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屈原的对话

时间:2021-11-10 20:31:27 800字

篇一:《与屈原的对话》

与屈原的对话

千古之人,际遇所苦多矣,但我却独怜屈原。《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但由于朝政混乱,权贵勾结,楚王昏庸无能,屈原很快被疏远,终遭流放到汨罗江畔。

怀着对屈原的好奇,我按下了时空遂道的键,来到了汨罗江畔。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屈原脸色憔悴,形体枯瘦,双日正远望着远处,又好像要投江自尽一般。我忙呼道:“慢哉!慢哉!”

我说:“你为何要这样呢?”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话毕,我深深一颤,平时只在书上看到这句话,可是此时的屈原说出来却别是一番感觉,那种坚定,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在他的身上凸显得淋漓尽致。

我又问:“凡是聪明的圣德之人,都不固执已见,而能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既然世人都是混浊的,你为什么不随着大潮糊里糊涂往前混呢?”屈原答道:“我宁可跳进常流常清的江水,葬身于江鱼之腹,又怎能让自己高尚的品质蒙受世俗尘滓的污染呢?”

屈原的回答让我哑口无言,我一时无言以对。在我未反应过来时,屈原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江面只留下一片涟漪。{我和屈原的对话}.

也许,有的人会说屈原愚笨,不懂得变通,何苦要这样呢?可是,他是在执着自己的理想、事业。为自己理想执着那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说:那些不能理解他的人才是真正的愚笨。

屈原一生创作很多,他敢于直抒胸臆向老天提问,便有了《天问》,后又有《离骚》。鲁迅更是对此评价甚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10个字中也肯定了《离骚》重要的艺术价值。

面对着那一片片涟漪,我的所思所感慢慢的飘向了远方,长久地景仰着一代伟人。

篇二:《《渔父》——屈原与自身的对话》

龙源期刊网 .cn

《渔父》——屈原与自身的对话

作者:李伟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12期

《渔父》是中学教材的传统名篇,文章两个人物、三组对话,看似简单,其实意韵极为丰富。作品好多地方让人困惑,引人思考,如不深入探究,则很难领悟其要义。

下面,笔者想结合备课过程中对文本第二节的思考,作些阐述。{我和屈原的对话}.

第二节文字为:“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怎么理解这句话?一般认为渔父是一个隐者,他是想以此说服屈原顺应万物,与世无争。这样理解,固然不错,只是,可能失之粗放。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是要屈原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是要屈原放弃原则、醉生梦死。而高尚、清洁是隐士的重要特征。隐者,世清则仕,世浊则隐,保持清醒,洒脱处世。真正的隐者可以与世无争,但决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庄子《秋水》篇中记载的“濮水垂钓”的故事,更是让我们感觉到这种清洁精神所滋养出的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即使本文最后部分,“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这里展现的也是一个远离污浊、黑暗的隐者形象。于是,问题来了,既然渔父是个隐者,既然清洁是隐者的特征,既然渔父自己并没有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他为什么要劝屈原如此呢?或许,只有准确理解了这个问题,才能准确把握第二节文字的深意。

那么,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这首先要厘清屈原和渔父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关系。在文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关于渔父与屈原关系的争议。王逸《楚辞章句》说这位渔父“避世隐身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问答”,他显然认为渔父是确有其人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体会渔父对屈原之身份、处境、心境的认识,会发现这位“渔父”极有可能就是屈原的另一个自己。中国文人历来追求“达则兼济天下”,屈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自己的耿直、群小的谗言,又因为国君的不明,屈原在政治上屡屡失意,于是在流放的困境中,他开始接近道家的思想,劝勉自己要圆通顺应、与世无争。渔父和屈原的对话其实彰显着屈原内心的矛盾,象征着屈原人格的两个侧面。屈原和渔父的关系极类似于苏轼《赤壁赋》中“主”与“客”的关系。

如果渔父可理解成屈原另一种思想的外化,那前面渔父看似矛盾的劝说,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面对污浊的社会,不管是坚持操守,舍生取义,还是与世推移,隐逸山林,都需要战胜自己,超越环境,超越社会,有坚忍不拔心志之支撑,这是有相当难度的。在困境中,在污浊社会的挤压中,最容易做到的是什么?当然是放弃原则,投向世俗的怀抱,同流合污、随波逐流。所以,第二节有关劝告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文字未尝不可以看作屈原心底第三种声音。由此,我们发现,在屈原这个伟大人物的心中,舍生取义,隐逸山林,随波逐流,三种思想交

篇三:《对话 作文》{我和屈原的对话}.

对话

于南山下,与陶渊明对话,体验 “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于汨罗江畔,与屈原对话,感悟“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尚情操 。

南山。阳光普照,菊花遍野。我与陶渊明一起采菊。天苍苍野茫茫,似乎只有我们两个人,只有我们两个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品味着大自然的宁静。与陶渊明对话,心也宁静,思也纯洁 。

汨罗江。乌云惨淡,波涛汹涌。我与屈原对话。他告诉我“举世混浊”他要独清,“众人皆醉”他要独醒。大厦已倾,我无力挽住他的去志更坚。我知道,人要有自己的志向,更要遵守本心,不与世俗同流。

与陶渊明、屈原对话,我铭记于心:做人要淡泊名利,遵守本心;要有高尚情操 ,不受世俗迷惑 。

东方已白,我来到新世界。这里交通四通八达,车辆行人行色匆匆。他们来不及停留,一切都在快步运转 。

我与一品牌的企业家对话。“您的追求是什么?”企业家一字千钧:“利!”仅此一字而已,我已洞察这个所谓“成功人士”的人生价值所想向。他“利”字当先,竟全然忘却“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了吗?我黯然神伤。{我和屈原的对话}.

