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去旅行800字

时间:2021-11-10 23:48:21 800字

篇一:《带一本书去旅行》

龙源期刊网 .cn

带一本书去旅行

作者:梅宁尹

来源:《课外语文》2013年第02期

慢慢地拔下褪了色的头绳,垂在肩上的,是稀疏的白发,拿把梳子,从前头梳到后头。 奶奶知道我要帮她梳头发,拿面镜子开心地坐在凳子上。她照着镜子:“其实也没多少头发,都快成光头了。”我笑了笑,一丝苦涩藏在心里。

记得小时候,她经常帮我梳头发。暖暖的天气,一把把温水浇在我的头发上,那时我还小,她抱着我,我横卧在他的腿上,一盆温水恰在我的头下。奶奶一遍又一遍用毛巾小心地擦洗我的头,我则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美美的觉。

时光荏苒,就好像在洗头的那一个瞬间,我长大了,做过了许许多多的美梦。头发干后,外婆又继续小心地为我梳头发,她不厌其烦地用梳子轻轻地梳,一边梳一边看着镜中的我乐呵呵的笑,那笑声仍时时刻刻回荡在我耳边。奶奶,我也会为你洗头、梳头的,我这样想。 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奶奶教我念字。虽然她是个文盲,但与我相比,则是文盲中的“知识分子”了。她拿本词典,眼睛凑到词典前,盯着词典看了良久,也没念出一个字。再去找老花镜。一副大框眼镜架在鼻梁上,眼睛再次盯着词典上的字,拉着我和她一起凑到词典前,边教我念边叫我写。

她那树皮般的手握着我的小手,颤悠悠地写着。奶奶,等我学会写更多字以后,我也这样教你。我这样想。

现在,我上初中了。已经不在老家的学校。学习任务多了,肩上的担子重了,陪伴奶奶的日子也更少了。

偶尔回家,每次心中都怀有同样的辛酸。陪奶奶的时间真的太少了,少得我都快不认识她了。是的,她老了。

奶奶对我的爱,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也许需要我花费一生的时间去研读。这本书,很重。 镜子中的奶奶像婴儿般闭着眼,安闲地享受着。“唉,不知道我可以让我宝贝孙女帮我梳头梳多久。”奶奶突然发出感慨,“我的宝贝孙女可千万不能忘了我。”我忍着泪点了点头:“永远……不会忘记的。”这算是回答了她的两处担忧吧,真的很希望能这样。

我会永远记住奶奶的。漫漫人生,我携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不管到哪里,都有它陪我着我,我都会挂念着她。

篇二:《中考满分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2篇)》

中考满分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2篇)

中考满分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2篇)

带一本书去旅行

每日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南京城,我并不觉得自己在忙碌,仿佛只是在与这座城市相恋。

而有这样一本书,记录下南京城多少年来的风风雨雨、沧桑变化。这座城的喜怒哀乐,这座城的风雨飘摇,都在这一本书中静静地被铭记,被眷恋,也悄无声息地陪伴着南京城继续走过以后的每一个春秋冬夏。这本书便是《带一本书去南京》

不论是饱经沧桑的六朝古都,还是战歌飞旋的虎踞龙盘,南京历史的踪迹在如今现代化的都市之中,仍然能够被人们轻易想起,亦不难寻觅。毕竟,这是时光为南京城刻上的烙印。因此,每当我漫步在快节奏生活的南京城之中,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苍凉之感。

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道不尽的是南京的变迁与这座城的苦楚。在秦淮河附近的一带里,四处可见破旧不堪的寺庙,院墙的红漆仿佛再经受不住时光的考验,便在人们的不经意间悄悄掉落下来,再被寺里每日出现的小和尚扫起,最后,这古寺的红墙漆不知被带走至何处,继而渐渐被世人所遗忘。就好似那历史长河之中的南京城一般罢,再多的繁华也终将落幕,然后被时光掩埋,不着痕迹。百年前的帝王怕是如何也不会想到,他所建造的满城寺庙,终抵不过时光的苍凉,无法被世人永世铭记,时过境迁之后,便慢慢消失在满城烟雨之中,成为如今城市一隅的一块空地之上凄凉的一株荒草。

