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杜甫800

时间:2021-11-10 20:58:19 800字

第一篇:《走进杜甫》

走进杜甫

——看杜工部的爱恨情愁

09中文系非市2班 吴敏贤 090105233

摘要:他,是我国诗坛史上的巨匠,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他,生活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因此,在这样一个乱世下,饱经战乱的他,笔下的诗歌真实形象地反映出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于是他被后人美名为“诗圣”,他的诗成为了历史上的“诗史”;他,是个老儒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却又不是盲目的全部继承;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的爱恨情愁,其中,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始终贯穿在他的每一首诗中,而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正是源于他身上浓厚的儒家思想。他,就是杜甫,而这不仅是杜甫伟大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其诗作能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 关键词:诗史 儒家思想 忧国忧民 忠君爱国 现实主义

正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是我最早学到的有关杜甫的诗,也是杜甫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但那时对于杜甫的了解也仅限于此,然而杜甫的传奇又何止这样,现在就让我们从新走进杜甫,认识杜甫。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字子美,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宦家庭,祖辈世代为官,既是官宦人家又是书香门第。因此受家庭影响,杜甫自小就立志忠君报国,继承家族兴旺,而且年少时的杜甫完全不为生活所苦,一方面这样一个家庭使得杜甫自小能够接受良好的知识教育,为其后来的大量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而且也让他早年能够后顾无忧的遍游山水。另一方面这样的一个背景也决定了杜甫一开始的创作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

纵观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不仅政治上抱负无处施展,而且过着长期温饱得不到解决的生活,又遭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常常颠沛流离,而且在离世后,其遗体还流落在外漂泊了四十三年才得以归故里。就这样, 艰辛的杜甫终生流浪,流浪的路上,他把人世间所有的苦难都一点一点地拣起,扛在了肩上,装进了心里。一方面,杜甫是孤独的,孤独于那颗忧民伤怀的心,孤独于一时不为人知诗情性情,以至到了晚年,杜甫吟出了“百年歌自苦,1 《望岳》

未见有知音。”但是这孤独并没有削减他的热情。另一方面,杜甫又是伟大的,即使是在这样一个状况下,杜甫也很少为自己的困顿与遭遇感到悲哀,相反,他更多的是关心其他百姓,他总是怀着大济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的精神,甚至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可以牺牲自己。所以,最终他不但感动了唐诗宋词,还感动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一千多年。 2

二:杜甫的诗歌

杜甫的诗歌创作可以分成四个时期,早期的读书和壮游时期、十年困守长安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及漂泊西南时期。而其诗歌风格则随着时代和自身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经过了盛唐之期的真情豪迈、十年困顿的情感抒怀和忧国忧民的理性抒怀三次大的风格的变化。杜甫诗歌创作的前期正是唐王朝的兴盛时期,所以杜甫诗歌的创作充满了心胸抱负的歌颂盛唐的真情豪迈。杜甫诗歌创作的中期是安史之乱前期杜甫的一段困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仕途失意的杜甫产生了失落心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的情绪。这一时期,杜甫投身社会,去接触、观察社会现实,深入接触了解劳动人民,“忧国忧民”思想开始酝酿发展 。杜甫创作的后期是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的黑暗,这一段时期的杜甫漂泊流离,对社会现实有了进一步认识,更加了解同情人民,其诗歌更进一步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现在我们来详细分析杜甫诗歌的各个时期是如何体现其创作风格的。

(一)真情豪迈的诗歌风格。

这一时期因为处于盛唐时期,社会稳定,也是杜甫一生最快意的时期,他既不用为生活发愁,也不用为国家的动乱而担忧,可以无忧无虑的遍游群山美景,结交天下好友,因此他的诗歌主要侧重于抒发自己的心胸抱负,记叙交游,抒发生活的惬意,并歌颂大唐盛世,富有真性情,其中《望岳》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成了千古抒发心中抱负的名句。

(二)十年困顿的情感抒怀

这一时期,即安史之乱前,杜甫家境开始衰落,仕途又受阻,政治上空有一腔抱负,却不得施展,因此生活开始困顿,十年困守长安期间,经常挨饿受冻,看尽了官场的黑暗,因此杜甫诗歌的风格开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真情豪迈的抒怀转变为个人情感的抒怀以及对现实的反映,杜甫诗中透过对统治者集团荒淫、奢侈、腐败及其好大喜功的讽刺揭露,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以2

3 《南征》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及对唐王朝潜伏的危机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被征徭役的士卒的同情,体现了其忠君爱国的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开始产生。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杜甫由此写出了很多代表作,诸如《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其中《兵车行》更是一首极具标志意义的诗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走进杜甫800}.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天宝年间,战争连年不断,唐王朝广泛征收兵役,由此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造成了多少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杜甫这首诗正是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纪实描写,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沉郁诗风的成熟,也代表着杜甫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哭的诗歌内容的开始。杜甫用其单薄的肩膀扛起了人民的苦难、国家的不幸,尽管力量微弱,却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勇气。

(三)忧国忧民的理性抒怀

这一时期,杜甫经历了唐王朝最大的动乱,即 “安史之乱”,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重重,诗人自己也历经艰险,在长安目睹胡兵屠杀人民,后从长安

逃至凤翔,唐肃宗授左拾遗,因上疏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之后又四处漂泊。但他并没有因为个人的苦难而减少对他人的同情,在流浪的同时,还在悲哀着别人的悲哀,寒冷着别人的寒冷,因为历经这一切,且亲眼看到战乱中人民的苦难,诗人由此写下了“三吏”“三别”等一系列的爱国主义诗篇,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在这一时期的每一首诗中,诸如《哀江头》、《北征》、《又呈吴郎》等。杜甫用自己的笔写出了穷人的苦,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杜甫的思想