这时,一位叫吴菊萍的女士来到我身边。我问她为什么要救那个非亲非故的孩子。她回答得很淡然:珍视生命,是谁都会这样做的。与她对话,阳光一般温暖。我知道,世界不只是黑暗的,人间处处都有道德散发的光芒。这光芒就是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

与古人对话,我体会到保持一颗淡泊的心才能超脱庸俗,生活才会摇曳芬芳;与现代人对话,我知道,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生活下去,不许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秉承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多与他人对话,使自己的心灵更纯洁,品德更高尚,生活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对话{我和屈原的对话}.

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群狼共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对话,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怜的“落花人独立”。要了解要沟通就需要对话。

袅袅的樟香夹杂着古琴不停的回响。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对话无

须太多言语,几声音符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你懂,我亦懂。深不见底的桃花潭河光幽幽,王伦踏歌,李白留赠。对话无须太多言语,几句诗词,传达了我对你的情意,你懂,我亦懂。

对话在朋友的沟通中,是浪漫神奇的友谊桥;在师生的沟通中,是坚实耐用的阶梯;在父子的沟通中,是朴实无华的船桨。对话是友谊的助推剂,是关爱的爆发器,是亲情的黏合剂!

如果你用对了,对话就是出征将士的倚天长剑,就是匕首,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杀手锏。对话,让苏秦联合六国,使强秦心惊胆战;对话,让诸葛亮说服东吴,使八十三万曹军葬身火海;是=话,让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一鸣惊人,使亚非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对话化解争端,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对话赢得和谐,鲜花掌声永远胜过冷漠无情。

如果人人都不正确使用对话,难以想像地球将是怎样一个糟糕的世界,人的心灵是怎样荒芜的一片沙漠。那样的世界,是失去摩天大楼,失去良田好稻,失去四大发明,失去现代文明,失去古代辉煌的洪荒社会。那样的心灵,是失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共鸣,失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震撼,失去“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赞赏,失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失去“生死契约,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动情的不毛沙漠。对话是何等的重要!

人与人对话,矛盾隔阂涣然冰释;国与国对话,对抗硝烟皆化干戈为玉帛。

有一座桥,连接着希望与辉煌;有一种智慧,化解了矛盾与战争。

它就是对话!

对话

在梦里,我与诺曼底的海岸对话。

她问我:“还记得那个战火照亮黑夜的日子吗?”“怎么不记得。那天凌晨,百万士兵从这个海岸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改变了战争的走向。记得,那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我说 。{我和屈原的对话}.

她说:“你看看身后的墓碑,那是多少年轻的灵魂客居他乡。”我回头望去,草地上一个个竖起的白色十字架,好像一群正在吃草的羊。这里没有游人,没有颂歌,没有鲜花,只有斑驳的树影为墓碑镶上花边,只有清冷的海风与墓碑私语,只有澎湃的海浪似是唱响的思乡曲。

她说:“那一块块墓碑下面,沉睡着一个个为战争牺牲的战士。还记得他们被送到这里时年轻的模样,真可惜这副模样却被永远

定格。”“是啊,是战争让他们面朝大海,却看不到春暖花开。”

她说:“还记得八年前的那个六月,那是我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刻。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知道,那是世人在表达他们的敬意。”

我也记得,2004年的6月6日,那是诺曼底登陆六十年纪念日。一群步履蹒跚的老兵迎着法兰西六月海风慢慢走来,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军乐曲奏响了,礼炮鸣响了,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从全世界赶来的人都站起来了。闪光灯对准这些老人,欢呼声朝向这些老人,掌声送给这些老人——那一刻,他们热泪盈眶。

她继续说:“然而,再多的敬意又能怎样?那些年轻的生命已经凋零,那些年迈的生命已经承受了莫大的痛苦。”“是啊,再崇高的定义也比不上生命本身更有诗意。我们在折下橄榄枝的时候,却已经对它造成了伤害。”我说。

她说:“战争让一部分被纪念,却让更多的人被遗忘,逝去的人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活下来的人成为了深受重创后的英雄,他们付出的又岂是所得到的能来衡量?”我想起了奥斯维辛,曾经的人间地狱,如今却成为旅游胜地。全世界的游客涌向哪里,他们是去悼念死者,还是去满足好奇?那里的导游,是怀着沉重的心情讲述历史,还是怀着麻木的心态只为挣钱?

我说:“无论是被遗忘还是纪念,无论是默默无名还是彪炳千古,这都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因为战争,这种伤害无法避免。”

醒来,听到新闻中说道:“近日,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许多国家发生小规模武装战争„„”

我想起了她说的最后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