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演变300

时间:2021-11-10 21:09:25 300字

恐龙的演变300(一)

恐龙的演变300(二)

恐龙的发展史

李广超 2011010022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提要:恐龙从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到6500万年诞生,到6500万

年前灭绝 ,存在了大约两亿年。它们从弱小逐渐强大,它们

曾经昌盛一时,是一方霸主,统治着地球,但是它们同样要遭

受着灭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的选择总是有其原

因的,恐龙的繁盛正是适应了环境,而其灭亡,却是因为对环

境的不适而最终被淘汰,它的存在因此变成了陈迹。

关键词:恐龙,起源,侏罗纪,发展,灭绝

正文:

恐龙(Dinosaur)是指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一类爬行类动物,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一般认为大多数恐龙已经全部灭绝,仍有一部分适应了新的环境被保留下来如鳄类龟鳖类;还有一部分沿着不同的进化方向进化成了现在的鸟类和哺乳类(包括我们人类)。而科学家们一直不断的探索着恐龙的诞生、发展以及它的灭绝。

大约在两亿年前,一颗由冰、岩石和气体组成的巨球撞向了盘古大陆,导致了由鳄鱼及其亲缘动物占统治地位的三叠纪的结束,侏罗纪也由此开始。

科学家在南极洲的冰地探明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并认定它促成了恐龙的演变。据认为,这个直径300英里(约合480公里)的大坑是

由一个跟伦敦差不多大的小行星造成的,时间可追溯到2.5亿年前,那时地球上的生物大批灭绝,最早的恐龙则应运而生。

科学家认为,在恐龙诞生的初期,恐龙的体形比我们熟知的恐龙体形要小得多,它们还常常受到其他动物的猎杀。恐龙及现生爬行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像蜥蜴一样的小型动物,名叫“杨氏鳄”,约30厘米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靠捕捉虫子为生,它们的后代明显分出两支,一支是继续吃虫子的真正的蜥蜴,另一支是半水生的早期类型的初龙。其中后者,也就是早期类型的初龙,与恐龙有较为可靠的亲缘关系。那时的初龙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它的代表——植龙吧。只需瞧上植龙一眼,就会明白它的外貌与鳄鱼像极了,同样是铠甲护身,就连头骨上也有鳄鱼一样的坑洼。主要差异是植龙的鼻孔靠近双眼,而鳄鱼的鼻孔位于头的最前端。植龙与鳄鱼一样是肉食动物,而它们的亲族也有演变成植食性动物的,但无论是吃荤的还是吃素的,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上都长有骨甲,身后都拖着一条粗大有力的尾巴,它能在碧水潭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彗星撞击盘古大陆之后,恐龙的天敌和竞争者都消失了,它们的生存压力大大减轻,这产生了两个后果:恐龙到处扩张,足迹遍布全球;恐龙的体形逐渐加大,它们由被捕食者变成了猎捕者。科学家说,恐龙这一角色的转变是在几千年中完成的。

为了提高划水的速度,那时的初龙还进一步改变了身体的结构,后肢增长,加粗,成为水中的推进器。逐渐地,腿移到了身体下方。腿的位置变动和后腿的加长,对这类动物取得生存优势是非常重要的。后来,气候变得更加干燥了,这些动物被迫移往陆地上生活,感觉到长短不齐的四条腿走起路来特别别扭,于是改用两条后腿行走。长而粗大的尾巴这时正好起到平衡身体前部重量的作用。由于姿态的改变,它们的步幅加大了,运动速度也提高了许多,这是向恐龙演变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不过,在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体条件尚不完善,还不太适应陆地生活的时候,其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水中,以免受到别的动物的惊扰。一旦身体结构更加完善,真正的恐龙便出现了!这类新的,富有生气的动物在陆地上向似哺乳动物发起了进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应用在这个时期再适合不过了,恐龙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开始了他们的统治地位,当然,恐龙个体之间,也会存在着残酷的斗争。