或许真的如同书中说得那般罢,南京,着实是一座伤感之城。

不是每个旅人,甚至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都能明白南京城独自的凄凉与沧桑。他们看到的,或许只是南京城一砖一瓦里的旧时光,亦或许是那路边蒋委员长为宋佳三小姐栽下的法国梧桐树上飘落下来的小绒毛,但就是这样的他们,注定不明白南京这座城内心的伤感。

南京城的故事,无心,便永不知晓。

鲜有人知,如今繁华的鸡鸣寺旁的进香河路,原是百姓摇船进香的一条小河。而它的身边,更有一条不为人知的,小小的,最终消失在时光之中的珍珠河。少女们在此靧面的场景,已然在时间的变迁里,找不到踪迹,只留下一条遭人厌恶的臭水沟。而在人们感叹南朝的亡国之君时,没有人注意到鸡鸣寺旁,一口小小的珍珠井。虽南陈主不理政事,诗酒风流,但却没有人想到,若陈主叔宝未曾当帝,那么,《玉树后庭花》的亡国之音是否会流芳百世?只可惜,风流才子生在帝王家,注定与诗词歌赋无缘,而那些妃子们的胭脂泪,竟赋予了一口胭脂井之中,南陈主道不尽的悲伤。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后世只听得无尽的谩骂声,而那些曾经存在于南京城的时光,竟也成为人们口中一无所成的短命王朝。怕,这便是南京城的伤感之处吧?

我猛然发觉,生活了十几年的故土,竟然变得如此陌生,仿佛未曾相遇。南京城的风韵与灵魂忽然间变得异常沉重、悲痛,深深扎根在坚固的明城砖上,每一块砖上都是南京城的一段往事。我的耳畔仿佛回荡起秦淮河畔动人的歌声,还有眼前一片华灯之下的水墨秦淮。南京城的往事竟令我不自禁地恋上了怀旧,便也想看着书中的一城烟雨一城风。{带一本书去旅行800字}.

我决心忘记那个熟悉的南京城。带上一本书去南京,在旅途中,邂逅我与南京城的故事。

带一本书去旅行

一本书,一杯茶,一条路,一串脚印。

幽幽的茶香袅袅升起,冰冷的镜片上水雾渐渐模糊了视线。我取下眼镜,小心地翻开书,撑着额角看丝丝缕缕的云朵呼啸着从身边穿过。

一直很想去黑龙江,去萧红的家乡看看,领会一下那冰天雪地的旷世里壮丽的奇观。轻

抿一口热茶,微甜中带着丝丝苦涩,很清爽的感觉。

缓缓翻动着书页,一行行平凡的文字编织成一个梦幻的世界,细腻深刻的笔触,似一串珍珠,轻叩我的心扉。《呼兰河传》,用一个个轻快稚气的故事,揭示了那个零落纷扰的年代,不禁在敬佩萧红的同时,心底有一株名为凄凉的种子在悄悄生长。

寂寞的童年,一生的苍凉。

17:43,飞机终于缓缓降落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随着飞机的最后一声轰鸣,我终于踏上了这片在梦中邂逅了千百次,如梦般缥缈的土地。空气有些干燥,在凛冽的寒风中,穿着厚厚羽绒服的我仍打了个寒颤。

几经周折,在我昏昏沉沉抱着书倚在客车上睡着了的时候,汽车终于载着满满一车疲惫却期盼的旅客,驶向了一代才女,被喻为“30年代文学活神”的萧红故居。

静立在2米高的萧红塑像前,看着萧红淡而恬静的微笑,狂跳的心却渐渐平息,带着些许期翼,我迈着急切却又沉重的脚步,走进了那个曾经鲜活而现不复存在的大院。

透过红漆斑驳的木门,墙上悬挂着萧红和父母的合影。书柜、小饭桌、梳妆台„„一样一样,有条不紊地摆放在小小的屋子里。很安静,很平常,似乎屋子主人刚刚离开而下一秒又会从屋外走进,伏在书桌上苦读。浓浓的书卷气息充斥着我的鼻腔。

