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皆关情

时间:2021-11-10 18:08:07 600字

篇一:《一草一木总关情》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赏析

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一、咏物诗的特点:

1、从描写对象上看,咏物诗中往往只有一个主体对象,并主要实写其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神似”。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4、写作技巧:象征;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拟人、对比等。

二、咏物诗的类别:

1、单纯咏物。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诗写早春之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纯为写景,写景用比喻、拟人、设问的手法,如“妆”“碧玉”“裁”“剪刀”。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清新自然,令人生爱惜之心,蕴涵喜悦、赞赏之情。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如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样的道理。

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三、咏物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例如: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歌首句,告诫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例如: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诗人通过写柳的美好(枝条繁盛、随风飘舞、轻盈袅娜的姿态之美,秀色夺目、柔嫩多姿的色彩美)与终日寂寞、无人理睬的荒凉冷落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寄寓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例如:{一草一木皆关情}.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例如: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歌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四、咏物诗的鉴赏方法

1、首先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因为这是诗人议论、抒情的出发点。

既然咏物,自然可能会涉及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等贴切逼真客观的描摹。欣赏咏物诗也就要仔细品味所咏之物的特点,看其形,观其色,想其神,深入到对象的灵魂,抓住事物的神韵、品格。

2、领悟作者寄托的情感思想。

把物象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环境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遭遇或发生的变化与诗人的经历联系在一起。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有深有浅地都能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细加领悟。欣赏一首咏物诗,要注意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一草一木皆关情}.

一般地说,从具体描写方法看,对于所咏之物,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运用侧面烘托

的手法。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物之特点寓示人的精神品格,物和人有其“神似”,因此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以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的环境特点来侧面描写,又通过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梅花形象的正面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五、常见咏物诗的考题形式和答题思路

常见的考题形式如下:

1、判断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意象(物象)是什么。

2、分析意象(物象)或抒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

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

4、分析诗歌的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或主旨。

下面举例来说明: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题可以比较典型地展示出咏物类诗歌的考查特点。第一小题要求把握所咏事物及其特征,即是关注咏物诗“体物肖形”的特点。由前两句及第四句可知所咏对象为梅花,结合“冰雪林中”“ 不同桃李混芳尘”可见其特征为耐寒、清高,由“散作乾坤万里春”可知它是在桃李之前的报春使者。第二小题要求就手法技巧和思想感情给以把握,体现咏物诗“传神写意”的特点。“冰雪林中”为其生存环境,显然是以环境来衬托其形象,第二句写其不与俗气的桃李同时开放,用的是对比,由此可概括其运用的手法为衬托、对比。从对其形象和手法的准确把握中,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难回答,诗人歌咏了梅花的精神,虽生存环境恶劣,但孤芳自赏,不随波逐流,仍然向世人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也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理想操守的品格和精神。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的什么特征?

2、分析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路分析及答题要领:回答第一小题应紧扣咏物诗的特点,抓住描写的关键词,领会环

境描写与主体刻画的关系。诗人以“瑟瑟”突出风之劲,“冰霜正惨凄”突出恶劣的环境来刻画松柏,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的高风亮节。回答第二小题应抓住“松枝一何劲”“终岁常端正”等语句,尤其要关注“一何”“常”这种形容词和程度副词,结合诗人对所咏之物的评价语句“松柏有本性”,当然从其写作目的来说,决不能丢开标题。成功地。诗人以松柏为喻,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的赞美和追求,既是自勉也是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管在什么时候,即使生逢乱世,人都应该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由上面的例题分析可见,对咏物类诗相关考题的把握其关键是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意象(物象)是作者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含有诗人情感的事物形象。而且,既然是物象,那么应是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2、分析形象的主要特征一定要认真品味修饰性的形容词和副词。

3、一定要注意咏物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这一特点。

4、分析思想感情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要体味物的“冷”“暖”不同色调,结合诗歌标题、诗歌中的重要语句来理解,还有可能的话可从作者的人生经历、诗歌所附的注解来体会。

【高考链接】

1、(13年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5分。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 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6分。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3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篇二:《一草一木总关情》{一草一木皆关情}.

一草一木总关情

草木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鲜花绽放,枯叶凋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无不充满智慧,深蕴哲理,富有灵性。崇尚自然,亲迈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就让我们放下一切杂念,怀着一份淳朴,带上一份纯真,用一颗感悟的心,走进自然,与山川草木对话,在自然中放飞心灵吧。

电气公司电维二车间高瑞

2011年11月12日

篇三:《一草一木总关情》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言志诗

主备人:胡友春

三维目标

(一)知识能力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二)过程方法

通过对咏物诗的赏析,了解咏物诗的特点,掌握这类诗的解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草一木总关情”,了解诗人在描摹事物的中寄托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课前预习

1. 回忆学过的咏物诗: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

暗香来。”陈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 青松且挺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2. 了解咏物诗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

课堂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二、方法引导:

1.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2.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4.咏物诗鉴赏方法

①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神韵、品格

②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5.如何透过表层的物准确的把握作者要言的志呢?{一草一木皆关情}.

  联系背景: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或者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 物志契合: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6.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梧桐:凄苦

猿啼:悲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

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沙鸥:飘零、伤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三、初步感知:

(一)根据上文提供的方法,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作者: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1.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命力。

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一草一木皆关情}.

