组织我们去看了这部影片。使我们感触很深。

在如今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往往会忘记历史,忘记我们做人应该有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完全沉静在安宁,衣食无忧,铺张浪费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大城市的我们,享受着大城市打给我们的优越生活而完全体会不到贫困地区艰苦的生活。幼儿园为了提高我们的忧患意识,培养我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组织我们集体观看了电影《1942》,让我们重温历史,感触饥荒和战争带给那个年代人们的痛楚,感动于那个年代人性。

在观看这部电影中,触目惊心的画面完全震撼了我的心灵:茫茫的中原大地,袁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尸横遍野;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榨,残害;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借机发财,残害百姓。种种惨目忍睹的画面刺激着我的大脑,震撼着我的心灵。你可知道为了救自己的娘而被迫卖掉自己的孩子这种骨肉离别之情但是又不得不这么做是有多么痛楚吗?痛苦的背后总会有感人的画面,老东家(张

国立饰)在看到瞎鹿(冯远征饰)欲卖自己的儿子来救自己的娘亲时,从自己所剩无几的粮袋中拿出一碗小米;基督教徒小安(张涵予饰)为了救一个女孩不顾自身安危,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花枝(徐帆饰)为了挽救自己快要饿死的孩子,将自己卖给了别人,等等这些画面让我潸然泪下。亲情,友情,人情这三个词在我的脑海中不停的转动,回想历史眼观现代,有几个人能将这三个词真正的做到呢?大学毕业的我自愧不如,远远不及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影片只有一条贯穿的主线,老东家(张国立饰)一家的逃荒,与此同时,战争、政府、传教士、记者、日本人等等如碎片般散落在主线中,支撑起整个庞大的故事背景,将一卷历史的横截面,巧妙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个悲惨的死去或离散,最后只留(张国立饰)和他路边捡来的女孩,两个人走在望不到头的乡野路上。剧情虽然简单,但是它所蕴藏的能量,却能穿透人心最坚硬的伪装,直抵灵魂深处。

看完这部影片,教育我们这些安于现状,腐败与安宁社会的我们。同时,也深深的教育了很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青年。

姓名: 2012-12-8

第三篇:《电影1942 观后感5篇》

电影1942 观后感5 篇

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2012》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一切都是缘分。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一点兴趣都没。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这位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 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象。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 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中国人的人性的事情。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母亲买药,母亲死在了日本人枪下,而女儿后来从火车上摔下,估计也难幸存了。一队国军在日本人刚刚轰炸完灾民后就立马开始抢车抢粮抢女人,而后日本人第二轮轰炸又来了。蒋介石对灾民视而不见,直接导致了灾情严重死了300 万人,而影片结尾,他也没保住江山,逃到台湾去了。老东家一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就是讲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胜者。只有绝境里面人的挣扎。看的人真心难受。影片里面的幸存者也非胜者,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也许他们就躲不过了,而那时,不是只有河南,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而坐在电影院的看客们呢,难道就能俯视这尘封的历史吗,我想至少我看过之后是感觉悲凉。历史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是幸存者。而五十年代末期的那场灾难照样是一半天灾一半人祸。那是死亡上千万,那又是怎样的场景?谁家没有一段关于那几年的悲惨故事?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再有?同样的导演,都是灾难题材,熟悉的演员阵容。《1942》要比《唐山大地震》切入点深入多了。看完发人深省。难道是一个建国前,一个解放后所以尺度不同?不过就本片的深度,我不得不感慨一句,如今片子审片尺度放宽不少哇。看完片在网上翻看了下影评,一片骂声。基本都是骂冯小刚怎么没胆拍1959。。。或是说他发国难财。这个我不认同。就像当年救狗事件,很多人跳出来说那么多人还需要救,干嘛救狗如此命题看似合理实际暴力。我不是愤青。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不想展开1959 话题,可是真心希望能多拍些好片,别老拿商业巨片来坑人了。《1942》无疑是好片,至少现在畸形的社会,冷漠的人际,金钱至上的三观,历经坎坷却善于遗忘的中国人,太需要些震撼人心的干货来提醒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指的不是那些个建国大业等片,那是广告宣传片好不好。《1942》虽然导演某些地方欲说还休,遮遮掩掩,比如人吃人话题。

但是能感觉到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很有诚意。能让人看完回家路上还一路思考的,就是好片了。