离开正屋,漫步在小院里。院心那一丛蒿草,孤单地伫立着,在风中摇摆。我慌忙翻开随身携带的书,惊喜地捕捉着那一抹抹似曾相识的景色。眼前恍若看见一个带着草帽的孩童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在满园的春色中嬉戏、玩耍,欢快的身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转瞬即逝。祖父对萧红的疼爱是她对那个寂寞的家庭最后的眷恋。

走过西院,石磨、石碾一个个跳入眼帘。当年冯歪嘴子在这里辛苦劳作,王大姑娘的凄苦爱情久久萦绕在我的心间。可小磨房被修建的格外簇新,我丝毫也看不出当时盖着面袋子的孩子是如何在这里生长,想不出那段凄苦的爱情有多么悲凉。走过那条“曾淹死猪、鸭的东二道街,往日的大泥坑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各式各样的商店抢夺着人们的眼球。我在暗暗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而开心的时候,一丝落寞漫上心头。翻开书本,字里行间隐约着的惆怅和悲切,叫我从何寻来?

还是不舍的罢!在车开动的一瞬,我忍不住回头,再深深地看一眼那越来越远的萧红故居。在那里,我找到一个亦美亦悲的真实界域,那里曾有人哭过,笑过,有人爱过,恨过。在那里,萧红寂寞人生的呐喊,在我耳边久久回荡。

我不会忘记那片萧然的小院里,有一个孑然一身的女作家创造了中国文坛上的传奇。

就着车里昏黄的灯光,我又翻开《呼兰河传》,再细细地品味那令人唇齿留香的乡思。

后记:带着一本书,走遍那些路。那串串的脚印清晰地勾勒出书后最真实的美丽。

篇三:《带一本书去旅行》

带一本书去旅行1

炎热的夏天,我带着心爱的《平凡的世界》踏上北上的列车,去陕北旅行,去黄土高原寻找书中讲的人和事。

缤纷多彩的旅行,还有淡淡的书卷味,让我终生难忘。

土黄展现壮丽美景

我早就在《平凡的世界》中领略了陕北的美丽,现在可以亲身感受了。黄河水翻身一跃来到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母亲河如雄狮怒吼,汹涌的河水洗刷着被黄土覆盖的大地,真有一番“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傍晚,在古黄河遗址,我看到了书中那些壮阔的画卷,夕阳缓缓滑过地平线,五彩的云霞簇拥着她,淡黄的天空真像一幅水墨画。我好像就是书中的诗人,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了延安,延河水缓缓流淌,也流进了我的心里。孙少平或许在这里散过步吧?他就是在这里揽工的吧?我在宝塔山下翻开《平凡的世界》,书中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带一本书去旅行,享受美景,享受黄色带来的视觉盛宴。

鲜红尽显文化气息

在枣林,我想起了八月打枣节。书中村民们在这盛大的节日里狂欢,有的扭秧歌,有的唱信天游。远处传来一个嘹亮的声音:“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枣儿们挺着红彤彤的肚皮开心地笑着,在树枝上欢快地舞蹈。我拾起一枚红枣,走进了革命前辈们生活过的窑洞。一面鲜红的党旗映入我的眼帘。当年,作家路遥也是革委会主任,也就是继承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才写出了《平凡的世界》。带一本书去旅行,感受陕北的红色文化。

黝黑赞颂劳动人民

我再一次品读《平凡的世界》,再一次被孙少平、孙少平的奋斗历程打动。我走进陕北农村,看到了一张张黝黑却充满笑容的脸。看到了许多孙少平,许多田晓霞,我从他们那质朴的脸上,读出了黄土高原人民特有的勤劳和坚韧!他们在田地里劳作,尽管皮肤变得黝黑,但他们依然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光明。带一本书去旅行,在旅行中我理解了这部书的真正内涵,平凡的世

界里有许多分贫苦的劳动人民,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带一本书去旅行,我赏了美景,也懂了人生。

[点评]读《平凡的世界》,有深刻的感悟,这使得小作者的西北之行收获丰富。文章从风景、民俗、人群三方面描写了陕北的风土人情,表现了对书中所描绘的生活的印证和感悟,思路清晰,运笔大气。小标题以色彩来表现所叙述的内容,颇为别致。如果将书中描写与实际行程结合得紧密些,就能更好地表达对“书与旅行”的理解了。(戴锁清)