正是因为恐龙的四肢能够以直立的姿态行走,有了这个优势,恐龙迅速发展,很快就取得了地球的霸主地位,也留下了很多痕迹,让我们得知它们的存在。

很多人以为恐龙全是高如巨树搬的庞然大物,其实也有不少恐龙体型娇小、不及人类膝盖高呢。地球上曾出现的陆生生物中,以草食性蜥脚亚目恐龙的体型最庞大,腕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腕龙重约70吨,身长22米,站起来足足有12米,相当于四层楼那么高!最近人们又挖掘出体型比腕龙更大的恐龙化石—巨龙和超龙。根据推算,超龙比腕龙大三分之一,生前可能有二十头大象那么重!和这些性情温和的巨兽比起来,美颌龙就显得敏捷轻盈多了。美颌龙为小型肉食性恐龙,体重可能还不及一只猫重。

而恐龙,也不单单史一种,它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十分难看。

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 蜥臀目又分为兽脚目和蜥脚目,鸟臀目分为鸟脚类、剑龙类、甲龙类、角龙类和肿头龙类。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门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

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

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地层。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

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大型爬行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梁龙和迷惑龙,是体形与体重最大的陆栖动物。霸王龙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龙。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与蛇颈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

翼龙是一类古老而特殊的飞行爬行动物,几乎与恐龙同时出现在晚三叠世的地球上。

作为第一种能够进行动力飞行的脊椎动物,它们比鸟类早约7000万年飞向蓝天,也是包括鸟类、蝙蝠等三类飞行脊椎动物中唯一绝灭的类群。在恐龙占领陆地的时代,翼龙则统治了天空。翼龙在地球成功生存了约1.6亿年之后,与恐龙又几乎同时双双消亡于白垩世末期

的生物绝灭事件中。

恐龙的演变300(三)

恐龙的进化

新华网6月5日讯 据英国《泰晤士报》6月3日报道,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使恐龙灭绝,现在有新的证据表明,一块更大的陨石从太空撞向地球导致了恐龙的诞生。

科学家在南极洲的冰地探明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并认定它促成了恐龙的演变。据认为,这个直径300英里(约合480公里)的大坑是由一个跟伦敦差不多大的小行星造成的,时间可追溯到2.5亿年前,那时地球上的生物大批灭绝,最早的恐龙则应运而生。

科学家在南极洲的冰地探明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并认定它促成了恐龙的演变。据认为,这个直径300英里(约合480公里)的大坑是由一个跟伦敦差不多大的小行星造成的,时间可追溯到2.5亿年前,那时地球上的生物大批灭绝,最早的恐龙则应运而生。

大部份古生物学者认为它们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演化自三叠纪早期或中期的祖龙类。有一派学者坚信恐龙的三个目具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型,而且是由单一的槽齿类族群演化而来。另一派则宣称恐龙是由三叠纪早期或中期的槽齿类演化成二个系谱家族。Norman在1985年提出最早祖龙类显然生活在高原地区,是一种小型的中型的食肉类。这些祖龙类发展不同姿态,以便更为敏捷的奔跑移动来捕捉猎物。这样同时给它们一个机会成长为大型的掠食动物……

一种观点认为,恐龙及现生爬行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像蜥蜴一样的小型动物,名叫“杨氏鳄”,约30厘米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靠捕捉虫子为生,它们的后代明显分出两支,一支是继续吃虫子的真正的蜥蜴,另一支

是半水生的早期类型的初龙。其中后者,也就是早期类型的初龙,与恐龙有较为可靠的亲缘关系。那时的初龙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它的代表--植龙吧。只需瞧上植龙一眼,就会明白它的外貌与鳄鱼像极了,同样是铠甲护身,就连头骨上也有鳄鱼一样的坑洼。主要差异是植龙的鼻孔靠近双眼,而鳄鱼的鼻孔位于头的最前端。植龙与鳄鱼一样是肉食动物,而它们的亲族也有演变成植食性动物的,但无论是吃荤的还是吃素的,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上都长有骨甲,身后都拖着一条粗大有力的尾巴,它能在碧水潭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提高划水的速度,那时的初龙还进一步改变了身体的结构,后肢增长,加粗,成为水中的推进器。逐渐地,腿移到了身体下方。腿的位置变动和后腿的加长,对这类动物取得生存优势是非常重要的。后来,气候变得更加干燥了,这些动物被迫移往陆地上生活,感觉到长短不齐的四条腿走起路来特别别扭,于是改用两条后腿行走。长而粗大的尾巴这时正好起到平衡身体前部重量的作用。由于姿态的改变,它们的步幅加大了,运动速度也提高了许多,这是向恐龙演变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不过,在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体条件尚不完善,还不太适应陆地生活的时候,其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水中,以免受到别的动物的惊扰。一旦身体结构更加完善,真正的恐龙便出现了!这类新的,富有生气的动物在陆地上向似哺乳动物发起了进攻。