1942 观后感

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饥饿的同胞为了生存带着一家老小背着生活用品踯躅而行。这一路上有卖儿卖女的无奈,为了一点粮食出卖肉体等等等等场景让人触目惊心;也有为了拴柱为了寡妇孩子跳下火车的亲情,还有财主带着路边的孤儿一起前行的温情,还有把自己卖了捧回五斗小米的星星.... 这些也是人性善的一面。当人基本的生存需求难以为继还谈人性善恶都是空谈了。如果换成你,很难说你会如何取舍。某些影评带着有色眼镜看影片,如果仔细推敲没有多少电影可以挑不出细节的问题。比如英雄的报话机,希腊战士头上飞过的飞机...... 我觉得野狗啃咬尸体的事情是有历史记载的。你觉得灾民是蝗虫吗,他们走过的地方都寸草不生吗?野狗也不是都可以打光的,就像野狼在部分山区也还有的。对于批判 1942 的历史观问题我也不敢苟同。冯应该是从后世人看历史的角度出发的。这不是一个纪录片而是是一个故事片。在现在影片审核制度之下,你要歌颂*也不是容易通过审查的,就像当年有没有积极抗日一样难以在当前的审核制度下进行大书特书。而且是不是与现今的一些文献有冲突也未可知的。当时的蒋政府到底有没有积极救灾,到底有没有贪污腐败这个需要历史学家站出来对这段历史追根溯源。对于人性的阴暗和为了苟活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都是生存所逼。比如少年派里的所讲的故事,到底斑马是不是厨师,鬣狗是不是 pi 的弟弟,猩猩是不是pi 的妈妈,老虎是不是pi 的爸爸,他们在就要饿死的情况下到底有没有把对方当成粮食。我觉得饿到一定程度,会的。中国人为了苟活会想尽一切办法,印度人,美国人,英国人也会的。只不过这个事情发生在中国而已。大可不必友邦惊诧。作为一个七零年末出生的人,这部电影让我对于过去同胞所遭受的苦难有了直观的认识。我觉得这部电影能做到这点已经足够了,苛求一些细节的出入没有太大意义。我呼吁更多人走进影院,看看这段历史看看我们同胞被日本人欺凌的过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电影

1942 观后感

还原当年的真实 11 月30 日晚上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热的电影,去之前便听说了这是个悲壮的电影,话题比较沉重,所以心里有准备,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电影本身确实震撼人心,以至于电影结束后迟迟没有缓过神来;一直很想写个影评,但是没什么时间,最近也看了很多关于 1942 的报道,对这个电影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反思,这部影片我觉得主要讲了3 个要点: 1.希望老东家作为一个家财万贯的财主,在被灾民毁家后出去躲灾,后来变为逃难;一场日本人的轰炸,自家的马车被官兵抢走,此时他彻底成为了穷人;后来靠吃着树皮为生,儿媳妇生下孙子后便死了,自己的老婆也在不久死了,最后他只剩下女儿和自家长工了。但不久自己的女儿为了家人把自己卖了,可以说这个时候老东家只有他那刚出生的孙子了,他跟拴住说,只要我到了陕西,安定下来我就能把失去的钱财和家重新建起来,此时此刻孙子就是他唯一的希望了,可是就在刚到陕西的时候,因为意外他闷死了自己的孙子;他的精神世界崩溃了,想要去死。可是在路上看到了举目无亲的小孩,心里那已死的心见到了生机,他牵着小孩的手走向了远方;在大灾大难面前不失希望是我们战胜灾难的法宝,这让我想起我们的国家也经历了很多大灾大难,但是都挺了过来,其实都是希望的帮助;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怀揣希望; 2.人性善恶当一个人面对生存的考验时,那些道德、法律、人伦还会高于生存吗?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完全的展示当年灾情的全貌,在审查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片都有点投鼠忌器,而我看到的一些资料要比电影中的描绘还要残忍;当年,河南在发生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后,又发生了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 个县,1200 万人受灾,官方数据显示,死亡人数约有300 万,我想这个数字不够准确吧!要知道这300 万超过了8 年抗战士兵的死亡总数啊!而影片中,由美国记者提到的人吃人的场景,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很多人丧失了人性沦为了恶魔;很多人卖儿卖女卖老婆,还有的不忍忍受饥饿,亲

手杀死家人后投井自杀;电影中的一名日本军官的话:“他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中国人”这话是多么的刺耳啊!但是在片中,有很多细节都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在饥饿面前,勤恳本分的农民拿起了刀枪,干起了杀人放火的勾当;瞎鹿要卖自己的女儿,拴住想和星星发生关系(这个地方很多人都笑,我想不通)等等这一系列的情节都体现着人性的恶劣,但是更多是在宣扬善良的一面;当老东家看到瞎鹿卖女儿时,他给了一碗小米;当瞎鹿的妈死后,他们两家也一直相互扶持的往下走;花枝为了自己的孩子和拴住结婚,然后把自己卖了,就是为了让自己孩子能活下去;拴住为了找回花枝的孩子,丢了自己的命,其实他是可以不管的,因为这不是他的孩子,但是他为了承诺;老东家看到举目无亲的小孩,放弃了死,觉得不能在让这个孩子死了;这一切都是反映了在巨大的外部灾难下,人性的善良是那么的难能可贵;正是这样的善良才给人温暖和安慰;当然,影片中还用了很多对比讽刺的场面;比如洛阳城外,城里烟花齐放,城外哀鸿遍野;河南死伤遍野,重庆欢天喜地;星星在被卖到妓院后,服侍军需官,但是因为吃的太饱了而打嗝(这个地方很多观众又笑了,还是搞不懂在笑什么),这些场面真的很具有讽刺意味; 3.鞭策和反思当一部巨大灾难片的背景下,人性的善恶不是很给我们启发吗?在和平年代,我们很难体会到那个时候的痛苦、煎熬,尤其是这个浮躁的社会,更多的人注重了名和利,却忽略了生命中最本真的东西,爱;很多人都会说,现在生活本来压力就大,何必花钱去看这部灾难片,不是找难受吗?而我觉得,正是因为这是部灾难片,我们才需要多看,因为这样的灾难片能洗涤我们的灵魂,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