带一本书去旅行2

带一本书去旅行,也许并非名著,也许并非巨作,也许仅仅是一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杂志,但也许它就是一个梦想,一切伟大盛会的开端。

那本杂志就在我的背囊里,它的名字叫《萌牙》。起初是被它可爱活泼的封面吸引,拿到手后翻开一看——《上海行记》,从此知道了另一个上海,一个藏在灯红酒绿下的宁静世界,里面是尘封的烛火,是含了古香佳韵的前世古柏。

恰逢放假,向妈妈交了“申请书”,就与姐姐一起去了上海——那个在无数人笔下被迫沾满了金粉洋脂的古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街上满是中华旗袍的上海,在夜晚霓虹灯的闪烁下,似乎已渐渐泛黄。

我找到了那抹不息的新绿——静安寺,那座藏繁华街道后的古寺。

转过寺门,耳边竟无一丝喧嚣,一如山中的幽寺。淡淡的草木香气,新绿的草坪,散落的野花,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天成,整个人也似乎得到了净化,心中之前的烦恼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偏头看着姐姐正贪婪地呼吸着这青绿色的空气,我不禁抬起手,想要握住那洒下的阳光。一回头,忽然看见了一株参天古柏。

“找到了„„找到了„„”我略带颤抖地抚摸着树身喃喃着,从包中小心地取出《萌芽》,翻到《上海行记》——一模一样的古柏啊,静安寺的灵魂之树。我倚着树身缓缓坐下,轻轻闭上双眼,静静地享受着这繁华中的静谧古韵,将这一方小小的宁美,深深地烙进心中,希望它与我一生相伴„„不觉地抱紧了那本书,谢谢你„„让我在这人世间能拥有一份灵魂的宁静,不慕繁华„„

“小敏,发什么呆,走啦!”姐姐的声音在我耳边柔柔地响起。“哦!”我急忙站起身,把《萌芽》装回包中,一步一回头地走出古寺,走进繁华的街道,心中却再无一丝烦杂。

带一本书去旅行吧,去参加一场没有管弦乐、没有丝竹音的盛会。

带一本书去旅行,带一个梦去锻铸,铸一颗宁静致远的心。

[点评]因为一本旧杂志里的一篇文章,小作者萌发了前往实地感受的愿望,于是“带一本书去旅行”。此文最大的特点是情感的充沛和描写的细致。小作者重点描写了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宁静致远心态的诉求。文章情景交融,景与“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精美而有韵味。如果将“书”的内容更明晰地表现出来,则更好。(蔡方)

带一本书去旅行3

这朴素的年代,我背着行囊,我愿去往这行囊里静放着的《素年锦时》里所描述的地方——西塘。

我愿随着这行云流水的文字,去欣赏作者的故里,这有着山水人家大红灯笼的地方。我乘着古朴的船,手中捧着《素年锦时》,钻过青白的桥洞,正如书里所说的,那敦厚的石桥上行走着流水一般的人群,与这清澈新绿的水流映成一景。作者曰:“这看似简陋的桥承载了几代西塘往事,它见证着无数的船只上船夫的吆喝,见证着来往的人群喜怒哀乐的身影。”西塘的桥,是个老者。

我想步行在西塘青瓦白屋缝隙间的深巷里,一手托着书,一手抚摸着凹凸不平的老墙。巷子两边是忙碌的人家,锅碗瓢盆奏出清脆的声响。前方还有一群孩童扔着小石块,玩着古老的游戏。书告诉我,巷中的风拂过耳畔时,能听见远处的水声,树叶的沙沙声,老者们的谈笑声。我触碰着文字,靠着墙,听着风,是啊,西塘的气息那么干净,声响如此美妙。在这里,是巷里的风传遍了人们的欢乐与梦想。这里也是作者最欢喜的地方,我仿佛看见作者儿时沿着巷子奔跑雀跃的身影,多么悠然惬意。西塘的巷。是书里所说的,做梦的好地方。