据信,恐龙的直系祖先当是派克鳄及其亲族们。派克鳄是一类小型的初龙,约60厘米到100厘米长,由更早的半水生动物进化而来,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长着一双较前腿稍微长些的后腿。晃眼一看,它像两条腿跑

动的小恐龙。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它还是四条腿行走的动物,偶尔才用两条后腿奔跑。派克鳄与大型似哺乳动物-犬颌兽生活在同一时期,当遇到危险时,会很快跑开,而它自身也是一种肉食动物,那双后腿能帮助它追捕猎物。久而久之,派克鳄及其亲族们进化成了恐龙。

恐龙的演变300(四)

关于恐龙,不可不知的十件事?

关于恐龙,古生物学家还有很多不甚了解之处——但基于目前已经了解的情况来看,研究和观测这些生物似乎是很有趣的。

约2亿3千万到6600万年前,地球上生活着许多种恐龙,它们有着长得令人惊奇的寿命,和极快的奔跑速度。而接下来便是一些有关恐龙的事实。

1. 博尔特跑得比霸王龙还快

博尔特跑得比霸王龙

还快

?

霸王龙的最高时速为

29公里每小时,而博尔特是44公里每小时,因此可以轻而易举地跑在霸王龙前面——至少在短距离奔跑

时是这样。图为霸王龙追逐似鸟龙(Ornithomimus dinosaur)的概念图。

电脑模拟霸王龙的跑动情况显示,它的最高时速约为29公里每小时。虽然这并不足以赶上汽车,但抓住大部分人类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这是说,除非你是一名像尤赛恩·博尔特一样的运动员,跑步时速为44公里每小时,你才不会被抓到。

但就算是博尔特,也得拼命奔跑才能摆脱似鸸鹋龙(Dromiceiomimus)的追捕,这种恐龙的最高时速为60公里每小时。

2.有些恐龙能活到300岁

“古生物学家估计,大型恐龙的寿命在75岁至300岁之间。然而,这些估计是以我们已经掌握的冷血动物的信息为基础的,如果恐龙是暖血动物的话,它们的寿命就会比这短了。”劳拉·米尔斯(Mears)这样写道。

大多数估计结果认为,最长寿的恐龙寿命至少有75岁,最高则长达3个世纪,虽然确切年龄还存在争议。

也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恒温动物,即它们的体温能近似于保持不变。

此外,有些恐龙体型太大,如果它们是暖血动物的话,就会从内部被“煮熟”了,这说明它们确实是冷血动物,而且有很长的寿命。

与此相对的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古生物学家迈克尔·德米克(Michael D'Emic)认为,恐龙和今天的哺乳动物一样,是暖血动物。去年有些研究者认为恐龙既不是冷血动物,也不是暖血动物,而是处在这两者中间。但德米克并不认同这种看法。

他考虑了从化石中得出的恐龙的重量和生长速率,对它们的新陈代谢做了判断,从而得到这番结论。

3. 恐龙曾经历过两次大灭绝

恐龙曾经历过两次大

灭绝

大多数人都知道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小行星撞击地球,清除了地球上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物种。

然而,这并非是恐龙经历过的第一次大灭绝。两亿一百三十万年前,恐龙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时也经历过一次灭绝。

人们认为,那次灭绝扫除了许多陆生动物,但也使得体型庞大的恐龙成为史前世界的主宰。

“在晚三叠纪末期发生过一次大灭绝,许多陆生动物都因此而销声匿迹,为有些体型巨大的恐龙的演变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米尔斯解释道。