杜甫是个儒者,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曾多次自称为“老儒”、“儒冠”、“儒生”。作为儒家的极力推崇者,杜甫把儒学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儒家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深入到了自己的内心。然而 ,杜甫并不是一味盲目的继承儒家思想,对于儒家的消极方面他也给予了批判。儒家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而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尽管“身已要人扶”,他却说“拔剑拨年衰”;尽管“处处是穷途”,他还是“不拟哭穷途” “艰危气益增”;而最大的差别在于儒家轻视劳动与劳动人民,杜甫则喜欢劳动,乐意接近劳动人民,且以劳动人民的悲喜为自己的悲喜,可以说,杜甫所有的情怀都是绕着劳动人民。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总是与祖国生死相依,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杜甫,就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

其次,也正是因为受儒家思想影响,杜甫的爱恨情愁才显得如此挣扎。一方面儒家的仁爱与“君君臣臣”的忠恕之道决定了杜甫对国家的爱,对劳动百姓的爱,以及对君主的忠,因为这些,当看到国家面临危亡,劳动人民受难,他悲痛万分,既对人民充满同情,又对当政者感到失望,但却把希望又寄托于当政者,为此他常常陷入痛苦忧愁的境地。

四、杜甫的人格

有人说,杜甫太多愁善感,他的诗中生离死别的场面太多,充满了悲伤的泪水。然而杜甫的这份多愁善感,却更多愁的是别人,他把自己的忧愁和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从自己的苦难中想到了百姓的苦难、国家的安危。

总之,杜甫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国家的关注终生没有放弃,他对人民的热情终生没有冷漠。如果说他很多诗歌中表现了“推己及人”、“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的伟大,那么他那些舍己为人的诗歌则表现了他的善良,他的无私,这是一种震撼人,激励人的精神。比如在杜甫已经艰辛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时候,他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那样的深沉而真实,让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内心是时刻挂着劳动人民,这是一种多么高尚、至高至洁的人格,而这恰恰就是杜甫的高贵之处。使得许多后世文人、学者对杜甫人格品质、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肃然起敬,自觉地继承和发展的精神。

这就是杜甫,令世人感动的杜甫,不仅是因为他的诗歌,而且是因为他那份伟岸的精神。

第二篇:《走进杜甫(课堂)》{走进杜甫800}.

表2 教学方案1

第三篇:《杜甫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设计

第四篇:《走进杜甫》

《走进“杜甫”》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对唐诗宋诗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背景,使之更喜欢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积累古诗 制作古诗小报

活动准备:

1、课前开展“走进杜甫”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CAI(内含杜甫诗意图、杜甫头像、杜甫诗歌名句集锦等)及古典音乐。

3、学生自制有关 “古诗小报”。

活动过程:

一、创设古典诗词的意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在刚刚结束的“杜甫诗歌阅读”活动中,同学们已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课件出示杜甫头像特写]一个学期,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老师和大家一同来――“读杜甫诗歌、品杜甫遗韵”。)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

二、汇报展示所收集的杜甫其人、其诗的资料。

1、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首先汇报两个问题:

(可附页)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其综合能力。

另外,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语言美转入旋律美,通过演唱《江南逢李龟年》、《绝句1》、《绝句2》、《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让学生欢快、活泼的旋律产生共鸣,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接着学生利用《外婆的彭勃湾》乐曲编《江畔独步寻花》来表演唱,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文的美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从学生的汇报中,我看出学生对诗意及意境有了深刻的领悟,才能如此入情入境地诵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杜甫。

(2)你读了多少首杜甫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 (1)通过汇报交流对杜甫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杜甫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了解学生阅读、背诵杜甫诗歌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将读到的杜甫诗歌分类。如:杜甫与明月、杜甫与山水、杜甫与友人„„

(杜甫诗歌留传下来的有九百多首,题材各异,风格各异,其分类标准亦有很多。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熟悉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其按诗中的具体意象分类)

三、交流、扩展,共同品味。

1、将杜甫诗歌简单分类后,问:你最喜欢杜甫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谁和他(她)有相同的爱好?

2、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以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四、 演唱古诗:

过渡:我们不仅会背诵,还会唱呢!

学生分别唱:《江南逢李龟年》、《绝句1》、《绝句2》、《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结束活动,留有余味

通过今天的“杜甫 诗歌,品太白遗韵”活动,我们对杜甫 其人、其诗有了初步的了解。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最后,让我们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句诗来结束今天的活动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课件出示杜甫头像)

(课虽结束,诗韵仍绕梁不绝。师生的情感都融入杜甫诗歌的韵味中。杜甫的传奇人生和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传承在此找到了最佳契入点)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冯 至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②了解这篇传记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会文学真实性的特点,以及此传记中人、诗、史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传记,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走进杜甫800}.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重点与难点

1、本文学术性强,牵涉到许多历史时间,学生阅读可能有难度。

2、阅读时需提醒同学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历史时间的讨论上,重点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教法设计 学生自学与教师点拨

教具准备 纪录片《唐之韵》之《千秋诗圣》、PPT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纪录片《唐之韵》之《千秋诗圣》相关片断或全部内容。

二.关于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辑、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传记的作者在记述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情感、想像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它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它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等。

三.关于作者

冯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