文字把我带到了夜西塘。红色的灯笼挂在屋角上,琳琅的杂货架子端坐在

河流两旁,小吃的热气香味钻进鼻子。这里有作者最爱的“翡翠烧卖”,金灿灿的虾油饼,甜滋滋的扯糖„„美食宽松着人们疲惫的身心,慰藉着紧张的大脑。夜的西塘,不圆的月在流水里荡漾。作者对西塘夜色独爱如一,作者爱“掬一捧西塘月色,洒向自己的心房。”是啊,如此盈盈月光,照亮了景色。没有霓虹缭乱了双眼,只有月光的白与灯笼的红倒映在波澜里,将人的心都涤荡得透明。西塘的夜,就像这《素年锦时》,清新美好。

我的旅程未结束,我要和这与西塘一般纯净的《素年锦时》,继续我的心灵之旅。

[点评]古桥,深巷,夜色,如同一支舒缓的乐曲,小作者把我们带进西塘。是一本书引导着小作者漫步西塘,是小作者朴素纯净的心灵和优美温婉的文字带领读者游览西塘。作为一篇散文,些文不仅切合题意,而且恰到好处地抒发了情感。小作者善于运用各种细节描写,把许多动静相生的镜头展现得明晰而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顾敏)

带一本书去旅行4

将《名人传》放进书包,我带着它去旅行。

莱茵河畔

莱茵河带着一股独有的文艺气息,夹杂着欧洲浓郁的浪漫情怀,拥抱亲吻着两岸的土地,然后头也不回地前进。无论人们多么依恋地呼唤她的名字,她也倔强地向前涌出。这是我旅行的第一站——德国。眼前的莱茵河像一个放荡不羁的诗人,既柔情似水,又桀骜不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是贝多芬的故乡。

我翻开书,一眼就看见了大音乐家狮子般坚毅的双眸。他的眼神告诉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诚然,贝多芬的命运是坎坷的,但他不向命运低头,他不愿被枷锁套牢,正如时而波涛汹涌的莱茵河,激起千层浪花。他要像英雄一样,征服世间的不公!

米兰大教堂

告别刚强的德意志,我来到神圣的亚平宁半岛。太阳的光辉洒在米兰大教

堂的塔尖,散发出圣洁的光芒。广场前的歌唱家鸟儿们尽情赞颂着人间的美好。这场景仿佛把我带进历史的长河,回到多年前的意大利——那个神权高于一切的时代。

书页被风翻动,我看见一个男子站在雕塑面前。时间像凝固了一样,人俨然成为另一座雕像。米开朗基罗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依然坚持雕刻,留下传世杰作。他被迫为教皇服务,却总是会引起嫉妒他才能的人的诋毁,但无论什么也无法阻止他对艺术的执着,哪怕是死神。

树林与墓

来到俄罗斯,我没有去一览红场的风采,而是顺着书的脚步来到了一片寂静的小树林。这里沉睡着一位伟人——列夫·托尔斯泰。墓碑上没有他的名字,碑旁却开满了一簇簇淡雅的野花,这些花儿一直陪伴着他。

列夫·托尔期泰恨极了他贵族的身份,终于在临死前下定决心传诵一切。他为农民的苦难生活而心痛。现在,他终于可以不再忧虑,因为人民群众早已站起来了。

书看完了,书中的人物都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合上书,我的旅程也告一个段落了。带着一本书去旅行吧,去品味书中的情景,去感受伟人的灵魂,受益匪浅。

[点评]此文当为一篇想象之作。小作者认真阅读了《名人传》,对其中三位伟人油然而生敬意,因此设想自己来到了与几位伟人相关的地方,感受他们的灵魂之光。文章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标明板块,每个板块都由景到人,思路清晰明快。难能可贵的是,每处景致的描写都能突出特点,每个人物经历的叙述都能富含情感,不失为佳作。(周正梅)

带一本书去旅行5

旅行,一个美好到令人向往的字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谁不希望在旅行中找到静谧的心灵家园?暑期将近,无数旅行者打点行装,相机、手机、电脑,却独独忘了那,一本书。然而,旅行是不能没有书的,没有书的旅行,往往只是浮光掠影的游玩。

篇四:《《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讲评》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明确中考作文导向——要多读书、读好书、真阅读、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