4. 有些恐龙有羽毛,但不会飞

近几年研究显示,有些恐

龙身覆羽毛,虽然它们并不会飞。图为长羽毛的似鸟龙的概念图。

最新上映的电影《侏

罗纪世界》激怒了一些专家,因为电影中描绘的恐龙没有羽毛。

如果你看了电影《侏罗纪世界》,你也许会注意到,就像之前的《侏罗纪公园》一样,伶盗龙(velociraptors)被描绘成吓人的、没有羽毛的生物。

但近几年的研究显示,有些恐龙实际上是身覆羽毛的——虽然它们显然飞不起来。

“别去管你在课本、博物馆中看到的图片,现在我们知道,大多数恐龙既不吓人,也不光秃秃。”米尔斯说道。

“我们已经知道,两足的兽脚亚目食肉恐龙是有羽毛的,但在2014年,在西伯利亚发现的一种恐龙也有羽毛,说明鳞片在恐龙演化过程中很早就被羽毛取代了。”

5. 霸王龙的存活时间比剑龙更靠后

恐龙的演变300(五)

有关恐龙十大有趣事实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关于恐龙,古生物学家还有很多不甚了解之处——但基于目前已经了解的情况来看,研究和观测这些生物似乎是很有趣的。 约2亿3千万到6600万年前,地球上生活着许多种恐龙,它们有着长得令人惊奇的寿命,和极快的奔跑速度。而接下来便是一些有关恐龙的事实。

1.尤赛恩·博尔特跑得比霸王龙还快

尤赛恩·博尔特跑得比霸王龙还快

霸王龙的最高时速为29公里每小时,而博尔特是44公里每小时,因此可以轻而易举地跑在霸王龙前面——至少在短距离奔跑时是这样。图为霸王龙追逐似鸟龙(Ornithomimus dinosaur)的概念图。

电脑模拟霸王龙的跑动情况显示,它的最高时速约为29公里每小时。虽然这并不足以赶上汽车,但抓住大部分人类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这是说,除非你是一名像尤赛恩·博尔特一样的运动员,跑步时速为44公里每小时,你才不会被抓到。

但就算是博尔特,也得拼命奔跑才能摆脱似鸸鹋龙(Dromiceiomimus)的追捕,这种恐龙的最高时速为60公里每小时。

2.有些恐龙能活到300岁

“古生物学家估计,大型恐龙的寿命在75岁至300岁之间。然而,这些估计是以我们已经掌握的冷血动物的信息为基础的,如果恐龙是暖血动物的话,它们的寿命就会比这短了。”劳拉·米尔斯(Mears)这样写道。

大多数估计结果认为,最长寿的恐龙寿命至少有75岁,最高则长达3个世纪,虽然确切年龄还存在争议。

也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恒温动物,即它们的体温能近似于保持不变。

此外,有些恐龙体型太大,如果它们是暖血动物的话,就会从内部被“煮熟”了,这说明它们确实是冷血动物,而且有很长的寿命。

与此相对的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古生物学家迈克尔·德米克(Michael D'Emic)认为,恐龙和今天的哺乳动物一样,是暖血动物。去年有些研究者认为恐龙既不是冷血动物,也不是暖血动物,而是处在这两者中间。但德米克并不认同这种看法。

他考虑了从化石中得出的恐龙的重量和生长速率,对它们的新陈代谢做了判断,从而得到这番结论。

3.恐龙曾经历过两次大灭绝

多数人都知道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小行星撞击地球,清除了地球上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物种。然而,这并非是恐龙经历过的第一次大灭绝。两亿一百三十万年前,恐龙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时也经历过一次灭绝。

大多数人都知道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小行星撞击地球,清除了地球上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物种。

然而,这并非是恐龙经历过的第一次大灭绝。两亿一百三十万年前,恐龙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时也经历过一次灭绝。

人们认为,那次灭绝扫除了许多陆生动物,但也使得体型庞大的恐龙成为史前世界的主宰。

“在晚三叠纪末期发生过一次大灭绝,许多陆生动物都因此而销声匿迹,为有些体型巨 大的恐龙的演变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米尔斯解释道。

4.有些恐龙有羽毛,但不会飞

近几年研究显示,有些恐龙身覆羽毛,虽然它们并不会飞。图为长羽毛的似鸟龙的概念图。

最新上映的电影《侏罗纪世界》激怒了一些专家,因为电影中描绘的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