2.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时人不识凌云木

时人忽略了小松。

直待凌云始道高

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3.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①未长成的小松必将凌驾云端,②长成后的松树高高 凌驾云端的姿态。

[解说]: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道作者是以“小松”自喻。

契合: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物象特征

埋没于深草 有凌云之志 时人不识

物象内在品质

小松: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

时人:目光短浅

诗人经历,社会环境

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言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

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从“时人不识” 的小松到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

 同一志可以用不同的物来托

 同一物也可以托不同的志

(二)比较阅读杜荀鹤《小松》和陈毅的《青松》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且挺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托松言志

小松 不甘埋没的精神和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

青松 坚强不屈的精神

四、当堂练习

比较阅读两首诗词,找出梅的特点,说出言什么志?并比较所言之志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梅花的形象不同。

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诗人自己。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调不同。

陆 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同一物托的志有高低雅俗之分

五、方法总结

(一)思路总结

鉴赏咏物诗首先要抓住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能结合诗句分析其外形和内蕴(神态品格)。绝妙的咏物诗应形神兼备

(二)答题技巧总结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

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三)咏物言志诗

【内容】作者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格于某种事物。

【主题】大多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行,不俗的志向,远大的抱负等优秀品行。

【特点】“不即不离”(逼真)

“寄托象征”(形神兼备)

【注意】物像与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常用手法】象征,比喻,拟人,托物言志。

篇四:《六上语文周末练习06六上第12周》

六年级上册语文周末练习(第12周)

班级 姓名 学号 书写等级

一、填空题。

1.填颜色:

(1)_____日依山尽,____河入海流。 (2)日暮____山远,天寒____屋贫。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桔时。

2.填数字:

(1)飞流直下_____尺,疑是银河落_____天。 (2)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里江陵_____日还。

(3)碧玉妆成_____树高,_____条垂下绿丝绦。

3.填植物: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村。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_______少一人。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_______别样红。

4.填地名:

(1)不识_____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京口一水间,_只隔数重山。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_____ _无故人。 (4)朝辞_______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________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_______关。

(7)故人西辞_______,烟花三月下_______。 (8)欲把_______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把下列古诗填写完整(每格2分)

1.萧萧梧叶送寒声, 2.

3.欲把西湖比西子,。 4.

5.,只缘身在此山中。 6.山重水复疑无路,。

7.劝君更尽一杯酒,.。 8.

9.童孙未解供耕织,.。 10.春风又绿江南岸,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

1.《诉衷情》的作者是宋朝诗人张志和。( )

2.《过故人庄》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 )

3.《枫桥夜泊》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旅途寂寞的心情。( )

4.“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下一句是“牧童遥指杏花村”。( )

5.《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柴》都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 )

四、填空。

1.《游园不值》的作者是____ __。诗中描写景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本诗描写了_______的美丽景色,广为流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久我们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 和“劝君更进一杯酒,的诗句,李白送别时写了“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友人离别之情。他还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____________ 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成为借景抒情的名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五、连线。

《如梦令》 李清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草一木皆关情}.

《浣溪沙》 岑 参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望岳》 秦 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逢人京使》 杜 甫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清平乐》 黄庭坚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六、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说明好上加好,更进一步的。(2)说明生命力强,比喻烈火是扑不灭的。

(3)表达在节假日对亲人无限思念之情。

(4)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

七、选择题。

1.选出全是宋诗的一组。( )

A、《钱塘江春行》、《泊船瓜州》、《蚕妇》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西林壁》、《元日》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示儿》、《游园不值》 D、《枫桥夜泊》、《咏柳》、《宿新市徐公店》、

2.瑞安的孙依言、孙诒让父子建造的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是( )

A、嘉业堂 B、天一阁 C、玉海楼 D、别下斋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梅和( )被世人喻为花中四君子。

A、松、竹、兰 B、菊、竹、兰 C、菊、松、竹 D、兰、竹、荷

4、选出李白的作品:( )

A.《古朗月行》B.《登鹤雀楼》C.《送元二使安西》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E.《望天门山》F.《赋得吉原草送别》G.《江南春》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词句。

A.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6、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

A.红色 B.花 C.树叶

八、作文。

一草一木皆关情,秋天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季节,赶紧拿起笔来,用你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这美丽的画面吧!要求:书写端正,字数在400字以上,题目自拟。

篇五:《一草一木总关情》

高中复习课“三学三评”自主课堂模式

一草一木总关情

-------古诗鉴赏之意境型学案

课题组成员:菅舒涵 闫丽 董艺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通过温故知新,能够找出诗歌意象并说出其内涵,据参考答案订正,写出自评

2.通过示例分析,能够熟知诗歌意境型的答题步骤,准确组织语言并规范答题。

3.通过拓展练习,学以致用完成评价项目,小组代表课堂交流。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枫桥夜泊》 《送元二使安西》

张继 王维

月落乌啼霜满天, 渭城朝雨浥轻尘,

江枫渔火对愁眠。 客舍青青柳色新。

姑苏城外寒山寺, 劝君更尽一杯酒,

夜半钟声到客船。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请同学们就《枫桥夜泊》和《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分别找出其中的意象,试着描绘画面,并说出其中蕴含的